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经济增长,究竟应该依靠什么行业?

浮云财经观


1、高科技行业:5G、量子通信、芯片等

2、高端制造业:大飞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

3、生物医药行业:生物行业的新发现,新药品研发、制造,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研发及制造

4、新能源行业: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新一代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5、中国文化娱乐产业: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电影、电视、音乐等

6、中国互联网产业:社交、购物、出行、娱乐等

7、大健康产业:养老、保健、康复等

8、航天航空产业:北斗、神州、长征等

9、大海洋产业:蛟龙、船舶等


不一样牛头


未来几年行业比较有前景:

一、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我们预测:

1)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2)SaaS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二、大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大数据+医疗”、以搜房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房地产”等等。该领域我们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三、虚拟现实

我们认为虚拟现实行业已经处在爆发前夜,从一个简单的逻辑来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2D画面和3D影像的服务。虚拟现实其实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个全景环境,让用户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下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产生人机互动,给用户带来完美的沉浸感,同时用户可以在该环境里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去进行创造。

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我们认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四、人工智能

根据Tractica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内,2016年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五、3D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与此同时,Wohlers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70亿美金。如果应用市场能够打开,到2020年该市场有可能突破一千亿元甚至达到二千亿元,仅以医疗行业为例,预计到2015年仅该市场规模可达19亿美元。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投资热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六、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我们已经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第一品牌易瓦特,亦会长期持续关注如下标的: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百度、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我们重点侧重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我们将重点挖掘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七、机器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我们认为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我们认为助老和医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将领先发展。

八、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5年实现井喷式发展,产销量均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0%,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3)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九、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1)石墨烯的柔性、力学、光学、电学和微观量子特性与目前现有材料相比整体有明显优势,未来应用行业横跨电子、生物医疗、军工、精密制造业、化工等;

2)碳纤维是应用相对成熟的新兴材料,相对于传统材料品质好,重量轻,未来需要在降低成本、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方面继续努力;

3)新型膜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治理、锂电池等多个领域;

4)生物基材料,用于齿科、骨科等,可取代、修复人体组织器官功能。

十、医疗服务

2016年医疗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药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以及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借助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创造增量价。医疗服务业务为新技术提供了商业化的出口,而新技术给医疗服务业务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项目。我们投资逻辑是:

1)符合医院利益诉求、以医为本的商业模式,比如康复医疗、检验领域,以及高端医学影像领域;

2)具有一定门槛的连锁专科医院如妇儿、辅助生殖、眼科、骨科、医疗美容等;

3)连锁第三方服务如健康管理、第三方诊断等;

4)一线城市的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家资源的高端医院。

十一、生命技术与生命科学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位居全球销量首位,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生命科学方面,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认为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无疑是大健康领域极为重要的投资方向,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

2)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

3)与基因测序解读、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

4)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如CAR-T细胞免疫疗法等。

十二、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73亿元增长至2556亿元,增长了近15倍,复合增速达到23%。但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低于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一批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器械;

2)国产创新型医疗器械;

3)智能家用医疗器械;

4)现有成熟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产品。

十三、互联网医疗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时代。同时,中国医疗行业特有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低、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都有赖于凭借互联网技术加以改善。

同时也应看到,互联网医疗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传统医疗的改革必然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对该领域的投资应保持乐观但谨慎的态度。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

1)医药类电商平台;

2)医疗大数据分析公司;

3)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在线平台;

4)智能及可穿戴式医疗设备。

十四、健康养老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政府和个人将面对很大的养老压力,截止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比重10.1%,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同时,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我们将沿着国家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挖掘投资机会:

1)涉足养老核心产业---康复医疗,并已具备可行性和连锁化潜力发展模式的企业;

2)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模式的企业。

十五、体育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各路巨头开始瞄准海外优质体育标的资产(尤其是赛事转播权和体育运营公司),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 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如乐视购得香港英超和MLB三个赛季转播独家权益;万达购得盈方体育传媒和世界铁人三项公司(WTC)成为万达体育;阿里体育获得 NFL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转播权等等。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

十六、娱乐

中国的2015年是投资圈和BAT们在文化娱乐领域进击的一年。消费升级使得国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消费人群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低龄化和增长化。2015年也是独立IP火热的一年,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一大波影视剧热播,夏洛特烦恼、捉妖记、“囧”系列、鬼吹灯等不断刷新国内电影票房记录。此外,伴随游戏、动漫衍生而来的二次元文化兴起,生产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自媒体大爆发,都将聚集大量新一代年轻用户,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十七、教育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在线教育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 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教育行业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仍是一座金矿,但随着我们会重点关注如下领域:

1)顺应高考改革而生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优质线下培训机构;

2)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职业经验分享平台;

3)(性价比高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课堂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硬件+软件+内容);

4)专注在儿童教育领域的优质IP内容生产者。


不死鸟cy


个人觉得根据目前国家政策及当下形式情况觉得科技是未来黑马行业。例如科技里的芯片,5G。

5G相关领域

随着5G的逐步应用和发展,未来5年我国5G相关的产业肯定会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此外,5G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会迎来投资的高峰期,5G网络覆盖会越来越广,其他5G相关的产业也会快速发展起来。

据《2019-2020全球5G产业发展与应用创新发展报告》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5G直接经济产出将达到4840亿元,间接经济产出将达到1.2万亿元

物联网

随着5G的快速推广和覆盖,2020年物联网的发展也会提速。现在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家庭的建设、智慧大学的建设等,都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持。

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电网、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常见物联网落地场景将全面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和旅行方式,其中也蕴藏着无限商机。

据GSMA数据,2019-2022年物联网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1.65万亿元,到2022年,产业规模或将超过2万亿元

在线教育

当下,在线教育有着庞大的用户规模。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破2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9亿。其中,K12教育、语言教育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市场将迅速迎来爆发。

网络直播

如果觉得人工智能、物联网之类的太技术流、烧脑,想走文艺路线娱乐范的,那可以向网络直播看齐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播行业日渐兴起,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预计将超5亿人。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在线直播行业将保持稳健发展,行业后续将持续围绕专业化及商业化展开激烈争夺。

望对你有所帮助


辉PH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看,先后经历了劳动力驱动(代加工、出口产业链)、资本驱动(基建、地产产业链)两个阶段,未来将进一步走向技术、生产效率和商业模式驱动(中高端制造、服务),具体原因包括:一是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企业债务高位运行,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二是房地产资产价格已被推升至较高水平,并造成了资源的过度集中和贫富差距的加大。三是新一轮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盛行,生产加工产业回流本国趋势明显,未来出口贸易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四是经过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基建有效需求下降,人力成本上升,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有效内部需求势在必行。

因此,未来的行业发展主线是两条,即中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各类服务性行业。在这两个主线下,相关行业将会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

1、教育、科研、产业化应用方面,为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2、通讯、信息、技术服务、商业、文化娱乐等,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第三产业将会持续向好,但因市场化程度高,竞争也会异常激烈。

3、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会加快融入各行各业,甚至对政府公共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例如智能制造、智慧化城市建设、产业链金融、远程医疗等。

4、养老产业长期看好,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未来“谁来养老”、“怎么养老”变成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国家可以实现政策基本托底,但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障非得社会、家庭共同承担。

5、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尽管之前提过过度依赖可能造成诸多副作用,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向往有必须依靠这一行业,只不过从原来的“镀金时代”走向了“白银时代”,例如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养老地产、旅游地产的有序推进等。

6、投资行业,未来高新企业的融资需要更加多元化,依靠银行等间接融资不能有效满足各类融资需求,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财产性收入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可见专业投资公司(基金、信托、证券)的前景十分美好。


时光的经纬度


甜竹筑客:根据出题者的问题,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感觉都千篇一律,都是什么基础建设,科技企业,农业,制造业等。

本人认为这些回复过于笼统,虽然中国泱泱大国,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都要有。但世界各国都会有专精产业,不管是韩国庞大三星电子产业,还是美国高效金融产业,更或印度精英化编程产业,德国机电。未来中国发展也要有一个在世界层面相对强大的产业。

可能很多人会说:中国有制造业,那么很多人就成了羊,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制造业并不是中国现在的优势产业。很多工厂都已经完成产业转移去越南。这一转移在10年前就开始了。现在留在中国的产业很多归属于中国籍老板。哪我国要怎么弥补这一部分流失的产业。

所以最近好多年中国都急于找到全球产业中属于中国的一个新的分工。

从2012年的大力发展高铁,想以此高铁技术参与世界各国基础建设,还有此刻华为想参与世界各国电信基建等,或者一带一路都是中国急于找到新世界分工的位置。

与其说对于未来应该依靠哪个产业来发展中国经济,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不管发展哪个对外产业,都会引起美国或者世界其他各国的警惕和遏制。

很明显我的答案就是:中国应该寻找对内产业,来吸引外国投资或者外国人来中国消费。这一点日本做的十分优秀。也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启发。

日本的优秀

之一:发展设计类产业,不管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漫画,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无印良品,优衣库等重设计轻资源的产业。这些设计类产业都是日本的支柱产业。

之二:发展旅游业。

上面的产业都是高附加值的低耗能产业。符合日本这样一个没有丰富资源的国家。中国也应该根据现有国情发展一些对内产业,而这个产业可以影响全世界,但绝对不会是基础建设产业。我们应该开始减少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免以后过多的设备统一老化。



甜竹筑客


金融的本质与行动的勇气

1、金融的本质

——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对称度,解决市场参与各方之间的信任问题。

→可追溯的复试记账+资产负债平衡表+基于两者的资产审计+基于三者之上的上市公司年报制度......都是为了让信息变得透明,透明、公开可以让市场参与者选择最优,投资最优,使市场资源不断向高效率部门倾斜,推动创新发生,推动社会效率提升,进而使投资与劳动获得更多的回报。

2、传统金融体系的问题

——为了保持信息透明度金融体系自身产生的成本,在时间上沉淀与累积,最终产生超级债务。

——最终,没有人、机构和企业愿意为这个沉淀的成本买单。

3、解决问题的关键

→把市场搬到天然可追溯的公共网络平台之上,使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可以获得一定股权,股权固定产提货权。

→市场每个参与者直接用分到的提货权投资创新项目——配置市场资源。

→股权、提货权自成体系,100%可追溯,会很自然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这个可追溯的公共网络系统的边际成本始终为零,不会再时间上产生成本沉淀,即不会产生债务。

4、经典,横亘在现在与未来之间的无边黑幕

→经典思考的起点:信息不对称是必然。

这就如同天圆地方认知是地理大发现的无边黑幕。古代中国人航海会一直沿着大陆的海岸线航行。

→这个起点会让西方经济学著作东拉西扯,却永远达不到问题的本质。

→西方经典的导师(比如,伯南克)沿着必然的海岸线转圈,带领中国学生和粉丝探索无限精彩。

但有什么卵用呢?信息还是不对称,下次还是会有经济危机。


JK说事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迎来工程师红利、城市化以及研发创新等三大新动力的支撑,而这些全部都是质量上的红利,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人口继续从农村和乡镇向城市转移,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与之相应,我们就无需保持高货币增速,19年以来的广义货币增速已经降至8%,仅为过去10年平均增速的一半左右。货币低增使得地产泡沫不再,19年的全国房价明显滞涨,同时企业的扩张速度也显著变慢。

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质量明显提升。虽然19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仅为6.3%,创下27年新低,但是同期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8%,19年以来沪深300指数上涨26.7%,这一表现在过去10年中也可以排到前两名。

我们相信,在三大新红利的支撑下,中国经济在未来5-10年有望保持在5-6%左右的中速增长,再加上每年物价温和上涨2-3%,中国GDP名义增速有望保持在每年7-8%左右。而中国的企业盈利也有望保持在类似增幅,再加上每年2%左右的股息率,中国股市有望每年提供10%左右的回报率。

在7-8%的经济名义增速之下,中国的企业债务融资利率有望降至5-6%,国债利率保持在3-4%左右,中国债市也可以提供4-5%左右的长期回报率。

与之相应,中国的资本市场或将取代房地产市场成为未来居民财富增值的主角。理由也很简单,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体现就是企业质量的提升,而股权和债权是与企业有关的两大核心资产,最能受益于企业质量改善,而房地产的受益程度则相对有限。


五花肚肚肉


[握手]分享以下几点观点:

1、现代农业和制造业,关乎民生和产业基础,前者是保证国民粮食安全 农业耕地的有效利用,后者保证制造业按需生产,促进高精尖的芯片产业等行业发展,提升结构化产业调整,让生产更有效率,优化成本。

2、指向未来科技基石的ABCD(Ai 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 云计算、Data大数据+5G+物联网,促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3、生物科技行业,在国家大力打造健康中国2030的大健康产业格局下,会着力发展“防-治-养”的系列工程,将“治未病”落地到基层,这里面的从检测筛查(基因工程)到精准诊断 靶向治疗 新药研发再到医养、学养、康养、益生元膳食纤维益生菌等功能营养素食品融合的产业体系,是系列重大工程。

4、互联网会加速村村通、世界通,加速资本、人才的在线化流动,互联网上的原创创富已经让很多普通而有才华的人受益,互联网设施的建设,还会继续迭代。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生鲜、在线协同办公等会迎来新的机遇。

5、地产行业会有所调整,康旅地产 小镇模式会受欢迎,人们会更关注生活住宿的质量。

——— 永和全氧酸奶、实连社余刚[来看我]

2020.2.16



余刚全氧酸奶


经济发展永远是动态的,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都会面临不同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疫情当前:外卖、超市、电商、社交平台火爆

疫情来临,宅在家中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虽然不能再出去呼朋唤友,餐馆就餐人数大幅度减少,但是一些春节订单改为延期。外卖依然火爆,特别是美团推出的“无接触配送”,可以大大降低病毒传播风险,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依然可以享受各种美食。

宅经济再次显现出新的优势,网购可以避免了人们到人群密集的场所购物,更受到消费者欢迎。平时喜欢出去浪的,也改为去超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实体店再次出现了排队的现象,每天都不缺客源,很多餐饮消费需求变成了到实体商品购买生鲜产品, 超市、便利店迎来了增长季。

疫情过后:服务业恢复速度快,制造业持续扩张

从服务业自身看,当前中国服务业经济指数明显高于制造业,2019年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一直处于扩张态势。一旦疫情结束,服务业会快速恢复。而且,当前我国服务业占据主导的经济结构,服务业的快速恢复,对全国经济增长会产生明显提振作用。

有些消费需求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消失,只不过实现消费需求的时间推迟了。例如,因为这次疫情而受到遏制的旅游需求、餐饮需求仍然在,而且旅游、外出就餐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疫情结束以后,在家里宅腻了的消费者,必然会加倍释放旅游和餐饮需求。


厚积亳发


1.基础制造业。这几年虽然一直都是互联网的大热潮,基础工业看似日薄西山,其实不然。人们所有的一切衣食住行,所有的生活产品需求都是工厂制造业造出来的,不可能凭空而来。说到根本,制造业才是国之根本。近几年的制造业越来越难做,是因为这是行业在洗牌,淘汰掉机制陈旧,没有创新没有核心技术的工厂。但是我相信,一旦洗牌结束,制造业会有一个喷井期。

2.文化产业。作为目前慢慢成为社会中层支柱的80后90后,其绝大多数的内心都是空虚的,精神上面是空洞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文化产业去塑造人的内心,去填补浮躁,沉淀心境。而且文化产业的付费化已经慢慢的深入人心,绝大多数80后90后都愿意为文化产业去买单。这个市场是空前巨大的。

3.教育行业。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是绝无仅有的。从出生到大学,人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而中国的教育情况,其实落差还是蛮大的,大城市跟三四线小城市,跟农村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现在的父母慢慢是80后90后,哪怕在中小城市,他们也希望子女可以受到大城市的教育水平,或者接近。他们也愿意花费这个钱来培养自己的孩子。所以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就由此诞生。

4.夕阳产业。中国的老年化非常严重,老龄人比重一直在持续上涨。现在的老年人,不再是以前了。现在的老年人也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围绕老龄人诞生的各种行业的市场也是空前巨大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