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铜梁公安特警逆风前行:高能“战疫”的552小时


  本报讯 (通讯员 刘伽玲 记者 唐孝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平静了许多喧闹的城市,宽阔了许多拥堵的路。在重庆龙乡大地铜梁,有这么一群人,藏青蓝是他们的战袍,使命是他们的钢刀,疫情在前,坚决不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面对肉眼看不见的敌人,他们冲锋在前,不惧危险,高能“战疫”23天552小时,他们就是一直坚守在防控最前沿的109名铁血战士——铜梁公安特警。

  硬汉特警队长蒋波:109人的魂与盾

  “明天全员取消休假,全部按时到岗上班。疫情当前,特警先上!”2020年1月24日下午,铜梁区公安局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紧急部署会后,该局特警支队支队长蒋波第一时间在工作群发了一条通知。微信群里立即连续出现了一连串的“收到”回复,如队列一般排列整齐。特殊时刻,队员们都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蒋波的心里十分踏实。

  同事们常说,不论有什么事,只要有他在就觉得安心,他就是铜梁公安特警109人大家庭的“魂”与“盾”。这份信任是蒋波与队员们在一次次并肩作战中积累起来的。虽是领导,蒋波却总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深夜加班,研究方案,一遍一遍过,只为最大限度的合理安排勤务,让作战和休整平衡赢下持久战;东奔西走,监督检查,一圈一圈跑,只为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让每一条抗疫防线坚不可摧;冲锋在前,处置警情,一件一件办,只为及时化解险情,让社会治安稳定安全;看望慰问,谈心谈话,一个一个聊,只为维护队员身心健康,让大家随时保持最佳状态。

  为了及时高效处置疫情相关警情,蒋波建立并带头加入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动队,承担强制隔离处置、医疗点和隔离点安保等急难险重工作。每一个重大而危险的任务,都有他的身影,他就像一面盾,挡着危险、护着队员。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在蒋波的组织指挥下,特警支队顺利完成5次隔离人员带离任务,共转移隔离人员43名,及时确保了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的切断。

  蒋波的妻子朱晓佳是铜梁区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两人在防控疫情的前线度过了庚子鼠年的新年。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夫妻两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选择逆风前行,只为早日取得战疫的胜利,换得千万家的团聚。

  拼命三郎汪锦然:冲锋在前的铁血男儿

  有人说“正气之歌最动听,心灵之曲最感人,特警之人最英勇”。正是秉承对特警的这份热爱,2018年8月,在派出所工作的汪锦然主动申请调入特警支队。他是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通过刻苦训练和各项考核,他被选入铜梁区公安局特警支队三人快速处置小组,担负着全区重大暴恐案事件的警情处置工作。

  警魂热血,斗志昂扬。2月5日,铜梁区公安局成立3支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奔赴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而特警支队就是其中一支队伍,28岁的汪锦然毅然请战。从疫情防控开始,特警支队迅速启动战时工作机制,分组坚守在各检测卡口,汪锦然和战友们一样,24小时会同相关部门对过往车辆及人员实施疫情排查防控,逐一开展车辆消毒、人员体温检测、人员信息核查等工作,确保不漏一车一人。

  疫情防控固然是当前的首要工作,而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本职工作,汪锦然也没有落下。2月11日晚,在铜梁区水巷子一小区内有一居民情绪激动,持刀将自己反锁在屋内。由于是疫情期间,如果处置不够及时,一旦脱离控制,后果不堪设想。做好防护后,汪锦然与另外两名三人快反处置小组队员立即赶到现场。通过观察,汪锦然迅速掌握了当事人位置、住房布局及周边环境等情况。

  “我年轻,力气大,让我先上!”汪锦然主动要求作为突击先锋。当门锁被打开的那一刻,汪锦然敏锐地观察到该居民右手持菜刀左手持剪刀站在室内阳台。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害怕,第一个持盾冲进室内。其他两名队员见势随即跟上,合力将该居民持刀的双手牢牢地压在墙角让其无法动弹,并将其手中的刀打掉在地,顺利将其控制,及时消除了隐患。

  “他总是冲在前、干在先,哪里有危险、哪里有任务,就冲锋到哪里,战斗到哪里。”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他说:“每次路过家门,心里五味杂陈,总是忍不住看一眼,但想想兄弟们还坚守岗位上,心里也就蹦上了一股劲,要战疫到底。”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冲锋在前,敢打硬仗,这就是公安特警。

  预备党员李辰希:我年轻 我先上

  2月15日,是特警支队民警李辰希坚守抗疫一线的第23天。李辰希是一名预备党员,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亮身份、当先锋,担重任、挑大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后,他主动申请加入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承担强制隔离处置、医疗点及隔离点安保、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多次参与隔离处置任务,顺利隔离人员36名,有效避免了病毒的进一步蔓延。可并不是每一位待隔离人员都会配合公安机关工作。2月4日中午,铜梁区人民医院被隔离人员崔某拒不配合隔离管控并企图逃离。得知情况后,李辰希主动请缨参与处置此次警情,穿戴好防护服迅速赶到“战场”。了解崔某基本情况后,他近距离对其进行医疗保障及法律法规宣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番交流后崔某情绪渐趋平稳,最终他和队员们顺利将崔某带至铜梁区人民医院指定隔离点。面对带有情绪的待隔离人员,李辰希总是先和他们谈心,耐心劝导。他说:“他们知道自己可能感染上新冠肺炎,心里肯定担忧和害怕,只有多和他们交谈,才知道他们担心什么、想要什么,才能更好地安抚情绪让他们配合接受观察。”

  连续多天的一线奋战,让李辰希神色疲惫、声音嘶哑。他的朋友问他:“抗疫一线工作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你不害怕吗?”“作为一名特警队员,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战“疫”当前,行动刻不容缓,怕与不怕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这是他的工作态度和行动准则。

  任重道远奉丹心,为难之处显身手,这,就是公安特警。

  00后辅警张波:不一样的肩章同一样的坚守

  特警队员张波是一名退伍军人,19岁的他是铜梁区公安局特警支队最年轻的勤务辅警。在进入铜梁区公安局特警支队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天,支队长蒋波说过的一句话就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虽然我们肩章和警号不一样,但到了这个队伍,我们就是战友、是兄弟,我们代表的就是铜梁公安特警!这句话时时刻刻激励着他勤勉工作,奋勇向上,用忠诚与担当书写着同样的坚守。

  2月8日,迎来了入春的第一场雨,这是张波连续奋战在“战疫”一线的第16天。一大早,他依旧骑着摩托车赶往铜梁和合川交界处的旧县执勤点执行疫情防控任务。连日的高强度工作已经让他有点吃不消,行驶至旧县加油站路段时因雨后路面湿滑,又遇到了水坑,摩托车一下子不受控制侧翻倒地,张波的右手着地受了伤。但他无暇顾及,爬起来就往执勤点赶,害怕耽搁了工作。晚上工作结束后,他才到就近的医务室检查,结果确诊为右手手腕错位,医生建议他多休息,尽量不要动右手。张波却说:“没关系,手伤养一养就好了,现在疫情形势严峻,工作耽搁不得,我少用右手就是。”手摔伤的事张波也一直没有上报。

  2月12日,在他硬撑着右手疼痛的第四天,领导到现场检查工作时发现了他的异常。在领导的追问下,张波才说明了右手受伤的情况。领导问他为什么不上报情况时,这个19岁的大男孩突然红了脸:“现在战时期间事情多,如果我请假了,就意味着我的战友、我的兄弟会更累、更辛苦。我年轻,身体好,过几天就好了。”

  这是铜梁公安特警“战疫”期间的速写,他们始终坚守,只为守护大家的健康和平安;他们无惧风雨,只为守护更多的团聚和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