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映紅朝陽天

七十歲,是個什麼樣的年紀?有人說壯士遲暮,也有人說夕陽無限好,大多數的人這個年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老了”,然而朝陽路辦事處有這樣一群人,在六七十歲的年紀,仍然迸發出了鋪滿天空的霞光。

特殊“看門人”

“你這個昨天出過門了,今天就不能出了啊”李金丁老人檢查完一名住戶的出入證後,耐心地將其勸回家中。

義馬市朝陽路辦事處紅土坡社區藝苑社區有四位特殊的“看門人”,他們最年輕的也有64歲,最年長的已經82歲。自大年初一開始,每天早上7點開始,一直到晚上九點,看守小區院門,對重點區域消毒,宣傳疫情防控知識,他們兩人一班,認真負責,李金丁就是其中的一位。

夕陽映紅朝陽天

李金丁,今年70歲,是常村煤礦的退休職工。作為業主委員會的負責人,自大年初一開始,他主動號召業委會的其他三位退休職工,發揮餘熱,義務為社區站崗。他說,“小區就是自己的家,社區的事也是自己的事,我們是業主委員會的,就應該儘自己的職責”。

夕陽映紅朝陽天

藝苑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小區的日常管理全靠業主委員會。退休後的李金丁和同伴們除了鍛鍊身體,其他的時間都貢獻給了小區,哪家都有什麼人,他都門清。年二十九到社區開完會後,他們更是逐門逐戶又排查了一遍。發現院裡多了一輛鄂A牌照的車,他就開始緊迫盯人,勸解車主自主隔離,勸解無果後又急忙上報社區,“我一看這車主就面生,勸他隔離還不聽,最後我給社區打電話,給派出所打電話,才把他隔離了”“還有一個小孩兒,趁我不注意偷跑出去,回來讓我拉著教育半天”說完這些,他又趕忙補充“這都是少數,大多數都可配合,都能理解”。

夕陽映紅朝陽天

雖然是老年人,但他們卻一直用年輕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社區讓咋幹,我們就咋幹,一點不馬虎,我們平常鍛鍊,身體可好”。

街道“勸返隊”

“大姐,口罩帶好啊”“小夥子,沒事回家吧,別再外面轉”前進社區的街道上一隊臂戴紅袖章的志願者在巡邏。卡點的帳篷裡,一個工作人員在登記出入證。這本來沒什麼特殊的,然而仔細看你會發現,他們都是老年人。帳篷裡的“工作人員”是馬俊勝,今年66歲,外面巡邏的是他的志願者同伴,也都跟他差不多年紀,“都是平常一起在公園裡鍛鍊的夥計”馬俊勝笑道。

夕陽映紅朝陽天

提起馬俊勝,他可是前進社區的“名人”,“得過獎的”,“打太極的”他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武術表演賽,還得過獎項,小區人人認識他。

作為社區的“名人”,義務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做群眾工作,馬俊勝覺得自己是有優勢的。“我平常經常參加社區活動,工作人員都認識我。我又是社區的老居民,在這住了五十年了,街坊鄰居的也都願意聽我幾句”他也確實把這種優勢發揮得徹底,平常在業主委員會做社區工作,現在又出來組織了志願者隊伍。

夕陽映紅朝陽天

“大年初一開始設卡,社區工作人員忙不過來,我是小區業主委員會的,就來幫忙了”馬俊勝告訴記者。“我是看他忙,來幫忙哩”旁邊幫忙的老人笑著說,一來二去拉起了十四個人的隊伍,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夥計。“我們這叫志願者”看見誰出來轉了勸回去,看見誰沒戴口罩了勸回去,看見誰把車開出來了勸回去,社區的居民給他們起了名字叫“勸返隊”。

夕陽映紅朝陽天

不只是勸返,消毒,站崗,登記,測體溫,哪樣也沒少了他們。

“有了我們這志願者,我們社區的人員就寬泛了”這不,他連馬路對面的紅土坡社區躍進門卡點也順便“支援”了。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正是這種態度,讓他們在人生夕陽西下的年紀,用自己大半生的閱歷和體味,化作彩霞,映紅我們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