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電影《我的1919》中,陳道明先生飾演的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說了一席話:“山東是中國文化的搖籃,中國的聖者孔子和孟子就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孔子猶如西方的耶穌。山東是中國的,無論從經濟方面,還是戰略上,還有宗教文化,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在我們中國,一片土地因為一個人的名字而享譽世界長達兩千多年,這就是山東。孔子在這裡長大,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學堂”也是在這裡出現的,自孔子開始,影響中國思想歷史幾千年的儒家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發祥開來。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孔子作為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發展,也影響著世界兩千多年。儒家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成為中華正統文化,也代表了整個東方文化。縱觀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幾乎沒有哪一個人物會像孔子這般受到推崇。為祭祀孔子的祠廟(孔廟),古今以來,在國內隨處可見,在全世界更建有3000多座,他的影響力不僅影響著歷朝歷代的封建帝王,更是擴展了整個東方,儒家文化也成為了東方全部文化的基石。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介紹山東的景觀人文時,有一句經典,叫作“一山一水一聖人”,分別指“泰山、黃河、孔子”。這句話,在歷史上早有提及,反映中國南北文化差異,非常有意思。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一山一水一聖人”的來歷,據傳在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東平出了個進士劉公瓘,他曾經到南方做官。俗話說:“南方的秀才,北方的將,西安的黃土埋皇上。” 北方人身材高大,出領兵打仗的將才;而江南地區風景秀麗,經濟發達,遠遠超過北方,文化鼎盛,考中科舉的讀書人就多。安逸舒適的生活人人嚮往,南方的士人對北方人不可避免地有太多的優越感,常常嗤笑北方人。劉公瓘剛到江南,江南士人合謀在他的官衙的門上貼了一個上聯: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劉公瓘看後,不慌不忙地續寫了下聯:山東一山一水一聖人。泰山、黃河、孔子,山是五嶽之尊,河是炎黃之始,人是萬世師表。這麼厚重的山水人望,一下子把江南士人鎮住了。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其實準確的說,描述山東應該說“一山一水多聖人”,儒家至聖孔子、亞聖孟子、書聖王羲之、兵聖孫武、棋聖弈秋、宗聖曾子、武聖孫臏、智聖諸葛亮、農聖賈思勰、木聖魯班……等等。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山東從地理因素準確來說應該稱為山東半島,三面環海一面連陸地,這種地形有利於形成海洋和陸地雙向熟悉的知識環境,有別於內陸省份四面都是陸地,也有別於四面都是海水的孤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名山大河比較多,例如聞名天下的泰山、嶗山、沂蒙山、梁山、黃河、大汶河、大運河……等等,山高水清、草木繁盛、空氣清新、陽光照耀,人傑地靈、人才輩出。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正是這樣的地理因素和歷史環境,促成了山東人的豪爽好客的性格和尊師重教的好習慣,山東人既有漁民的勇敢冒險精神,也有山裡人的直爽熱情的情緒特點,所以在日常社會交往中很少有山東人不被歡迎和接納的,山東人尊師重教也是聞名於世的,誠實、勇敢、健壯、豪爽這些山東人的性格和無形的人格魅力,也為山東人的形象增光添彩不少。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生成一種文化。這就是山東大地的齊魯文化。齊魯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和核心,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將五千年中華文明聯繫為一條不斷的長河,具有極其豐厚的思想內涵。主要是:以人為本,以仁為核心,以德為美,以孝為先以和為貴,以禮為範,以“中庸”為基本方法,以“三綱”“五常”為主要內容,以天人合一、陰陽和諧為最高境界。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齊魯文化具有明顯的人文主義特徵,以人為本是齊魯文化的靈魂和核心。天、地、人併為三才,人是宇宙萬物的中心。儒家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把人事歸依於“天道”,把人的倫常情感貫注於“天道”,使“天”變成理性和道德的化身,實際是把“天”還原為人,強調天人之間的統一性與合理性。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齊魯文化把天、地、人看作統一的整體,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是以“仁”為核心的。孔子儒學思想體系的核心就是“仁”,“仁者人也”,“仁者愛人”。《孟子·滕文公上》提出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魯文化崇尚禮,遵循“親親尚恩”,而齊文化崇尚“尊賢尚功”,但都認為講道德不能不講修身,講修身不能不關注道德。齊魯文化是倫理道德型的文化,講究“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山東人重孝道。孝指是傳統社會的基本道德。《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儒家視“孝”為“仁”之本。中國人之重孝道,幾乎成了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最大特點。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山東人好客熱情愛交朋友,以和為貴。《論語·學而》中記載:“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論語·子路》中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子思在《中庸》中也論述了和的概念,把中、和從至德提升到“天下之大本”與“天下之達道”的哲學高度。這是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學,人與大自然達到了普遍和諧,大地上的萬物就得到風雨的滋潤,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生長、成熟。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在山東規矩多,講究禮儀規範。儒家主張用內在的道德力量來約束自己,《雍也》中說:“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論語·顏淵》中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山東還有一種江湖文化,那就是水滸文化,或者說好漢文化。來山東做客,酒席上一般會上半場是儒家文化,各種喝酒的規矩禮儀,下半場就是水滸文化,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觥籌交錯,你來我往,稱兄道弟,熱情洋溢。在中國人的想象裡,山東人天然與“好漢”結緣,主要脫胎於水滸文化、運河文化,一個個真實或虛構的人物,構成了山東性格的載體。人高馬大的山東人,也被稱為“山東大漢”。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其實山東自古尚武,歷史上的真實的“山東大漢”不僅僅有狹義之風,更有愛國愛民之心。所以我覺得山東的所謂水滸文化,更應該說是好漢文化,或者謂之俠,山東自古多遊俠,多英雄,多好漢,多名將,晏嬰、秦瓊、程咬金等。這種好漢文化,在現代的山東人身上,那就是豪爽、義氣、熱情、好客,富有犧牲精神和進取精神。這種本性仁厚的性格,講忠誠,講義氣,講孝敬。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一方水土一方人,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繁衍過程中,人的性格也形成了很大程度的地域性差異。人是社會的人,性格特徵主要是後天習得的,正是中國歷史複雜和地理的多樣性,才形成了中國人性格在地域上的差異。每一個山東人隨時隨地都受著齊魯文化的教育,在齊魯文化的影響下,山東人繼承“周孔遺風”,造就了忠實厚道、豪爽豁達、勤儉樸實、吃苦耐勞、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等人格形象。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齊魯文化的影響,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環境條件的陶冶,還有年復一年同自然災害作鬥爭的鍛鍊,以及連綿不斷的農民戰爭特別是革命戰爭的生死考驗,山東人具有一種特殊素質和氣質。無論山東人走到哪裡,人們很容易從言談話語、舉手投足、待人接物中辨認出他們來。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現在的山東經濟繁榮、工業健全、物產豐富、景色優美,現在的山東人更加的熱情更加的自信,豪爽義氣的山東人期待結交來自五湖四海的各種朋友!好客山東歡迎您!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齊魯大地山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