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大部分的伤害是来自自己的亲人?

用户3675861039317


想起有一个故事:

一只老鼠在农夫家偷吃被抓了个正着,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农夫并没有打死它。农夫在老鼠的肛门里塞了颗黄豆然后用针缝了起来,把它放跑了。

捡回一条小命的老鼠回到自己的窝,它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排便,它日渐狂躁,无法排遣痛苦,便把自己的亲人一窝老鼠全都咬死了。

老鼠的亲人是被自己害死的,如果它们想要反抗,大可反扑回去将老鼠咬死。

但是由于有亲人这层关系,它们不会对自己的亲人设防。老鼠因为无法排便痛苦的时候,它们想的或许也是为它忧心,想着怎么样帮助到它。就算被咬死的时候,也许也会因为它的痛苦对它多了一分体谅,相对陌生人来说给了格外多的宽容,这就是亲人。

人也一样,无关紧要的人对自己有误解,无所谓,只要亲人相信自己就好。陌生人辱骂、打骂自己的时候,大可反击回去一了百了。对自己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亲人不同,亲人这个名词承载着共同完成的时间、感情、血缘、精力成本。这些成本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得,而且并不容易得到和维系。

当受到来自亲人的伤害,大多数人会首先反思他是不是最近遭受到了什么事,或者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同时会选择暂且忍受。因为有上面所说的成本在里面,潜意识里有直接反击会消耗更甚破坏这份成本的风险在里面,会格外斟酌一些。也因为自己投入有成本在里面,会更期待得到良好的反馈。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反馈甚至是反馈,就成为了“伤害”。

而施于“伤害”方,也会因为自己投入的成本,有时候也会选择消耗这份成本,对亲人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因为大多时候对陌生人发泄会直接导致关系破裂恶化。

正所谓关心则乱,对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多一份爱,投入关心、温暖……,而不是成为自己负情绪的垃圾桶,才能让这份亲情成为越积越厚。

受到伤害方也要学会如何止住对方的伤害输出,加强沟通,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把源头止住才能让自己少收到伤害,不成为情绪的宣泄桶。

最后,祝大家家庭幸福美满!和和美美!


用心生活酱


不邀自来,感谢。

你的感觉我很熟悉,之前听一个很好的朋友说过关于亲人的伤害的话题,我这里分享给大家,权当一个故事听课。

我们的关系很好,虽然他的家境要比我家好很多,但是我们是那种很交心的朋友。我们是初中认识的,初中毕业之后也一直有联系,直到他出国了,才渐渐断了联系。

他曾经给我说过,他想要杀气自己的妈妈,亲手杀气。当时他的表情和语气都很认真,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后怕。以下用同学第一人称。


我妈妈从小就对我很严厉,经常打骂我,你不要误解,这是我的亲生母亲。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我没有考进前五名而被妈妈打晕,差点死过去。爸爸从来都不干涉妈妈对我的态度,只是向我解释这是妈妈为了我好。我从小就被妈妈逼着学习各种兴趣课,但是你知道的我对于这些从来不感兴趣,在这些兴趣课上我没少被打,就学钢琴一项我就用自己的身体打折了四五根竹竿。对了,我妈妈打我都用竹竿,也不知道她在哪弄的,反正感觉家里总是少不了。

我很恨她,除了打我之外还经常骂我,说真的,我觉得自己和废物一下,什么也干不好(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很无能。

我想要杀了她,我想要解脱。


很多话我已经不记得了,这只是大体的意思。这是一个在外人眼里很优秀的人,外人能不能伤害他我不太清楚,之前在学校他是一颗闪亮的星。

这也许是教育方式的问题,我的爸爸经常对妈妈说,儿女自有儿女福。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可能会成长为一个不那么优秀的人,但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阿左杂谈


忽视了尊重

  尊重是什么?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和责任。

  作为一个现代人,不懂得自尊或他尊,就会给自己和他人的心灵造成创伤,严重的还可能无法弥合而遗恨终生。

  对亲人忽视了尊重,你的耐心消失无踪,随之而来的便可能是伤害。

  没有尊重,哪来耐心?

亲人之间亲密无间,互相尊重本应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

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互相贬低的事却经常发生。不少人认为,

亲人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自己人,不用讲什么尊重,这实在是极为错误

的心态。

学会尊重他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熟悉的人......这是一个简单浅显的道

理,但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也需要我们专心去好好感受。正是因为我们经常

会觉得有些道理非常简单,而往往会忽视它,不去专心感受它,所以经常会伤害到

别人,甚至会伤害到自己。

在别人眼里,子鸣算是个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刚刚步入中年,资产千万,生

意顺风顺水,家庭和睦美满,亲朋好友都能受其照顾。在这个大家庭中,他算得上

是核心人物。可他却说自己很烦恼。

“是不是生意出有什么问题了?”朋友问。

“不是,我只是感觉得不到身边人的尊重。”他无奈地说。

“怎么会呢?大家都认为你是个好人,怎么会不尊重你呢?何况,你对亲戚朋友

们的帮助是如此之大。”朋友笑着回答道。

“我确实尽全力帮助了身边所有的人,可是,身边的人却从没想过我需要的是

什么。他们只是在困难时才想起我,事情解决后,就很少与我联络,甚至平时连电

话都不打。我觉得我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工具。”

“你很忙,肯定是大家不好意思去打扰你。”朋友安慰说。

“我觉得最亲的人也不在乎我。就比如说今天吧,我好不容易回家吃一顿饭,

饭后妻子洗了几个苹果,大家只顾自己吃,没有一个人问我一句,好像我就是空气

一样。”他忽盆不平地说。

“连我都知道,你并不喜欢吃水果啊!对于那么熟的亲人来说,谁会想那么

多!”朋友笑着说。

“可是,”他掏出烟,像往常一样示意朋友来一支,朋友像往常一样摆摆手,

表示不抽。“我知道你平时很少吸烟,但我每次都要问你一下,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和尊重啊!”

“如果我不问你,你会怎么想?”他点燃一支烟,喷出一口烟雾,悠悠地说。

朋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家里,我们习惯了对家人大呼小叫,没有一

点儿耐心,一点小事不顺心就没有好语气、好脸色,把家中的好氛围弄得一团糟。

甚至,依仗是亲人,我们在他们面前表现着我们偶尔的蛮横无礼任性和骄横,因为

是亲人,我们心情不好时会不思量自己的语言在瞬间“喷薄而出”却忽略了亲人的

感受。正是在这看似平常的小事中,亲情或被淡化或被摧残,严重时还可能反目成

仇。试想,如果对亲人没有尊重,耐心从何而来呢?


白盂光


那当然了。

外人,外面的人毕竟接触的少,即便接触多了,给了你伤害了,不客气的说,我们可以还回去,或者远离,而亲人的伤害,才是真的伤害。

来自亲人的伤害,可以说你是急不得,恼不得,还不得,还必须要忍着,比如吧,外人骂你了,你反过来骂回去了,外人使坏了,你可以反过来弄TA一下,也就过去了,而亲人你就不忍心了,可有些亲人可是忍心祸害你,那是最最痛心的了。

什么是苦不堪言,就是这个道理,家人的伤害没处说理去,只能自己忍着,可毕竟是伤害呀,最是受伤忘不了,所以亲人的伤害痛,厉害说不得,讲不出理,才显得那么的无奈。而且是永远的痛啊!



京西玉人


那当然了。

外人,外面的人毕竟接触的少,即便接触多了,给了你伤害了,不客气的说,我们可以还回去,或者远离,而亲人的伤害,才是真的伤害。

来自亲人的伤害,可以说你是急不得,恼不得,还不得,还必须要忍着,比如吧,外人骂你了,你反过来骂回去了,外人使坏了,你可以反过来弄TA一下,也就过去了,而亲人你就不忍心了,可有些亲人可是忍心祸害你,那是最最痛心的了。

什么是苦不堪言,就是这个道理,家人的伤害没处说理去,只能自己忍着,可毕竟是伤害呀,最是受伤忘不了,所以亲人的伤害痛,厉害说不得,讲不出理,才显得那么的无奈。而且是永远的痛啊!



岁月静好zeng


因为亲人对你很了解,你穷的时候他们欺负你.轻视你.骑在你头上拉屎拉尿,把你当猴耍当泥捏,无故的指责你.骂你.吼你.发你脾气,说些尖酸刻薄的话气你。他们并不希望你好,只希望你比他们越来越来差。这个时候他们就光明正大的要求你像他们学,错了是你问题,对了是他们的荣誉。这样的亲人尽快断绝往来,因为你在他们心中不算什么,他们想怎么对待你都有道理,都是对的


君子风度



在亲密关系中,为什么我们会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爱应当是是善良调和,是尊重陪伴。我们爱的对象会让自己无理由的感恩和付出,但问什么我们也会不受控制的伤害和侵犯他们?为什么爱和伤害都面对同一个人?甚至面对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伴侣,我们会爆发更强烈的攻击行为,为什么会这样。

佐治亚州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Deborah South Richardson自1974年以来一直在研究人际侵犯行为。他的研究结果发现,我们有对我们认识和最爱的人进行攻的倾向。Richardson称这种现象为“日常侵犯”,日常侵犯有两个侵犯类型:一是直接侵略,即是使用身体的攻击行为,以及大喊大叫的攻击性言语。二是非直接侵略攻击,包括间接型,即沉默冷战,排斥去伤害对方;和被动型,即散播谣言八卦,诽谤对方。

那么我们对气密爱人做出日常侵犯的意图是什么?实验结果表明,多数人测试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我侵犯他们,因为这不是我们需要害怕的陌生人”。其中,男性常用直接侵犯对爱人进行攻击,但是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非直接侵犯有性别差异,男人和女人都是平等地使用间接攻击和被动攻击。而且有许多生活中的“老实人”会为自己侵略行为背后的动机感到困惑。Richardson认为:

1侵略性行为并不是有意识的,并没有人真正对自己说,“我真的对这个人很生气,我真的很讨厌他”,伤害的动机源自一种潜意识的情绪失控。

2侵略往往与自我意识相混淆。有些人觉得在生活中大声说话,甚至侵犯对方,是为了积极的表达自我需求或要求关注。这完全错了,侵犯行为明显在表达需求和关注之外,涉及实际伤害某人的意图。

为什么我们会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

临床心理学家Robert W. Firestone博士,在他长期的咨询生涯中发现人们面对爱人的有爱意的举动时,常常做出相反的愤怒反应。例如:

当一位妻子担心丈夫骑摩托车太危险时,他会失控而愤怒,尽管他知道妻子的忧虑来自于对他的爱和重视;当一个男人向伴侣表达,非常喜欢她,想与她生孩子的时候,妻子会对丈夫产生敌意;甚至有一位安静的男人,当有人称赞他时,他会厌恶而暴躁。这些并不是个别现象,有相当多的人,在被爱被特别重视的时候会焦躁乃至愤怒。

但为什么爱、积极的肯定和赞美会引起这种敌意呢?Firestone博士为此做出了解释:

1. 对一些人来说,被爱反而引起焦虑

通常的原因源于我们童年时期形成的依恋风格,一般情况下,在快乐,健康和稳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父母可以在情感上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会顺利形成安全的依恋风格。安全的依恋不会把伴侣一把推开或抱得太紧。他们会积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但很多人都没有这么幸运。当照顾者拒绝我们的需求,对我们的依恋没有回应时,我们可能会形成一种不安全依恋:会主动避免情感的联系或对他人付出的爱不屑一顾。

拥有这种依恋风格的人,会希望隐藏自己的感情,面对对方爱的表达他们会潜意识地推开别人。与此同时,不安全的回避依恋者通常非常害怕孤独,因此他们会强烈的渴望与人相伴。但同时又为太亲近的亲密关系感到焦虑。他们看不懂伴侣的情绪,更难对爱人的感受做出适当的反应。当伴侣表现出担忧或是强烈的爱的表达,这些人可能会感到不舒服,焦虑焦躁进而引发强烈的情绪波动,最终会导致伤害行为发生。

2. 被爱会引发痛苦的身份危机

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在童年期,如果儿童缺少主要照顾者父母的滚新,他们会形成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他们会想象一种理想化的父母,并幻想与他们一同生活,以弥补真实环境中情感缺失的情况。这种想象的联系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安全感,为自己减轻现实中的与父母没有联系的痛苦感受。

但是这种幻想很容易保持到自己的成人生活中,而且这种幻想是隐藏在无意识之中的。结果,这些受伤的个体保持了一种伪独立感,他们不是在独立的生活,他们依托幻想在不需要他人的情况下照顾自己。但是当一个人的爱情生活或事业中取得成功时,自己会意识到自己理想化的父母存在弱点,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很快就要超越自己的理想父母了。这时他们就会开始害怕,并倾向于限制自己或违背自己的发展方向。这种人常常因为被承认感到愤怒,他们会在潜意识里拒绝赞美,拒绝亲密的爱的表达,甚至拒绝成功。他们歪曲那些让他们感到被爱,或支持自己的成功的人,他们并不会认为积极的赞誉是爱的期望,因为亲密的爱会让他们陷入痛苦的身份危机。他们会为了保护这种身份存在,被动地采取侵犯行为远离被认可被爱。

如何减少伤害最亲近的人?

1 非暴力沟通

沟通是亲密关系中彼此了解的中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很多情侣、密友、亲人间的沟通就只是纯粹的情感宣泄,不仅不能解决冲突,反而可能制造新的冲突。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的代表作《非暴力沟通》便介绍了这样一种沟通方式:“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非暴力沟通(NVC)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换言之,NVC提供具体的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

马歇尔将沟通划分为“表达”和“倾听”两方面,其中“表达”又细分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表面上,NVC强调的是语言上的交流,实际上它更专注于了解对方的需要,体会我们所不喜欢行为背后的需要,通过协作而非强迫地交流去达成目的。

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我们的目的是让对方理解自己。具体方式为:

1.观察—清楚地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不要因情绪,而在言语上语无伦次;

2.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表达情绪;

3.需要—说出自己的哪些需要没有满足,解释感受原因;

4.请求—不要拐弯抹角,要说出自己具体的请求

跳出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而去注意别人的需要,我们会发现,自己不高兴仅仅是因为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回应。同时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我们也可以给他人反馈,不断提醒自己的同时,也能判断自己是否准确领会了他人的意思。

2移情性的对话

移情意味着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和体验的能力。换句话说,移情是想象对方的内心之后再做自我表达。正如Atticus Finch在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 》中所说的那样,“在你从他的角度考虑事物之前,你永远不会真正理解一个人。直到你爬进他的皮肤,并在其内心走来走去。”移情听起来很简单,就是站在对方的想法上考虑问题,但面对伤害性的情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呢?

Andrea Brandt博士是婚姻治疗师也是情绪问题的专家,在她的书《Mindful Anger: A Pathway to Emotional Freedom》中介绍了具体的移情对话方法:

• 在他们说话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不要坐立不安,不要总是检查手机或者凝视窗外。

• 在他们说话时看着他们的眼睛,在你理解时点头,用手触摸对方或用一个手势表明你正在聆听。

• 重复他们所说的话,以确保你接受的信息正确,如果你不清楚他们的意思就主动提出问题。

• 听取他们的意见,不要伤害性的挖苦或拒绝。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同意或生气,请你休息一下。慢慢喝一杯水,让自己有时间重新定位自己。

• 验证他们的情绪,当你有不同意意见,你要确定对方的情绪之后,带着对方情绪表达看法,而不是自我地反击。

同理心增加了你对别人的爱的深度。没有同理心,你可能会认为对方的需求、界限和经历与你的相同,因此做出让你们陷入困境的假设。怀着同理心再看你的爱人,不仅仅会专注于他们为你做的事情,你会发现你开始欣赏他们的品质。

爱会让人激情,但真爱让人懦弱。--Rose Franken

我是秋夜,日常干货分享,喜欢,随手点个关注。 点赞,是个傲娇的行为,表明朕已阅。


秋夜随笔


因为只有亲人会掏心掏肺的对你说一些大实话,实话总是会伤人的,而对于外人来说,只会对你说一些好听的话,因为他也不想让所有人都因为不太会说话而厌恶他,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伤害来自亲情[互粉]



茉名我就喜欢你


来自亲人的伤害,完全没有防火墙。即使理智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那样,但理智再清楚,受到的伤,也一分也不会少。我猜是因为亲密关系,即使是所谓的假性亲密关系,那也是一种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之中的人,为了降低交流/沟通成本,是直来直去的交流,天然不设防备。这或许是大自然的设定。当传达爱的时候,会高效地接受;当传达伤害的时候,也会高效地伤害。但如果你自身力量足够强足够勇敢足够有能量,那些痛苦你不再想要,即使是亲如亲人的亲密关系,也是可以割裂的。可是每个人都需要爱,爱其实是对身心产生影响的妥妥的物质,伤害也是。更多的人 只会沦陷。


爱吐槽的五花肉


人性是邪恶的,即使是你的亲人,对你依旧有攀比和嫉妒的心,即使你再熟悉的人,如果你们不在一个跑到上了,对方会看不起你。我压根就不怕他人对我的冷言冷语,我早就看尽了所谓亲人们的勾心斗角,以及强取豪夺,我压根没所谓的亲人概念,除了我亲生父母,其他都是陌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