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人才招聘市場,發現招聘的單位比應聘的人都多,這是怎麼回事,座標4線小城市?

小東xD


大城市的招聘會上摩肩接踵,求職者多數還帶著厚厚的一沓簡歷。但小城市卻恰恰相反。招聘的單位比求職者多,這並不難理解。

有招聘方的原因,也有應聘者的原因,更與某些客觀因素有關。下面,我們可逐條分析:

一、招聘的單位多

關注了老家的幾個公眾號,發現人才招聘市場多是上午八九點的樣子,有些許求職者問津。很快,就剩下招聘單位在那百無聊賴。招聘的單位多,有以下兩個原因。

1.確實缺人

小城市本身人才向外流動大,再加上小城市的許多企業並不知名,待遇也比較普通,無法吸引外來的求職者,所以會比較缺人。

並且小城市的線上招聘網站利用率低,企業多數選擇在人才市場進行招聘。因為缺人,不得已,招聘的單位多也就不難理解。

2.為了響應號召,並非誠心招聘

一學員在縣城工作,去過幾次招聘現場。發現不少招聘單位並非真心招聘,只是為了響應“返鄉聘”等活動,被要求前來參加招聘會。

有的只有招聘單位的廣告牌佔據著位置,卻不見招聘人員。有的招聘人員也是臨時被拉來招聘的,對招聘流程都不清楚。只是要求應聘者填個聯繫電話與地址,讓人心裡沒底。

這樣的“無效”招聘方並不在少數。

二、應聘者少

除了招聘單位多,應聘者少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應聘者少是因為對於小城市而言,有更加方便及令人青睞的求職方式。

如通過親朋好友介紹,這樣的成功率,會明顯高於人才市場應聘。還有不少人習慣直接去單位詢問招不招人,不少企業都會在門口張貼招聘啟事,沒有必要前去人才市場。

另外,在小城市,體制內的工作一向受人青睞。所以不少人更願意參加事業單位、公務員、國企等招聘,希望一份足夠穩定的工作,而不是去人才市場投遞簡歷。

三、其他客觀原因

招聘單位多,求職者少,導致題主所說的情況。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客觀原因,如:

1.宣傳不到位

因為宣傳不足,很多人並不知道人才市場何時會舉辦招聘會。對於哪些企業會參與,招聘哪些崗位都不清楚,自然參加的人不多。所以出現人才市場,招聘單位多於應聘者的情況。

2.人才招聘市場地理位置因素

據瞭解,很多小城市的人才招聘市場都處於城市的邊緣地區,有的還是利用車站廣場等臨時搭建了一個招聘市場,因為交通的不太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參與人數。

總之,四線小城市人才招聘市場,招聘單位多於應聘者,有很多原因。對於個人來說,只要用點心,想找到工作並不難。對於企業而言,合適的待遇加上良好的口碑,也一定能招到需要的人才。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我在山東濟南做招聘。山東是經濟大省,全國排第三,濟南是山東省會,二線城市。山東的製造型企業很多,大多分佈在膠東半島,服務業很發達,而招聘會是我們招人主要途徑之一。

現在政府為了促進就業,搞了很多招聘會。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就參加過春風行動招聘會。由於剛過完年那時候人還挺多,一般求職者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單位也能招到合適的人。

主要原因:

1、找工作一般都是金三銀四,金九銀十。過了這個季節,企業就不太好找人了。這是人才市場決定的,這也是招聘會上求職者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2、現在有些企業不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有些企業是轉正以後交五險,公積金根本捨不得給一線員工買。現代的新時代員工,沒有基本的保障,基本是不考慮的。

3、招聘渠道的變化:現在網絡招聘渠道很發達了,招聘網站也很多,連買東西都要到京東、淘寶去買了,為什麼我找工作還要去招聘會?BOSS直聘、58同城、智聯招聘基本都可以滿足。足不出戶,多麼方便。這也是招聘會人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拓展一下:

中國老齡化的加劇,伴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從事某些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看看工地上,有幾個50歲以下的人?製造業、服務業等傳統行業越來越不吃香了,越來越不招年輕人待見。而這些行業的又事招聘會上的常客。從而形成了你招人,我不願意乾的局面。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單位多給員工漲工資,比如服務員、普工在普通的工作時間內提高到5000-8000/月,社保、公積金該有的保障得有。整個社會都普遍提高對製造業、服務業從業者的尊重度。這樣局面也許會好一些。

當然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需要經濟的發展。


職場論道


我在寧波幹招聘工作,寧波現在屬於新一線城市,外來打工的人有幾百萬,工廠企業不計其數,就那地方現在的人才市場也是招聘的人比應聘的人多,更何況你所在的四線城市,所以在我看來你們那的人才招聘市場出現招聘的單位比應聘的人還多正常的很,沒什麼好疑惑的。我就從自己的招聘經歷和見聞來談談我對這種現象的認識吧,你一定可以明白是怎麼回事的。

求職有一個淡旺季,現在恰恰是求職的淡季,而招聘任何時候都比較旺,所以會出現招聘的單位比應聘的人都多這種反常的現象。大家只要參加過招聘會就知道,每年的2、3、4月份和7、8、9、10月份是招聘旺季,在這些時間段內,找工作的人特別多,招聘單位也特別多,所以人才市場總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一排熱鬧的景象。而在5、6月份,能找到工作的基本上都已經就業了,所以找工作的人相對來說少了很多,但企業的招聘需求還是很大,所以就出現了人才市場上招聘單位反而比應聘的人還多的現象。這種現象,現在到處可見,所以不獨你所在的四線城市獨有,一線城市一樣如此。

四線城市(一般都算比較有實力的地級市,大概90個)留不住人才,有點能力的都往省會城市或者一線城市發展,造成四線城市人才匱乏,偏偏四線城市一般都有一定體量的企業集群,所以這必然造成招聘單位多求職者少的局面。現在的招聘和求職格局是這樣一種情況:城市越大,企業越多,招聘的單位和應聘的求職者就都多;城市越小,企業越少,招聘的單位和應聘的求職者就都少。所以稍微有些能力的人都會往大城市跑,都想有更大、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和空間,因此去大城市就業和生活是最佳選擇;而像小城市就不一樣了,工資低,職業發展空間小,滿足不了求職者的職業需求,所以待在四線城市的人比較少。這種情況下,當地的企業去人才市場開展招聘工作,必然面臨應聘者少的情況,而每個地方的人才市場就那麼幾個,所有的招聘單位都集合在這幾個人才市場裡,就顯得招聘的人比應聘的人還要多,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好單位平時都根本不怎麼招人,比較差的單位一年四季都在招人,而在人才市場裡面招聘的單位大多都是比較差勁的,所以久而久之當地的求職者都知道人才市場裡面是一些什麼單位在招人,加上求職者對工作和待遇都期望比較高,而人才市場裡面的招聘單位又無法滿足應聘者的要求,所以去人才市場找工作的人就很少。這樣的情況下,通常都是整個人才市場裡面坐滿了招聘單位的工作人員,而應聘者卻寥寥無幾,鮮明的對比就形成了招聘的單位比應聘的人還要多的局面。

總之,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人才市場出現招聘的單位比應聘的人還要多的情況,一定是當時處於求職的淡季、小城市留不住人才、大多招聘單位都比較差勁等因素綜合導致的。如果想改變這種招聘和求職的反常局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招聘單位提高待遇了,如果不這樣,情況還會一直存在下去。現在你應該知道人才市場裡面招聘的單位比應聘的人還要多是怎麼回事了吧。


Sir聊HR


我曾經參加過天津的一個招聘市場,結果你猜怎麼著?來招工的企業不少,但真正來應聘的人一點不多,這可是二線城市,而且是靠前的那種,更別說是4線城市中的招聘市場。

招聘企業比應聘者還多,我覺得原因並不複雜。

1、如今員工求職多半會選擇招聘網站或者獵頭,只有低端崗位才會選擇招聘市場。事實上除了北京等一線城市年後會有大型招聘會外,很多地方年中舉辦的招聘會也不會有多麼好的崗位。找工作的渠道變多,專門盯著招聘會的求職者就少了很多,再加上崗位匹配的問題,專門上招聘會的就少了很多。

2、招聘會上的崗位工資待遇普遍低,3線以下的城市就更低了。有些應聘者去了後發現根本沒有理想的工作後,就不會再理會這類招聘會。來這裡求職還不如去二線省會城市看看,沒必要留在那裡熬日子。

3、有些企業流動性大,企業來招聘要麼是有指標要求,要麼就是濫竽充數的,只要多去幾次招聘會就會發現,這樣的企業一直在招聘,求職者又不傻,發現後誰還去那裡找工作。

究其原因還是跟經濟發展水平有關,南方很多三線城市招聘會上求職者數量也不少,北方經濟不發達的城市,勞動力普遍南下打工,應聘者數量減少,才會造成這種現象。小地方崗位少,又沒有好崗位,經濟發展水平上不去,人才持續流失,又形成了惡性循環,所以專門搞一些大型招聘會很有必要。


沐雲成長日記


作為一名從事人力資源招聘工作的從業者,很中肯地告訴你,這並不是市場的“真相”。

都知道的,受到貿易戰的影響,今年大多數企業都選擇了裹著棉被過冬,不是砍掉了整體的外招需求,就是削減了招聘數量、提高了招聘質量。因而,除了個別國家扶持的高新科技企業之外,大多數企業今年的日子都並不好過。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大量的企業員工被裁員、優化,離開了本職的工作崗位。但從政府的角度來講,自然是不希望當地的離職率不斷攀升,給當地的社會環境帶來一定的潛在風險,因而當地的就業保障部門會聯合當地的人才市場開展一系列的就業招聘會。我估計,你所去的這場人才招聘會,就是由當地人才市場主導的。

由於是社會主導的人才招聘會,很多企業自然是會賣面子去參加的,我今年就收到了好多邀請我們企業去當地做人才招聘的邀請函。但說句實在話,我們對此類的招聘會並不抱有太大的期望,因此很多都是流於形式。你看到招聘的單位多,並不代表招聘需求真的就這麼旺盛,而可能是一種虛假的“繁榮”。你走一圈下來,會發現真正在求賢若渴的單位並不多。

事情就是這麼一回事,我認為對於求職者來說,目前最好的求職形式還是內部推薦,所以我建議你多嘗試這種渠道去應聘企業,成功率會比你在招聘會海聊效率高的多。

供參考。


職場HR老王


不是四線城市,哪怕是一二線城市,現在的人才招聘市場都是這種狀況。這跟十年前火爆的招聘市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十年前,只要有一個招聘會,就一定是人山人海。而且求職者一定是排隊去應聘企業的某個崗位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狀況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變化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1、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

不管是在什麼城市,現在很多企業都有一個困惑,那就是缺人才。有些企業把招聘廣告掛在招聘網站後,投簡歷的人寥寥無幾。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求職者沒有以前那麼多,另一方面,現在的企業越來越多。自從國家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之後,創業的人越來越多。或者很多企業發展得很好,業務不斷擴大,導致人員需求越來越大。這就導致求職市場,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

所以,人才招聘市場就自然而然沒有現在的輝煌了。

2、互聯網招聘的興起

近幾年來,互聯網招聘不斷興起。比如,前有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傳統網上招聘網站,後有獵聘網、BOSS直聘、拉勾網等。這些網站,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起了橋樑,方便了求職者,也方便了企業。所以,現在很多求職者,根本就不需要跑到人才市場去找工作。他們只需要在各大招聘網站刷新一下簡歷,然後投遞自己想要的崗位,或者坐等企業來邀約。

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市場招聘自然而然就會少了很多求職者。

除了一些低端崗位,現在幾乎所有的中高端崗位都已經實現了網上招聘。

3、人們不愁工作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不愁找工作。只要你不挑,那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之前有遇到過一個面試者,他是應聘公司的行政的。他工作能力一般。但是,他的工作經歷很豐富。做過送外賣,送快遞等。從他的經歷中可以看出,現在的人轉行的成本很低,前提是你不挑。

所以,只要有一點能力,都不愁找工作。既然不愁找工作,那就根本就不需要再那麼辛苦跑去人才大市場了!


劉仕祥演講思維課


我所在的城市算是五線,全市人口220萬,城區人口30萬。

之前的做過管理,現在做銷售,一直都負責著著招聘,我這裡的情況和題主所說的基本一致。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希望孩子成為公職人員

這個城市沒有什麼好的企業,就本土企業而言,能給好好交個社保的都少之又少,所以對於平常人來講,選擇的餘地不大。

年輕人學習好的考外面上大學,有能力的不回來,回來的大部分是為了考公職崗位,對於私企慾望不大,說白了一不穩定,二收入低,三還事多。考得上最好,考不上就花錢託關係,對於父輩來講,一個穩定的工作比打工要強。

學歷低,沒有應聘的信心,個人勤勞,自主創業

有這麼一類人,大部分中學輟學,這類人通常都不會去打工,他們本身不相信自己可以勝任,同時還嫌棄打工收入低,而且自己也比較勤快,所以他們都去做了小買賣,或學手藝單幹。

我們身邊的各種早點、地攤、裝修等方面的大部分是這樣的人。

生活沒壓力,工作沒動力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參加招聘會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你問他意向崗位,他連你公司是幹嘛的都不知道,就問一個事,給多少錢。給的少了扭頭就走,拽的跟二五八萬似的,其實就是生活沒壓力,賺不賺錢無所謂。找工作也僅僅是每天在家沒事幹,找個解悶的事情而已。

業內人事找工作不需要去招聘會

在這裡,只要在某一個行業從事過的人,在離職的時候,基本都可以在同行中找到下家。畢竟地方小,人才稀缺,只要有崗位或行業工作經驗,跳個槽很簡單。

對於一些業內做的好的,一般新進入的公司都會主動去挖,這樣的投入產出比更高,而且精準,效果會快速凸顯出來。

以上為我對小城市招聘會人少提出的4項觀點,歡迎各位看客進行補充。


明晨江華


你覺得很奇怪,但在【人才市場】這種事情都是見怪不怪了。

在人才市場招聘,對於很多企業是節省成本的好渠道

什麼公司才去人才市場招聘?列一個簡單的標籤就是:沒錢,也不願花錢使用招聘軟件,同時公司實力一般,且薪資低。

對於這些企業而言,不去招聘市場還真不知道去哪裡招人好,因此對他們來說,去人才市場招聘,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特別在小城市裡,人力成本非常低,公司招個人,如果在人才市場待一天,能夠招聘到合適的人,太划算了。

不用看簡歷,不用預留時間面試,效率還高。

線上招聘的成本,比想象中要高的多

之前我們公司和【前程無憂】有過合作,購買付費軟件,能夠下載簡歷。

據數據統計,平均來說一份簡歷的下載成本是40元,這40元花了你只能知道候選人基本信息和聯繫方式。

HR仍舊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聯繫到候選人,溝通並邀約其過來面試,最終幾十份簡歷,能夠有一份合格的都算不錯了。

在這個過程裡,既要花費【下載費】,還有【邀約成本】,還有【面試成本】。

因此,在人才市場進行招聘,這三者的成本能降到最低,何樂而不為呢。

四線城市,工廠居多,招人難是大問題

在四線城市,不同於1線城市,基本都是工廠多。

現在中國這個階段,招聘工人真的太難了,因為不論送外賣,還是快遞,都比在工廠幹活自由,工作強度還不大。

為了招到人,這些企業會在所有已知的企業,反覆去招聘,以彌補用工的缺口。

最後大家都在【人才市場】守株待兔,但願意去工廠幹活的人又是少數,形成這樣的現象,一點都不奇怪。

總結

  • 招聘成本高,招聘難,工業人力缺口大,是出現題主所說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



蹩腳烏鴉


我想這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人才招聘市場已經逐漸被年輕人所拋棄,也不再成為他們心中的第一求職場所。

下面幾幅圖所顯示的招聘類App是從網上隨意搜索的(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基本上只要願意花錢登招聘廣告並且相對來說靠譜的公司都能在這些App上面找到,所以能在電腦或者手機等客戶端上足不出戶就能找到的工作,為何還要親自前往人才招聘市場去投送簡歷呢?

大概兩年前,我也參加過一次人才招聘會,這是因為當時公司所在的區域針對創業公司有個免入場費的招聘活動。心想著既然是免費,而且公司正好也有人員需求,那索性帶著招聘廣告展牌去參加一下吧,結果忙活了大半天,來我公司展臺詢問的就只有一人,甚至在會場上能看到的人也非常有限。那天結束後我感慨,就算在會場上蹭到了一頓免費的午飯,也抵不上我做展牌所花的錢,更何況我浪費的時間。有了這樣一次經歷,你說我以後還會再想去參加這樣的人才招聘會嗎?

招聘本來就是雙方相互匹配的過程,要在一堆簡歷篩選到合適的人選本就很難了,何況是在這樣的人才招聘會上呢。當然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人才招聘會前期做了大量的定向精準人群宣傳,也許能招到合適的人才,但是這樣做的成本和效率,可能遠不如網上長期發佈信息收集簡歷的成本來的低,以及效率來的高。

歡迎【關注】點爸進化論,十年人力資源諮詢行業從業經驗,每天分享企業管理/職業發展/人力資源專業相關內容

點爸進化論


三四線城市人才招聘市場明顯求大於供,是典型的“虛胖”,出現這種情況,有很多主客觀的原因:

一、招聘層次整體不高,工資待遇等各方面遠不及一二線城市及省會城市,吸引力不夠,無法形成虹吸效應。比如文員,三四線城市的工資普遍在3000左右,而一二線大城市基本上可以到五六千,很多人情願去大城市奮鬥,也不願意留在小城市蝸居。畢竟,大城市機會多,視野寬,生活更豐富便利。

二、供需矛盾失衡,的確招聘單位比較多。三四線城市沒有吸引力大量人才特別是勞動力都向大城市轉移,使得本地勞動力緊缺,經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特別是服務業、零售、建築等行業,人員流動頻繁,不得不經常掛牌招聘,而實際上現在的年輕人又很少有人願意幹這些工作,一方面招不到人,另外一方面又沒人願意幹,出現供需矛盾不足為奇。

三、很多都是湊數的“無效招聘”。各地每年都有政治任務,必須組織多少次針對各個層級和行業的招聘,比如農民工專場、大學生專場、4050專場等,很多單位為了響應號召參加招聘會,並非真心招聘,在宣傳等方面基本上不會做工作,社會知曉度不高,現場只是”佔位”不招聘,有的為了做表面還組織人來應聘,甚至前一分鐘收了簡歷,轉身就丟進垃圾桶,雙方都不情願沒有誠意,冷場在所難免。

四、小城市的很多客觀原因註定這種招聘不會太火。前面說了,三四線城市的人普遍往大城市跑,在心理上就不願意參加類似招聘會;小城市更加註重圈子和人脈關係,習慣通過託關係找人解決問題,很多好的工作和崗位因此早早就被佔坑了,拿不出太多有吸引力的崗位,直接影響招聘會的吸引力;小城市的人對體制工作更情有獨鍾,寧願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一般都不願意去私企應聘,等等。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三四線城市招聘會現場出現招聘單位多於應聘人員的情況就可以理解了。

說白了,小城市還是沒吸引力,沒有好的單位,開不出高的工資,想通過招聘會解決就業問題,一個字: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