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什麼最後一敗塗地?

ABC一片遼闊的天空


胡雪巖是一個歷史人物,後世評價他為商聖,民間流傳一句話“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陶朱公是誰,就是范蠡。要在中國社會成為聖人,這是非常了不起,要做出很大的貢獻。我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今天為什麼記得起胡雪巖?就是因為他創辦的胡慶餘堂還在,胡慶餘堂現在還在杭州,大家到杭州去旅遊,可以看一下胡慶餘堂,其中有一個匾額是向累的,上面寫著“真不二價”四個大字,我們中國的文字其實有很多的文化,就拿真不二價這幾個字來說,你也可以理解為價二不真,就是這麼有意思。

當年左宗棠擊敗太平天國收復杭州,很棘手的就是戰後問題,我們都知道打仗是死很多人的,不光士兵要死,老百姓也要跟著遭殃而且城裡面缺少糧食,這就造成了兩個很辣的問題一個就是有那麼多的屍體,急需要處理第二個就是有那麼多的窮人需要救濟。胡雪巖主動請願,葬死者賑災民,做了很多好事。胡雪巖的善行感動了很多人,這說明他真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之後他又幫助左宗棠收復新疆,這在歷朝歷代都是任何商人無法比擬的,新疆總面積160萬多平方公里,佔祖國總版圖的1/6,多麼好的一個地方,如果不是胡雪巖左宗棠,也許是現在的新疆就是他人的領土。他為什麼能幫助左珍堂收復新疆?原因就是他家大業大富可敵國,當時清廷想要收復新疆就需要購買軍火糧草糧食,我們都知道晚清政府是非常腐敗的,當時國庫空虛,清政府向外國銀行借款,外國銀行都不敢借他,但是胡雪巖出面做擔保,外國銀行就借了清政府很多錢,有了錢才能購買軍火糧草糧食才能收復新疆。

但是為什麼?為國家做了這麼大的貢獻,最後還還是難逃一死,其實仔細想來胡雪巖是左宗棠和李鴻章之間鬥爭的犧牲品。左宗棠一生有兩大重要的功績,一是左宗棠的湘軍打敗太平天國收復杭州,二是打敗阿古柏收復新疆。這兩件事讓左宗棠威名大震,成為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這就導致李鴻章的嫉妒,讓他分外眼紅。李鴻章別的不行,耍手腕有一套。李鴻章除了創造江南造船局之外,並沒有多少功績可以講的,還跟日本人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玩權術可以,幹實事不怎麼樣。左宗棠為人耿直,眼裡面揉不得沙子,是一個儒將。胡雪巖跟外國人借款吃了回扣,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汙點,這是他最後功虧一簣的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是絲綢生意了。中國人的絲綢在國際上非常受歡迎,是硬通貨。但是絲綢貿易確壟斷在外國人手裡,中國人沒有話語權,雖然絲綢貿易生意興隆,但是中國人沒有得到多少實惠。胡雪巖想掙一口氣,就收了很多生絲在自己手上,李鴻章的手下丁日昌和外國奸商連手整胡雪巖,胡雪巖損失了上千萬兩白銀,資金鍊斷裂,又從匯豐銀行那裡得知胡雪巖吃回扣的事情,這是慈禧太后不能容忍的,最終一敗塗地。


ABC一片遼闊的天空


清王朝邊疆危機:胡氏的歷史舞臺

隨著曾國藩的順利進軍,南京城陷落,標誌著太平天國最終被平定。雖然在淮河流域還有捻軍餘部在活動,但是清朝的已經度過了亡國危機。可是清政府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西北糜爛的局勢攪的焦頭爛額。陝甘回民的暴亂越發呈現失控的局面,西北地區已經不行朝廷號令。前去鎮壓的兩撥人馬都被擊敗,由河南助陝的多隆阿軍也被太平軍餘部擊敗,多隆阿被殺。

見到朝廷無力平亂,中亞地區的浩罕國開始覬覦中國西北。公元1864年,中亞細亞的安集延國派將軍阿古柏入侵我國新疆,攻佔南路八城,不久又佔領了北路的烏魯木齊和伊犁地區,並於同治六年悍然宣佈成立“哲德沙爾汗國”。為了達到永遠佔領新疆的目的,阿古柏又公然開始在新疆各地徵收地稅,命令祖居這裡的各族人民一律遵照安集延人的風俗,“光頂圓領”,剪去髮辮,改變服裝,來表示新疆已是安集延國領地。阿古柏為了拉外援,還不遠萬里派了使者去了伊斯坦布爾朝覲奧斯曼蘇丹請求冊封。

(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國人佔據伊犁)

與此同時,在伊朗劃分勢力範圍的沙俄和英國也開始插手新疆事務。公元1871年7月,沙俄軍隊越過邊境,侵佔了伊犁九城地區,“設官置戊,開路通商,曉示伊犁永歸俄轄”,並對清政府假惺惺地表示“代為收復,權宜派兵駐守”。英國人也派遣使者與阿古柏接觸,表示願意派遣使者。

事態發展到這種局面,清政府別無他法,緊急詔令在平太平軍之亂時戰功卓著的硬茬子,現任閩浙總督左宗棠急赴西北平亂。當時左宗棠正在籌辦福州船政局,準備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造出輪船。接到詔令後,左宗棠推薦江西巡撫沈葆楨來代替他主持福建事務,同時極薦胡雪巖協助船政事務。1871年初,左宗棠在西北戰鬥間隙,特別寫信給胡雪巖,“閩局各事日見精進,輪船無須外國匠師,此時好消息……閣下創議之功偉矣。”

(左宗棠被調往陝甘平亂)

左宗棠大軍在西北與回民亂軍鏖戰六年,通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血腥拼殺,終於將陝甘局勢安定下來。可是,不少暴民遠遁新疆,投靠阿古柏政權,被阿古柏安置在吐魯番和迪化等地,防備中國方面的征討。左宗棠打報告給朝廷,備述新疆之重要,請求朝廷發兵征討,收復故土。在這時,日本意圖染指臺灣,東南海疆危機重重。李鴻章因此預言,“此後20年間,中日之間必有一戰”。

東南、西北邊疆同時出現危機,朝廷在戰亂之後,已是國庫空虛,無力同時應對兩場戰爭。因此朝廷上以李鴻章為首的“海權派”和以左宗棠為首的“塞防派”吵的不可開交,其根本原因是向朝廷立項報備,爭取戰爭經費。 當時,朝廷上下大都支持李鴻章的“海防”觀點,只有大學士文祥和湖南巡撫王文韶二人支持左宗棠的“塞防”主張,堪稱少數派。而慈禧在關鍵時刻最終卻力排眾議採納了左宗棠的建議,使左宗棠得以率兵西征。

(左宗棠收復新疆)

可是決心是有的,錢呢?朝廷的戶部用盡了辦法,勉強湊夠了200萬兩銀子,對於軍費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清朝督促各省解交餉費,以供軍需,可是緩不濟急,大軍遲遲無法開拔。無奈之下,只好向洋人借貸。可是清朝國庫空空,已經沒什麼可抵押的,即使恭親王出面,洋人也不願意出借。這時,左宗棠推薦胡雪巖去上海找洋人磋商借貸事宜,不過幾日,連王爺都沒辦成的事,胡雪巖竟然給辦成了。胡雪巖此後前後六次,向洋人舉債1870萬兩銀子。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功,胡雪巖可算是幫了大忙。

胡雪巖:晚清紅頂商人的發跡史

胡雪巖究竟是何方神聖,有多大本領,竟然能有這麼大的能量?他不僅造出了中國第一艘輪船,還辦成了王爺都沒有辦成的事。

胡雪巖是晚清時期的中國首富,被後世稱為“紅頂商人”。雖然最終他經商失誤,家產盡沒,但是他所創辦的胡慶餘堂一直營業至今,與北方的百年老號同仁堂南北輝映。由於他出色的經商成就,在後世就有這麼一句話廣為流傳“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

這樣一個大人物,想必出身了得?非也。有道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胡雪巖初生在安徽省績溪縣湖裡村,幼年家境貧窮,以幫人放牛為生(朱元璋放牛翻版)。12歲父親病逝,年幼的胡雪巖孤身來到杭州闖蕩,做了很多雜工,最後到了“信和錢莊”當學徒,三年後師滿,稱了錢莊的正式夥計。所以,胡雪巖是金融出身,他今後的主要經常成就,其實也在金融領域。

(胡雪巖19歲投機政治)

胡雪巖在19歲後慧眼識才,資助了一位叫做王有齡的候補鹽稅大使,給了500兩銀票幫助他補實官位。為此,胡雪巖被開除了。然而這次的風險投資,讓胡雪巖擁有人生第一個金礦人脈。王有齡官位補實之後,奉旨署辦湖州知府,不久之後又代理杭州知府。怎麼才能報答這位當年的恩人呢?胡雪巖發揮了他的金融專長,代理了湖州公庫。胡雪巖挪用湖州府的財政資金來做生意,辦絲行,用政府財政資金扶助農民養蠶,再就地收購湖絲運到上海、杭州脫手變現,隨後再把錢還給浙江“藩庫”,從中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隨後,他又說服了浙江巡撫黃宗漢入股開辦藥店,讓各地運糧機構(相當於郵政)收售藥物,因此藥店生意也快速開起來了。

太平軍與清軍在江南鏖戰期間,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他鼎力幫助胡雪巖開辦“阜康錢莊”(類似於現在的私人銀行)。後來戰爭情勢緊急,胡雪巖又通過一次豪賭,搭上了軍界這條線。由於道路不通,大量的募兵經費存放在阜康錢莊。後來王有齡又派他辦理糧械、綜理漕運等重任,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的戰時財經。這一年,胡雪巖37歲。

李秀成帶領太平軍經略江浙,攻破了杭州府城,王有齡戰敗自殺。胡雪巖頓時失去了依靠,經過了一段低迷期。很快,曾國藩推薦左宗棠署理浙江事務,督辦軍務。經人搭線,胡雪巖結識了左宗棠,對於這個湖南人,他急需要一個懂得本地財經的人幫他打理後方。1862年,左宗棠完全信賴了胡雪巖,被委任為總管,主持浙江省光復後的善後事宜和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幫助左宗棠籌辦軍餉之時,也大發其財,由此走上亦官亦商的道路。

(左宗棠收復浙江後胡氏商業帝國形成)

1864年太平天國被剿滅,大小將官撈得盆滿缽滿,都把財務存放在胡雪巖的錢莊裡。胡雪巖以這些財貨為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和放貸,在各地設置商號,利潤豐厚,短短几年時間,積累家產超過2000萬兩,田產萬餘畝。這一年,他剛滿40歲,已經成了中國首富。左宗棠平定陝甘回亂後,將胡雪巖功勞奏報,朝廷又授他江西候補道臺,賜穿黃馬褂。

左宗棠帶兵西征新疆,缺少糧食和軍械,朝廷多方籌備無果,左宗棠特地寫信請胡雪巖向上海灘的外國銀行借款,解西征軍燃眉之急。由於胡雪巖在此前太平軍之亂時就與洋人接洽的經驗,當時甚至還組織了洋人僱傭軍1000多人,稱“常捷軍”,協助左宗棠收復浙江。所以,洋人買了胡雪巖的面子,以江蘇、浙江、廣東三省的海關收入做抵押,順利借到了銀子。

可是,胡雪巖此舉雖然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卻也得罪了京城的王爺。王爺這個面子可栽大了,不過因此事態緊急,各方都只能叫好。胡雪巖還給左宗棠大軍送去了諸葛行軍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藥材,免去了水土不服之隱患。左宗棠讚賞說:“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

左宗棠大軍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打敗了安集延國的入侵者,消除了所謂“哲德沙爾汗國”的毒瘤,收復新疆所有失地,並正式在新疆建省,保持了中國領土的完整,有效的防禦了沙俄的侵略和擴張。在後來的伊犁談判中,左宗棠還不滿清政府對俄國作出的妥協(割讓了其他地方),聲稱要再度出征,征討俄國人。1881年,胡雪巖在此期間因協助左宗棠有功,被授予布政使銜,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賜紫禁城騎馬,總辦“四省公庫”。清政府也看中了胡雪巖的金融理財之能,想讓胡雪巖幫助朝廷掙錢。胡雪巖經商的成就,到這裡已達頂峰。

盛極必衰:胡氏商業帝國的垮塌

常言道盛極必衰,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胡雪巖如此出眾,勢必引起各方嫉恨,最大的危機來自於官場上明爭暗鬥。左宗棠與李鴻章在朝廷裡互掐,由於朝廷從中挑撥制衡,李鴻章想直接扳倒左宗棠很困難,因此李鴻章就把文章做在了胡雪巖這裡。因為左宗棠建立的功勳,都是胡雪巖在提供幫助。可是怎麼能夠打垮一個富可敵國的大商人呢?恰好在1883年,中法越南戰爭爆發,左宗棠被調入軍機處。胡雪巖勢單力孤,一場針對胡氏商業帝國的陰謀開始籌劃了。

李鴻章經辦洋務,也有一個得力的助手,也是皖南商人盛宣懷。這位小胡雪巖一輩的後起之秀,在生意場上也是做的風生水起。他創辦了中國工業上的很多個第一。如郵政、電報、煤礦、鐵路等等,在清政府那裡也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財經人才。不過後來因為此君主導鐵路國有,激發了四川保路運動。清政府無奈調湖北軍隊前往鎮壓,使得湖北空虛,讓革命黨一舉起義成功。清政府四面楚歌之時,對盛宣懷恨之入骨,恨不能抓起來殺掉,逼得盛宣懷夜半時分跑進了美國領事館尋求庇護。這是題外話,暫且不提。

(被稱為“中國商父”的盛宣懷)

胡雪巖此時已經膨脹了,作為中國首富的他,在各地圈地建長,風光無限,卻不知道危機已經悄悄逼近。在1882年,胡雪巖開辦了上海蠶絲廠,大量收購生絲。他耗資2000萬兩,企圖壟斷生絲貿易。此舉引發外商聯合抵制,中外百年企業史上第一次大商戰由此爆發。胡雪巖大量高價收購生絲,囤貨數百萬擔。外商無絲可買,又不願意高價買胡雪巖的生絲。雙方都在耗著,看誰先撐不住。胡雪巖此舉確實是又一次賭博,此前兩次豪賭,他都賭贏了。這一次,他也相信能夠賭贏。

大量現銀被用來囤貨,外商聯合抵制,胡雪巖龐大的商業帝國立刻出現了資金鍊問題。這時,由於在戰時清政府借貸不成,最後是由胡雪巖擔保借下的。清政府的還貸銀兩也是提前運到上海藩臺,當面交割。在胡雪巖與外商大打商戰的時,有一批貸款也到期了,大約80萬兩銀子,本來錢也已經到位了,可是例行交割的時候出現了岔子。據說是李鴻章授意上海道臺延遲20多天交割,這就構成了擔保人胡雪巖違約。催債的信息,就好比金融市場的信心,一旦大家認為胡雪巖沒錢了,就會發生擠兌風險。

胡雪巖情急之下,立刻給左宗棠拍發電報,請求左宗棠在朝廷斡旋,解燃眉之急。可是,郵政局是盛宣懷開辦的,電報沒有到達左宗棠的手中。胡雪巖無奈之下,只好變賣房產湊足銀兩。盛宣懷等的就是這一個消息,市場上謠言四起,胡雪巖準備金不足,兌不出來銀子。終於發生了被胡雪巖視為噩夢般的景象:擠兌風波。胡雪巖各地的錢莊門檻都被踏破了,可是他總不能給人家幾包生絲吧?

(胡雪巖雕像)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意大利的生絲獲得豐收,市面上生絲價格急劇下跌。中法在越南、臺灣、開戰,絲路不暢,賣也不賣不掉了。胡雪巖破產的風波傳到了北京,這時又有官員彈劾,說胡雪巖在向洋人借貸時收受回扣。慈禧太后頓時火冒三丈,連朝廷的錢也敢賺?黑心商人無疑。可是清政府有很多銀兩還存在胡雪巖的錢莊,因此慈禧就派人秘密查訪,看胡雪巖還有多少家底,夠不夠填補窟窿。同時,慈禧還嚴令左宗棠從速查處胡雪巖。左宗棠雖然與胡雪巖打交道多年,可是皇命難違,查處了胡雪巖幾處莊子。

胡雪巖此時已經看明白了有人在做局,要他的命。最後他賤賣生絲和田產,拼盡全力保全了慶餘堂。左宗棠在1885年7月病逝之後,朝廷的查辦越來越緊。1885年11月,胡雪巖最後身無分文,在貧病交加中病逝。他留下的遺囑裡,勸誡子孫:“勿要經商”。

中國商人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始終是政治的附屬地位,朝廷對商人多加控制,社會輿論也多有歧視。這一點雖然在近代以來隨著洋人資產的入侵有所好轉,但是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胡雪巖的商業帝國畢竟是遊離在政府體制之外的,不比盛宣懷的國營資產,胡雪巖的強大意味著清政府的金融命脈掌握在私人手中,如收復新疆,都要經胡雪巖籌措才能得行。這對中央集權大一統的清王朝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胡雪巖如能幫助清王朝賺錢,又沒有發展的太大、太快,清王朝還是可以允許他存在的。可是他開辦了錢莊,嚴重影響了清王朝的金融安全。至於後來的喬家開辦的錢莊,則是因為籌措了庚子賠款,給清王朝續了命才被允許存在。

從清王朝的政治上說,太平天國之後,隨著湘軍勢力的膨脹,慈禧太后有意扶持淮系武裝。作為湘軍領軍人物的左宗棠,一輩子都與曾國藩不對付,難保就不是做戲給朝廷看的。湘軍的勢力要受到削弱,淮系勢力要得到增強,彼此制衡,這是清王朝的馭下之術。所以,即使胡雪巖給清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政治趨勢面前,他也只能犧牲。甚至,清政府默認了胡氏商業帝國的倒臺。


而知而行的歷史


胡雪巖是清朝時期的商業巨頭,他的成功跟王有齡和左宗棠脫不了關係,也正是因為他們兩人讓他一個商人走上了官商之路!也正是因為他們兩人才讓胡雪巖陷入官場政治鬥爭的漩渦,使胡雪巖的生意在一夜之間崩盤傾家蕩產!

胡雪巖一開始只是一個錢莊跑腿的小夥計,因為他跟掌櫃的關係一直都很親密,掌櫃的又無子嗣所以死後將家產全部留給了胡雪巖。王有齡與胡雪巖相識是源於一次借貸,王有齡因捐官無錢正發愁之際胡雪巖雪中送炭資助他五百兩銀子,從此王有齡便對胡雪巖感恩戴德,對胡雪巖百般提攜!通過王有齡的關係胡雪巖還認識了軍機大臣左宗棠,胡雪巖通過關係網為清政府捐獻大量的錢款,獲得了二品官銜和一件黃馬褂,雖說是官但沒有實權!

胡雪巖一生在做商人方面是成功的,但在做官方面是失敗的,他不僅僅只是賺農民百姓的錢,他每次為清政府辦事都要狠狠的賺他一筆!這對腐敗的清政府來說絕對是不能容忍的,整治胡雪巖是早晚的事情,只是當前還得要他為朝廷出銀子辦事兒,讓他賺些錢以後這些錢還得用來充實國庫!李鴻章和左宗棠一直不和,胡雪巖雖有左宗棠做靠山但也架不住李鴻章在慈禧面前使壞,李鴻章一直在找左宗棠的把柄最終找到了胡雪巖身上!朝廷把架電線的任務交給了胡雪巖,但胡雪巖沒能做好這項工程被李鴻章抓到了把柄,並在慈禧面前彈劾胡雪巖,朝廷也抓住這個機會對胡雪巖進行了抄家,把他的家產全部充實了空虛的銀庫!讓這個清朝首富一夜之間變成了窮光蛋,胡雪巖也在抄家之後一病不起鬱鬱而終!

致使胡雪巖一敗塗地的原因與其說是李鴻章害的,倒不如說是他不熟官場之道最後淪為李宗堂和左宗棠鬥法的犧牲品!





凌風錄


原因有二

1太貪心,給清政府向國外借款,多拿利息,吃回扣。

2是權力鬥爭的炮灰,胡雪巖與左宗棠官商勾結,李鴻章與左宗棠有矛盾,李鴻章主張倒左先倒胡,於是就抓住了胡雪巖的小辮子不放了。

所以,胡雪巖輸的一塌糊塗。

胡雪巖的失敗告訴人們一是不要貪婪,二是不要捲入權力之爭中。做生意發大財沒錯,但手要乾淨,要合法經營,否則,錢賺得再多也不屬於自己。


yiyi不倒翁


滿清紅頂商人胡雪巖之所以最後一敗塗地我認為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點:一、滿清政府借一方勢力打擊另一方勢力的權謀之計。二、洋務運動的興起,一派勢力損害另一派的即得利益,中國人的"劣根性"。三、從胡雪巖頭戴"紅頂"那時起,其實他自己就已經為自己的生意埋下了隱患。


水經注行走中國


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被歷史所淘汰。晚清國運衰敗,但新的技術的應用和舶來品發達,導致社會新觀念和技術不斷的變革,在千年未有之大變革時代,沒有及時更新思維和觀念,最終的結局是悲慘的。

直接失敗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他的後臺左宗棠不在京師去平定新疆伊犁,不能給他提供及時信息。另一個當時新技術傳聲機的應用導致他的票號同時被擠兌。第三個是他的對手的後臺李鴻章是左宗棠的政敵。

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胡雪巖帶著他的企業達到巔峰時候,自己沒有退下來,而是繼續維持企業運營。對我們的啟示就是培養年輕人看頂替自己。不要貪圖享受,而是要貢獻。當自己不能再對他人或集體貢獻時,就要讓賢,對自己對他人都是有責任的。


木水田外


我也是生意人,對胡雪巖的傳奇人生,一直在學習,在模仿,在關注!對於胡雪巖的失敗,其實我個人認為他的失敗在於大量收購生絲和西方國家的商人對抗,西方國家和我天朝的制度不相符合,西方國家的一個資本主義企業的背後是國家,而當時胡雪巖是要在用自己個人對抗人家整個國家,可謂以卵擊石,最後走向失敗


大師0921


光緒八年(1882),胡雪巖在上海開辦蠶絲廠,耗銀2000萬兩,生絲價格日跌,據他觀察,主要原因是華商各自為戰,被洋人控制了價格權,胡雪巖高調坐莊。百年企業史上,第一場中外大商戰開始了。開始,胡氏高價盡收國內新絲數百萬擔,佔據上風。華洋雙方都已到忍耐極限,眼見勝負當判,誰知“天象”忽然大變。歐洲意大利生絲突告豐收再就是中法戰爭爆發,市面劇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事已如此,胡雪巖已無回天之力。次年夏,被迫賤賣,虧耗1000萬兩,家資去半,週轉不靈,風聲四播。各地官僚競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十一月,各地商號倒閉,家產變賣,胡慶餘堂易主,宣告關門倒閉。接著,慈禧太后下令革職查抄,嚴追治罪。



眾人皆酉星我獨酉卒


相傳胡雪巖是因為資助王有齡才發跡的,因王有齡缺少赴京的錢糧,胡雪巖鼎力相助資助王有齡500兩白銀。王有齡之後當上了浙江巡撫,但發達後的王有齡,滴水恩湧泉報,資助胡雪巖自辦阜康錢莊,讓胡雪巖當上了老闆。

胡雪巖

但後來太平天國攻佔杭州,王有齡也自殺了。胡雪巖又陷入了人生低谷之際,左宗棠奉命率軍攻打太平軍,並且很快的收復了杭州,當然胡雪巖自然不會錯過這次機會,所以在開戰的時候胡雪巖幾乎承擔了左宗棠的全部後勤工作。之後他也順利的成為了左宗棠的心腹,更是以商人的身份成為了二品大員。但這也是他失敗的伏筆。

左宗棠和胡雪巖

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時整個西征的軍隊後勤可以說是由胡雪巖一己承擔的。這雖說讓胡雪巖名揚千古,

左宗棠

所以左宗棠的政敵深知想要扳倒左宗棠就必須先除掉胡雪巖。之後盛宣懷準備除掉胡雪巖。當時胡雪巖每年都會進購大量的生絲。同時在全國各地也都有銀行。所以李鴻章兩人便準備在這件事情上面動手。先是盛宣懷在全國各地大量的進購生絲,哄抬物價。之後又以極低的價格賣出,讓胡雪巖囤積的大量生絲沒有銷路,徹底的斷絕了胡雪巖的資金鍊。之後又派人去胡雪巖的銀行取錢。但這個時候的胡雪巖財政因生絲縮水了一半,就是把銀行的錢都拿出來都不夠補上這個漏洞破產了。


鴻鑫工作史


胡雪巖從窮困潦倒到富可敵國,從一位錢莊跑街到胡大財神,他的一生應該說是輝煌的,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為什麼到最後成了一場悲劇?原因何在?

雖然電視劇屬藝術作品,要高於生活,但其畢竟源於生活,這裡也就只對電視劇裡描述的一些亂說幾點感受,不再去深究史籍。

一個人要失敗原因不會只有一個,同樣一個人成功的原因也不會只有一個,所以也就不能把他的成功簡單的歸因於依借官場的勢力。至少,我從電視了看到了下面這麼幾點,有些是用電視劇裡的胡的原話改寫,有些是由此引發的感想。

知人善任:

對一個有能力的人,相對於他這種你需要的能力來說不是很重要的缺點,應該忽視,充分的利用好他的能力。其實,對待我們身邊的朋友,對身邊的愛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是個人都有缺點,也都有犯錯的時候。只要他的這種缺點或錯誤,相對於他的優點或沒犯錯時所做的事情微小得多的話,我們就要諒解他,繼續與他成為朋友,戀人的話就繼續愛他。

忍辱負重:

一個人在享受成功之前,必須要能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忍受別人忍受不了的屈辱。電視裡的胡在事業起步之初為了不開罪於一個有些交情的官員,同時也為了更好的給他一個心愛的女人幸福(因為這個學政既英俊又懂風情,看上去比他更會疼女人),他忍受大辱,忍受周圍別人的指責,忍受著心中的劇痛將這個自己喜歡的女人讓給這個官員。當然,讓人預料不到的是,這個官員竟然是個懦夫,太平軍來犯是竟然逃跑了,這個女人也就成了悲劇。自己心愛的女人還是自己好好愛吧。。

廣交朋友: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要有朋友,同時只有你拿朋友的的事情當自己的事,那個朋友才能拿你的事情當他的事情來做。不過朋友還是得交幾個真心實在的朋友,比如最後在他徹底失敗後仍在幫他的幾位,其它的也就是彼此利用吧,或者說各取所需。還有就是,一個人要想成功,得學會和不同的人打好交道。

善於借勢:

不可否認,這是胡雪巖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善於借官場之勢,在中國這樣一個特有的文化形成的社會形態裡,尤其在晚清時期,要想做成一個大商人似乎離不開官場。前一段時間看過的《喬家大院》裡,喬致庸一直有一個匯通天下的宏願,可是,始終沒有成功,甚至由此被逼得躲在家裡二十年不能外出,到最後可以說是在慈禧太后的直接支持下才得以實現其一生的宏願。先後看過的兩部關於胡雪巖的電視,裡面都提到了胡雪巖的財富是依靠左宗棠而發展壯大,不可否認,沒有那幾批洋人借給清政府的鉅款經他之手,胡雪巖也就沒有了會生蛋的雞,沒有了這些雞,他也不可能後來擁有那麼多的蛋和蛋孵出來的雞。

其次是善於借市場之形勢,這其實就是做為一個成功的商人都應該具備的對市場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再次就是善於借朋友之勢,前面也單獨提到了他善於廣交朋友。我們做事情,要學會充分調動身邊的資源。

=>>失敗<<=

胡雪巖成功的原因的還有很多,這裡也就不再一一列出。他成功的經驗我們需要學習,但其失敗的教訓卻更需要我們用之警醒自己。從表面上看,胡雪巖的失敗是由於他庫存的絲賣不出去,資金週轉出現問題,抽調不出錢返還官方的錢款,而最終被以李鴻章為首勢力拿住把柄上告而被抄家。但我更認為,是他的一意孤行,盲目託大而造成的,是他自己打敗了他自己。

現金流斷裂:

胡雪巖經營的事業涉及錢莊,典當行,絲行,藥店,房地場等多個行業,其錢莊就是其總個集團體系的支撐部門,除藥店外其他行當基本上都環環相扣,所以也就在其錢莊出問題後很快全面崩潰。前不久出問題的德隆系的結構,與胡的事業結構就有一定的相似程度。

昨晚在給一個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介紹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想到了用現金流這個現代詞彙。我們先不管電視劇是否存在誇張的成分,從該劇裡給出的數據看,胡雪巖在瀕臨破產的時候,按胡的說話,其總資產近4000萬兩白銀,而其總負債只有800萬兩,按這種負債率,絕對可以用經營有方來評價。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其庫存的原材料(生絲)價值竟達2000萬兩白銀,在李鴻章為首的官方勢力和洋人勢力的雙重打壓下,這筆生絲到最後幾乎一文不值(雖然說這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不正常現象),以至於在謠言四起,錢莊擠兌爆發,再加上其靠山左宗棠自顧不暇、無力救援之後,最終只能被官家以確保國家資財安全之藉口抄家。對於生絲這種時間長了會貶值的商品來說,儲存價值2000萬兩白銀的貨品實在不能說是個明智的選擇。

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在電視劇中,其典當行,錢莊,絲行的總擋手(相當於這幾個公司的總經理)都先後出了問題,都挪用了東家的錢來從事自己的生意。這幾個人的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前面就提到了胡的知人善任,胡的萬貫家財也是在他們的努力下創造出來,雖說胡是東家,但是相比於東家的財富他們所得的也就太過於微小了,也就產生了心理失衡,這是激勵機制的缺失。再有,即使是激勵出了問題,但你不幹有人會幹,換個人就可以了,可是直到最後要破產了才發現這些問題,這就是約束機制的缺失了。對於這種東家與總擋手之間的委託代理關係,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或許才能長治久安。

過分介入朝廷內部的勢力鬥爭:

其實可以說這部電視劇還一個主線就是左宗棠與李鴻章的爭權鬥爭,故事也就隨著兩人勢力的此消彼長而展開。胡雪巖過多的參與了這場鬥爭,以至於最後李鴻章等人認為要除掉左宗棠,必須得先整死胡雪巖。

樹大招風,鋒芒過露:

胡在成功以後,不斷擴建其胡家花園,其出於擴充門面的想法的初衷是沒錯的。但在當時那個封建等級制度深嚴的年代,官家建宅與平民建宅是有區別的,其房屋結構和屋頂結構是講究一些禁忌的。胡雪巖大興土木,宅第設計採用皇家花園設計,其奢華竟可比恭親王府,再加上胡在發家後行事張揚,這必然引起一部份人的嫉妒甚至仇視。

一意孤行,盲目託大:

不可否認胡的愛國情結,其以一人之力對抗洋商的勇氣更值得欽佩。但換個角度來想,最後由此而引發的犧牲值得嗎?為什麼不能有理有節的退一步海闊天空了,然後再等待時機反撲了?在最終崩盤之前,其好友和下屬曾多次提醒他資金鍊已經出現問題,只能儘快拋掉那庫存的生絲,而胡只為與洋人鬥法而不顧其他,直到最後再也支撐不了這筆龐大的庫存而整個體系瞬間瓦解。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在成就到達頂點時他的自負也到達了極點,也就為盛極而衰最終成為悲劇埋下了伏筆。前車之鑑阿!

最後,引用幾句電視劇的片尾曲歌詞作為結尾吧。

人生一瞬,轉眼百年,

財源茂盛能聚幾多錢,

萬事亨通能為幾日官,

縱有金山銀山,

也得廣結善緣,

圖個和諧,保個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