楚國被吳國打敗後,秦國出兵相助,有伍子胥和孫武的吳國為何失敗?

調侃歷史


試想一下,如果一家庭裡有一個“豬”一樣的家長;一個企業裡有一個“豬”一樣的老闆,這個家、這個企業還會有前途嗎?伍子胥再愛國、孫武再能用兵,遇到“豬”一樣的“帶頭大哥”,又能怎樣呢?


草根231485533


當時伍子胥的父親和兄長被楚王所殺,伍子胥懷著怨恨投奔了吳國,這時候孫武也加入到吳王闔閭的陣營中。

孫武主要是負責軍隊訓練和戰術佈局,伍子胥負責整個戰略的謀劃和一些實施的步驟。兩方面的發展迅速讓吳國強大,吳國向楚國發起攻擊,一舉擊敗楚國,楚昭王只好在逃,吳軍差點把楚國滅了。

就在吳國勝利在望之際,秦哀公收到楚昭王的求救,就派兵到楚國相助。秦軍和楚軍聯合作戰,吳王並不會感到懼怕,有吳子胥和孫武的配合,吳國的士氣更高,大有可能擊敗聯軍。就在這時,吳國傳來消息,內部發生判亂,吳王只好選擇撤退回國,楚國得以復國。

孫武劇照

孫武訓練的軍隊也太強大,眨眼時之間把楚國大軍潰敗而逃。吳國軍隊長驅直入打到楚國國都郢都,楚昭王嚇的趕快出逃吧,大半個楚國都被吳軍攻佔了,驚嚇的楚昭王趕快派申包胥入秦向秦王求救。

原來楚昭王和秦國還有一層親戚關係,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孫。親情放在哪,外孫向外公求救,那有不管不顧的道理。

申包胥帶著使命就前往秦國求援,當時秦哀公意識到了吳國的強大,不敢輕易得罪,就當即拒絕了申包胥的請求。

申包胥這就為難了,這樣回去也無法給楚昭王交代,再晚了楚國真就亡國了,楚昭王連命都沒了。怎麼辦?申包胥只能用行動去打動秦哀公能出兵相救。他在宮殿門前哭了七天七夜,終於打動了秦哀公,秦王派了子蒲、子虎率領五百輛戰車前往救助楚昭王。

援軍雖然到了,秦軍將領先讓楚國跟吳國開戰,他們在旁邊觀戰,觀察一下吳國打戰的戰術。是因為秦軍以前沒跟吳國打過仗,秦軍作戰很謹慎。

當時孫武沒在前線指揮作戰,伍子胥又在楚國國都為父親報仇雪恨。吳王闔閭派遣弟弟夫概追擊楚軍,戰爭快勝利了,這時候半路殺出一隻秦軍,兩軍合作將夫概徹底擊敗,吳軍再次出擊,反覆兩次,最後吳軍還是被聯軍擊敗。孫武和伍子胥沒有參加這次戰役,兩人的能力也無法發揮。吳軍的失利給了楚、秦軍喘氣的機會。

兩軍正打的火熱的時候,吳國方面傳來新的消息,越國王允常趁吳國內空虛突襲要佔領吳國,吳王先派遣了一支部隊去迎戰越軍。

緊接著,吳王的弟弟夫概被聯軍打敗,退回到吳國想自立為王。這件事很棘手,處理不好,闔閭就無家可歸,就無心再跟楚國交戰,闔閭先要撤回吳國解決這些問題。

按理說,吳國當時的實力能打敗秦楚聯軍,接下來也能把楚國滅了,闔閭對外患並不擔心,怕的是有這樣一個不省心的弟弟想要篡位。

吳王劇照

吳王帶著部隊回國處理國內事情,秦楚聯軍趁勢把殘餘的吳軍要趕出去,楚昭王在秦國的幫助下已經復國。

還有一個原因,讓闔閭無法在楚國繼續待下去,伍子胥為了父兄之仇,攻入楚國國都後,派人挖出楚平王的屍體鞭屍。更可惡的是他建議吳天徹底消滅楚國,將楚國的宗廟全部搗毀。伍子胥當時率兵進入城內,縱容手下士兵對吳國的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後還將楚國大夫的家人抓起來,把女眷們讓吳國的將士們糟蹋了。

闔閭還霸佔著楚昭王的夫人,從吳王到伍子胥再到將士們,對楚國百姓的這種傷害行為,已經引起楚國百姓的全體憤恨反抗。

楚國復國後慘狀連續發生,楚王夫人自盡,被糟蹋過的婦女自盡。

這是行為孫武看在眼裡,他很無奈,沒想到曾經幫助吳國強大起來戰勝楚國,會發生如此殘忍的事。孫武看清了吳王闔閭和武子胥的真面目,他不願意再和這些人共謀,即使吳王給他記大功,給高官他斷然回絕,歸隱山林,過自己悠閒的生活。

總體來說,楚國復國也是僥倖,有秦軍幫助的作用,也有後期楚國百姓含辱爆發出的集體反抗作用有關聯,還有多種因素造成吳王不得不撤軍。吳王和吳軍的作為,徹底激怒了一個軍事家孫武選擇歸隱,歸隱後寫出了盛名千年的《孫子兵法》。


斌哥居丹霞


導語:

伍子胥從楚國逃到了吳國,在吳國成為了吳王闔閭的重要幫手。此外孫武也加入到了吳王闔閭的陣營當中。這對闔閭來說,簡直如虎添翼。

伍子胥負責整體戰略的謀劃,而孫武則負責具體的戰術佈局。這兩個人幫助吳王闔閭擊敗楚國,楚昭王逃亡在外,楚國幾乎滅國。

在這個檔口上,秦國出手相助。擁有伍子胥加孫武的黃金配置的吳國,依舊還是退了回去,使得楚國得以復國。那麼是什麼阻擋了吳國滅亡楚國之路呢?

01申包胥入秦求救,秦王出兵救楚。

楚昭王簡直哭瞎了,伍子胥和孫武實在是太強大了,眨眼之間楚國大軍潰敗而逃,吳國軍隊長驅直入進入楚國國都郢都。

楚昭王立刻帶著妻兒老小逃了出去,這個時候能夠搭救楚國的,可能只有秦國了。因為當時的秦哀公是現在楚昭王的外公,有這麼一層親戚關係,秦國應該不會袖手旁觀。

二子對曰:“楚將子常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闔廬從之,悉興師,與唐、蔡西伐楚,至於漢水。楚亦發兵拒吳,夾水陳。吳王闔廬弟夫概欲戰,闔廬弗許。夫概曰:“王已屬臣兵,兵以利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襲冒楚,楚兵大敗,走。於是吳王遂縱兵追之。比至郢,五戰,楚五敗。楚昭王亡出郢,奔鄖。鄖公弟欲弒昭王,昭王與鄖公奔隨。而吳兵遂入郢。---《史記》

所以楚昭王派遣申包胥前往秦國求援,結果秦哀公卻拒絕了申包胥的請求,因為秦國並不希望得罪強大的吳國。

這個時候申包胥展現出了他的忠義,他在宮殿大門口哭了七天七夜,終於打動了秦哀公。於是秦哀公派遣了子蒲、子虎率領500輛戰車前往救助楚昭王。

  1. 但是秦軍從來沒有跟吳國打過仗,所以這兩位將領也不知道吳國的戰術。於是他們打算先讓楚軍和吳軍交戰,他們在旁邊觀戰。
  2. 當時吳王闔閭派遣他的弟弟夫概追擊楚軍,本是必勝的戰役,結果半路殺出了一支秦軍。秦軍和楚軍合作,將夫概徹底擊敗。
  3. 此後吳國的軍隊雖然再次擊敗楚軍,可後發制人的秦軍又擊敗了吳軍。這場戰爭,孫武和伍子胥都沒有參與其中,所以他們倆的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

當時伍子胥正在楚國國都為他的父兄報仇雪恨,而孫武也沒有趕往前線,這才給了秦國和楚國得以喘息的機會。

當然秦國的出手,不是決定這場戰役最終勝敗的關鍵所在。真正的關鍵,其實還在楚國人自己身上,他們自己不努力,誰也救不了他們。

02吳國內部叛亂,越國偷襲吳國,闔閭無暇顧及楚國。

秦軍和楚軍聯合起來,實力的確不小,不過強大吳國並不會感到害怕。可這個時候吳國出現了新的情況,迫使闔閭必須要回去解決問題。

  • 當時越國的國王允常覺得闔閭大軍正在楚國,他們國內比較空虛,所以允常就吩咐越國的人馬進攻空虛的吳國,希望能夠拿下吳國。
  • 闔閭志得意滿,壓根就瞧不起越國的進攻,索性只派遣了一支人馬去對付越國,自己依舊留在楚國。
  • 可是另外一件事的發生,使得闔閭不得不動身回去。當時闔閭的弟弟夫概被秦軍擊敗以後,不告而別,帶著自己的人馬提前回到了吳國。

他回去不是為了抵抗越國,而是為了在吳國自立為王。這件事非同小可,畢竟夫概是闔閭的親弟弟,是有繼承權的。

如果夫概在吳國的地位穩固了,那闔閭可就無家可歸了。所以闔閭不得不帶領大軍回到吳國,平定這場內亂。

十年春,越聞吳王之在郢,國空,乃伐吳。吳使別兵擊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擊吳,吳師敗。闔廬弟夫概見秦越交敗吳,吳王留楚不去,夫概亡歸吳而自立為吳王。闔廬聞之,乃引兵歸,攻夫概。夫概敗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復入郢,而封夫概於堂溪,為堂溪氏。---《史記》

也就是說吳國的外患其實並不能阻擋闔閭滅亡楚國的決心,但是內亂是闔閭最擔心的事情。其實強大的對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跟你不是一條心的隊友。

趁著吳國帶兵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秦國的大軍也長驅直入,將吳國殘留的人馬全都趕跑了。秦哀公幫助楚昭王重新恢復了自己的國家,楚國這才得以復國。

不過經此一役,楚國元氣大傷,國內損壞十分嚴重,民不聊生的狀態持續了很長時間,楚國自此失去了爭雄天下的能力。

03伍子胥太缺德,滅楚之戰天怒人怨。

伍子胥父親和兄長的死,的確令人感到比較淒涼,畢竟他們是忠臣孝子,卻遭遇瞭如此不公平的待遇。

  1. 不過伍子胥後來報仇的手段,實在是令人感到膽寒。他帶兵攻入楚國國都以後,將殺害他父親的楚平王給挖了出來鞭屍,這在當時來說,是很令人驚訝的一件事。
  2. 不僅如此,他強烈建議吳王闔閭,必須要徹底消滅楚國,所以一定要將楚國的宗廟給全部搗毀了。所以當時闔閭將楚國祭祀先賢的宗廟盡數搗毀,楚國失去了相應的根基。
  3. 對死人如此殘忍,那也就算了。伍子胥對楚國的活人也豪不手下留情。伍子胥進城以後,完全放縱手下的士兵對楚國國都內的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闔閭本人霸佔了楚昭王的夫人,伍子胥甚至將楚國大夫的家人們全都抓了過來,按照男女分成了兩隊。大夫的女眷們,全都被吳國將士們給糟蹋了。

他們對楚國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以至於楚國復國以後,不少女子因為失身自縊而死,楚昭王的夫人更是覺得失身於闔閭,對不起楚昭王,所以自盡謝罪。

如此行徑,長達三月有餘。闔閭為什麼不願意那麼早回到吳國呢?他在楚國的小日子過得實在是太舒服了,他捨不得回去。

鄖公之弟懷曰:“平王殺吾父,今我殺其子,不亦可乎?”鄖公止之,然恐其弒昭王,乃與王出奔隨。吳王聞昭王往,即進擊隨,謂隨人曰:“周之子孫封於江漢之間者,楚盡滅之。”欲殺昭王。王從臣子綦乃深匿王,自以為王,謂隨人曰:“以我予吳。”隨人卜予吳,不吉,乃謝吳王曰:“昭王亡,不在隨。”吳請入自索之,隨不聽,吳亦罷去。---《史記》

因為他們對楚國造成了如此大的破壞,所以引起了楚國百姓的群情激奮。幾乎所有楚國百姓,都開始反抗吳國。吳國軍隊也承擔著巨大的壓力,一時之間無法應付楚國百姓們的反抗。所以在這個時候,闔閭選擇回國,這也是一個原因。

總結:孫武看不慣伍子胥和闔閭的所作所為。

整個過程當中,闔閭驕奢淫逸,伍子胥發洩出氣,所有主人公當中,只有孫武是沉默不語的。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幫助闔閭戰勝楚國以後,居然會出現如此殘忍的事情。

也是在這裡,孫武看清了吳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人性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所以孫武在回到楚國以後,毅然決然選擇辭職。

即使闔閭將滅楚的最大功勞給了孫武,孫武還是表示拒絕。和骯髒的官位比起來,孫武似乎更喜歡歸隱山林的生活。

所以從這兒以後,孫武選擇歸隱山林。也是在他歸隱以後,他寫出了曠世名作《孫子兵法》。


江湖小曉生


前言:吳國之所以能夠打敗比自己強大的楚國,一是因為有吳王闔閭這樣的雄主,又加伍子胥的主謀,孫武的參贊,吳王弟夫概的神勇;二是因為楚昭王年輕,楚國王族囊瓦擅權,欺詐楚國屬國唐成公,蔡昭侯,致使兩國聯吳叛楚,共同攻打楚國。此消彼長,經過五戰,吳、唐、蔡三國聯軍長驅直入,攻破楚國都城郢,楚昭王無奈之下,棄城逃亡隨國。

那麼兵鋒正盛,又有春秋末期傑出人才伍子胥、孫武統領的吳軍,為何敗於遠道而來的秦軍哪?這還要先從吳國君臣上下無道說起。

01.吳國君臣得意忘形,失道寡助。

吳王闔閭率軍攻入郢都後,並沒有實行針對楚人的安民政策,而是紀律敗壞,縱兵四處擄掠姦淫,無惡不作。從楚王宮中,到王公大臣府上,乃至黎民百姓家中,無不遭受三國聯軍的擄掠。

◾️吳王闔閭更是肆無忌憚闖入楚王宮中,任意蹂躪楚王后宮,好似衣冠禽獸一般。

◾️伍子胥因為復仇心切,建言吳王毀損楚國宗廟,辱沒楚王先祖,掘楚平王墓以洩私憤,闔呂竟不加阻攔,任其恣意妄為。

◾️夫概、伯嚭、唐成公、蔡昭侯,各個如狼似虎,貪婪不已,紛紛擄掠王公大臣家產,侵掠他們的婦女,連一向持重的孫武都見利忘義,言不由衷的加入了進來,一時間郢都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聯軍的種種暴行,激起了楚國百姓的強烈憤慨,人們紛紛拿起武器拼死抵抗,聯軍顧此失彼,數月間平定不了楚人的反抗。

02.申包胥哭秦庭,搬來救兵。

原本躲進山中避禍的申包胥,從好友伍子胥及吳王闔閭君臣的暴行中,得出吳國此次攻入郢都,決不是洩一時仇怨,而是要以滅掉楚國為最終目的。

於是他晝夜不停的馳往秦國,向秦哀公痛陳吳國的種種暴行,乞求秦國發兵救楚。最初哀公虛與委蛇,不為所動。救國心切的申包胥“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最終感動了秦哀公。

秦哀公發兵車500輛,步卒3萬多人,命子蒲、子虎率軍援楚。臨行前,因感嘆申包胥忠心救主,並以此激勵援楚的秦軍,哀公高聲朗頌《秦風•無衣》以壯秦軍行色: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03.吳楚交戰,秦軍乘機掩殺。

秦軍援楚主將子蒲,通曉軍事。在半道上他告訴申包胥:秦軍從未和吳軍交過手,不知吳軍的戰法。你先回楚國,召集散落各地的楚軍,先於吳軍交戰,我隨後乘其不備,率軍掩殺吳軍。

於是申包胥率先回到楚國,召集散落的楚軍,在與秦軍約定的時間與地方向吳軍發起了進攻。吳軍主將夫概,不屑前來挑戰的楚軍,率軍在沂地迎戰楚軍。誰知被尾隨楚軍前來的秦軍從兩翼掩殺過來。至此,夫概方知秦軍已援楚而來,但為時已晚,吳軍被打的大敗而逃。

散落各地的楚軍聞知申包胥已搬來救兵,紛紛聚集起來攻打各地的吳軍。吳王闔閭、伍子胥、孫武手忙腳亂,四處征討,顧此失彼。

而秦軍主將子蒲審時度勢,決定先拿吳國的盟軍唐國開刀,以此來震攝另一個盟軍蔡國,使其不敢救援吳軍。此招果然見效,唐國被秦軍所敗,唐成公被殺後,蔡國保持中立,不敢援吳,吳軍頓時像折了兩翼。

04.吳國內亂,闔閭回援,伍、孫勢孤。

吳王弟夫概在沂被秦軍打敗後,生怕闔閭怪罪,於是反心橫生。他暗地裡派人勾結越國攻吳,自己又帶著部屬悄悄撤回吳國,準備篡權奪位。

吳王闔閭接到留守吳國的太子急報後,連忙召集伍子胥、孫武商議,遂決定由自己率軍回吳平定夫概叛亂,由伍子胥、孫武率眾駐守郢都,等待自己平叛歸來。

闔閭率軍回吳後,伍子胥、孫武收縮兵力,試圖長期佔領郢都,以待吳王迴歸。誰知伯懿在淮澨之戰中,伍子胥、孫武所率的吳軍被秦楚聯軍打的大敗,情急之下,居然連吳軍戰死的屍首都沒來的及收斂,便匆匆而退。

無奈之下,計窮力竭的伍子胥、孫武只好派人急報吳王闔閭,請求罷兵回吳。闔閭雖心有不捨,但礙於留楚吳軍的形勢,也只好同意罷兵回吳。

結語:

吳王闔閭雖然在國內“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不失為春秋時期的一代雄主,伍子胥、孫武也稱的上當時的賢能之輩,輔國棟樑,但他們在率軍攻入郢都後的所作所為,確實違背春秋時期的基本禮義,為眾諸侯及世人所不恥。

吳國攻入楚國郢都,創春秋時期大國都城被攻陷先例。但由於吳王闔閭政治上的短視,又有伍子胥挾私復仇的惡行,再加上孫武過於迷信以武力征服,不施仁政,最終導致吳軍被秦楚聯軍所敗,損兵折將,不得不撒兵回吳。

由此可見,雖然吳國強兵興國,以弱勝強,攻入楚都,但僅憑武力,不施仁政,是更本無法征服楚國這樣的大國的。縱使僥倖成功,最終還是陡然落得個蛇欲吞象的結局,損人而又害己。


方城闕


我們先交代一下為什麼吳國要滅楚國,春秋時期楚國就是大國了,楚平王聽信讒言,殺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兄長,只有伍子胥隻身逃離楚國,投奔楚國東邊大國吳國。吳王闔閭領兵滅楚國不但替伍子胥了報仇,而且可以擴大自己領地,何樂而不為呢。吳王闔閭能順利滅掉楚國,和一個人分不開,就是鼎鼎大名“武聖”孫武。吳王拜孫武為大將軍,發兵攻楚,吳軍在蘇武指揮下連戰連捷打敗楚軍,攻下都城,楚王和太子都逃離了楚國。吳王闔閭貪戀楚國廣大土地,就想完全佔領楚國,孫武說楚國也是南方大國,地界大,人又多,附屬國也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收服的。

忠臣,申包胥是伍子胥是老朋友了,現在伍子胥帶領吳國大軍不但滅了楚國,還佔了國都郢都。申包胥想要復國,寫信給伍子胥希望他說服吳王退兵,伍子胥當然不肯退兵。申包胥無奈只能去西方大國秦國搬救兵。見到秦國秦哀公,說吳王是貪心暴君,現在滅了我們楚國,下一個滅就是你們秦國,他想獨霸天下。秦哀公不想和吳國打仗,就敷衍申包胥,申包胥在秦庭哭了七天七夜,米水沒進。史稱“哭秦庭”,秦哀公被申包胥忠誠打動,派大將子虎和子蒲率領500戰車和吳軍決一死戰,申包胥知道秦國派兵之後,讓楚昭王收拾殘兵敗將有子西和子期指揮和秦軍合兵一處攻吳軍。

吳國公子夫概(闔閭親兄弟)和秦楚聯兵相遇,看到大軍帥旗是“秦”,不由心驚,不敵秦楚聯軍敗下陣來。沒有想到秦軍來救楚,夫概速回郢都見闔閭。吳王沒有想到秦國會出兵救楚,和大將軍蘇武緊急商量對策。

夫概偷偷帶一隊人馬跑回國內,散佈謠言說吳王闔閭兵敗,生死不明,依照吳國規矩,有我繼承王位,守城的太子波和專毅不讓夫概進城,夫概無奈請求越國出兵,事成之後送五座城池當謝禮。伍子胥聽說夫概偷偷回國了,告訴吳王,夫概要篡位,吳王連夜回師,路上碰見太子波信使,信上說夫概勾結越國,越軍快打到國都了。吳王派人去把孫武和伍子胥招來商議。申包胥派來信使談議和,大概意思是你們吳軍退出楚國,我們也讓秦國退兵,吳王、伍子胥和孫武都同意,吳兵撤退時,把都城所有值錢東西都搬走了,一把火把郢都也給燒了,還遷走一萬多戶人。

吳王帶兵回國和城內士兵夾擊打敗了夫概和越軍。夫概兵敗逃跑了。


話歷史談道理


首先你說失敗不合適。伍子胥,孫武以當時弱小的吳國兵力,長驅直入,攻破強大的楚國郢都,鞭屍楚王,最後全身而退,這本身就是勝利。

但由於楚國土地廣闊,吳國只是攻破了都城,沒有那麼強的兵力去佔據地方,楚國依然有戰略空間,而且楚國人心都未歸附,這種情況下吳國就不可長期停留,拖得時間越長,對自己越不利,更不可能據楚國為己有,況且還有強秦作為外援,勝算就更不大。

此時吳國內部正好發生內亂,吳王闔閭就先回去平叛了,命令伍子胥、孫武留守。伍子胥、孫武搬空了楚國寶物,又從容遷走楚國人口數萬到吳國,還立了華勝為楚王,智者知難而退,真看不出來失敗在哪裡。


太宗歷史


千里躍進大別山

先來說一說吳國的侵略路線,大別山是楚國在東邊的天然屏障。為了能順利翻過大別山,吳軍充分發揮他水軍的優勢,沿著淮河一路向西,並且聯合楚國北部的蔡、唐二國,對外號稱是解救二國來麻痺楚國。三國合兵一處前行至淮訥(今河南潢川)棄舟步行,出其不意地攻破了楚國北疆的大隘、直轅、冥扼三關,從此楚國的腹地裸露在吳國眼前。

講完吳國的進軍路線後,我就來分析其中隱藏的致命缺陷。吳國畢竟是東南的撮爾小國,此次滅楚吳王闔閭親自掛帥,孫武與伍子胥隨軍,三萬吳軍精銳是傾巢而出,一旦國內出現政局不穩,將有鞭長莫及的慘禍發生,果不其然公子夫概趁機企圖自立,導致闔閭不得不放棄戰果,率軍回國內平叛。

——我國軍事家孫武「前545——前470」

其次吳楚兩國相隔千山萬水,糧草補給是道必須邁過的關口。吳國的盟友蔡、唐二國,原本是楚國的附庸國。當時的楚國令尹子常是個貪得無厭之人,在督促二國上交給楚王的賦稅之外,他巧立名目再次搜刮二國。忍無可忍的蔡昭侯勾結唐成公起兵叛亂,心思縝密的孫武找到二國共同伐楚,同時蔡、唐距離戰場近,且儲存了堆積如山的糧草器械,這才有了孫武千里奔襲的勝利。

《過秦論》有句“攻守之勢異也”的至理名言,不巧的是此言用在了吳國身上。周敬王十五年包申胥夜哭秦庭,最後秦哀公派遣子蒲、子虎及楚將子西,齊心協力的降服了唐、蔡二國。失去了二國支持的吳國,頓時陷入了彈盡糧絕的田地,故而不得不撤軍回吳國!

擒賊必須先擒王

周敬王十五年的11月29日,在五戰皆敗北的慘績下,驚慌失措的楚昭王逃離國都郢(今湖北荊州),即使大臣子期、子西磕頭沁血請求包圍郢,卻也無法挽回崩潰的楚昭王。他一路是狼奔豸突,出郢後到雲夢再到鄖國,以為是安全屋實際是東窗。鄖國王之弟欲落井下石殺掉楚昭王,幸得有敢死之士的保護,楚昭王才得以脫難逃至隨國。

——遷都壽春的楚昭王「前523——前489」

而那邊得勝的吳國軍隊是軍紀敗壞,姦淫擄掠是無所不做,更為關鍵的是一把大火將楚陵付之一炬,要知道從楚文王熊貲到楚平王,共有數十位歷代楚王均長眠於此。如今熊熊大火燒掉的是吳軍的威望,燃起的是楚人團結抗爭的信心!

更加令楚人怒不可遏的是伍子胥,當初其父親伍奢和費無忌,共同輔佐楚平王的太子熊建。沒料到費無忌是個心術不正之人,把嫁給熊建的秦國女子,送給了楚平王諂媚的禮物。此舉遭到了伍奢嚴厲的指責,做賊心虛的費無忌誣告熊建的母親是蔡國女子,平日裡擁有詛咒楚平王早死的言語。聽信讒言的楚平王將其貶到方城,伍奢與其子伍員皆被殺。等到伍子胥帶領吳軍攻打到郢都時,荒淫無道的楚平王已走。熟悉民心歸向是戰爭輸贏首要條件的孫武,據理力爭阻止伍子胥開棺鞭屍,但最終惡行還是發生了。起初團結一致的孫、伍二人,此回嘴舌爭鬥後亦有了縫隙!

—— 一夜白髮的伍子胥「前559——前484」

另一頭吳王闔閭逼迫隨國交出楚昭王,但因占卜不利拒絕了。錯失抓住楚昭王的機會後,迷途知返的他在秦軍、楚人的幫助下,歷經重重磨難打退了吳軍,楚國不僅避免了覆亡的苦果,並且勵精圖治再次屹立南方!

綜上所述,吳軍在大勝的情況下,退軍的原因有三:一是糧食短缺,二是孫、伍二人不合,三是勾踐見縫伐吳,四是夫概圖謀自立!此戰的結局,也告訴我們細節是決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END——


惜緣小歷史


秦國出兵幫助楚國,有伍子胥和孫武的吳國為何會失敗?因為在絕對實力面前,任何智謀和兵法都是沒用的。

當時的吳國國力原本就比楚國差,只是還沒達到實力懸殊的程度,尚有拼手一搏的機會,因此在伍子胥和孫武的智謀指揮下,可以取得勝利。

但是,當秦國加入進來以後,這種機會徹底沒有了,兩個大國聯手打擊一個小國吳國,吳國無論再怎麼智謀超群,都無法在實力上抵擋秦楚聯軍,因為戰爭歸根結底拼的還是國力,所以當秦國出兵以後,吳國必敗。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程小滿的文史日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前楚王聽信讒言,迫害伍子胥父子,喪失民心。國力江河日下。吳王闔閭重用伍子胥,富國強兵,同時在諸侯盟會上孤立楚國,因此能勢如破竹,五戰五捷,攻下楚國都城郢。

可是攻下郢都後,吳人卻充分暴露出暴虐無道的一面。吳國君臣羨慕郢都繁華,縱兵搶劫,各自忙著佔據豪宅大院,又見楚人貌美,強行賤淫各家婦女。伍子胥為報家仇,將楚王掘墓戮屍,這一系列的舉動,讓楚國人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投降是死,投降也是死,何不奮力一戰呢?喪失了群眾基礎,吳軍焉能不敗?這是主觀原因。

另外當時越國趁吳國空虛而攻吳,闔閭弟弟夫概私自回國,自立為王。內外交困,吳王不得不率領大軍回國平叛,楚國在秦國的幫助下,才慢慢恢復元氣。這是客觀因素。


煮酒放歌


吳王闔閭得國就不正,通過專諸刺王僚當上了吳國的國君,應伍員之請,派孫武,伍員伐楚,五戰連捷,遂攻佔郢都,昭王逃亡,伍員掘平王墓,鞭屍雪恥,申包胥泣血秦庭,遂借兵伐吳,時值闔閭弟回吳稱王,借越兵以拒闔閭,內亂遂起,闔閭急撤兵回援,滅夫概,內亂雖平,吳越之隙又起。以後有一段就是吳越春秋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