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火不滅,華彩綻放五百年,談山西蘇氏琉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窯火不滅,華彩綻放五百年,談山西蘇氏琉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導語:山西的琉璃燒製技藝可以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並在明朝萬曆年間達到頂峰,而蘇氏琉璃則是山西三大琉璃世家一,早在1522年就有歷史記載。歷經數百年風雨,蘇氏琉璃傳承不衰,一代代琉璃手藝人薪火相承,為琉璃技藝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千年窯火不滅,燒出琉璃風采。

將絕秘的制釉技藝傳給外姓人

雖然蘇氏琉璃燒製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但由於時間久遠,現今蘇家琉璃技藝傳承已知的只能向上推八代。太原蘇氏琉璃第六代傳人蘇傑作為蘇玉貴(蘇氏琉璃第五代傳人)唯一的兒子,繼承手藝後遇上了社會動盪,空有一身技藝,卻只能做些煙囪、耐火磚之類的器物。

窯火不滅,華彩綻放五百年,談山西蘇氏琉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琉璃藝人葛原生

1979年,蘇傑摒棄門戶之見,毫無保留地將琉璃的核心技術——絕秘的制釉技藝傳給葛原生,他也成了蘇家琉璃的唯一一位外姓入門嫡傳弟子,這在蘇家的歷史中算是前所未有的。也因為這一舉動,在蘇傑過世後,作為唯一的傳承人,蘇家技藝在葛原生身上得到了延續。

葛原生和師父蘇傑是在太原南郊區郝莊公社組建琉璃廠時相識的。1979年,應文物部門的要求,從太原郊區農大畢業分配到郝莊公社的葛原生參與了郝莊琉璃廠籌建並擔任廠長,曾在太原市二輕局郝莊工業瓷廠工作的蘇傑被聘為高級技師。

蘇家是琉璃燒製工藝中的翹楚。蘇傑(1921—1982年)家中曾藏有明代萬曆和清代的模具,村中的土公祠中還存有他曾祖父蘇廷友燒製的琉璃黃釉蛟龍柱神龕,太原芳林寺有他家在清康熙年間製作的琉璃大件。

窯火不滅,華彩綻放五百年,談山西蘇氏琉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蘇家琉璃當時遠銷全國,其代表作品四象寶瓶、琉璃吻等在北京、南京、山西等地的建築物上隨處可見。雖然是葛原生廠長,但對技術一竅不通。一心想有所作為的葛原生一上任就住到了廠裡,一邊處理廠內事務,一邊虛心向蘇傑請教起了琉璃燒製工藝。

在琉璃的製作過程中,琉璃釉料的配製是這一行業中最難掌握也最具隱蔽性的技藝,尤其是像孔雀藍這類釉料的配方更被業界視為“絕技”,素有“傳內不傳外,傳媳不傳女”之說。

為了能學到琉璃燒製的絕技,葛原生乾脆將鋪蓋卷搬到了蘇傑屋裡,和蘇傑吃住在一起,以學徒工的姿態央求蘇傑收其為徒,但礙於其廠長身份,蘇傑起初並未答應。

兩年後,幾經軟磨硬泡,沒有官架子,又有文化,虛心好學的葛原生最終得到了蘇傑的認可,收他為徒,將這些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了他這個外姓人。

後來,蘇傑的第四個兒子蘇全喜欲子承父業學習琉璃製作技藝時,年事已高的蘇傑便讓兒子做了葛原生的徒弟,但不幸的是,蘇全喜因病早逝,葛原生成為了蘇家琉璃唯一的外姓傳人。

窯火不滅,華彩綻放五百年,談山西蘇氏琉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潛心鑽研技藝,將釉料配方傾囊相傳

1985年,葛原生被聘為太原建築琉璃廠廠長,當年研製的“組合琉璃瓦”即榮獲國家專利。遺憾的是,由於琉璃在生產中要使用煤炭,易產生煙塵汙染,太原建築琉璃廠於2006年關閉,琉璃製作技藝後繼無人。

從工藝上講,琉璃製作技藝是我國低溫釉陶製作工藝的集大成者。一直以來琉璃廣泛被用於民用建築、宮殿、寺廟等建築,其斑斕的色彩、豐富的造型和製作所需的精湛技藝,又使琉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葛原生作為蘇氏琉璃第七代傳人,除了繼承師門,他還四處向老藝人學習。

窯火不滅,華彩綻放五百年,談山西蘇氏琉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太原市永祚寺

在多年的潛心探索之下,葛原生研究出了100多種釉料配方,而孔雀藍這種難度大的配方也研究出了幾十種,在業內頗負盛名。他研製生產的蘇氏吻、滴水瓦和獸等美妙絕倫的琉璃產品曾大量用在深圳錦繡中華、太原市食品街等復古建築中,太原市永祚寺門前兩條龍身上的孔雀藍也是他配製而成的。

此後,葛原生除了繼續研究琉璃製作工藝外,還在思考如何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並將這門技藝還給蘇家。經過考察,蘇傑長孫蘇永軍得到了蘇氏家族及他本人的認可。葛原生於2007年就開始精心傳授蘇永軍技藝,蘇永軍成為蘇氏琉璃的第八代弟子。

窯火不滅,華彩綻放五百年,談山西蘇氏琉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葛原生和蘇永軍師徒共同研究琉璃牌匾


老手藝有新傳承,復興之路任重而道遠

琉璃作為一種特殊建築的專用材料,歷史上曾有過輝煌的時期。山西琉璃是我國陶瓷工藝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品類,是陶瓷藝術繼秦磚漢瓦之後在建築領域廣泛應用的典型範例。

傳統琉璃製作是一種技術含量和藝術含量較高的技藝,需要從業者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磨鍊和積累才能成才,培養週期較長。

而現在的年輕人對這種技術難度高、技藝性強、學藝時間長和見效慢的手工藝行業普遍興趣不高,致使傳承的人力資源相對匱乏,加之傳統建築形式的式微以及琉璃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煙塵汙染環境等原因,這項傳統制作技藝正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窯火不滅,華彩綻放五百年,談山西蘇氏琉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山西琉璃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作為山西琉璃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葛原生肩負了天大的責任。

山西琉璃目前只處於復興的初級階段,傳承與復興山西琉璃,任重而道遠。2009年,葛原生榮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原琉璃的代表性傳承人”。

葛原生說,要讓這個民間瑰寶重新綻放出燦爛光芒,單靠幾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的支持與全社會的努力。他對山西琉璃的發展、傳承有著許多的設想與希冀:將煤燃料改為電或煤氣,這樣便可解決琉璃生產過程中的汙染問題;在大專院校的古建築專業或藝術專業開設有關琉璃的課程,促進琉璃的推廣與應用;搞一個研發中心,將山西琉璃資源整合起來,做大做強,同時加快琉璃工藝品的開發,使琉璃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

近年來,蘇氏琉璃大膽轉型,由專門生產琉璃建 築材料轉向製作琉璃牌匾、琉璃文房用品等文化產品。葛原生和蘇永軍研發一系列孔雀藍、宮廷黃以及各色清新典雅的琉璃牌匾作品。

窯火不滅,華彩綻放五百年,談山西蘇氏琉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琉璃牌匾作品


蘇氏琉璃在歷史上曾有過很長的輝煌時期,明嘉靖年間,來自北京的駝隊就已經將蘇家的琉璃帶到故宮,並在中國封建王朝最高權力象徵地大放異彩。2009年,太原蘇氏琉璃生產技藝先後成為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氏琉璃如今的現狀是,由於家庭式的傳承,規模很小、知名度低、資金短缺、人員有限,面對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蘇氏琉璃同樣存在失傳的危險。所以,做好蘇氏琉璃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如今,蘇氏琉璃在幾代傳承人的合力下,守業創業,歷經坎坷從不動搖,他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力圖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尋求發展,鍥而不捨、蓄勢待發,為古老的蘇氏琉璃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日深閱讀,持續更文,感謝閱讀與關注!

窯火不滅,華彩綻放五百年,談山西蘇氏琉璃技藝的傳承與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