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農村會不會成為“香餑餑”?

八5後大叔叔


疫情過後,農村就真的好嗎?在農村靠種地,如果沒有別的收入,以為在農村種一點糧食夠吃,種一點蔬菜夠吃,養幾隻雞下蛋,喂一頭豬吃肉,就能享受著新鮮的空氣,滿滿的田園生活,神仙般的日子。可是種糧食要花錢,種蔬菜要投錢,這些錢從哪兒來,況且農村山高路遠,出門坐車得花錢,有個三病兩痛怎麼辦。這麼說,單幹的農民,如果不出去打工,在農村,多半就是貧困戶,生活完全靠政府補貼,比如種地及養殖的成本投入,醫療看病及教育的花費,這隻有政府的補助,農民才能在農村立足。那麼城裡人有錢是否住鄉下就比城裡好呢?更加不是。你以為種一點菜,養幾隻雞,種一點糧食,這是多麼綠色的田園生活。可是對城市人民而言,蔬菜糧食,哪怕是豬肉,是不值一提的,用得著我自己去種嗎?農產品的價格跟城市人民的收入比起來,簡直完全忽略不計了,農貿市場再綠色的優質農產品也貴不了多少,我花大力氣種地這就是個笑話。農村其他方面就更別提了,鄉下就是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鳥不拉屎的地方而己。那麼農村能重現過去的鄉愁,使人留戀嗎?當然是可以的,只要採取措施讓種地的農民覺得有奔頭,種地的收入不比打工差,鄉村就立顯超越城市的優勢,大批農民工排隊返鄉,鄉村立馬火紅起來,城市人民開始眼紅了,立馬開車舉家到農村,田園生活立刻就實現了。那麼真有辦法讓務農比打工的收入高嗎?肯定是有的,只要政府下決心,就一定能。農民辛苦種地為何受窮,這跟單幹不無關係,你種的東賣給誰,當然是收購商。收購商不白收購,當然過手就掙一畢錢,一轉手賣給批發商就抵農民幾個月種地的血汗,批發商又一轉手賣給零售商,又比農民種地的收入高,農產品到了零售商的手上,又掙一大畢。農民辛苦幾個月種出的農產品換回的僅是成本的投入,種地的錢落入了商人的腰包。所以只要政府將農民組織起來,然後又把城市的銷售渠道全部讓位給農民,農民通過分工協作,跟工廠類似,一部分人從事生產,一部分人從事銷售,農民的收入立馬就超越打工了,這不是做夢,只要種地規模適中,農民致富的願望就不難實現。鄉村的農民富了,鄉村自然就成為城市人民當然也是所有農民的香餑餑。哪裡的農村富了,哪裡才有城市人民的足跡。反之,哪裡有了城市人民,那裡的農民就更加的富有。那時廣大農村就會成為社會主義的人間天堂。總之城裡的富人是不會到農村的貧民窟去的,他只會把富起來的鄉村當香餑餑。但是既然農民種地也能致富,城市人民因為有財力不是也可以到農村承包土地創業發財嗎?投資一筆資金,租一片土地,成立一座農業公司,僱傭一批農民種地,不也可大賺其錢嗎?農業可不是工業,工廠老闆給職工發完工資,九成利潤被老闆所得。而種地就不同了,是不能請人種地的,因為最後收穫的錢最多隻夠發工資,老闆年終最好的結果是白忙一場,不虧就算好的了。農業只能走集體化道路,幾十戶農民幾百地,以平等的關係走到一起,合作種地,沒有老闆,大家是合作關係,選一個人領頭,負責組織成員從事生產,運輸,銷售等各項勞務,收入按各家承包的面積上的產出的收入歸各家,只是農業生產全過程開展合作而已,自家土地的收入完全歸各家所有,如此農民種地才有超越打工收入的可能。如果農民是為老闆種地,農民既不可能有高收入,老闆靠僱人種地更不可能掙錢。農業只能走合作化,集體化道路,大家合作種地,為自己幹活,才能通過種地走向致富的道路。事實證明,土地承包到戶以後,農民為自己幹活,才有了責任心,才有了積極性。城裡人下鄉不應奔種地去發財,而僅僅是鄉下住著確實比城裡好,一面拿錢在農村綠色消費助力農民致富,另一方農村的山水田園,新鮮空氣給城市下鄉人群美好享受,城鄉人民最終實現和協共處,融為一體,共同繁榮發展。


老鄉2439


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但因為大年過後回縣城被封在了小區裡。說實話站在本人的角度來說疫情中農村和城市有著很大的區別。

農村有詩和遠方

在某種程度上農村的空間比較大,人員相對要比城市少很多。就拿我們老家來說,我家後面靠著河,出門就是麥田。在大家紛紛吐槽不能出門的時候,我們家的孩子可以在院子裡做遊戲,如果真的想出門戴上口罩可以去院子旁邊的小河邊走走。哪裡沒有公園的百花齊放,卻有著農村獨有的質樸氣息。河裡歡快奔跑的野鴨子,還有小河邊隨風擺動的蘆葦。

河邊的小道不是柏油路,水泥路,而是一腳深一腳淺的土路。走在這樣的泥土路上,孩子們能發現很多驚喜。高一聲低一聲的呼喊,還以為他們發現了什麼新大陸,原來發現了一簇野生的蘑菇,個個像撐著小傘,這要比書本上形容的形像多了。

農村人也很重視疫情

不遠處看到對面來了人,老媽說回家吧,這樣特殊的日子不能見人,我們要杜絕和陌生人碰面。所以掉頭往回走,不好!回頭路上也看到了人,索性路也不走了直接從麥地穿了過去。走在麥地裡也有驚喜,地裡的野菜已經到了採摘的時候,和孩子們玩著,笑著,打鬧著,一會已經拔了一盆野菜。


自給自足

對孩子們來說到處都是發現,小路旁邊的雜草長的老高了,妹妹像發現了寶一樣,拔了一大捆,說是回家做手工,和孩子們一起做小房子。在縣城的日子已經斷面粉了,一大早排在小區長長的隊裡準備出去購物。小超市都關門了,大超市也排著長長的隊,要登記檢查身體。一會老媽打來了電話問還有吃的嗎?家裡包了包子,蒸了野菜。看著超市裡排的長長的隊伍,真後悔從老家回來。

疫情期間大家發現了農村的美和自給自足的益處,但農村也有很多的弊端,孩子們的教育跟不上城市,這也是大多數家庭從農村走向縣城的原因。不管能不能成為香餑餑,疫情過後多帶孩子去鄉村走走,讓孩子發現最原始的生活,觸及泥土的芬芳,發現不用修飾的美。


小娃吹牛皮


只有特別有錢的人會在農村,買地蓋別墅,光是院子就發個百八十萬搞搞,一般人家誰來農村啊,我們這邊就有兩三家街上來的,院子裡的花,樹,加起來都值百萬了,裝修就不提了,太有錢了,那女人天天就麻將,有錢人啊,不是我們能嚮往的,太奢侈了。所以生活條件一般的城裡人是不會到農村的,蓋房子不是一筆小數目,物價和工費不便宜的。





小滔影視


大家好,我是V劉宇

疫情過後,農村會不會成為香餑餑,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改革開放至今,農村也發現的越來好,以前很多人一提到農村就是髒亂差,而且一大部分人都向往城市,但凡有的能力和賺的錢都遷往城市,現在的農村馬路邊也有了垃圾桶,而且定時也有垃圾轉運車清理垃圾,環境也美麗了,農村也裝上了太陽能路燈,晚上出行也不怕黑了。農村的馬路也修完加硬了,以前的泥濘小路也變成了現在既寬敞又平坦的水泥或柏油路面。可以說如今的農村,也不再是以前那個舊農村能同日而語的了。尤其現在很多農村人,都不再羨慕城裡人了。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說,農村就更適合居住,到現在全國範圍內都在嚴防死守一件事,那就是阻擊疫情蔓延。不少農村地區也都開啟了封村封路的嚴管模式,不少成里人提車行李開車車就回農村了,在一夜之間農村成了“香餑餑”其次,在疫情當下,農村很多優勢都逐漸突顯。比如食物儲備、生活成本、空氣環境等等。在農村家家有土地,糧食都是自己種的,地裡還有各種自家種的瓜果蔬菜,不用上街買都完全沒問題。而在城裡可能有錢都買不到,生活成本自然也非常高。所以在疫情當下,農村也成了香餑餑。所以在這次全國疫情過後,現在就是很多有錢人,就想回農村蓋房子居住,越到以後,農村越來吃香,所以說農村永遠是我們的大後方,是我們的家鄉!





V劉宇


這話說的,疫情之前,農村它不香麼?它不皂麼?它不香皂麼?,自打這疫情發生以來,好多城裡的朋友都讓我幫忙在農村找塊地,說是等疫情一結束就來農村蓋個房子,等以後要是有什麼不開心,或者有什麼難的時候就來農村散心,我內心一直都是呵呵,我一個農村人還沒有宅基地,你們這是想啥呢。

在這次疫情中,多地都實行了封閉政策,人不準外出,一天兩天感覺是享受,但經歷過20多天的封閉之後,估計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感覺每天都是待在“高級牢房”裡,人家牢房還能出去放個風,而我們這連放個風都要冒著生命危險,估計現在很多人都一種想法,那就是疫情趕緊結束,我們要出獄。

那為什麼這次疫情中都喜歡農村呢?農村寬敞啊,跑個步、翻個跟頭它最起碼有地方啊,在農村你可以高聲歌唱,你也可以載歌載舞,沒人能攔著你,但如果在城裡,估計樓下樓上就要告你擾民了。其實農村主要還是人口少,感染率低,在城裡人口密度大,人一多感染風險就大,所以人們在此時此刻都是喜歡農村的。

其實農村經過這些年的不斷改造和發展,已經成為了真正的“香餑餑”,道路也寬了,一排排別墅也拔地而起了,生態環境和綠化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主要就是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其實按照生活條件來講的話現在農村和城裡的基本生活條件相差無幾了,所以農村現在真的是“香餑餑”了,歡迎大家來到農村。


一起種植


從小生活在農村,直到大學才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鄉,開始在外漂流,結婚後為生活依舊在外,呆了十年,依舊沒有根!這次疫情後不得已留在故鄉,每天吃完飯在故鄉的小路上,田野上溜達一圈,寧靜,與世無爭,走在鄉村路上,內心有一股深深的踏實感,等到退休後我會選擇回到故鄉,在這裡老去!





阿貝爾的淚


說真的這次這個肺炎我覺得城市更好一點,我孃家農村的現在家裡有老人孩子還有餵母乳的弟媳,現在不能出門買東西真的很不方便孩子的尿不溼奶粉的買不到,家裡種的菜都吃的差不多了也不讓出門買,城市裡面辦個通行證還能出門買東西啊!城市最起碼有菜市場和超市在老家真的是什麼都買不到著急啊!還是城市好一些


斷念151193402


這個問題十年前就存在了,我是青島的,我們膠東半島十多年前就是香餑餑了。想去農村都去不了,不讓往農村遷戶口,在農村買房也沒法過戶。只能眼饞 ,去不了!在農村有口糧地有宅基地,農村的菜自己吃的跟賣的都是兩個地裡的,我們吃不到他們吃的菜跟水果,有錢買不到[捂臉]


互相蛋傷害


疫情過後農村一定會真為香餑餑,這次疫情很明顯城市,農村都比如是鳥籠。那麼城裡的那個籠實在太小,每天待在家行坐不安腰痠背痛,買生活必須品多有不便,這是客觀存在的。而農村就不一樣了,這個籠子大了許多。至少還有一畝三分地可以轉悠,不秋吃穿也不會覺得那麼辛苦!


兵哥在汕頭


疫情期間,農村的優勢表現得淋漓盡致。好多網友都吐槽說:“要是在農村有一套宅基地該有多好?”,這是否意味著等疫情結束,農村就會成為“香餑餑”。

我的判斷是,農村依舊不會變得炙手可熱,它的熱度隨疫情結束會迅速消失。

為什麼?

1.農村的宅基地不可轉讓

現在,農村的宅基地還是一戶一宅的模式,法律明文規定不可買賣宅基地。所以就算城裡人為了以備不時之需想要在農村買房,政策也不允許。

初次之外,對於如此珍貴的東西,就算能出手農民也不會輕易出手。即便農民同意忙,但那高昂的價格也會使很多人望而止步。

所以,農村的宅基地即買不得又賣不得,那農村又怎能為人所開發,更加提不上會成為所謂的香餑餑。

2.農村的基礎設施差

不論農村如何好,但與城市提供的便利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農村是寬廣,但農村沒有體育設施,你想要鍛鍊只能進行簡單的徒步訓練。

農村同樣沒有良好的醫療資源和優秀的醫療骨幹,這不得不使你有啥大病,鄉村醫生很容易束手無策,耽誤最佳診療時間。

農村還沒有好的教育資源,在農村的話,孩子就無法參加興趣班。甚至所學到的東西都與城市的孩子有天壤之別。

因此,這些加在一起,沒有人願意捨棄城市的未來,而專門來到農村來怡情養性,這樣完全是對自己和別人的不負責任。

綜上所述,農村依舊沒有任何有效的途徑成為他人眼中的香餑餑。也正是如此,農村才能一如既往的保持它平和,親人,令人嚮往的特點。因此,比起農村成為所謂的香餑餑,我倒是更喜歡它有自由而有淳樸的味道,畢竟,這才是農村應有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