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成功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下场如何?

付岩


清圣祖(康熙帝)即位之后,他的兄弟们下场如何?个人认为,清圣祖的兄弟们不能用下场二字,只能用结局。因为他们并没有像后来他们的一些侄儿一样遭到无情清洗,用下场二次显然不太合适。



清圣祖兄弟八人,但实际上活到成年的,包括清圣祖在内,只有四人。大哥牛钮、四弟荣亲王出生不久便夭折了,六弟奇绶、八弟永干也都没有活到成年,七八岁便早殇了。活到成年的只有二哥裕宪亲王福全、五弟恭亲王常宁和七弟纯靖亲王隆禧。而这其中,隆禧虚二十岁便英年早逝了,并没有什么建树,与其他几位夭折的兄弟相比,隆禧无非就是多生了个儿子、活着被册封为了亲王,仅此而已!换句话说,清圣祖真正算得上有结局的,只有一兄一弟,即裕宪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这两位的结局都还算不错,即便是常宁,也还算差强人意。



福全是清圣祖的二哥,在清世祖(顺治帝)唯一的“嫡子”荣亲王(荣亲王生母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是死后追谥的皇后,因此荣亲王这个嫡子身份要打一些折扣)和庶长子牛钮夭折之后,福全是事实上的庶长子。因此,他本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但是,因为没有出过天花,被已经出过天花且痊愈了的清圣祖捷足先登,福全与皇位失之交臂。也有一种说法,说是福全对父亲清世祖说自己“愿为贤王”而被父亲否决了皇位继承资格。且不说这件事是真是假,仅仅因为儿子的一句无忌童言便否决了儿子的皇位继承资格,也未免太儿戏了!更何况,彼时清世祖与董鄂氏打得火热,“朕第一子”是老四荣亲王,老二福全和老三清圣祖算什么?他哪还有“闲功夫”管这两个儿子?



话说回来,无论这句话是真是假,终福全一生,这位皇兄的确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愿为贤王”这四个字。而清圣祖对福全这位二哥也是颇为重视和照顾的。福全十四岁便被三弟清圣祖封为了裕亲王,并担任议政大臣。康熙二十九年,福全更是被清圣祖封为了抚远大将军,领兵征讨噶尔丹。庶长兄历来都是皇帝们忌惮的对象,尤其是庶出的皇帝!福全作为清世祖的事实庶长子,不仅能够受到三弟清圣祖重用,而且还被委以兵权,可见清圣祖对这位二哥还是非常放心的。即便后来福全因为粮草不足“抗旨”撤军,也仅仅被清圣祖雷声大雨点小地割去了三个牛录、罚了三年俸而已。如果是其他人,抗旨、而且是在国家层面的军事方面,恐怕人头早已落地了!由此也足可见清圣祖对这位二哥的关照。康熙四十二年,福全去世,清圣祖立即从塞外赶回北京参加二哥的丧礼,而且史籍记载,清圣祖在丧礼上“摘缨”。“摘缨”等于是变相服丧了,按照清制只有皇帝、皇太后去世,继任皇帝才需要“摘缨”,以示服丧。即便皇后去世了,皇帝也不必“摘缨”。皇帝为臣下“服丧”,整个清王朝除了摄政王多尔衮,恐怕只有福全一人了,此举也足可见清圣祖对这位二哥的感情了。福全死后谥“宪”,而且清圣祖破例让福全的儿子承袭了亲王爵位,而没有按照常规降等承袭,也算是给这位二哥一个最后的交代了。



常宁是清圣祖的五弟,康熙十年被封为恭亲王,应当说,清圣祖对这位五弟各方面也还是非常不错的。康熙二十九年,清圣祖在封二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的同时,封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同样委以了兵权。可见,直到这个时候,清圣祖与常宁的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对这个弟弟也是非常信任的。但是,康熙四十二年常宁去世后,不仅没有谥号,儿子连郡王都没有袭到,只袭了个贝勒。而且,丧葬规格与同年去世的二哥福全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的,因此很多人将之与吴三桂挂上了钩,认为常宁是吴三桂的孙女婿,所以受到了三哥清圣祖的刻意压制。但是,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且不说吴三桂的孙女仅仅是常宁的妾,连侧福晋都不是!而且,就在“三藩之乱”平定之后的康熙二十九年,常宁还被清圣祖委以了兵权。如果真的是因为吴三桂,清圣祖断然不会如此,不是吗?关于其中的原因,史籍记载很少,个人认为,清圣祖与常宁的兄弟矛盾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应当与吴三桂无关,甚至不是国家层面或者政治斗争方面的矛盾。如果真是国家层面、政治斗争方面的矛盾,清圣祖恐怕不会还保留着常宁的恭亲王爵位,仅仅是不给谥号这么简单了。很可能是常宁的一些行为引起了三哥清圣祖的不满,但是又没有到撕破脸的程度。常宁死了,给他和福全一样的待遇清圣祖心里的坎儿过不去,如果丧葬待遇太低,又等于是把兄弟矛盾公开化,显然清圣祖不愿如此。于是,低调处理便成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方式。毕竟,清初没有谥号的亲王、郡王还是不少的,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同时,回避谥号可能也是清圣祖不知道该怎么定位这个弟弟,给予美谥,自己心里不爽!给予恶谥,弟弟也并非罪大恶极,而且等于是将兄弟矛盾公开化。给予平谥,又容易引发多方猜测,不利于安定团结。与其如此,倒不如不给谥号。


农民工歪说历史


顺治一共生有8个儿子,有4个夭折。

剩下的四个儿子里面,除去康熙,有三个儿子活到了成年。

(1)隆禧:享年19岁。

隆禧生于1660年,比康熙小六岁,年仅15岁就被封为亲王,康熙和他感情不错,在他病重的时候,康熙亲临为他召太医,可惜不久他就死了,康熙很悲痛,罢朝三日。

隆禧有一个儿子,袭了他的亲王爵位,可惜的是,第二年就死了,年仅1岁。

(2)常宁:享年47岁。

常宁生于1657年,比康熙小三岁,15岁封亲王。

1690年,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常宁任安北大将军。

常宁妻妾众多,有两个小妾是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女儿。

常宁生有6子7女,孙子有大约19个,算是枝繁叶茂了。

(3)福全:享年50岁。

福全生于1653年,比康熙大一岁,顺治死的时候,由于他没有出过天花,一只眼睛有残疾,没能继位。

福全和康熙感情很好,兄弟二人对孝庄很孝顺,福全病死后,康熙特意命人画像,二人同坐桐荫之下,表达思念兄弟之情。

福全妻妾也很多,生有6子7女,4个儿子夭折,第五子生有3子,第三子生有25子(好能生!!!)。


师明礼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康熙这事,咱得跟他老爹顺治的头上讲起,毕竟有了老爹他才会有兄弟不是。

顺治

话说这顺治一辈子过的也糟心,想当年皇太极一个不小心给自己整了个猝死,这事闹的。本来他以为自己还年富力强,这屁股底下的皇位咋也得再蹲个十七八年,结果就这走了,连遗嘱都没来得及留下。

结果满清高层为了那皇位,都快打破脑壳了。争夺皇位的就两人,一个是皇太极的大小子豪格,另一个是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

两人脑壳一般的大,胳膊腕子一般的粗,豪格屁股后面有上三旗撑着,皇太极因为军功一帮子大老爷们撑着,谁也奈何不了谁,结果两人各退一步,就把个六岁的小屁孩顺治推了出来。

豪格的支持者济尔哈朗做了第一摄政,多尔衮做了第二摄政,这台面上掰手腕子这就成了台面下开始掰手腕子,结果豪格光长了肌肉,没长多少脑子,被整到监狱里玩死了。

至此以后顺治的脑壳上蹲了俩爹,一个是皇太极另一个就是多尔衮(后爸)。

顺治蹲在皇位上,这一熬就熬了八年,多尔衮玩狩猎游戏的时候,一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死在了古北口。

已经十四岁的顺治这才开始亲政,从这一刻开始,他才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从这头看顺治是很幸运的,但他的感情生活是极其不幸的。先后娶了俩皇后,分别是孝庄的侄女和侄孙女,这俩人他没一个喜欢的。

好不容易喜欢上一个董鄂妃,结果整的自己个的老妈孝庄很不高兴。

咱也说这董鄂妃他的命也薄了点,好不容易生个儿子还夭折了,结果想孩子想的把自己个命个搭上了,这年也就二十二岁。

这一家伙把个顺治要了老命了,四个月后,这就整了一身的天花也走完了一生,岁数也就是二十四岁。另一说呢,这顺治在董鄂妃死了之后,心灰意冷把脑壳剃光了,蹲五台山出家了,好死不死的就是不会去当皇帝,就要当和尚。

这不管咋说,到了这时间点上,这历史的舞台上就没有顺治这人了。而康熙在这个时候,顺利的接了顺治的班,开始朝九晚五的当皇帝。

题主的问题

虽然说这顺治离开的时候年轻,但架不住人家结婚结的早,所以就留下了八个儿子六个女儿外加三养女。

这女孩咱就不说了,毕竟题主问的是兄弟不是。

首先是这皇长子——牛钮。这名字起的就像是个女孩一样,是庶妃巴氏所生,但只活了八十九天,所以和康熙产生不了啥交际,咱就略过。

下边这位是皇次子——福全。这位比康熙大一岁,他的母亲是董鄂氏宁悫妃。在这里老梁提一句,这董鄂氏可不是前头那董鄂妃,这俩人大家伙千万别搞混了。

福全这人作为康熙的异母兄弟,没啥大的野心,就想整个贤王的标签贴脑壳上嘚瑟嘚瑟,所以和这康熙没啥利益冲突。

当年康熙就问过他:“你这人有啥愿望?”

“呵呵!俺没啥大的愿望,就是想当个贤王让后辈子孙拿出来也能嘚瑟嘚瑟!”这福全还挺不好意思的。

“那我就成全你好了!”康熙抠着胡子算是答应下来。

所以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也能看出来,这福全和康熙俩人是好兄弟,好哥们。他这人对孝庄也上心,是个孝顺的孩子。

到了康熙六年的时候,康熙就给福全脑壳上帖了一个裕亲王的标签,这就拉到满清的权利中心来嘚瑟了。

这到了康熙二十七年也就是1688年的时候,康熙决定要弄死噶尔丹。一巴掌就把福全给拍了出去,捎带着搞了一顶抚远大将军的帽子,全权负责整个战事。

老梁说一句,这抚远大将军听着似乎就是个将军衔,没啥大不了了,可您忘记了这是满清,这衔可了不得。在满清文武不通的两套体系下,这衔可是左管文官右管武官,不听话的不用和皇帝打招呼,别管多大的官,提刀子弄死你,没啥大问题。当年的年羹尧就是靠着这头衔上下嘚瑟,最后嘚瑟够了,被雍正一股脑摁地上摩擦去了。

所以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了,康熙是多么的信任这福全。

最值得福全炫耀的是,他撞上了上万匹骆驼组成的驼城。老梁也觉得好笑,这噶尔达也真是,这都是火器时代,他还在玩驼城,结果让福全拿大炮给炸上了天。

这一家伙把个康熙高兴坏了,大大的嘉奖,可后边这福全却缩了,没有乘胜追击,蹲地头上搞修整,把个康熙气坏了。

“这叫啥?这叫延误战机?懂不懂?”康熙暴怒。

福全听了,这撅起屁股开始追噶尔达,结果噶尔达整了一个保证书,说以后不会来大华夏地头上凑热闹了啥的。

哎!这福全就当真了,没有请示,撅着屁股就回来了,结果噶尔丹乘这时间,跑路了,一家伙就出了境外。

康熙怒向胆中生:“啥玩意?就这么个破纸片子就被忽悠瘸了?罚!”

得,三年的工资没了,脑壳上这三佐领的帽子给撸了,还被康熙一脚给踹出了满清的权利中心。

当然这是公事,办砸了当然得罚,但这罚的也仅仅是皮毛,伤不了筋骨。蹲在故宫的家门里,人家还是好兄弟。您要换一个人来试试,蹲大牢算是轻的了。

此后,康熙又攒了不少大头兵,这又要和噶尔丹开干,这福全还是大脑壳,这一次把噶尔丹逼上了绝路,自杀了事。

这连年的打仗把这福全的身体给整垮了,五十岁就死了,把个康熙哭的稀里哗啦。

咱接着往下聊,这皇三子就是康熙本人,这就不用给大家伙介绍了。

接着是皇四子,他的生母是顺治的最爱董鄂妃,这孩子就活了三个多月,和康熙没啥交际的。

后边是皇五子常宁,他的母亲是庶妃陈氏,比康熙小三岁。这人也许是和康熙属相相冲是咋的了,就不受康熙待见。当年大臣提议将康熙的兄弟们都封王得了,毕竟活着的没几个人不是。结果这提案放康熙的炕头上,整了一句:“这封王是个大事,那得看德性,就这常宁他真不够格!”

瞅见没就这康熙给常宁下的评语,后来估计是面子问题,还是咋的了,最后还是赏了一个和硕恭亲王的帽子给这常宁戴上了。

但后边跟了一恶心事,让他娶了吴应熊的闺女,你说这事弄的。按照满清的规矩满汉是不通婚的,您这康熙给常宁弄这么一出,那不是恶心他吗?

当然这常宁的能力还是有的,搞噶尔丹的时候,独率一军西征。

但到了常宁死的时候,康熙连个谥号都没给常宁,你说一个给满清立过功劳,而且还是皇室成员的人,居然吝啬的连个谥号都没有,这不是有意见是啥?

当然相对于那些个让皇帝瞅不顺眼被弄死的人来比较,他这算是好的了,毕竟还弄了个亲王的帽子当当,算是有个不算体面的善终吧。

皇六子叫奇绶,活到七岁就没了,所以他这里也不算。

皇七子隆禧,算是康熙的小弟弟,康熙表示很喜欢这小弟弟,直接就丢了一顶纯亲王的帽子给他。但这人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得病了。康熙着急忙慌的派御医去瞅,也没捞回来。

死了之后,康熙罢朝三天,表示哀悼。就这事足可以看出隆禧在康熙心中的分量。

皇八子永干,八岁的时候就没了,也没啥交际的。

所以康熙就三兄弟,其中两个很得宠,福全和隆禧是最得宠的。福全这一脉封了王,虽然不是啥铁帽子王,但也传了足足五代人,还都是皇帝手动续费的,你就说好不好。而隆禧这一脉就传了一代,没的办法他这儿子无后。

至于常宁虽然和康熙不对眼,但好歹也得了善终不是。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历史上,清世祖顺治皇帝共育有八位皇子,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排行第三。,其他七位皇子的结局各自如何呢?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皇长子牛钮是顺治帝的第一个孩子,亦是大清朝名义上的储位继承人。

牛钮出生于1651年阴历1月初1,古代迷信思想认为1月初1出生的男子命格极硬,克父克母,牛钮因其八字过硬而不被顺治皇帝宠爱,但孝庄太后却对牛钮恩宠又加。

不知是天意如此,还是有人刻意为之?

大阿哥牛钮这个“命硬”的孩子,没有克父刻母,而是克死了自己,仅仅活了八十九天便因病而逝…… 这很可能是早婚早育德缘故,当年生牛钮顺治年仅14岁啊!

皇二子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

二皇子福全年少有志、品性纯良,幼年时便向顺治皇帝许下要作“贤王”的志愿。顺治发丧时,年幼的二阿哥福全尚未懂事,并未流露出悲痛的神情,从而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方面被孝庄否定。

另外,二阿哥福全体弱多病,孝庄太后认为他不适合继承皇位。八岁的康熙继位后,对福全恩宠有加,兄弟二人相处融洽。康熙六年,十四岁的康熙决定发展各人势力,慢慢架空索尼、遏必隆、鳌拜三位辅政大臣的权力。

俗话说“血浓于水”,比康熙大三个月的福全,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康熙政权中的中流砥柱,康熙六年正月,康熙下旨封福全为裕亲王,特赐“议政”大权,从此福全便成为了康熙的左右手。

康熙除鳌拜、平三藩之后,福全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率八旗雄狮平定在蒙古蠢蠢欲动的准格尔。康熙二十七年十月,福全打败葛尔丹,但狡兔三窟的葛尔丹趁乱逃跑,大怒的康熙皇帝责备福全粗心大意,下令罚俸三年。

康熙四十二年正月,裕亲王福全病重,六个月之后不治而死,正在塞外狩猎康熙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回京城为其祭奠,并命令画师作一副福全的画像悬挂于养心殿内,康熙每每观其画像皆恸哭不止。

皇四子和硕荣亲王

荣亲王是顺治的第四子,亦是顺治皇帝和挚爱董鄂妃所生的皇子,荣亲王降生时,顺治皇帝大喜过望,为了表达喜悦之情,顺治皇帝下令大赦天下,并开坛祭天祭祖,祈求列祖列宗保佑荣亲王身体康健、多福多寿。

历史上的董鄂妃比顺治皇帝的年龄大,按照现在来说,董鄂妃生荣亲王时已经是一位大龄产妇了,所以荣亲王一出生身体情况便不容乐观,再加上古时候并没有保护婴儿的医疗器械,荣亲王仅仅出生了三个月便去世了。

如果荣亲王能够活下来,恐怕皇位就没有康熙什么事了……


皇五子恭亲王常宁爱新觉罗·常宁

五皇子常宁,因其母亲是庶妃,又是汉人,所以常宁在阿哥中的地位并不高,虽然常宁的年龄仅仅比康熙小几个月,但由于母亲的出身低贱,而被孝庄踢出了皇位继任者的名单。

常宁极为平庸,政治方面毫无建树,文采、武功样样稀松,但常宁为人憨厚,毫无野心,曾跟随福生征讨准格尔,但并没有立下值得称赞的战功。

康熙对常宁十分宠爱,常宁也从未触怒过康熙,康熙四十二年,年仅47岁的常宁因病去世。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作为六皇子的奇绶并没有逃脱早亡的命运,年仅七岁便因病离世,康熙皇帝亲自哀悼,因年龄尚小,故未赐予谥号。

皇七子纯亲王爱新觉罗·隆禧

七皇子隆禧是康熙皇帝最喜爱的弟弟,康熙赐号为“纯”,“纯”字在清朝皇室中是一个极为高贵的字眼,康熙封隆禧为“纯亲王”,足见对其的喜爱,只可惜康熙的宠爱并不能作为续命的灵丹妙药,十九岁的隆禧身染重病,痛苦而逝。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八皇子永干并没有永远的“干”下去,虽然康熙皇帝对永干十分照顾,但仍然无法改变永干短暂的命运。康熙六年永干因病去世,年仅八岁。


白话历史君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顺治皇帝的第三子玄烨即康熙皇帝登基,此时在世的顺治皇子还有六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因为天花去世。

顺治皇帝在去世前,确定皇三子玄烨为自己的继位人,这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同时安排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全力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

顺治皇帝一生共诞育了八位皇子,其中皇长子牛钮以及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荣亲王都是出生后不满一岁就早殇了,所以在顺治去世、康熙登基的时候,还有六位顺治皇帝的皇子皇子在世,分别是皇二子福全;皇三子康熙皇帝玄烨;皇五子常宁;皇六子奇绶;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


等到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设计除掉权臣鳌拜,真正掌握大权的时候,他的兄弟之中也只有三人仍然在世了。

顺治十八年(1661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这段时期称之为“四大臣辅政时期”以及后来的“鳌拜专政时期”,此时的康熙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实际的权力却掌握在权臣鳌拜的手中,期间全国上下及宫中内外的大小事务皆有鳌拜等人辅政署理,康熙皇帝并没有实际的权力。直到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智擒鳌拜,这才将权力收归到自己手中。

而在这八年中,康熙先后失去了两位亲兄弟,即:

顺治皇帝的第六子奇绶,于康熙四年幼殇,年仅7岁;

顺治皇帝的第八子永干,与康熙六年幼殇,年仅8岁。

此时除了康熙皇帝之外,在世的顺治皇帝的皇子也仅仅生下了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七子隆禧三个人了。


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的这些亲兄弟,可以用“兄弟情深、君臣和谐”来形容。

先来说说这其中年龄最小的顺治皇七子隆禧。

康熙十三年(1674年),年仅15岁的隆禧就被康熙皇帝册封为纯亲王,之后还分给佐领。在隆禧病重期间,康熙皇帝亲自前往探望,并安排御医进行诊治,只是隆禧天命不假,年仅20岁的他在康熙十八年(1669年)去世,康熙皇帝非常悲痛,特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并安排其子富尔祜伦袭承其爵位。

另外两位顺治皇子福全和常宁,不仅仅是康熙非常信任的兄弟,更是康熙极为倚重的大臣和将领。

康熙即位后,于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封福全为裕亲王,命参与议政,在平三藩,两征准噶尔都建功立业,成为了康熙最为信任的宗室亲贵。特别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亲授福全抚远大将军,命其帅兵征讨噶尔丹,皇长子胤禔、大国舅佟国纲等一众皇亲国戚都在军中效力,足见康熙对于福全的仪仗与信任。虽然福全大军于乌兰布通大败叛军噶尔丹,但因佟国纲的战死以及福全未能组织追击致使噶尔丹逃走,而被康熙罚俸降职,后又恢复官职,继续随康熙带兵出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福全病故,终年五十岁,谥宪。福全死后,康熙帝特命画工精绘一张像,为康熙帝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帝以此图寄以衷肠,表示了对福全的思念之情。

康熙的另外一位兄弟常宁,也在是康熙十年(1671年)就被康熙封为了恭亲王。与福全一样,在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战争中,常宁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康熙封自己的弟弟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统领西路军出喜峰口,与康熙、福全的大军齐头并进,共同迎战噶尔丹,为康熙最终平定噶尔丹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常宁的大女儿也是从小寄养在皇宫之中,后来还被封为了固伦纯禧公主,“固伦公主”是本应只有皇后所生嫡公主才有的封号,这也足可见康熙对于常宁的看重。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常宁病故,终年四十六岁,而他的去世日期与他的兄长福全仅仅相差了十多天。


康熙与他的兄弟之间保持了非常亲密而又友好的关系,成为一段佳话。

康熙与其兄弟们保持了非常和谐的关系,特别是与福全和常宁,也算是“君臣兄弟”的佳话,一方面在于康熙与他的兄弟们均为庶妃所生,从小成长在一起,关系本就非常密切,加上康熙非常好的贯彻了“仁德”治天下,对其兄弟也给予了足够的信任和器重;而另一方面,康熙的这两位兄弟福全和常宁对于康熙也是忠心耿耿,例如福全从小就立下了“愿为贤王”的立场,一直以来没有觊觎皇位,而是尽职尽责的为康熙皇帝效命。

也正是因为康熙皇帝与他的兄弟们的共同努力和维护,才有了他们之间非常亲密而又和谐友好的关系,成就了“君臣兄弟”的佳话,也成为了“康熙盛世”得以开创的重要因素。


雍亲王府


康熙帝的父亲顺治帝一共有八个儿子,也就是说康熙帝有七个兄弟,七个兄弟中只有三个兄弟长大成人,与康熙关系还是比较好的,都是被封了亲王的。

港剧《紫禁惊雷》剧照

爱新觉罗·牛钮,是顺治帝第一子,生母庶妃巴氏。生于顺治八年一月初一日,只活了八十九天就早夭了。


港剧《紫禁惊雷》福全饰演者剧照

爱新觉罗·福全,是顺治帝第二子,生母为宁悫妃董鄂氏,属于满洲镶白旗。生于顺治十年九月八日,因与康熙年岁相近,又从小一起在太皇太后身边长大,所以感情很好。康熙帝小时候问其志向,福全说:“愿为贤王”。康熙六年,封为和硕裕亲王,命其参与议政。尤其在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出征平定准噶尔叛乱(可见康熙帝对其的信任)。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福全病故,终年五十岁。康熙帝赶回京都,亲自祭奠;出殡时又亲往福全王府,恸哭不止。谥号为“宪”。

顺治帝皇四子是顺治帝的第四子,康熙帝的弟弟,生于顺治十四年十月,生母为康熙帝宠爱的董鄂妃。顺治帝极其喜爱,但皇四子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帝追封爱子为“和硕荣亲王”。


港剧《紫禁惊雷》常宁扮演者剧照

爱新觉罗·常宁,是顺治帝第五子,母为庶妃陈氏,生于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康熙十年,封为和硕恭亲王。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命其为任安北大将军,同裕亲王一同平定准噶尔叛乱。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初七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爱新觉罗·奇绶是顺治帝第六子,生母为庶妃唐氏,生于顺治十六年十一月,殇于康熙四年十一月初六日,年仅七岁。

爱新觉罗·隆禧是顺治帝第七子,生母庶妃钮祜禄氏,生于顺治十七年。康熙十三年正月,册封纯亲王。康熙十八年七月,生急病而薨,年仅二十。康熙痛心,上谥号为“靖”。

爱新觉罗·永干是顺治帝第八子,生母是庶妃穆克图氏。顺治十七年十二月廿三出生,殇于康熙六年十二月初二,年仅八岁。

康熙只有三个兄弟长大,感情最好的是二哥福全,最为痛惜的是七弟隆禧,而与五弟关系一般(从其死后无谥号可看出)。


小姚的记录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帝王顺治,虽然在23岁时早逝,但是,他却具有非凡的生育能力。顺治短暂的一生,竟然生了8个儿子,6个女儿,一共14名子女。康熙由此也有了众多的兄弟姊妹。

顺治在1661年去世。当年,年仅8岁的康熙登基,正式成为了大清帝国的皇帝。此时,康熙的兄弟姊妹们,都是什么情况呢?

康熙共有6名姊妹,其中顺治长女、三女、五女,在康熙登基前就已经夭折;四女、六女在康熙登基的第二年,即1662年也先后夭折。只有顺治二女,也就是康熙的二姐,活到了32岁,并在康熙年间晋封和硕恭悫长公主,后来嫁给了鳌拜的侄子纳尔杜。

康熙在顺治的8个儿子中,排行第三。顺治去世时,皇长子牛钮、皇四子已经夭折。剩下的6人中,虽然没有嫡子,但是皇二子福全还在世。可是,只有康熙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在天花还是烈性传染病的年代,汤若望就建议立康熙为皇太子,继承皇位。正所谓是祸兮福之所倚,康熙染了天花,看似不幸,但他活了下来,竟然成了最大的优势。

康熙登基之后,他还有5位兄弟在世。康熙登基时年幼,在孝庄皇太后,以及顾命四大臣的主持下,朝廷内部并没有出现激烈的皇位之争。因此,康熙的5位兄弟,并没有获罪而亡的。

其中,皇六子奇绶,在康熙四年病逝,年仅7岁。皇八子永干,在康熙六年病逝,年仅8岁。两人都是在康熙除鳌拜之前夭折,也都没有谥号。

康熙此时,仅剩下了3位在世的亲兄弟,分别是皇次子福全,皇五子常宁,皇七子隆禧。

皇次子福全,在康熙六年获封裕亲王、议政大臣。康熙二十九年,授抚远大将军,带兵讨伐噶尔丹。福全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得胜还师。就从康熙允许福全掌兵来看,康熙还是非常信任福全的。所以,福全的日子过得很好,并生育有6子、7女共13名子女。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病逝,享年50岁。

皇五子常宁,在康熙十年受封和硕恭亲王。康熙二十九年,常宁任安北大将军,率右翼大军出征。噶尔丹被皇次子福全击败,常宁也跟随还师。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常宁负责右翼清军随同出征。清军在昭莫多大败噶尔丹,常宁率军还师。常宁同样子女众多,于康熙四十二年去世,时年47岁。

皇七子隆禧,康熙十三年获封纯亲王。康熙十八年,隆禧重病,医治无效去世,年19岁。康熙非常疼爱这个弟弟,因为隆禧的去世,康熙哀痛辍朝三日。后来,康熙还要亲临隆禧的丧礼祭奠,被孝庄太皇太后阻止。隆禧仅有独子富尔祜伦,也于一年多之后去世。因为无嗣,除爵。

总体而言,顺治早逝,康熙登基之时,因为兄弟们年幼,兄弟之间并没有出现什么激烈的帝位之争。所以,康熙的兄弟,除了夭折的,结局还算不错。可是,康熙活太久了,在位时间又太长了,加上儿子众多,才在康熙年间发生了激烈的夺嫡之争。事务总有两面,甚至多面性,顺治去世的早,还真不一定就是坏事。而康熙活的久,也还真不一定就是好事。


奕天读历史


这个问题不错,都在问雍正,终于有个问康熙的了。顺治皇帝一共八个儿子,除了几个早夭的之外,其他活到康熙即位后的都是善终。在这里把每个儿子的情况罗列一下。

一、长子牛钮

生于顺治八年,生母为顺治庶妃笔什赫氏。只活了八十九天,没有活到康熙即位。

二、次子福全


生于顺治十年,生母为顺治宁悫妃董鄂氏(并非顺治最宠幸的董鄂妃),由于长子牛钮早逝,福全实际为长子,传闻顺治临终前曾有意让福全继位,但孝庄太后更倾向曾出过天花的三子玄烨,最后才是康熙继位。福全年少时,顺治问其志向,福全表示“愿为贤王”,从来没有争位之心。康熙即位后也对福全相当尊重。康熙六年,福全获封和硕裕亲王,参与议政。福全从小与康熙一同孝敬孝庄太皇太后,因此关系很好。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第一次亲征准噶尔,以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先行出击,大败噶尔丹部将厄鲁特军,受到康熙嘉奖。后因缺乏粮草加上判断噶尔丹已逃走而撤兵,被康熙怪罪不遵命令私自形式,被罚俸三年,撤去三佐领,取消议政权。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第二、三次亲征准噶尔,福全也跟随,此二战彻底击败噶尔丹,使其战败自杀。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病逝,康熙亲自前往哭祭,还命画师画了一幅自己与福全同坐桐荫之下的画像,寄托哀思,谥号宪。其第三子保泰继承裕亲王爵位。

三、三子玄烨


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本为顺治嫔妃),不多赘述。

四、四子和硕荣亲王

生于顺治十四年,生母为孝献端敬皇后(董鄂妃),出生数月即死,未及取名。顺治对皇四子之死万分悲痛,追封为和硕荣亲王,并在墓碑上刻字“朕之第一子”。未活到康熙即位。

五、五子常宁


生于顺治十四年,生母为顺治庶妃陈氏。康熙十年封为和硕恭亲王,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亲征准噶尔时作为安北大将军与抚远大将军福全一同先行出征。因为击败噶尔丹不穷追而被罢免议政资格,罚俸三年。康熙三十五年随康熙第二次征准噶尔。康熙四十二年去世,其三子海善袭爵,但仅为贝勒。依照清朝爵位世袭制度,是降一级世袭,所以常宁身为亲王,其子应该爵位为郡王。甚至像福全之子保泰还加恩保留亲王爵位,常宁之子仅为贝勒。再加上史料没有记载常宁的谥号,很可能康熙根本没给。由此可知,常宁一支在康熙朝很不得宠。

六、六子奇绶

生于顺治十六年,生母为顺治庶妃唐氏。康熙四年夭折,年仅七岁,未封爵位,未予谥号。

七、七子隆禧

生于顺治十七年,康熙十三年封和硕纯亲王,十四年分给佐领,十八年去世,年仅二十岁。康熙非常喜欢这个弟弟,生病期间多次探望,隆禧死后康熙辍朝三日祭奠,赐谥号靖。太皇太后孝庄也非常喜欢隆禧,想亲临葬礼,被康熙劝阻。其遗腹子富尔祜伦继承纯亲王爵位,年仅两岁又夭折,康熙再次辍朝三日哀悼,无后,爵位废除。

八、八子永干

生于顺治十七年,生母为顺治庶妃穆克图氏,康熙六年夭折,年仅八岁,无爵位无谥号。


伊耆角木


顺治皇帝有8个儿子,其中4个都年幼夭折了,而康熙在这4个幸存者中只能排在第二位。我们知道康熙晚年出现了九子夺嫡的现象,而康熙皇帝自己继位则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当时顺治皇帝去世得比较早,根本没有成年的皇子和康熙竞争。除了康熙之外,顺治还曾经想要立过一个人作为皇太子,这个人就是董鄂氏的儿子裕亲王——爱新觉罗福全。

上图青年康熙

董鄂氏是顺治皇帝的庶妃,在康熙十二年尊封为“皇考宁悫妃”。顺治皇帝后宫见于记载的董鄂氏有三位,第一位就是爱的死去活来的那位,也就是孝献皇后;第二位是裕亲王生母宁悫妃董鄂氏;第三位是贞妃董鄂氏,顺治驾崩后殉葬。

如果顺治皇帝不死,那么裕亲王凭借着年龄的优势还是有很大的希望被立为太子的。但是顺治皇帝去世的过早,在顺治皇帝在位期间,孝庄皇太后一直是实际的权利控制着之一。在孝庄的支持下和天花疾病的威胁下,康熙皇帝才能够战胜裕亲王。

康熙是一个比较仁慈的君主,裕亲王一直在朝廷里面做官,康熙皇帝也没有防范他,并且还准许他带兵出征准格尔。裕亲王为人也识时务,从来不做出格的事情。两个兄弟之间的关系一直还不错,裕亲王一生也没有被康熙打击过。只有在北征准格尔的时候因为犯错而被惩罚,但是康熙依然维护了裕亲王的爵位,并且训斥了和裕亲王发生矛盾的皇长子。

上图老年康熙

除了裕亲王之外,其他的两个兄弟对于康熙更是没有威胁,康熙对于裕亲王都这么宽容大度,对于其他的兄弟自然也不会差。爱新觉罗常宁是顺治的庶出儿子,他的母亲地位低下,所以常宁对于康熙几乎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威胁。常宁一生也非常的平稳,做到了安北大将军的职位,并且对跟随康熙出征。终其一生也没有和康熙产生过一丝一毫的矛盾。

爱新觉罗隆禧是康熙的最小的弟弟,因为从小就失去父亲,作为哥哥的康熙对于小弟弟还是额外的关照的。隆禧从出生的时候身体就不好,到了19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康熙非常的悲痛,还特地停朝三日以示悼念。

上图清景陵小碑楼

综上所诉,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君主,因为兄弟的数量本身比较少,而且在康熙继位的时候都未成年。所以没有能够对康熙皇位造成威胁,这也是康熙为什么会对兄弟们都比较仁慈的重要原因。

但康熙去世的时候,因为康熙的儿子们年龄都已经成年,而且数量众多,所以形成了多个政治集团,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胜利者雍正在对待兄弟们的时候没有了父亲的仁慈,采用了比较激进的方式,圈禁和处理了一大批亲兄弟。


邓海春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康熙帝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的第四位帝王,为顺治帝的第三子,今天应题主的要求,风情就来谈谈康熙的诸位皇子皇兄们!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

长子爱新觉罗·牛钮生母为顺治庶妃巴氏,因而他并不能算的上是嫡长子,只能说是庶长子,但本质上也不影响他继承皇位,牛钮刚刚出生顺治帝就立他为皇太子,只是爱新觉罗·牛钮出生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去世于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史料记载其只活了八十九天,属于早殇的皇子!(一句早殇的事情,硬生生让我凑了这么多字数)

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

爱新觉罗·福全出生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生母为庶妃董鄂氏,虽为庶子,但是继承正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毕竟皇长子已然早殇,福全就是皇子的老大,可他有一个眼睛已经残疾,加上没有患过天花,(这里解释一下,天花在封建的古代可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病,而我们都知道患过天花的人就不会患过第二次,但如果等他当上了皇帝再患天花,那可就是事故了!)再加上加上传教士汤若望的助攻和爱新觉罗·玄烨得过天花且保住了自己的小命,福全最终与皇帝的宝座失之交臂。

康熙即位之后,也没有太难为这位皇二哥,反而委以重任,康熙曾任命皇二哥为抚远大将军,征讨噶尔丹,一声也算的上功勋卓著!

清康熙四二十二年(公元1703年)福全患重病,病故于家中,从康熙的反应来看,兄弟二人关系应该不错,清史原文如下:

四十二年,福全有疾,上再临视。巡塞外,闻福全疾笃,命诸皇子还京师。福全薨,即日还跸。临丧,摘缨,哭至柩前奠酒,恸不已。是日,太后先临王第,上劝太后还宫,自苍震门入居景仁宫,不理政事。群臣劝上还乾清宫,上曰:“居便殿不自朕始,乃太祖、太宗旧典也。”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

这个就是康熙帝!

皇四子:和硕荣亲王

诸位读者肯定又有问题了,为什么没有名字!这个真不怪风情,这位皇子出生之后,顺治还没来得及给皇四子赐名,皇四子就去世了,享年三个月,生母为孝献皇后董鄂氏!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

爱新觉罗·常宁出生于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母为庶妃陈氏,这位皇子和康熙的关系也不赖,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常宁还跟随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康熙任命皇五弟为安北大将军,率领右翼军出征!

随后也安安稳稳,并没有和康熙帝产生大的事端,最终逝世于清康熙四二十二年(公元1703年)。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

爱新觉罗·奇绶生于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康熙继位之时,皇六弟奇绶才三岁,康熙自然没有难为他,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爱新觉罗·奇绶逝世,年仅七岁,史料对此并没有太多记载,风情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

爱新觉罗·隆禧出生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生母为钮祜禄福晋,其生平也没有太多记载,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加封皇七弟为纯亲王,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爱新觉罗·隆禧逝世,康熙下令辍朝三日,由此推辞兄弟之间关系应该很好,清史原文如下:

十八年七月,隆禧疾笃,上亲临视,为召医。是日再临视,日加申,薨,上痛悼,辍朝三日,谥曰靖。太皇太后欲临其丧,上力谏乃止。上复欲临奠,太皇太后亦谕止之,留太皇太后宫中。越日,上临奠,命发帑修茔,加祭,予谥。子爱新觉罗·富尔祜伦,袭,明年,薨,上辍朝三日。又明年,葬纯亲王隆禧,上临奠。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

爱新觉罗·永干出生于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殇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年仅八岁,生母庶妃穆克图,和他的皇六哥差不多,康熙继位之时,爱新觉罗·永干才二岁,之后又早殇,康熙也自然不会为难他!


从结局来看,皇子们大多数都早殇,未能早殇的当皇帝的当皇帝的,当亲王的当亲王,谁都没用难为谁,皇二哥,皇五弟、皇七弟更是和康熙帝亲密无间,并无太大隔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