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自董仲舒之后,再没有“儒家思想”,对此你怎么看?

音乐成成


儒家思想,维系中国两千多年,功不可沒。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变故,接着都回归儒家学说。首先秦代,孔子西行不到秦。秦统一后以吏为师,烎书坑儒。秦二世而亡,汉代秦过程中儒学无用。但刘邦靠儒生,才确立礼义,固定皇权。汉武帝独尊儒术,确定儒家地位。魏晋中五胡乱华,隋朝大统一,立即以儒术,开科取士。唐代进一步确定,以儒学为主的科举。宋代以儒家为中心,文化大发展。元代崖山战后,以汉人为主的儒学削弱了,但元蒙统治者迅速汉化。北京现在,占地700多亩的孔庙,就是元代建造的。明代朱元璋横扫天下,称帝后立马搞君权神授,实行儒学一套。清代皇帝汉化很快,早在关外,皇太极就称明降臣,大儒洪承畴为领路人。清乾隆帝在北京孔庙中,立几百个大石碑,刊刻儒术十三经。只有近代,帝国主义侵略,儒学才让位于马列主义。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三次最大的危险,一是五胡乱华,二是元灭宋,三是清灭明。如果不是儒学?让那些草原人去搞退耕还草?那么还有没当代中国?将很难说清。


文庙山居



渔樵之人W


董仲舒之后再无儒家思想,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到汉代被改造,而失去本来面貌,不复存在了。

此言对否?也对也不对。为什么呢?

以孔孟之儒家为儒家,则此言正确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披着儒家外衣,为帝王霸道做修饰。外儒内法而已。

孔孟之道,从来不提倡专制,他们的理想就是恢复周礼,君是君,臣是臣,大家各守本分。诸侯王老老实实做诸侯王,周天子则应有天子该有的地位。

秦皇汉武这种专制集权的出现,恰恰是法家想要看到的,而正是儒家所厌恶的。

但秦因为法家而亡,汉人有前车之鉴,必然要寻求改变。

最初的改变是,以黄老之学为治国之道,无为而治,不搞花里胡哨的,让百姓安安稳稳过日子,休养生息。

汉初无为而治,颇有成效。但不过是权宜之计。专制的本质是要集权,是要控制,因此,有皇帝,必然需要法家,法家是封建社会的内核。

皇帝需要法家?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用,怎么办呢?董仲舒便采用折中的办法,吸收儒家仁政那一套,把法家的严苛改得温和一些。而儒家强调的尊卑礼法,又是法家缺少的,正好拿过来用,并且发扬光大地用。

至于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一套来源于阴阳家,跟孔孟儒学没有半点关系。

综合来看,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学,跟孔孟儒学大不相同,它杂糅了儒家,法家和阴阳家,是一个混合体。

因此,董仲舒之后,孔孟儒学不存矣。

若以广义的儒家来说,则此言又不对

广义的儒家,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的儒家思想,包括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等等。

如果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儒家,则孔孟不过是创始人,后世所有的儒家,都是一脉相承,同气连枝的,只不过是儒家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如宋明理学,不但结合了儒法道,更融合了佛家思想,可谓集大成也。

从这个角度来看,则董仲舒之后,儒家不但没有消亡,反而蓬勃发展。董仲舒更是为儒家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儒家

一种思想或学派,当然应该是不断变化的。

因为它的变化发展,变得与最初的时候不同了,我们就否定它,这是不合理,不可取的。

我们判断的标准是:它是否变得更好,更完善?是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以这个为判断标准,董仲舒的儒学,以至于宋明理学,都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是对儒家的完善和发展,它们当然算儒家的一部分。

而明清以后,儒家思想则不合时宜,不利于时代发展了。它变得越来越保守,越来越为专制集权服务,这种变化,我们应当批判,否定。这些,我们称之为儒家的糟粕,当摒弃之。


黑色大炮


自孔孟后,儒家思想就一直贯穿到现在,虽然几次打倒孔家店,都只是喊喊口号而已,试观之,我们每一件行止能离的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明儒家最适合中国,是受统治者欢迎的,董仲舒在儒家思想上揉进了神,上天的说法,部份的限制了皇权。谢谢


韩I949


任何一种思想的起源到后来的发展都是在后世文人思想不断补充实践完善下逐步形成的理论学说!董仲舒阐述孔孟儒学并把其它思想流派揉合进来完善了儒学理论!

当然在人类社会这些思想体系的建立无疑是为了寻求给统治者一个理由!那就是君权神授!要给统治者一个体面的执政理由!

中国儒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就是为封建专制鸣锣开道!而历代统治者也借此麻醉人民。要求人民顺从!认命!

孟子在继承发展孔子思想基础上丰富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以民为本"朴素思想。而董仲舒强化的是《三纲五常》与《三从四德》为统制者歌功颂德!

可以说儒家思想荼毒中华数千年主要愚民奴化来自董仲舒。是黄仲舒抬高了商鞅《驭民术》的法力即合法性!

2020.2.16.于山西太原


龙城大叔1


我就是孟子亚圣的72代孙。我们孟姓家族到现在仍拿三纲五常作为家规。三纲五常难道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吗?圣人的六艺仍都有继承。虽然四书五径已被不用教课书,但我们孩子学说话仍从三字经背起。儒家文化虽冷遇,但,儒家思想,特別是儒家做人原则已深入到国人的骨子里,再崇洋媚外也不致于把骨头都卖了。卖了骨头就没有中华民族了?可是,不是瞧不起那些化外之小人国,尽管有人整天叫卖,它谁也买不起!!!压死它!!!


梦奇115


儒教从汉朝初开始就是统治阶级的愚民工具,

一直延续到清未,严重祸害了人民群众的独立思考能力,古之精华都是诗词,科学算法,中医,儒家根本就是教条主义,挂在嘴上,自己又做不到,而且高高在上,一副仁义嘴脸最为恶劣。


无用20


董仲舒本身就是集儒家思想于大成者。他本身就代表着儒家思想。我们可以把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与先秦儒家著作想对比,其主体思想完全符合。怎么能认为董仲舒以后就没有儒家思想呢?

提这个问题的人,不读书,想当然而。

只是因为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而近代学者认为这是不好的。可是要知道,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是在政治领域,官员选拔和政治刚领采用儒家思想而已。并没有涉及到民间学术。

在民间一直还是百花齐放的。否则不会有魏晋玄学和佛教的大发展。

而且历代儒家,所尊唯五经而已。并不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佛陀之后无佛家,但是孔子之后全是儒家。

这个命题应该休息了。提出问题的人一定是个反儒家的人。而且不读书。思而不学则殆,牢记!!


齐谦书院孟子厚


儒家思想起点就是错的,君与臣,父与子总会有矛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根本就是做不到的,后来董仲舒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纲上线,做成三纲五常,这样是不是古人就能做到君君臣父父子子了,当然做不到,因为利益冲突想做到是不可能的,所以宋朝朱程理学又加码,可是照样做不到,常常还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儒家还越来邪恶,儒家自孔老二到清末一直是一脉相承的邪恶,从孔老二的男尊女卑,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有权有势是君子,问农老百姓是小人,儒家一直就是邪恶的,到清末一直是越来越邪恶,,所以被爆发的五四运动者们当作吃人文化推翻


锦月细雨


我自己非常认同这种观念:孔孟儒学追求中庸之道,荀子、李斯及韩非子从哲学认知及社会实践方面完善了孔孟儒学;董仲舒独尊儒术,否定了荀子的哲学思想、背离了孔孟的中庸之道,变成了穿凿附会、神话皇权的迷信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