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朦胧诗”,被杨慎誉为:《洛神赋》绮丽不及

白居易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史诗级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了传唱千古的绝妙佳作。除了这些长篇巨诗之外,其实白居易还有很多短小简洁的诗作,也深受后人赏识,比如下面这首《花非花》。

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朦胧诗”,被杨慎誉为:《洛神赋》绮丽不及

白居易的诗,一般都用语简洁浅显,很多诗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也能读懂,而且所营造的意境也非常丰富。但是,白居易的这首《花非花》却似乎有点特别,因为读来很有一些“朦胧诗”的味道,读起来觉得不错,但是仔细一想,在写什么?却又有些茫然。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首二句读罢便给人留下一种捉摸不透的感觉,“花非花,雾非雾”,这是什么东西呢?像猜谜一样,但是我们却能够从言外之意得知,虽然“花非花,雾非雾”,但是却又一定像花又像雾,不然怎会有这样精巧的比喻?据说后世苏轼的《水龙吟》有“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的名句,便是从白居易这首诗里学来的。但不同的是,我们知道东坡在咏杨花,可是白居易在说什么?却很难得知。

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朦胧诗”,被杨慎誉为:《洛神赋》绮丽不及

接着诗人说“夜半来,天明去”,读完似乎更加扑朔迷离,可是现在我们又知道了,这件东西存在的时间很短暂,难以长久维持下去。当然,也有人说,这只是诗人在做梦而已,说的是梦境。我们且往下看。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如此一来,那上几句肯定就不是说梦了。而且此处又为我们增加了新的迷惑,来时犹如春梦,去时犹如朝云。春梦短暂易逝,朝霞亦是短暂易逝,这两个比喻,也只是说明这个事物美好却又短暂,具体在说什么?又不明言,可是诗到这里,也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和深思。

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朦胧诗”,被杨慎誉为:《洛神赋》绮丽不及

白居易这一连串的比喻,我们读完的感受是很美、很妙,可是细细品味,却又很不明确。贺铸曾有词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很扑朔迷离,可是在这三句前,他又写道“试问闲愁(情)都几许”,如此一来,我们便知道他是在说喻愁,可是白居易呢?什么都没有多说。

所以后人对这首诗的主题,也是争论不一。有人说,这是白居易写自己与初恋的爱情没有成功,可是迫于当时的世俗,又不能明言;有人说,这首诗是用“春梦”、“朝云”等隐语,来批判当时各级官员豢养官妓的恶习;也有人说,这首诗并没有具体咏什么实物,而是表达白居易对人生如梦幻泡影般的哲思,以及表达他对那些美好却又短暂事物的惋惜之情……总之,谁也不服谁。

白居易最著名的一首“朦胧诗”,被杨慎誉为:《洛神赋》绮丽不及

但我觉得,明代大才子杨慎,便聪明多了,干嘛非得要有一个具体吟咏的物质呢?个人心有领会便罢了,就像佛家打个偈语,领会多少,全凭个人的慧根。杨慎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这首诗,曾经说:“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绮丽不及也”,对之赞赏不已。

的确,白居易的这首诗,虽然朦胧晦涩,但是朦胧中却有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感情和美感,诗人运用当时民歌中三三七句式的形式,写出了这样绮丽无比的作品,我们欣赏它,感觉它的美便足够了,至于究竟是咏什么?“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