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戰“疫”一線 那些奮戰在隔離賓館的高新物業人

  在疫情面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無怨無悔、任勞任怨,每天起早摸黑、默默無聞地堅守在最平凡的崗位,奮戰在小區堅守疫情防控第一線,成為疫情防控阻擊戰重要的生力軍。

  疫情面前,巾幗力量顯擔當

直擊戰“疫”一線 那些奮戰在隔離賓館的高新物業人

化蓮英在隔離賓館忙碌著

  “我是一名黨員,關鍵時刻不能光說不做,我要堅守到抗擊疫情勝利的那一刻!我一定能勝任!放心吧!”

  她叫化蓮英,54歲,高新物業分公司工會主席,當得知隔離賓館需要人手,毅然報名。作為隊伍中的老大姐,又是一名黨員,化蓮英成了大夥最信賴的“管家”,也是隔離賓館裡最愛“嘮叨”的人,每天守在門口,給大家逐個量體溫、發口罩,督促大家勤洗手,並及時對衣服工具進行消毒,事事細緻入微。

  只要我們在,保證你溫暖

直擊戰“疫”一線 那些奮戰在隔離賓館的高新物業人

高新物業人員為隔離人員籌集電暖器

直擊戰“疫”一線 那些奮戰在隔離賓館的高新物業人

  2月7日晚上6點半,隔離賓館突然傳來消息,一批醫護人員當晚入住,但是賓館內的中央空調並不能保障人員的取暖需要,需要緊急調用14臺電暖器。

  綜合管理部李巖在高新物業機關群內發了條“求助信息”,回覆瞬間滿屏。

  “我們屋裡有!”“我家裡有!”“我寢室有!”“個人的行不行?”“人去不了前線,電暖器可以去!”“我10分鐘將電暖器送到單位!”……

  時間緊急,大家都火速把電暖器送到單位,財務資產部的王浩和人力資源部的彭慧芸還把愛人抓來,當了搬運工。

  僅僅40分鐘,整整14臺電暖器全部到位。

  疫情面前 輕傷不下火線

直擊戰“疫”一線 那些奮戰在隔離賓館的高新物業人

孫彥斌和同事為隔離人員準備配送物資

  得知隔離賓館需要人員運送防疫物資時,綠化公司孫彥斌主動報名。在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下,同事發現他左手臂一直是舉著的,覺得不對勁兒,在大家的“逼問”下,才知道他左手臂因為受傷打了石膏,還在恢復期。領導得知這個消息立即讓他回家休息,他卻說:“這點傷不礙事,輕傷不下火線。”

  哪裡有活兒哪裡鑽

  總有這樣一群人,哪裡有急難險重的任務,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李曉峰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直擊戰“疫”一線 那些奮戰在隔離賓館的高新物業人

  2月2日晚,為配合高新區公安局交警支隊對安薩路(大慶至安達界)實行道路封閉圍擋施工,作為高新物業分公司主管助理的他,立即帶領員工趕赴現場。

  零下二十多度在凍土上打脹釘特別費勁,手腳一會兒就凍木了,平時特愛開玩笑的他,一臉嚴肅地說:“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高新物業工程標準不能降!”

  他招呼大家到車裡緩緩再幹,而他自己,連眼鏡上霜都沒退盡就又急著回到現場。正是這樣盡職盡責,凌晨2點封路圍擋順利架設完畢。

  哪裡有活兒他就往哪裡鑽,灌裝酒精時他又成了一名“流水線工人”。灌裝過程中,他還創造出提高效率的小竅門分享給其他同事,“我們是幹工程的,幹這個必須專業!早一點完工就能早點送到居民手裡。”李曉峰說。

  物業大廚:“吃,就得聽我的!”

直擊戰“疫”一線 那些奮戰在隔離賓館的高新物業人

趙偉在為員工們配餐

  抗擊疫情,保障工作人員的伙食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廚師趙偉和服務員聶華為此花了不少心思。

  疫情期間飲食要求比較高,不僅要清淡,易消化,而且對暴露在外的餐具消毒也有特殊要求。平時,一頓七八十人的飯菜從準備到出餐一個半小時就能完成,而現在,一頓二三十人的飯菜,從準備到分裝得忙乎三個小時。

  “吃,就得聽我的,疫情面前絕對不能大意。” 趙偉拍著胸脯說。他每天都採購新鮮食材,按時做出可口飯菜,再按人數進行分裝,確保讓同事們吃上熱乎又健康的飯菜。

  大慶日報記者 王玲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