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航空母舰大都是“薄皮大馅”,没有多少装甲呢?

书中有路


不光是航空母舰,现代舰艇基本上都是薄皮大馅,在远程高速武器面前,单纯地用装甲去硬抗,只能说是一种笨办法。



例如舰艇被1枚装有几百公斤战斗部的反舰导弹命中,就算有很厚的装甲,但大量的电子设备、舰载机也会受损严重,因为装甲并不能对这些脆弱而又非常重要的部分起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装甲防护能力毕竟是有上限的,就算航母有战列舰那样的400-500毫米厚的装甲,在超音速导弹的打击下,一样会被击穿,导弹钻入舰体内部爆炸,不管是有500毫米还是50毫米装甲的舰艇,都会受到重创。


一艘330多米长的航母,要想拥有“衣阿华”战列舰那样的装甲,排水量最起码也要从10万吨提高到20万吨,而目前即使是“福特”级航母的核动力,也只能支持10万吨的航母达到30节的航速。装甲太厚,舰艇重量过大,航速、续航力、机动性都会因此大打折扣,这在瞬息万变的现代海战中,无疑会吃大亏。




航母最容易被命中的部位就是甲板了,因为飞行甲板被破坏,无法起降舰载机,航母就丧失了战斗力,即使是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甲板厚度也只有5厘米,因为甲板面积接近2万平方米,根据钢材的密度,每立方米重约8吨左右,算下来光甲板就有8000吨重,就算把3万吨的排水量都算在甲板头上,也不过18.75厘米的甲板厚度而已,抗导弹打击的能力并没有实质性提高。


与其将大量吨位用在装甲上,被动的防御,还不如尽可能地利用舰艇空间,携带更多的武器、燃油,增强主动拦截能力。

某种程度上,航母是一个进攻性的平台,它要把主要资源用在舰载机身上,防御任务自然会有护航舰队和舰载机来完成,否则把大量的吨位用在装甲上,牺牲了舰载机的能力,反倒得不偿失。


止水兴波


现代航空母舰之所以都是薄皮大馅,基本上都是因为如今的反舰导弹威力实在是太强了。二战时期由于航空母舰都是从巡洋舰改造来的,所以船舷两侧都会装备适量的装甲,毕竟在那个时候反舰武器主要是鱼雷,所以需要给航母装备装甲。

可随着反舰火力越来越强,设计者们发现无论给航空母舰加装多么厚的装甲,也同样扛不住反舰导弹的穿透力与爆炸力,与其把有限的吨位都放在防护上,还不如把这些重量都节省出来,让航空母舰可以携带更多的作战装备,舰载机、燃油、导弹等。

可这样一来薄皮大馅的航空母舰不就等于是在裸奔吗?的确是这样,现在航空母舰身上的钢板虽然也有几十毫米后,但这是为了增加结构强度的,而不是用来防护的。可这样的话航空母舰要如何防护呢?那就是让携带大量防空导弹的舰船跟自己随行,只要自己不被打到,那么薄皮大馅又有何妨?


九品侍卫


现代航母算不上“皮薄馅大”,建造它所用的钢板反而是目前所有舰种当中最厚的,比如说:图片上的这块钢板是从“老企业号”(CVN–65)上拆下来的,用在了新一代福特级航母“新企业号了”(CVN–80),目测这块钢板的厚度在80毫米左右,应该是舰舷某一个位置上的,而飞行甲板的钢板则要比这块钢板薄一些,厚度≤50毫米。

随着现代钢铁工业和船舶工业水平的提高,在舰艇建造方面所用的钢板由于冶炼/轧制工艺的提高也变得越来越薄,在相同尺寸下现代舰用钢板/型材的性能指标比二战时期的钢板/型材提高2.5倍以上,也就是说:现代舰用10毫米的钢板相当于过去的25毫米厚的钢板,那么在钢材质量提高之后为何不加厚呢,这样不是可以更好的提高航母的抗打击能力吗?
这张图表当中HSLA–100和HY–80/100都用在建造“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当中,其中用量最大的HSLA–100钢板最大厚度≤152毫米,这个厚度的钢板用在舰体的水下部分和重要的舰舱隔断,比如说:油库、反应堆室、弹药室...等需要重点防护的位置。

现代航母在建造方面要统筹兼顾,不能仅为了提高抗打击能力就无限制的增加建造钢材的厚度,因为建造钢材厚度越高同时航母总体重量也会增加,这样就让航母增加了很大的“死重量”,而“死重量”增加之后会消耗大量的主机功率,直接影响到了航速和航程。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所以使用的两台A4W型核反应堆,两台加一起总功率260000马力,这也仅能让“尼米兹级航母”的最高航速保持在31节,如果“死重量”增加它的航速就更慢了。

现代航母的动力输出来源于核反应堆或者蒸汽轮机机组,不但要为航母提供航行的动力,舰上的武器系统、电子/通讯系统,乃至生活照明、空调、娱乐...的电力也由主机和辅机发出电力来提供,如果航母自身的“死重量”增加就会增加主机的负担,很大一部分的输出功率被它占用了,这对于航母的航速/航程乃至耗电量增加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航母在建造过程中要求在不影响钢材强度的前提下尽量的将钢材减薄,这样才能减轻航母的自重量,把有限的输出功率用在航速、航程和发电上。
苏联图–16轰炸机挂载“冥河”空射型反舰导弹,战斗部重500公斤,装420公斤黑索金高爆炸药,威力远比“大和号”战列舰460毫米主炮炮弹大的多!


反舰导弹在1960年代初进入到了实用化,从此海战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大型反舰导弹由于射程远、威力巨大要比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主炮炮弹强了很多,再增加航母钢板的厚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与其徒劳的增加甲板厚度还不如强化舱室和舱室水密门,即便是被反舰导弹击中了也不会引发连锁反应。
其实,现代航母通过优化设计之后抗打击能力是很强,比如说:图片上的“企业号
”航母就发生过严重事故,是因为舰载机正常着舰失败撞到了停靠区上的舰载机后引发的爆炸和大火,爆炸威力相当于3枚1000磅航弹的破坏能力,从图片上来看给“企业号”飞行甲板的后部造成了较严重的伤害,留下了几个爆炸形成的窟窿和大面积的过火伤...但这没影响到“企业号”的内部,它还可以自主航行,也就是说“皮外伤较重”但没有伤到筋骨,通过维修后重返舰队继续服役。


航母不但对导弹、航弹有较高的抗打击能力,对鱼雷、水雷这样水下兵器抗打击能力也很强,图片上是“里根号”航母进行水下兵器抗打击试验,当时在距离“里根号”500米处引爆了1吨的炸药激起了100多米高水柱,但“里根号”并没受到什么影响,弹药室、反应堆...等非常要害部门安然无恙,测试的结果表明“里根号”即便是被苏联650毫米口径的鱼雷命中,通过隔舱封闭,有效损管后是不会沉没的。
毕竟“里根号”航母

的测试不是直接打击,显得不直观,美国又在已经退役的“美国号”航母上进行武器直接打击试验,使用2吨的炸药(具体多少是保密的,外界是推算出来的)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破坏性试验,“美国号”经过了一个星期的各种打击后才沉入大海,这次试验也为美军建造新一代航母时的舰体抗打击强度设计提供的宝贵的数据。

总之,现代航母虽然是“皮薄馅大”,但是通过对建造用的钢材进行性能提高、优化舰体设计,再加上排水量巨大,挨上几枚大威力导弹或者其它的兵器是不会沉没的,基本上还能保持自主航行...所以,早年间苏联也意识到了美军航母的强悍,在研制巨型反舰导弹时,战斗部都具备使用核弹头的能力,力求核爆炸击毁航母。


皇家橡树1972


最为难得的是航母还有着数以百计的水密舱室,能够有效控制住漏水,这样即使碰到了导弹的袭击或者导弹的袭击,也不至于简单的被击毁。航母主要是用来放飞舰载战斗机、预警机、直升机等进行攻击的,有了厚重的钢材对其进行保护就够了,再使用太多的装甲就会破坏航母使用舰载飞机的数量,这样反而得不偿失了。因此也不需要再另外特意安装其它的装甲。



航母既要考虑到本身钢材所造成的重量消耗,也要有足够的防护力,航母上使用的都是经过特殊制作的钨合金特种钢材,有着很强的防护力,像美国小鹰号航母还经过30吨的战机高速砸向甲板的实验,既然一点都没有影响,可见这种钢材的可靠性。


美国海军还在2005年4月至5月对“美国”号航母进行过一系列的轰炸试验,美国海军利用各种空对舰、舰对舰、潜对舰等各型弹药对这艘8万吨重的巨舰展开了狂轰滥炸,令人惊讶的是,这艘航母的舰体既然还保持了基本的形状,最后还是在内部炸药的帮助下,才炸沉这艘航母。可见航母上使用的特种钢材已经基本上能保护好自身了。

其实对付航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航母失去放飞舰载机的能力,利用穿甲弹药对航母飞行甲板进行破坏,或者击毁航母上的舰载机就可以了。现代航母出动一般都是整个航母战斗群的出动,水下至少有一艘的攻击型核潜艇在清除水下潜在威胁;水面还有几艘导弹护卫舰或导弹驱逐舰,以及巡洋舰进行防卫水面舰艇的袭击,还可以防卫空中战机、导弹的袭击;空中有预警机、战斗机进行防卫。这样一来,基本上航母周边的防卫力量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几百公里的防卫圈了。



有着这两个防卫能力,航母就没有必要再增加其它的装甲了,本身的特种钨合金钢材已经对一些常规炸弹和导弹具有抗轰炸的能力,再加上航母战斗群其它护卫舰艇的防护,航母看上去“薄皮大馅”,实则刚强的很,不是一般的弹药所能击毁的,也就没有必要做太多的防护装甲。美国海军的航母轰炸试验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航母的防护能力。


科沁杂谈


所谓薄皮大馅的航母实际上也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航母才是这样

相较于那个时代的战列舰,甚至是一部分巡洋舰来说,航空母舰的确可以说是薄皮大馅

例如美国海军在二战中后期的主力重型航空母舰——埃塞克斯级

其主装甲带的厚度也就2.5-4吋(63.5mm-101.6mm)

相较于战列舰上动辄三百毫米+的主装甲带,航母的装甲的确可以说薄皮大馅

埃塞克斯级的水线装甲基本和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差不多,克利夫兰级的水线装甲厚度为3.25-5英寸(83-127毫米)

为什么在二战中后期逐渐取代战列舰成为舰队核心的航空母舰的装甲会如此脆弱?

其实很简单,先搞清楚航母是用来干嘛的

所谓航空母舰,实际上就是一个舰载机的操作平台

在航空母舰出现早期,各国海军也曾考虑过通过加装各种各样的火炮的方式使得航空母舰拥有一定的炮击能力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以及美国的列克星顿级航空母舰

她们都有几个共同特点,比如这四艘船都是在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的基础上改造过来的,而且这四艘航空母舰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全世界最早的重型航空母舰,而那时候的航空母舰实际上还是一个雏形状态,各国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

在“火炮”才是决胜兵器的思想下,这四艘航空母舰均装备了重型巡洋舰级别的火炮

(二战前的列克星敦号,可以看到舰岛前后方的双联装8英寸火炮)

(加贺号航空母舰,可以看到舰艉靠近水线部分的单装200MM炮)

同样的,由于这些航母都是从战列舰或者战列巡洋舰的底子改过来的,所以装甲防护方面要比后续建造的航空母舰要厚实的多

加贺号的水平装甲带达到了152MM的厚度,而列克星敦级的水平装甲带厚度则有7英寸(约为177MM)相较于后来的埃塞克斯级最厚的装甲带仅为100MM出头来说,这些航母的水平防护要好得多

但这并没有什么用

后来的战斗中证明,航空母舰追求水平防护能力和重巡级别的炮击能力根本就没有意义

这是一个错误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之前也说过了,航空母舰实际上是舰载机操作平台,所以在航空母舰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所谓的超视距作战战法便出现了

所谓超视距作战,放在现代战争中泛指依赖高科技投射武器攻击目标,是在目视无法看到目标的距离以外进行,这个距离的长短目前尚未有明确而且统一的规定。不过大致上要在数十公里的距离以上才算。使用包括使用望远装置,像是有放大功能的摄影机,协助观察标定远距目标并不包括在超视距定义

但实际上,对于航空母舰来说,放出舰载机对目视距离以外的目标进行攻击这样的作战方式,也可以被认为是超视距作战的一种

实际上就以珍珠港事件来说,日本的航母编队在距离珍珠港四百公里的位置便展开攻击,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除了舰载机以外,没有任何武器拥有如此长的打击距离

而超视距作战下的航空母舰,本身几乎不可能会受到火炮的直接威胁,实际上查看整个二战史,除了光荣号航空母舰是明确被火炮击沉的以外,其他的航空母舰基本上都沉没于鱼雷或者航空攻击之手,当然还有潜艇这种航母克星存在

所以说白了

航空母舰的作战范围远超过火炮战舰的作战范围,往往来说,航空母舰作战时基本不会和例如战列舰这种依靠火炮的战舰打照面,而是在足够远的距离便开始攻击

所以加强水平防护能力的意义便十分小了,同样的道理,大口径火炮的存在也失去了意义

(二战时的美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战斗群。航空母舰于二战中蓬勃发展,空中力量成为了战场的新主宰)

不过这倒不是说航母就可以完全不要装甲了

实际上中途岛海战就证明了,航空母舰在必要的位置依旧需要足够强大的装甲进行防护,特别是水平面

所以装甲空母应运而生,比较著名的有英国的光辉级和日本的大凤级

不过这些装甲空母都有明显的问题,也就是使用了大量的装甲后造成的重心过高和载机量减少的问题

总而言之

二战时期的航母的薄皮大馅式设计,实际上是航母作战理念的一个体现

当然放到现代战争中,由于反舰武器花样百出,所以二战时期的设计和作战理念实际上已经过时了

进而便影响到了现代航空母舰的设计

以上!~


响宝宝改二甲


有加强装甲防护的航母,比如英国人的“光辉”级,鬼子的“大凤”号。但在实战中发现没卵用,航母再怎么加强防护,也做不到战列舰的程度,德国的“俾斯麦”,鬼子的“大和”“武藏”,那种铁乌龟,都没能顶住舰载机炸弹鱼雷打击,航母装甲更无济于事了。而且因为装甲重量影响,反而限制了载重,造成舰载机数量骤减,航母战斗力下降,实际得不偿失。

至于现代海战导弹普遍应用,具备将百公斤战斗部投送到位能力――战列舰炮弹看似吓人,其实大部分是发射药,杀伤弹丸不过几公斤。多厚的装甲都顶不住这个等级的杀伤力,反正不可能硬扛,大家也就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了。


真正鳄鱼不哭


因为现在的航空母舰不像二战期间的航空母舰一样,因为当初二战的航空母舰,他没有这么现在先进的雷达系统和防空火炮系统,所以就只能增加航母铁板的厚度来进行防御,当初铁板的厚度越厚,就代表了航母就越结实,还有当时的炮弹没有,现在的炮弹杀伤力这么大,所以当初的航空母舰的甲板越后就代表了胜算越大,而而现在雷达系统的普遍和火炮系统的升级,那航空母舰必须得搭载更多的防御系统和防空火炮系统,还有就是让航空母舰的铁板进行缩减,让航空母舰跑的更快,所以就大大缩减了航空母舰的装甲,从而使得有更高的雷达系统和防空系统,还有更好的机动性,使得在战争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为什么呢176915553


航空母舰的作用是充当远海作战平台,主要任务是为舰载机提供起降平台,从而进行远距离作战。它周围有各种防御护卫舰保镖,要啥高防御


独守一地斑驳1


航母从不会自己出去打架,它是根据战场规模派出的一个或若干个战斗群,每个以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都会组成水面和水下多道防御圈,如果这么多“护卫”都让敌人打进来的话,航母就算浑身装甲也是个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