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夏邑,抗疫战场上的河南父子兵

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通讯员 彭永强

2月11日一大早,河南支持湖北医疗急救转运队队员、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葛波涌,就填好了《蝶恋花·医疗急救转运》这首词。

熟悉葛波涌的人都知道,作诗填词是他的业余爱好,但在这场极其繁忙的武汉抗疫“战斗”中,这项业余爱好,不仅成了他工作之余的调剂,也成了他工作日志的另一种记录方式。

武汉、夏邑,抗疫战场上的河南父子兵

在《蝶恋花·医疗急救转运》这首词中,葛波涌这样写道:

昼夜奋战争分秒。执行任务,防护做更好。一路疾驰街与道,安全转运要趁早!

已经吹响总攻号。不漏一户,怎把一人少?更有诸君多努力,全面决胜在今朝。

“在武汉这边,工作强度比较大,没事作作诗、填填词,让自己也放松些。”在葛波涌看来,放松让头脑清晰,足以保证自己更好地完成工作。

武汉、夏邑,抗疫战场上的河南父子兵

而就在他作这首词的前两天,2月9日,葛波涌还给妻子填了一首《鹊桥仙》,以此纪念和爱人凤仙结婚21周年。

说起这首诗,还有一些“历史渊源”。

2014年至2016年期间,作为中国援赞比亚第十七批医疗队的队员,葛波涌曾在赞比亚生活工作一两年时间。

当时在赞比亚工作时,葛波涌就答应给妻子凤仙写首诗词,但由于种种原因,四五年前的许诺一直没有兑现,这次在武汉抗疫一线,葛波涌利用休息的时间,为妻子填下《鹊桥仙》,以纪念他和凤仙结婚21周年。

这首《鹊桥仙》中这样写道:万般贤惠,千里祝福,二十一载欢度。遥想当年共同窗,恰是那合韵梁祝。

百样柔情,十分体贴,怎不牵肠挂肚?赴鄂仅是旬日时,相思在朝朝暮暮。一首词,可以看出葛波涌的无疆大爱,也弥漫着他对妻子的浓浓爱意。

武汉、夏邑,抗疫战场上的河南父子兵

写至此,突然想到2月5日,葛波涌给河南商报记者曾发来他写的一首诗——《不要问我们》。这首诗,作于他随河南支援湖北医疗急救转运队去武汉的路上。

他这样写道:

不要问我们转运武汉多少“新冠”患者朋友到定点医院病房,

不要问我们为何逆风而行深入疫区能够如此坚强,敬佑生命,

就应该让急诊急救医护人员的肩膀承载更多的担当;

救死扶伤,

就是河南驰援武汉急诊转运医疗队员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要问我们为何如“神兵”突降他乡,不要问我们是否感受到患者朋友的“河南急救人真好”回响,甘于奉献,就应该不分河南湖北黄河与长江;大爱无疆,就是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脊梁!

武汉、夏邑,抗疫战场上的河南父子兵

此时,这位曾经在我国医疗“援非”事业中大显身手的勇士,再一次站在了最需要他的地方,而同时,在葛波涌的老家河南省夏邑县孔庄乡韩楼村,他68岁的父亲也坚守在乡村抗“疫”一线。

据了解,葛波涌的父亲是位退伍军人,曾在西藏服役7年。这次疫情发生后,这对父子兵,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正在做着同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希望你们一切安好,让我们共同迎接暖春。

(见习编辑 王红春 编辑 吉倩倩 崔莉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