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吊死媒山是个人能力不足还是当时的大势所驱?

亮亮1116800485020


大势所驱。崇祯上台时明朝面临五大问题:一是后金军(也就是清军)犯边;二是农民起义;三是宦官弄权;四是官场腐败;五是鼠疫。崇祯解决掉了宦官下弄权,还有四个。最好的办法是与后金割地和谈,以空间换时间。有了时间之后先解决农民起义,拉一个打一个,最好是让拉拢来的农民起义军攻打不归顺的农民起义军,而防治鼠疫可以同时进行。解决完农民起义之后,再大刀阔斧地整顿官场,相信有军队的支持完成这一点并不难。最后再掉过头来对付后金军,则不再是什么难事。想要做到这些,李世民可以做到,柴荣可以做到,但崇祯做不到。因为深宫大院培养不出血火洗礼后的一代明主。


闲谈空谈


内忧外患,天怒人愤。

眼高手低,志大才疏。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百姓所期,大势所驱。

造孽作恶,众叛亲离。

天时地利,因果必然。


居家活佛


明末换成谁当皇帝都一样,灭国是大势所趋!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看到所谓的王侯将相等英雄,同时还要把中国放在全球的大视野之中,看看全球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中国的影响,我这里说2件事情,一是全球的白银供给出现了问题,导致明朝老百姓手里的铜钱出现了贬值,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第二件事情就是明末气候的变化——小冰期。全球天气变冷,导致农业欠收。中原百姓不好过,女真人也不好过,所以他们就想到抢,于是发生战争。收成不好,战争,赋税一定会加重,百姓逃亡(流民)与治下的人口锐减,赋税进一步加重…一个死循环产生了。任何一个偶然因素就会导致流民暴动…


不羁风1970


崇祯皇帝的悲催命运

只能说崇祯皇帝生不逢时吧。明朝后期出现了很多荒唐的皇帝,万历皇帝20多年不上早朝,明朝就开始出现混乱了。崇祯皇帝的哥哥明熹宗又是一个“木匠天子”,专注于木工活,也是不理早朝。所以明朝后期社会矛盾不断堆积,且很难控制。

明熹宗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按照皇帝的继承传统,皇帝就从近亲里面选。身为明熹宗弟弟的崇祯皇帝就此登基。崇祯皇帝执政后就开始重振朝堂。第一件事就是将宦官魏忠贤一党处理掉,朝堂上的局势有了很大的改善;其次是派兵进驻山海关,抵抗来自关外的满清势力;最后是裁撤部分官职,如部分驿站。

这些措施确实能看出崇祯皇帝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但是这一时期发生的其他事却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全国大面积发生干旱,粮食欠收;鼠灾又导致瘟疫。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起义便由此爆发。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最最终打下来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宣告结束。

崇祯皇帝虽然比起前面几个皇帝来说要勤政。但是他也有部分自己的问题才导致明王朝的灭亡,例如杀掉抗击满清势力的将领袁崇焕,导致边关临时换帅,军心不稳。其次是面对天灾,对后来形成的农民军势力没有充分的认识。错过了围剿起义的最佳时间。从这么多方面看崇祯皇帝是一位勤政的好皇帝,但是他在处理部分明朝历史遗留问题和自己对当时时局的不充分认识以及错误的判断才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执着追求精致


崇祯还是够倒霉的,没有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皇家对接班者的培训,天启死的突然,他突然就当了皇帝。)

自己连好人坏人都分不清,至少对于皇家而言,太监,锦衣卫比大臣忠心多了。

当了皇帝,听了东林党的话,把东厂,锦衣卫都撤了。自己变成瞎子,聋子。

大臣说天是蓝的,就是蓝的。说是绿的,就是绿的。崇祯自己无法分辨。

崇祯十七年,京城附近发生鼠疫,十室九空。李自成很轻易的就攻到京城,李自成要崇祯给他封王,就可撤兵,瘟疫之下,李自成也想早点跑路。

可崇祯不知道啊,大臣告诉他天下太平着了,没有鼠疫,没有极冷的天气。

崇祯拒绝了李自成,一个流寇,想的倒美。

结果,李自成攻城,守城的十个九病。哪里挡的住。

崇祯惊呆了,得知真像,三十多年的三观尽毁!这个世界太坏了,都是坏人。

伤心绝望,上吊死了。

要怪就怪崇祯太单纯了,做人不能太单纯,做皇帝更不能。普通人单纯了要受到社会的毒打,皇帝单纯了只有国破家亡。


泥封老酒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作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虽然他披肝沥胆、兢兢业业,但他能力有限,仍然无法挽救大明帝国的灭亡。崇祯执政时期他本可以挽救大明帝国,但因为犯下三个致命的错误,最终独吞亡国苦果。

一、与金国和谈失败

崇祯登基时,金国皇太极一直想要策反袁崇焕,声称愿意“去帝称汗”,想要通过袁崇焕和明廷和议。崇祯五年,皇太极再次派遣使者送信至大同府,表示愿意和大明帝国和谈,但实际皇太极是为解决金国内部矛盾。

崇祯十一年春,朱由检派遣周元忠去打探金国真正议和的目的。当年五月,崇祯在中极殿召集重臣商议此事,杨嗣昌借卦象奏请朱由检议和,以便朝廷集中力量剿灭其他流匪。

但经过一番商议,议和一事最终破产,崇祯十一年,张献忠、李自成相继投降,明朝政府剿匪局势一片大好。正是被这种形式冲昏了头脑,朝廷错误判断了可以集中力量剿灭清军了,但没想到李自成等人有逐步做大。而当时明军又陷入了与清军的战争之中无法自拔,明廷疲于两线作战,再无中兴之机。

二、杨嗣昌被迫自杀

崇祯的性格向来都是刚愎自用、多疑、不相信任何人。崇祯在位十七年,内阁大臣共有五十余人,但崇祯唯独只相信杨嗣昌一人。

杨嗣昌自幼忠良,曾因上书替父从死受到崇祯的重视,在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之后,在没有任何商议的情况下,崇祯便立即将杨嗣昌提拔为兵部尚书。崇祯十二年,杨嗣昌主张的与金国议和一事失败,清军不断袭扰大明边境损失惨重,同时中原各地流匪四起,而所有的剿匪策略都出自杨嗣昌一人。

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朱由检开始对杨嗣昌渐生不满,杨嗣昌被迫督师剿匪。此举一来可避开朝堂政治舆论的压力,二来剿匪事成功之后定能让那些有意见的人闭嘴。但杨嗣昌只擅长谋划建策、行兵打仗却一窍布不通,在剿匪期间,明军大将左良玉、贺人龙等人不合,导致襄阳城被攻破、福王被迫杀,而杨嗣昌最终含恨而死。

三、错杀魏忠贤

崇祯登基之后,便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诛杀。崇祯此举虽然将权利集中,但朝廷党争之风愈演愈烈,在阉党打压下的东林士众再次掌握大权,又将这股歪风邪气引入朝堂。这些人营私结党,将与其政见不同者全部杀害,导致后来崇祯无人可用

崇祯的悲剧,只能怪其能力不足,在明末局势复杂之际,他竟接连在战略、用人等方面犯下严重的错误,丧失了中兴大明之机,大好河山就此拱手送人。


公元前


崇祯吊死煤山,主要还是个人能力问题![酷拽][酷拽][酷拽]

原因一

崇祯从登基,到吊死煤山,这中间足足有长达17年的时间。17年是个什么概念?有这17年,足足可以让朱元璋从一个一穷二白沿街乞讨的和尚走到九五至尊的皇位了!这就是能力上的巨大悬殊。

原因二

大多数王朝末年的皇帝,大都是被架空没有实权的皇帝,但是崇祯不是。从崇祯登基到吊死煤山,崇祯一直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在崇祯长达17年的时间里,能臣辈出,猛将如云。封建正统,君臣大义,能员干吏,精兵强将,都在崇祯这里,可谓是拿着一手的"王炸",可是最后却落得一个吊死煤山的结局,实在是能力比他的祖辈差的太远了。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程小满的文史日记


崇祯吊死煤山主要原因既不是个人能力不足也不是大势所趋,而且崇祯多疑急躁、刻薄寡恩的性格造成的。

与秦二世、晋惠帝、汉平帝、汉献帝、唐昭宗等作为傀儡皇帝的亡国之君相比,崇祯帝一上台就铲除了九千岁魏忠贤与天启帝乳母客印月为首的阉党,而且崇祯在位十七年牢牢掌控朝政大权,一直就不是傀儡皇帝,证明崇祯帝的个人能力并不差。

崇祯成为亡国之君也不是大势所趋,崇祯刚刚继位的时候手下人才济济名将如云。比如袁崇焕、孙承宗、袁可立、马世龙、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满桂、孙祖寿、祖大寿、赵率教、邱禾嘉、黄龙、金日观、沈世魁、周遇吉、曹文诏、曹变蛟、陈奇瑜、熊文灿、郑崇俭、赵光汴、范志完、朱大典等,还有巾帼英雄秦良玉、著名科学家徐光启、财政专家毕自严、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海战专家曹文衡、游击战专家毛文龙、兵书专家茅元仪等。可以说崇祯手握一手好牌。

但崇祯性格多疑急躁的性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比如明朝头号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但崇祯却只给了袁崇焕一年五个月时间。北京保卫战,袁崇焕挂念崇祯皇帝的安危,千里迢迢救援北京,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浴血奋战打退皇太极的十万后金军主力,但崇祯却中了皇太极一伙反间计,把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又逼满桂、孙祖寿等名将出城与皇太极决战,结果几万明军全军覆灭,满桂孙祖寿等战死。

在孙承宗、马世龙等统帅四十万勤王大军取得遵永大捷以后,崇祯又听信阉党余党温体仁高捷等人的诬陷把民族英雄袁崇焕千刀万剐传首九边,导致明朝将领人人自危离心离德。这也是后来祖大寿、吴三桂、左良玉等将领消极勤王的重要原因。

正如《明史》所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崇祯一错再错,又听信奸臣温体仁的诬陷冤杀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导致孙元化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带领一万多人的舰队与西洋火炮投降皇太极。使明朝彻底失去对后金的舰队与火炮优势。

性格急躁的崇祯还逼迫洪承畴统帅十三万明军主力与皇太极的清军进行松锦大战,结果明军全军覆灭,洪承畴、祖大寿、祖大弼、祖大乐等将领投降清军,邱民仰、曹变蛟、王廷臣等一百多明军将领被清军屠杀。至此,明清战争明军败局已定。

输红了眼的崇祯又逼迫孙传庭统帅十万明军与李自成的大顺军进行汝州大战,结果四万多明军战死,崇祯输掉逐鹿中原的最后一张王牌,李自成乘胜攻占关中,孙传庭等名将战死,白广恩等名将投降李自成。明朝在与李自成大顺军的战争中也大势已去。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改元永昌,李自成统帅几十万大顺军大举东征,明朝岌岌可危,此时崇祯挽救危局的最好办法就是迁都南京,把北方烂摊子丢给李自成,让李自成与关外清军火拼,明朝坐山观虎斗,等待有利时机收复北方。

可惜好面子的崇祯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既不当机立断迁都南京,也不放心让自己的儿子皇太子去南京监国,错过了迁都南京的最后机会。

即使在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最后时刻,崇祯仍然有一线生机,李自成在包围北京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提出放弃帝号向崇祯称臣,与明朝联合抗清,条件是崇祯封李自成为西北王并犒赏李自成军队一百万两白银。

如果把崇祯换成任何一个皇帝,如果遇到李自成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都会觉得是天下掉馅饼的好事而毫不犹豫答应先让李自成退兵保命再说。

可惜崇祯脑袋似乎被驴踢了,竟然拒绝了李自成的条件,好听说崇祯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好听说崇祯是要钱不要命,崇祯主要是舍不得给李自成一百万两白银,后来李自成攻占北京,从崇祯的小金库里搜出3700万白银,黄金等财宝还不算在内。

综上所述,崇祯吊死煤山成为亡国之君完全是自己作死,上天给了他很多避免走上绝路的机会,崇祯却一意孤行走向不归路,崇祯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那些把明朝灭亡的责任推给万历天启魏忠贤等以及农民起义小冰河鼠疫等天灾人祸等都是避重就轻,为明朝灭亡的最大责任人崇祯开脱。


厚德载物49847


三方面原因:一、明朝内部史治腐败,农民起义,自然灾害频发;二:外部女真族不断壮大、蚕食;三:崇祯帝自身多疑,用人不当,自毁长城袁崇焕,无可用御敌之人。


木爻木大轮胎13797746101


崇祯吊死在煤山是他本人咎由自取,个人能力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个人认为崇祯能跑却不跑,大家都知道当时整个北方除了驻守在山海关的吴三桂以外可谓是无可战之兵,但是从潼关被破到北京城被攻破之间可是有几个月的时候。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崇祯真的想跑早就跑出去了。这个跟个人能力有什么关系呢?有!崇祯的女性思维在作怪,他扭扭捏捏的等着大臣们来劝他,但是他忘记了之前几个劝他和谈逃跑的官员最后的结果,所以大臣们压根就不会提这茬。就算有人提,也会反对。毕竟大家要向前辈于谦学习当个忠臣不当奸臣。然而最后呢,一场闹剧。其实明帝国的灭亡是多种因素造成了,现在很多人把根归结于什么小冰期啥的都不正确。封建王朝的立国之本就注定了它长久不了,明帝国就算没有碰到小冰期也会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