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精算看懂保險的底層邏輯

什麼是精算


說到精算,有些朋友可能第一時間聯想到財務、會計、投資或者數據分析聯繫到一起。他們確實有關係,但是並不能劃等號。


精算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的話:量化和管理風險。


那什麼是風險?在數學上或者精算裡,其實就是四個字:不確定性。一個不確定性的事件,都可以稱之為風險事件。


什麼是不確定性呢?只要一個事件的發生,不是百分百必然的,也不是百分之百不發生,就可以稱之為風險或者風險事件。


其實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的事件,都是風險事件。比如,我參加一個考試,考試是否通過,我事先是不知道的。


數學和精算上定義的風險,可能跟我們的常識不太一樣。一般我們會把可能帶來損失的事件稱為風險事件。


透過精算看懂保險的底層邏輯


那精算是如何應用在保險上的呢?


我們知道,保險產品或者保險合同的特殊性在於,給付的條件是基於確定性的事件,如重大疾病保險,賠付的條件是被保險人罹患了重大疾病。


在購買產品的時候,被保險人是不確定自己是否會罹患重疾,這是一個風險事件。


保險合同,是以風險事件作為給付保險金。經營保險合同的複雜程度非常高,這裡面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精算的本質就是處理和經營這些不確定性事件所帶來的影響。也就是要量化這些風險並且管理和干預這些影響。


透過精算看懂保險的底層邏輯


精算師就是量化和管理風險的職業,需要對於數學、統計學、商務管理、經濟學等領域有深刻的理解。


精算師在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諮詢公司、會記事務所,還有像國外的博彩行業(彩票)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據說,正常智商的人,考取精算師的資格證,需要八到十年時間。天才型選手,也要四到五年。這不僅是智力的考驗,還是耐力的考驗。【找個精算師嫁了吧】


全球大概有8萬人從事精算行業,取得精算資格的僅僅只有1萬人左右。中國大概有1千名左右的精算師取得相關資格認證。


精算定價的基本原則


保險產品和其他產品相比有兩個特性:


1.或有性


保險產品的賠付是基於某個風險事件發生,具有不確定性。


2.長期性


保險產品交費期長,理賠距離交費期間可能會很長,比市場上其他大部分的金融工具都要。


同時具有的這兩個特性,以及產品本身的規則也相對複雜,從而導致了保險產品的設計和經營非常複雜。


透過精算看懂保險的底層邏輯


關於概率


在數學上,概率是量化或有率的基礎。通過收集數據、分析數據,找到其中的規律,然後定量的計算各種事件發生的精確概率。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自然而然的定性去總結一些事情的概率,比較不同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


舉個例子:你要出差,還有2個小時飛機要起飛了。是坐地鐵還是打車?同事可能會給你建議:不要打車而是坐地鐵,因為打車可能會堵車晚點。


這裡的建議,雖然只是一個生活經驗,但這背後可能源自於無數次的打車經驗和坐地鐵的經歷。最後基於這些經驗,得出的定性的規律。


當然,精算師要做的比我們更復雜更精確。比如說:30歲的男性,在30歲這一年,確診為重疾的概率是千分之一。


假如有一個企業,有一千個員工。這個企業每年都會組織員工去進行體檢。體檢完後,總會發現有一個人,罹患重大疾病。


重大疾病的發生概率,還是挺高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最近幾年重疾險的銷售這麼火爆。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是能切身的感受到,身邊的人確實不時就這樣的事情發生。


罹患重大疾病其實是自然概率,但其實在一些人為的事件中,也存在一些規律。比如說,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人在開車的時候,遭遇交通事故,死亡的概率也非常穩定。


一般的概率,大概在萬分之一的水平。也就是說,一萬個人開車,當年在開車過程中,有一個人因開車而身故。


開車和患病有點區別,因為開車這件事,是有人開車之後才有的事。更偏人為,但即使如此,背後也還是有一定的規律,且這種規律非常的顯著和明顯。


概率的重要定率——大數法則


拋硬幣:正反面出現的幾率各為50%。


要印證這個結論,很簡單,可以自己去實驗。不過真的去做實驗,拋10次硬幣,統計一下數據。


按道理講,拋10次硬幣,得到正面的次數應該是5次。但是結果可能往往是4次6次甚至是3次。


這是為什麼?實驗的次數太少,結果的波動性很強。如果你拋100次或者1000次10000次,就會越趨近50%的概率。


前面說到30歲男性罹患重疾的概率是千分之一,那精算師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呢?精算師,可能會收集幾百萬甚至是幾千萬的樣本,然後去觀測和統計,最後得出結論。


最近幾年“大數據”概念很火,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本質上用的原理就是大數法則。


短期保險產品定價示例


前面講了概率:概率是不確定性的量化體現。而大數法則是計算概率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有了這兩個基本概念,我們可以開始來研究一下具體的保險產品了。


透過精算看懂保險的底層邏輯


保險公司的盈利模式


透過精算看懂保險的底層邏輯


因為千分之一的概率是假定數據。在實際的經營中可能會出現兩個結果。


一、實際罹患重症的人數小於千分之一,這部分的利潤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死差(死亡率差或發生率差)。


二、實際罹患重症的人數大於千分之一,這時保險公司就會虧損。所以保險公司通常的做法就是下一年調整相應的保費或者這個產品不再銷售了。


<strong>PS: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並不是越便宜的保險越好,特別是像醫療險這種短期的產品,如果保險公司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產品是不可持續的,最後損失的還是投保人,因為保障不能持續。


長期保險產品的概率長期預測


除了或有性之外,前面我們提到保險產品的長期性,也就是保險產品的第二個特性。


因為保險產品的長期性,引出來兩個問題:精算師需要預測出來未來幾十年內事件發生的概率。而這比短期的預測要複雜和困難的多。


因為隨著生活質量的提升以及醫學的進步,死亡率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因為精算師是預測人未來的死亡率或患病率,有時候也被戲稱“算命師”。但其實精算和算命是有本質差別的。


精算師預測的是整個人群未來的死亡率或患病率,而算命是預測某一個人的未來(假設真能預測準的話)。


西方國家有一句流行的話:<strong>精算師決定了未來有多少人會死,而黑社會決定了誰會死。


時間價值與貼現


保險產品的長期性(繳費期很長),還引出另外一個問題:金錢的時間價值。


今年的1萬元和明年的1萬元相等麼?

幾十年後賠付的10萬元還值不值10萬元?


我們來做個計算題


透過精算看懂保險的底層邏輯


這裡面的3%,就是貨幣的時間價值。


假如你有1萬元,你可以拿這筆錢去投資,如果投資成功的話一年後這一萬元就會變成10300元。


當然,投資的話可能失敗1萬本金都沒有了,也可能獲得超過10300元的回報,But這都是不確定的。


<strong>但如果是保險,這裡的3%(保險裡叫預定利率)就是確定的(寫在合同裡的),有點類似金融學上的無風險利率。通常無風險利率用銀行的存款利率來做參照,因為銀行的安全係數相對比較高(其實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高,中國的銀行也可以破產了)。


上面的計算題裡的第二題,把未來的錢換算到現在,也同樣有個比率3%,這在金融裡有個通用的專有名詞:<strong>貼現率


也就是說未來的10萬元到現在,沒有10萬,需要打個折扣,而這個折扣率就叫貼現率,也是3%。


不管是現在到未來,還是未來到現在,本質上是一個計算題,一個公式。


長期產品示例:終身壽險


終身壽險不同於定期壽險,一定會有理賠,類似於儲蓄或投資。根據大數法則,預估死亡時間,再進行貼現計算。


假設預定利率為3%,30歲的男性投保。精算師預測人群平均死亡年齡是75歲。


對於一個30歲投保的人來說,75歲是45年之後的事情,所以終身壽險產品就可以簡化成45年的儲蓄計劃。


假如我們去銀行儲蓄45年,銀行承諾每年3%的年複利,你打算45年後連本帶利拿回所有的錢。<strong>【在保險裡,也就是保險公司承諾給你的預定利率,保證收益的利率水平,剛性兌付】


現在問題來了,你需要存多少錢,45年後拿到10萬元?


參考前面的計算題公式,算出來的數字就是終身壽險的費率(算出的數字大概是26443元,這個就是終身壽險的淨保費或者叫風險保費)。


因為保險公司需要運營管理等其他成本,在淨保費的基礎上再加上附加保費,就是這款產品的最終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保費。


<strong>那保險公司承諾的3%從哪裡來的呢?投資。投資收益高於預定利率為利差,即使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低於3%,也還是會理賠給到投保人,自己承擔這部分的虧損。


保險產品的其他精算概念


<strong>準備金


監管機構強制保險公司開設的賬戶,且保險公司不能隨意支配;在財務記賬中準備金被記作負債,即保險公司欠投保人的錢。


<strong>現金價值


如果投保人退保產品,保險公司需要把這筆錢還給投保人,這筆錢就叫做現金價值。


<strong>償付能力


除準備金賬戶外,保險公司另一賬戶是資本金,這是保險公司可以隨意支配和使用的錢。


資本金的充足性對於保險公司能否很好的履行未來的承諾很關鍵。


保險產品問世的來龍去脈


每一款保險產品的開發,首先是源於保險公司戰略的需要。


比如大家都比較熟知的一款產品平安福,這種產品屬於IP級別的產品,也就是保險公司主力拳頭級的產品。這類產品是這家保險公司保費的主要來源。


這類產品的開發策略是至少每年要開發出一種同系列的產品,保證其市場地位和競爭力。就如華為手機的Mate系列,從面市到現在,經歷了很多代際的升級換代。


還有一類產品,如百萬自駕險,這類產品價格水平比較低,產品形態也相對簡單。主要是為了給新入職的銷售人員積累銷售經驗的工具型產品。


碎片化產品:保險公司獲取新客的重要產品,也是價格低廉,產品結構簡單。如現在廣為流傳的武漢肺炎的專項產品,不僅便宜有的甚至是免費。


當然,這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保險公司在確定其戰略後,接下來就涉及到一款具體產品來體現。


保險產品的在上市前,需要經過產品設計、定價、備案等流程。


但是無論是什麼產品,其設計的出發點一定是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


透過精算看懂保險的底層邏輯


以百萬醫療保險為例,其產生的背景是目前國內的就醫保體系現特點:


<strong>廣覆蓋,保基本。


目前的醫保保障的覆蓋面是非常廣的,但是保障的水平有限。這個有限體現在兩個方面:


  1. 社保的賠付是有比例的。所以越是大額的住院,需要患者自付的絕對數就越多。
  2. 社保的賠付是有目錄範圍的。只有目錄內的藥品和療法才能得到社保的報銷。目錄外社保是不管的。

其實越是嚴重的病,先進的昂貴的藥和療法需求越大。但是往往這些都是在社保外。


透過精算看懂保險的底層邏輯


故此,百萬醫療險應運而生,擴張到社保外的醫療,保額也能高達百萬。


<strong>如果你覺得世界上沒有人關心你的死活,買份保險來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