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兒子不在了,老人去世了是由小兒子操辦還是由大孫子操辦?

來日方長312


按理說:去父有長兄。上面還有長輩,要相互協商辦理此事,如有能力也是可以的,但也不能抹去叔叔的存在,他比競也是兒子,交給叔叔辦我覺得更合適。也可以共同辦理。


阿靈勇士


長幼有序,嫡庶有分,自古皆然。老人去世,其喪事葬禮應由其所有兒子共同承擔辦理,每個兒子的責任是相同的。然而,如果老人曾經白髮人送黑髮人,其中的某個兒子已先於老人辭世,但留有孩子。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農村更多趣味知識。

刺楸按常理分析,老人應屬正常去世,其長子的兒子作為嫡孫,早已成年,畢竟農村老人活七八十歲很正常,此時的長孫應已年逾三十來歲了,已不屬於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也不屬於無經濟能力的未成年人了。


在長有小兒子,幼有長孫的情況下,那待到老人去世時,該由誰為老人操辦喪事葬禮呢?刺楸覺得這是個很有爭議性的問題。

一、觀點一:小兒子操辦

這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種看法,與人們觀念的轉變有關。因為小兒子是老人的兒子,對老人有贍養義務,而長孫只是隔了一代的孫子,且還要叔叔在,所以已無贍養爺爺的義務。

贍養贍養,就包括了養老和送終,不能只養老而不予以送終。作為長孫,父親雖然已去世,但可代替父親行一些禮節。

二、觀點二:長孫操辦

在有多個兒子的農村,每個兒子代表一分支,然後開枝散葉,由某支發展下來的成為一房。此例中老人有兩個兒子,可算作兩房,大兒子雖然已故,但其子為長孫,且作為這房的老大,理應承擔起操辦老人的喪事葬禮。朱元璋的皇位都是直接傳給長孫的呢。

此外,根據傳統習俗,在發喪出殯後,由老人長子或其最親的人打幡,此例中就應由長孫代替來打幡走最前面,而作為老人小兒子的叔叔則捧遺照跟隨其後。

三、觀點三:叔侄二人共同操辦

還有人認為,老人大兒子雖已去世,但大孫子應該沒少受到爺爺和叔叔的照顧,於情於理都應該出錢出力。由某家人單獨操辦確實壓力大,忙不過來。

四、刺楸的觀點

刺楸認為,如果老人有幾套房,有幾百上千萬的存款,本根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老人的大孫子和小兒子早就搶著單獨辦而不希望對方摻合此事了。



雙方都是老人的至親,都有責任把老人的後事料理好,要是為此而互相推諉扯皮,豈不是會讓老人不瞑目、讓他人笑話?因此,刺楸建議採用觀點三,由雙方共同承擔,均攤費用並均分人情禮錢,讓老人走得安心。

以上就是刺楸對有孫子和小兒子的農村老人去世後由誰操辦喪事葬禮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為父母送終是每個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理當力所能及的是老人入土為安。不幸的是白髮人送走黑髮人,大兒子去世了,這已經是父母撕心裂肺的傷痛。數年之後,父(或母)又辭世,老人的喪事必須得辦。好在還有二兒子,還有大孫子。究竟誰來操辦表事,也不一定有個準,得分具體情而定。


老人本來由大兒子贍養,操辦老人的喪事也要酌情考慮

若大孫子已經成人,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優先考慮讓大孫子操辦

一個兒子好說,有兩個兒子常常會因贍養父母相互扯皮,甚至兄弟之間矛盾叢生。常言說“八十老愛小”,二兒子是應該與父母生活在一起,也算是對小兒子的提攜。可現在的年輕人並不這麼想,大都會把父母“讓”給將兄比父的老大來撫養。若是這種情況,大孫子也應該完成自己父親的遺願,自己風風光光把爺爺(或奶奶)喪事辦了。


不過,做為二兒子也不能置若罔聞,要與大侄子積極溝通。畢竟是年輕人,喪事方面的禮儀、習俗知之甚少,可以建議,幫襯。當然,喪事的花費起碼要承擔一半,甚至多一點。

若大孫子還未成年,二兒子應該操辦老人的喪事

孤兒寡母,生活已經相當不容,還要照顧老人,孝心可佳。只是大孫子還沒有成年,面對爺爺(或奶奶)的去世,是懵然的,只是覺得身邊少了一位關心和呵護他的親人。至於如何辦個喪事,一概不知。做為二叔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擔負起操辦父(或母)的喪事。操辦喪事,儘量地做到量力而行,沒有必要去爭個面子。其花費做為老人的二兒子,在這種情況下,最好一人承擔。當然所收的禮金可以象徵性的給大兒子家留點,也可以平分。這就要看二叔、二孃的為人處事的方式了。




老人若是由小兒子贍養,甭說這個喪事由小兒子操辦

有些老人都是隨小兒子生活的,大兒子不在人世了,老人去世後喪事由二兒子的全權操辦。做為二兒子,不要去考量大哥兒子成年與否。長輩的人理當率先垂範。不過,老人是大家的,在操辦喪事時,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訴大嫂和大侄子,讓他們盡孝就行。老人的喪事,一般不用邀請鄉鄰,他們都會主動來幫忙,吃喝的事多準備些,也沒有必要大操大辦。活著行孝了,死後又何必爭那個“臉面”?儘可量地做到節儉就行。其實沒有多少人會在意的。平時對老人的孝道,各家的經濟狀況就是佐證。不管怎麼樣,操辦了喪事,總要花錢的。老人已經由二兒子贍養,是不爭的事實,操辦喪事的費用去過所受的禮金,最好平攤,也不用考慮大兒子成年與否了。



不過,贍養老人有不同的方式,有老人獨居的,也有一個兒子各照顧一個老人的。大兒子不在了,在這種情況下,操辦老人的喪事也可以採取上述辦法。總不會有一個兒子(或孫子)不為老人送終的。一己之見,還望交流。

【#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當然沒有人能逃得過這個規律,所以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裡面,喪葬也是一種非常隆重的風俗儀式,甚至可以說喪葬儀式的重要性超過了出生的儀式,古人把生死看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事情,在死亡上面的隆重按照在世的樣子操辦,古人相信死亡只是換一個世界存在而已,所以隆重的儀式非常的講究。

古人對死亡的看法是換一個世界換一種生存的方式,並不像現在的人認為死亡是完全的消失,但是現在雖然對死亡的看法改觀,但是死亡後的一系列儀式仍然存在,這就說明了現在人對死亡仍然非常的尊重,在各種儀式和禮儀上一樣都不少,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規矩始終就是規矩,不能隨便的更改也不敢在這上面隨便的越線。

喪事的儀式舉辦很多地方都有各自不同但是卻非常嚴格的規定,但是比如說老人去世了,應該在哪一家舉辦喪事呢,誰來主辦這個喪事,其實這個並不難回答,一般老人去世後喪事的舉辦都在老人生活的地方舉辦,如果老人自己生活的那就是在居住地舉辦,主辦人一般是老人的孩子共同舉辦,整個過程要徵求老一輩人的意見怎麼做,近親家屬協辦。

正常情況下舉辦喪事都是家裡面最有權威的那個人做主,不過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兄弟姐妹一起共同操辦,但是以長子為尊,後面的孫子一輩配合,如果長子不在了,老人還有次子,但是長孫也已經成家立業,老人的喪事的舉辦要看次子的年齡大小,如果年齡沒有進入老齡階段那由次子做主,長孫配合辦,如果次子年齡以屬花甲,那主辦就是孫子一輩的人,次子做為長輩幫忙就可以。

在不少的地方都是長子長孫有絕對的權利,甚至不少地方次子在不少的權利方面不如長孫,這是古時候的一種遺傳風俗決定的,只有部分地方有這樣的規矩,當然在古代很多地方是這樣,但是在現代來說這種觀念已經沒有那麼嚴格,所以許多地方都是以輩分和年齡來做排序,輩分是最主要的其次才是所謂的主脈分支。


無法超越的足跡


大兒子不在了老人去世應該由二兒子操辦。大兒子的兒子應該在叔叔的指導下共同協助叔叔把爺爺奶奶安葬好。自己的父親去世早,叔叔就是僅次於父親的長輩。在爺爺奶奶的過世問題上,大孫子應該向幫助自己父親一樣和叔叔協商把爺爺後事辦好。因為在你小的時候是你爺爺奶奶和叔叔們幫你安葬了你的父親。又幫枎你長大成人。在以後的曰子裡孝敬長輩是你應盡的責任。這樣以後在孫輩裡大孫子也會成為兄弟們最尊敬的大哥。你們的家族會越來越興旺。


和諧226152456


哪那麼多規矩,非得規定誰辦,商量著來唄。

我父親前年已經過世,去年奶奶過世,我只有一個叔叔,其他的是姑,我算長孫,弟弟未成家。

爺爺奶奶一直都是和我們住的,我們照顧的,叔叔是在城裡買房,在我們這,一般來說老人在哪裡生活過世以後就在哪裡辦,後面就在我家裡辦。我們這裡還是土葬,要放家裡很久的,我剛造的新房,自己都沒有住進去,停喪停了11天,我也沒說啥,自己親人嘛,城裡辦的地方都沒有,你讓他怎麼弄。

辦理後事的費用,墓碑,等各種開銷叔侄平攤,收的禮金除了自己朋友的和老丈人家的以外全部平分。

做道場,有兩樣東西要拿,隱魂幡和靈位,一般來說,長子拿隱魂幡走前面,其他兒子捧靈位在後面,我們就是換著來,還有就是資度生方文書,有主副之分,大兒子一般拿主件,其他子孫拿副的,我們都是換著來,一家人沒有必要去計較那麼多。

爺爺說以後過世了也要在我房子裡,其實在自己家裡操辦這樣的大事真的很累,什麼事都要找你,親戚朋友來了你都要出面打招呼,10來天,根本不能睡覺,太累了,兩年我辦了兩次,父親和奶奶,可是有什麼關係,自己的親人嘛,沒有他哪有爹,沒有爹咱們從哪裡來




SMILE大少爺


更多農村奇聞趣事,請關注三農堂廣訊,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農村知識!

現在作為一些農村的老人可以說膝下會有很多的兒女,由於以前的傳統和一些個人思想,一般農村的老人都會生有多個子女,一來是在農村生孩子多了,到大的時候能有個伴,不至於一根獨苗顯得孤單。二來是現在農村老人的意識裡,如果自己老了,還會有孩子來照顧,不至於生一個孩子有時候還不能來照顧,這些也是一些農村老人的想法,比如一些老人在世前會想到,以後操辦喪禮的時候,家裡的兄弟幾個也能分擔點經濟負擔,不至於一個人去分擔!那麼現在一些農村的老人如果去世了,大兒子也不在了,是小兒子操辦喪禮呢?還是老人的長孫操辦呢?

其實有句話叫,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也是說現在一些地方的風俗不一樣,一些事也是不同的對待。就拿三農堂廣訊老家這裡來說吧,我們農村老人去世了之後,家裡的長子會拿"拉腰棍"然後"摔勞盆",這些也都是我們農村的傳統,而有些地方如果沒有了長子的話,女人是不能摔勞盆的,所以可以看出農村的風俗還是比較講究一些的!如果老人長子在的話,長子的孩子是要在靈棚前陪棚的,就是所謂的一些人去惦念逝者,長子的孩子要在兩旁一起拜祭!

在我們農村如果長子不在的話,老人的小兒子還在的話,那麼這個喪事還是需要小兒子去操辦的,因為這個喪事也是分長幼之分的,如果在農村裡老人的小兒子,也就是老人的次子,老人不在世,必須長子操辦,長子不在,就要次子去操辦,根本也輪不到長孫去操辦的,如果這樣就會被人笑話,也會被人恥笑覺得家裡沒有長幼之分,是亂了家綱的,所以這些在我們農村也是不允許的,家裡其他的長輩也是不會同意的!所以一些老一輩人傳出來的觀念也是不能去破壞的!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全面還望大家補充,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三農堂廣訊


應該是小兒子和大孫子操辦!

在農村也好,城市也罷,葬埋老人是同樣的道理!

此主題在我農村是這樣操辦的!

我家鄉真實事情!大兒子不在多年了,留下兩個兒子,在爺爺奶奶去世時,大孫子也成家了,在爺爺奶奶的喪事操辦中,是小兒子和孫子兩人平等操辦的!這也是孫子自願的,不是爺爺小兒子強迫的!

在說,操辦老人喪事,做為兒女來說誰敬誰的孝心,不算賬!


王興菊979


毫無疑問的,當然是由小兒子來操辦,道理很簡單,因為所以並不是老人的直接繼承人,也沒有贍養費義務。

我們村裡裡有一個老人,底下有四個兒子,除了花天酒地的,就是關門過自己小日子的,對於老人都是悖逆不管。老人死後,肯定要攤錢發喪,但是四個兒子都各懷鬼胎。



於是大孫子擔起了發喪爺爺的事務,這件事情雖然大孫子做的對,但是村裡人都認為不合規矩,對於四個兒子的做法,大家還是持以恥笑的態度。


兒子給爹養老送終,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兒子在,根本就輪不到孫子。這是農村裡的規矩。


我是焱垚


大家好我是小魚。

大兒子不在了,老人去世了是由小兒子操辦還是由大孫子操辦?


在古代皇上駕崩了,第一繼承人是長子,沒有長子就是長孫,這叫嫡出,次子次孫為庶出。由此可見,嫡出的長子長孫地位可見一斑。

那麼在現代這個道理仍然在延續,在很多宗族觀念比較強的地方,很多地方的思想裡還存在著嫡出庶出這一觀念,那麼在他們眼中大孫子操辦爺爺的葬禮顯得很正常。但是很多事情都有意外,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在農村,大兒子不在了,老人去世了是由小兒子操辦還是由大孫子操辦?


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老人去世的時候大孫子年齡還小

那麼這種情況下,大孫子顯然是沒有獨自操辦的能力的。無論是經濟能力上、還是人脈關係上。大孫子的叔叔也就是小兒子顯然是更勝一籌的。這時候完全可以讓小兒子代為操辦,不過處理後事所需要的花費需要雙方均分,畢竟每一家庭都有幾口人等著吃飯。


2.老人去世的時候大孫子已有獨當一面的能力

這個時候顯然是需要大孫子操辦的,因為大孫子在有獨當一面的能力的時候,年齡起碼也20多歲了,經濟人脈上甚至會超過自己的叔叔,而且這個時候自己的叔叔年齡已經大的,很多時候已經不具備這種遇事拍板的魄力了。這個時候大孫子應該主動一點去應下這件事,主動的去操辦自家老人的後事。


3.老人的遺產歸誰就是誰辦

在農村裡很多家庭都是好幾個兒子,為了不發生一些沒必要的麻煩,老人們會在自己兒子成家的時候和他們分家,自己老兩口自成一家或者和小兒子住在一起成一家。

生前老人的吃住花銷都歸贍養自己的那個人管,花到大錢的時候就由自己的子女湊份子。既然生前為贍養自己的那個兒子任勞任怨,那麼死後處理後事這件事自然也是歸他管。在小魚老家這裡一般都是和小兒子住一起的,自然也是歸自己的小兒子管。


小魚的建議:自家老人去世,身後事最好由自己的兒子子女們在一起商議,最好是大傢伙合起夥來操辦,既顯得家庭和睦,又能把事情辦得漂亮。其實後事歸誰管無非是在誰家辦理後事而已,難道說其他子女就不需要出錢出力了?就不為自己的老人辦理後事了?這些問題誰都能懂,如果說老人身家豐厚的話,哪個兒子不搶著辦理後事,哪個人不是搶著摔盆打幡?

莫把金錢看得太重要!!!


我是小魚,以上是我的一點點看法。如果感覺我的回答還可以,歡迎大家回覆討論。想要了解更多農村趣聞和最新動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