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诗词,您最推崇哪一句?

臥雲伴


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著名诗是我比较崇拜的一首

经典古诗词之一。

【静夜思】是表达远客思乡之情

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

出明镜醉人秋夜的意境。

大诗人李白这首思乡之作,被称

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

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头上的

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

滋味在心头!今天,我们读来仍然

是百读不厌,令人回味无穷,流传

不衰。





申卜元


在古代诗词中,月亮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月亮给人以美感,是高洁的,是美的象征,正如《诗经·国风·月出》中写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亮亦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情思,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亲人的思念,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诗词中,月亮有很多的别称,如玉盘、月轮、玉弓、桂轮、婵娟、玉蟾、玉钩、银钩等。而咏月的诗词不计其数,名作佳句亦很多,我非常欣赏以下几句咏月的诗词。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的一轮明月,本无差别,而杜甫却说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凸显了杜甫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山居秋暝》。这两句诗意境非常的美,皎洁的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宛如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令人悠然神往。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的《关山月》。明月从天山升起,李白将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辽阔壮观,磅礴大气,让人难以忘怀。

4、“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两句诗非常的深情,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阻隔,但月亮成为连接彼此的纽带,遥寄着相思之情。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冉冉升起;你我天各一方,此时此刻望着同一轮明月,心中有着无尽的思念。海上、明月、天涯这三个词语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面,意蕴深远,回味无穷。


阅读与思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咏月的诗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全诗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作者张九龄是唐朝颇具盛誉的宰相,他为官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纳谏,公正廉明,在诗词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特别是他的五言古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留下多首千年传颂的诗篇。

■《望月怀远》全诗的大意是,海上缓缓的升起了明净的月亮,此刻在天涯两端的有情人,一同仰望天空,共赏明月。有情的人们被思念缠绕,更觉月夜漫长,彻夜难眠。熄灭蜡烛,只为怜惜这美丽的月光,披衣而起,感到露水冰凉。遗憾的是不能手捧月光送给你,还是在睡梦中与你一起欢聚吧。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思念远方之人的诗,情真意切,蕴含作者浓浓的深情,这首诗可以思念的是亲人、恋人和友人,也可以是一个你素不相识,但却心系牵挂的人。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千古名句,言词纯朴,构思奇妙,寓意深远,诗人寥寥数笔,将绵长的情思融于意境宏大的背景中,让一轮明月将所有天涯两端彼此思念的人连在了一起,精彩至极。


诗词与文学


咏月名句 历久觅新

天上明月盈亏圆缺,这是自然现象;人生一世聚散离合,这是一般规律。然而千百年来骚人墨客却把许多自然现象赋予情感,青天明月便是诗人笔下的情感“寄托物”。欢乐时说它情思相通,美它赞它;忧郁时说它不解风情便怨它责它。试析以下诗词中的传世名句,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十九首》)

女子闺中思夫,忧愁不能入睡。她却埋怨空中明月太亮,斜射入窗照进了她的罗帐。月光皎洁导致她夜不能寐,所以责问“明月何皎皎”。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

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五代《敦煌曲子词》)女子姻亲不遂,遇到了负心汉白眼狼。她心情不爽,看见天上的月儿也不明亮,更深人静不能入睡。她倒是希望夜风快些吹散月边浮云,让月光照见负心人,要他无地自容。所以有时人们会抱怨月不朗心不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比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秋风辞》)秋风凉爽,秋月皎洁也会勾起诗人的思念。思念谁呢,是对曾经相聚而今已散之人的思念,不是一般人定是情中人。所以在月明之夜才会感觉到“此时此夜难为情”!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温庭筠《梦江南》)千万般的恨意,只因丈夫在天涯。水面清风吹落花,天空一碧悠悠云,韶华易逝盼归人。原来是思妇怀远,愁怨太深。她也要拿月亮泻愤:“山月不知心里事。”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吕本中《采桑子》)思妇恨游子,常年飘转不定。为什么不能像江楼明月,无论从东到西,还是从南到北,形影相随不分别。可是当她看见“江楼月”圆了又缺了,仍不见游子归来。短暂的月圆却是长久的月缺,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月圆人团圆呢?世间只因人多情,天上明月也难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从何时就有?端起酒杯问问青夫。当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挂在雕花的窗前,照着无法入眠的人。明月不该心含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好在作者很理性明智:人有悲欢离合的境况就正如月有阴晴圆缺的循环转换,自古以来就是如此,难以周全。不管是别离人、未团圆之人,只要平平安安,相隔千里万里也能共享这美的月光。

苏轼对中秋月虽然也有情感上的寄托,但他能理智地认识事物,饱含哲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合悲欢。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这也是典型的望月怀远。今夜的月儿皎洁、明亮,人们昂首欣赏;不知因望月而兴起的秋情深思会落在哪一户人家?中秋望月,勾起秋思。思什么?思亲思友思故乡是最常见。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月光明亮,星儿稀疏。是不是这个理儿?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钩。”

(白居易《暮江吟》)观察一下,比喻妥贴,言之在理?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头条网友万万千,谁人能答?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今人服不服?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懂天文地理者,请到此走几步!

……

名篇名句,常读常新。


山中月2


关于咏月的诗词不胜枚举。古往今来,天上的月亮,寄托了文人墨客太多的情,承载了凡夫俗子太多的意。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身在异乡,在外漂泊的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则刻画出中秋佳节人们团圆的情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展现出一幅海上生明月的优美画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最推崇的就是其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这首词行云流水,清新洒脱,“人有悲欢离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活情景;“月有阴晴圆缺”,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这种事自古都难以周全。人生难免有挫折,但作者笔锋一转,最后一句积极向上的美好的祝愿将整首词推向了高潮。由景入情,入木三分,苏轼不愧为一代文豪,诗词大家。



快乐前行DUAN


最推崇的当然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莫属。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的时候。

此时的苏轼已经和弟弟苏辙7年未见,苏轼和苏辙两人的感情有多深,怕不是现在的我们能想象的,兄弟二人互相扶持,尤其是苏轼一生流离坎坷,弟弟可以说给了他很大的精神依靠。

他曾在狱中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的诗句以遗子由,苏辙也曾请求用自己的官职为兄长赎罪。

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回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随后因为和当权的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苏轼被迫离京,辗转到各地为官。他曾要求调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以便能和苏辙多聚聚,却始终未能如愿。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到密州,和弟弟相聚的愿望仍旧未能实现。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的中秋,他和弟弟苏辙已经有7年未能团聚,看着天上的明月,乘酒兴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这一轮明月不仅照耀着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也汇集了太多人的无限美好的憧憬。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可能无法和家人团聚,但是只要在这个时候抬起头仰望那轮明月,想到自己和家人此时都在同一轮月亮下,仿佛离家人就更近了一些。


瞻星记


平分秋色一轮满,常伴云衢千里明。



南风知我意767


古诗词,关于风花雪月的名句多不胜数,李白的且不说,杜甫的: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明月寄相思。而苏轼之:一樽还酹江月更是不一样感慨。而中秋佳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对亲友在异地互相祝愿的名句。


石湖老土


游子吟(醉卧中秋)醉卧不知身寄客,奴颜照月中。酒醒方觉心头冷,残灯映孤影。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2440800009a5fa1147459\

我的世界2275


我最喜欢的是这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婵娟指的是嫦娥,在这里面指的是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指的是既然人的离别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只要亲人健在,就可以通过对明月的这样一个相思,来表达两个人之间的这样一种心愿。

所以但愿人长久打破的是时间的概念,而千里共婵娟打破的是空间的概念,让明月共同突破时空的概念,来表达两个人之间的美好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