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步科技越來越發達,為何感覺世界末日的題材作品越來越多?

蓄電貓


感謝題主出題。大家好,我是蘇州誠簡,一名文化領域愛好者。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工業革命之後,世界科技便有了質的飛躍。飛機、輪船、火車以及各種殺傷力武器迅速發展,尤其在當今社會,各行各業的科技水平也得到快速的提升。為什麼人類科技進步越來越發達,但是世界末日題材的作品越來越多?在我看來,這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很多人對世界末日的概念已經形成

在我看來,很多人對世界末日的概念理解,大都形成於2012年。那一年,人類世界大範圍內都在盛傳一個“瑪雅預言”:即2012年便是人類的世界末日。記得那時候我在南京,當時南京有個人堅信世界末日就要發生,於是他把南京的房子給賣了,然後花天酒地,以盡情享受“最後的美好生活”。後來得知,瑪雅預言並非說是人類的世界末日,而是瑪雅人重新計算時間的新的一個元年。正如大家所知,世界末日並沒有發生,但是2012的世界末日的謠言,卻讓全球範圍內的人類都對“世界末日”都有了一定的認知。從那以後,我們便感覺到生活中關於世界末日題材的作品(尤其是電影)越來越多。這便是觀念上促成的原因。

第二,科技進步提升了關於“世界末日”題材電影的製作水平。

2012年之後,世界末日題材的作品可是說是一個大風口。而所有世界末日的作品類別當中,當屬災難性電影最具有視覺效果。而這些電影之所以能拍出各種災難性的效果,這也得益於整體的科技進步促使了影視製作科技的大步提升。以前無法達到的拍攝效果,如今可以運用更加先進的方法進行製作和拍攝,最終把這些災難性的畫面呈現給人類觀眾。這便是影視科技進步所促成災難性作品流行的原因。

第三,科技是一種力量,如果應用不當,會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災難

這一點是現實層面的原因。科技進步推動人類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是我們所樂意看到的結果。但與此同時,科技的進步,也推動著各國武力的提升,同時也推動著尖端性大規模殺傷力的武器的製造。就比如讓人細思極恐的核彈和生化武器。很多人都不知道核彈和生化武器的破壞和殺傷能力,於是,在戰爭或者是很多電視電影當中,很多導演就把核彈的威力或者生化武器的殺傷力塑造在影視作品當中,讓觀眾大飽眼福。這便誕生了很多的戰爭性災難片或者生化性災難片。同時,這些影視作品也從側面警示人類:最高不要使用尖端科技來毀滅地球。但不管怎樣,這些影視作品也會讓觀眾聯想到世界末日的感覺。

如果有可能,世界末日將以何種形式出現?

關於這一點,整個人類的觀點還是大致相同,即如果人類真的會有世界末日,那就是要麼以核戰的形式毀滅,要麼是因自然災難而毀滅。

對於目前比較緊張的國際形式而言,很多人的觀點是趨向於戰爭性毀滅。人類之前爆發過兩次世界大戰,但是因為科技並不是太發達,武器並不是太先進,所以人類依舊倖存了下來。但是現如今科學進步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和提升,人類已經生產出了足以毀滅地球一百次以上的核導彈(甚至還有生化武器)!倘若人類第三次世界大戰開啟,屆時滿天飛過的核導彈甚至是人為的病毒性傳染病足以給人類造成世界末日的災難。

另外,也有很多人認為,人類的活動影響了地球的正常運轉,甚至消耗著地球的自然生命。所以,地球為了警示和提醒我們,便經常以自然災害對人類進行還擊。而如果人類不懂得適時收手,則地球可能會以更大的能量對人類施以“災難性打擊”甚至是毀滅。

所以,在題中給出的世界末日出現的形式當中,如果非要選,我會選擇“海洋世界”,因為這個選擇最靠近“自然災難性毀滅”。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的回答,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各位朋友留言指導,祝生活愉快!


我本無心爭天下


人類科技越進步,人類離世界末日就越近。

美麗的蘑菇雲,是魔鬼。

愛因斯坦的預言

有人問愛因斯坦,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人類會使用什麼武器?

愛因斯坦回答,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使用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會使用棍子和石頭

愛因斯坦的意思很明顯,第三次世界大戰,人類文明將毀滅,消失,地球又開始新一輪文明。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3000多萬人死傷,歐洲幾乎失去了整整一代的年輕人。

  • 武器:機槍,步槍,地雷,也開始使用了坦克,火焰噴射器,衝鋒槍和化學武器,等。

1938----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約7000萬人死亡。

  • 武器:除常規武器外,有了航空技術,雷達武器,重炮坦克,核武器等。

最恐怖的是:一戰與二戰相隔20年,武器進步就非常大了,從二戰到現在隔了75年。

這就是為什麼人類科技越發達,人類的危機感就越大的原因。


一介武乎


簡單地說末日題材作品的主要是美蘇冷戰下的核危機恐懼,之前的人類從來有過大範圍殺傷性毀滅性武器。自核武器出現到古巴導彈危機,這種恐俱就一直在加深,也就是在那樣的背下,大規模災難性題材越來越火熱,從小說到電影和遊戲中,從大規模災難再邁一步就是末日題材。

大批專業的電影人,喜歡通過電影的藝術手法來警示現在人們對地球的瘋狂掠奪資源,希望人與地球和平共處。


觀察號


我覺得是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深入人心媒體的的題材引導。

首先一個最容易理解也最理性的解釋就是,人類內心深處對未知以及不可控的事物都存在很深的恐懼感。而我們恰恰生長在一個到處都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環境中,比如越來越多的自然災害和人為的戰爭,導致地球的和諧時不時被打破,比如進入2020以來,澳洲的森林大火可以說燒了兩年,被大火吞噬掉的森林上萬頃,燒死的動物們高達幾億,我國的冠狀病毒非洲的蝗災等等,於是這種不確定帶來的焦慮侵蝕著人類的心靈。再加上他們深刻地感受到了這個世界存在的奴役與剝削,使得這類人更加期待一個烏托邦式的社會:沒有絕望、貧窮及對死亡的不確定。因此很多人希望有一個至高無上的萬能之神可以知曉一切,掌控一切,並且可以在某一天對人類進行終極審判,最終帶給人類希望、安寧與祥和。而這一天,就是所謂的世界末日,因此有很多人懷著對烏托邦世界的渴望,堅定不移地相信世界末日終究會來臨,因為這是他們得以精神解脫的唯一途徑。

其次可能是近些年來奇幻電影和電視劇越來越多,早些年的《ET》,近些年的《阿凡達》都是這類題材的故事。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電影拍攝得越來越天馬行空、光怪陸離。這些電影可以極大地幫助人們從單調的生活中解放出來,並且引領大眾更深入思考人類與宇宙發展的終極目標。由於人們與生俱來的喜新厭舊,外加上電影等媒體的刺激,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只是個暫時居所,終究有一天會被新的星球終結並取代。




雲綣雲舒


科技是個雙刃劍

在給人類提供便捷的同時,也刺激了人類的慾望

慾壑難填,導致人類不斷索取自然資源,破壞自然資源

華夏文明的本質是反對科技的,幾千年前,一些超前的發明,比如可以飛翔的木鳥,政府就是明文禁止的。古人非常明白,刺激人類的物慾,是最可怕的事情。

而我們,就處在這個時代。

人類上萬年的生養作息,都是崇尚天人合一。太陽月亮的來來往往,四季氣溫的更替,指導者人類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我們,現在可以夜夜笙歌,可以冬天吃上春天菜。

我們打破了自然規律,同時也就意味著,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所以

藍天白雲沒了,霧霾遮天

青山碧水沒了,氯氣撲鼻

果蔬芬芳沒了,寡口無味

孝道親情沒了,金錢至上

生猛海鮮上桌,觸怒神靈

礦場石油空了,地球憤怒

我們是見證自然從自然走向不自然的一代

而這

僅僅是開始

核能量的開發,是把雙刃劍

所以科學家說,第四次世界大戰,肯定是石器和棍棒!而第三次是什麼?不寒而慄!


陪菡寶讀古典


人類進步科技越來越發達,其有些科技對於人類的毀滅性是極大的。其世界未日的擔憂是顯而易見的。加之人們的想象力也越來越豐富。因此相關書籍也越來越多,有些更是為了符合讀者的謂口進行商業抄作。

作為世界未日有多種可能。

一,先進的核武器,可能在某些人手中是一秒之念,引起核戰爭,世界末日到來。

二,是人類活動加劇,生態失衡,氣候異常。科技越發達,人類話動越加劇,生態越失衡,氣候越異常,大自然的報復力量是人類任何進步不可抗拒的。世界未日也是難以預估。

三,從此次病毒傳播可以看出,人類交通越便利,越易傳播,越難控制。對於超級病毒人類無法預知,對人類生存的基礎非常粹弱。對於世界未日難以預料。


要山酒


人類的進步科技越來越發達,但是科技的發展對地球的環境汙染、破壞越來越嚴重。因此人們越來越擔心這樣下去,地球不堪重負,如果人類這樣無計劃無限制的破壞下去。總有一天地球上的資源將會耗盡。因此這樣的作品越來越多,來提醒我們要保護地球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如果人類還不醒悟,世界末日不是不可能發生的!


郝小芹剪紙


對於人類科技來講,以電子和醫療方面的進步尤為直觀,無論是iphone的更新速度和日趨便宜的價格,還是以屠呦呦為代表的醫藥工程,還是普通人眼裡高深莫測的人工智能和5G技術,人類科技向前,但人的擔憂卻日益增多,因為,科技發展的不可控性,以及科技被濫用的風險也在日益增強,電子科技領域,人工智能的發展成為地球公民的福利,但同樣,不受不了人類控制的電子科技,慢慢成為人類心頭的擔憂,復仇者聯盟中不受託尼控制的奧創,就是人類對於電子科技發展的擔憂,而醫藥領域,人類的治病能力再增強,但致病能力也在增強,濫用抗生素培養出來的超級病毒,無藥可醫的艾滋,還有因為濫吃野生動物而導致的SARS,埃博拉病毒等,無不成為人類心頭的負擔,也成為末日主題電影,小說的絕佳素材……


擼貓大怪獸


宗教預言與神話中的世界末日,主要是指地球文明的終結。“非理性思維”是相信“世界末日”的根基之一。“”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合乎其內在邏輯或自然法則的,而不是某種神意、偉人意志或偶然變故的組合。從這個意義上看,相信“世界末日”則是典型的“非理性思維”。

但是科學上所謂的世界末日,是指宇宙系統的崩潰或人類社會的滅亡。

人類在進步,科學越來越發達,發達到足於摧毀地球,讓人類消失殆盡,這是一股極端恐怖的力量。環境汙染,大量核武器的誕生,能源的巨大消耗,人類無時無刻不在給地球,給人類自己挖坑。因此,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憂患意識促使越來越多關於世界末日題材的作品誕生,是為了讓世人更深刻地瞭解到我們身邊的隱患,讓我們更要珍惜地球的一切。


黑與白之間


是後現代主義文學類型,為後工業社會的必然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