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故事都有哪些?

奋斗78095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文化的大国,在我们璨若星辰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值得国人骄傲和自豪的故事。

读史可以喻今,读史可以铭志。

“孔融让梨”“凿壁偷光”“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直影响和激励着国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山海经》里面记载有很多有名的故事。

其中精卫填海的故事更是为大家所熟知和喜爱。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神农氏有个女儿,名叫女娃。女娃的性格很开朗,常常跑到东海去玩。

这一天她又到东海去玩,很不幸被海水淹死。

女娃死后,幻化成了一只小鸟,每天在东海上盘旋、啼叫。它的叫声很凄凉,声音像是叫精卫 ,于是人们给这只鸟取名叫精卫鸟。

为了给自己报仇,精卫下了决心,一定要填平东海。也免得再有其他人也像她一样淹死在海里,所以她每天都到西山去衔来石子和树枝,把它们丢到东海里。不管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她都去衔石子填海,日日不息,从不间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一颗初始的恒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那怕困难再大都不能改变自己的理想和方向。





琪思广益


古代名人太多了,我就来说个我们本地古代的名人故事!说的是清代末年,永春白鹤拳的一个传人,林俊,永春白鹤拳后十虎之一!林俊,祖籍永春五里街埔头村,话说他出生那晚,一颗流星降落在他家后山,他就出生了!然后,邻居说,老林,恭喜恭喜,你生贵子了!结果这老林没文化还谦虚过头了,他说啥贵子不贵子,生了个逆子!林俊从小家里放牛,母牛生仔,他去放牛的路上经过一条河,他舍不得小牛涉水,就天天抱着小牛过去了!过了一年,小牛都成大牛,他照样天天抱着过去!就这样他也就力大如牛了,当时永春白鹤拳也算是鼎盛一时,他就学了白鹤拳,加上他天生神力,更是如虎添翼!有一天,他看人在打拳棒卖膏药的,可能卖药的吹牛过头了,他一生气去跟人过招,结果失手打死人,就这样踏上逃亡之路!林俊起义是清朝咸丰年间发生在福建的农民起义。而后组织红钱会,成为红钱会老大,也就是俗称的黑社会,大概想要反清复明[捂脸]

1853年(咸丰三年)5月林俊领导红钱会在福建永春起义,攻克了德化、永安、大田、沙县、龙溪、仙游、安溪等县,并在仙游屡次击败清军的反攻。次年又在南安大败清军。1858年林俊率军北上拟于太平军会师,一位看命的跟他说,你今天出去,不能再是戴草帽,穿草鞋,披蓑衣了,今天你要戴战盔穿战甲,穿战鞋!结果这林俊草蜢出身,不懂含义,不听看命的话,结果在路经光泽仁寿桥时遭遇清军袭击,被人一箭射中,负伤牺牲,而后被清狗分尸。但是起义军仍在永春一带坚持斗争。直到1865年(同治四年)被清军左宗棠镇压。这个故事是闲着没事,我师公跟我聊天给我讲的,





野狼207


守株待兔

古时候有个人,很懒。

有一次,在路上,一棵树桩旁就睡着了。

突然,一种兔子飞快地跑了过来,一头撞向树桩。

懒汉,惊醒一看,这只兔子竟然撞死了。

懒汉非常惊喜,白白捡了一顿美味,拿起兔子回家去了。

这个懒汉回到家里就想,今天能有兔子撞树桩上,明天也会有,我明天就不用干活了。天天有兔子撞树桩,我就天天不用干活了。

于是,这个懒汉就每天到这棵树桩旁等着


一目春天


大家好,我喜欢说故事讲故事,我热爱故事。我认为故事是旧事、旧业、先例、我热爱故事 热爱生活,喜欢去讨论故事情节,针对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分享和观点 希望大家能喜欢:\r

有—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要抱起的是书本,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本,他几乎被烧死。他说:“书本—面启示着我的才智和心灵,—面协助我在—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假如不是书本的话,我就淹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笨和下贱淹死。”\r

二、华盛顿诚信 故事\r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十分愤慨,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顿经验。\r

 而华盛顿在震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过错。\r

 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笃比一切樱桃树都名贵得多。\r

以上就是给大家的分享和观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也希望你们能在分享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能了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2020祝大家新年快乐,出门注意戴上口罩!谢谢大家!\r


哦No我的天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故事,最容易让人记住的要数成语故事:

1、凿壁借光

2、守株待兔

3、狐假虎威

4、纸上谈兵

5、胸有成竹

6、刻舟求剑

7、釜底抽薪

8、一箭双雕

9、掩耳盗铃

10、望梅止渴

很多神话故事也很有意思:

1、精卫填海

2、女娲补天

3、夸父追日

4、牛郎织女

5、八仙闹海

6、大禹治水

7、哪吒闹海

8、嫦娥奔月

9、后羿射日

10、沉香救母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

1、梁山伯与祝英台

2、孟姜女哭长城

3、白蛇传

4、牛郎织女

中国历史悠久,所以流传的故事很多。


勤小画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本文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典故与大家分享。

  1、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2、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3、朝秦暮楚:

  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5、大义灭亲

  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 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6、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7、破天荒

  唐代荆州文风不振,每年解送举人应考,均未中试,时人称为“天荒”。后刘蜕以荆州解送的举人登第,打破了该州多年无人中举的局面,时人称为“破天荒”。荆州刺史崔铉特奖励刘蜕七十万贯破天荒钱。刘蜕答谢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又自宋朝以来,江西地方无人以状元及第,后有何昌以对策居第一,有人以诗寄何昌言云:“万里一时开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后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现。

  8、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9、心腹之患: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越王勾践带臣子及厚礼来朝见,夫差特别高兴。伍子胥认为出兵伐齐,作用不大,当前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听。没过几年,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国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

  10、王侯将相:

  秦朝末年,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造成民不聊生。为了修筑北方的长城,募集许多劳工。陈涉、吴广等因为大雨延误行程,按律当斩,他们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揭竿而起,其他豪杰也蜂拥而起,起义军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灵异现场


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故事倒是不少,基本很难说全。

毕竟中国是个大国,也是千年历史的了。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21、晋平公炳烛而学    

2、陈蕃愿扫除天下           22、高凤专心致志

3、班超投笔从戎        23、叶廷圭与《海录》

4、宗悫乘风破浪             24、为人大须学问

5、祖逖闻鸡起舞         25、任末好学勤记

6、画家赵广不屈             26、王充市肆博览

7、苏武牧羊北海上    27、欧阳修“三上”作文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8、林逋论学问

9、项羽志大才疏             29、欧阳修诲学

10、孔门师徒各言志      30、王安石伤方仲永

11、顾炎武手不释卷          31、李存审出镞教子

12、欧阳询揣摩古碑  32、贪污者不得归本家

13、文徵明习字              33、陶母责子退鲊

14、王冕僧寺夜读            34、诸葛亮诫子书

15、孙权喻吕蒙读书          35、陆游家训

16、陆游筑书巢               36、孟母三迁

17、董遇谈“三余”勤读  37、曾子杀猪明不欺

18、智永与“退笔冢”           38、子路受教

19、匡衡凿壁借光             39、孔子因材施教

20、张溥与“七录斋            40、墨子怒责耕柱子

中国的历史小故事说都说不完呐,先列举这些吧。





一代妖精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很多,今天就给大家说几个不一样的。

第一个是梅妻鹤子的故事,话说在北宋的时候有个叫林蒲的隐士,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但是他刻苦学习,发奋上进,终于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可是林蒲生性恬淡,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他非常厌恶社会上那种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风气。于是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中隐居起来,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

林蒲擅长诗文,他作诗的时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笔一挥就写好了,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写好,他读完就立即撕掉。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不抄下来留给后人呢?”林蒲说到:“我现在隐居在山中,尚且都不想以诗出名,哪里还想过名扬后世?”

林蒲的脾气非常古怪,既不娶妻,也不要孩子,但是她特别喜欢梅花和仙鹤。他常常四处寻访,只要遇到好的品种,不管多贵,他都会买回来。闲暇的时候,他便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玩鹤。他有只仙鹤叫“鸣皋”,每次客人来访的时候,如果林蒲不在,童子便打开笼子,“鸣皋”便回跑去给林蒲通风报信,林蒲看见“鸣皋”便回来会见客人。

周围的人知道后,都说林蒲“梅妻鹤子”。



小糊涂仙明轩


1、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2、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温酒斩华雄

以袁绍、曹操等人组成的关东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锋孙坚在进军汜水关时被华雄击败,华雄不可一世,在潘凤等大将接连被华雄斩杀之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战华雄,在温酒未冷却的极短时间内斩杀华雄,关羽从此名震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5、单刀赴会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剪映King


  为政之道,唯在人才。如何用人历来是关系社稷安危和国家治乱兴衰的根本大计。中国历史上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无不高度重视选人、用人的问题。

  商汤是夏朝的属国商国的国君。夏朝末年的夏桀是历史有名的暴君,他荒淫无度,穷奢极欲,昏庸残暴,惹得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商汤决心顺乎民心,推翻夏桀的统治,并为此做了大量准备。但万事齐备,只欠东风:他还缺少一位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栋梁之材辅佐。为此,商汤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正当他心急如焚之际,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商汤的妻子有一个陪嫁的奴隶伊尹,担任厨师之职,平时还算尽心尽职,这几天却一反常态,做的饭菜不是淡而无味,就是咸得发苦。商汤十分恼火,便派人把伊尹找来大加训斥。伊尹却不慌不忙地说:“我当然知道做饭不能太淡,也不能太咸,只有咸淡适宜、五味调和,吃起来才有味道。这几天我做的菜时淡时咸,其实是有意借此提醒大王:治国与做菜的道理是一样的,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放松懈怠。只有不愠不火,恰到好处,方能如愿以偿。”商汤听了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做饭的奴隶竟能说出这番道理深刻的话,而且还深谙治国之道。

  商汤略加思考,愈发觉得此人肯定很有来历,便暗中了解伊尹的身世。他很快便惊喜地发现,伊尹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学士,还曾做过莘国国君女儿的宫廷教师,只是由于莘国灭亡,伊尹才辗转做了商汤妻子的陪嫁奴隶。毫无疑问,这是一位胸怀大志、精通韬略的奇人。要实现推翻夏桀、建立新政权的宏伟蓝图,伊尹正是难得的栋梁之材。商汤大喜过望,当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他为右相。

  从此以后,商汤根据伊尹的建议,先是广造舆论,历数夏桀骄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种种罪行,号召那些被夏朝统治的部族部落反叛夏朝,归顺商国;对不听规劝的葛伯族出兵讨伐,予以消灭;对夏朝的羽翼,如韦、顾、昆吾等等,则各个击破,使夏朝孤掌难鸣。同时,商汤也采纳了伊尹的统战策略,对部族中的某些人网开一面,促使他们改邪归正。这样一来,商汤美名远播,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拥戴。于是,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发表宣言,挥师伐夏,终于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