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實體商業如何成功突圍?

戲老師


銀行已經出政策了。當然還是基礎工業是最先發力點。也是國家重點抓的核心。畢竟鋼,化工,紡織等都是其它恢復的基礎。

至於服務業,餐飲是排頭兵。畢竟消費最快能恢復的就是吃了。然後才是影視 旅遊等。

個人服務部分 理髮絕對火。


救贖者vlog


未來,在零售邏輯之中

1、訂單等於提貨權,開啟預售系統

全民匯聚到一起,用自己的智能手機搭建起公共網絡。

中國企業和商戶(下簡稱中國製造)委託該公共網絡平臺分銷多少訂單,就可以獲得多少提貨權。

提貨權以產品、服務和勞動承兌,可以徹底斬斷與美元的聯繫,斬斷傳統風險。

提貨權可以採購、可以消費,可以投資。

一個預售系統因此創造,中國製造可以獲得1年的收入。

提前獲得1年的收入,意味著分銷和金融成本會徹底清零,中國製造的成本會由4項降至2項,效率因此會獲得飛躍。



JK說事


可以參考2003年非典期間的一些相關數據和實體經濟在非典結束後的走向

1、國家要給予針對性的政策來扶持,例如免收3個月或半年一些符合標準的公司或工廠租金;給予免息的貸款等等

2、2003年中國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期階段,以勞動密集型的實體經濟為主,所以疫情過後很快恢復經濟;而現階段中國經濟處於轉型階段,經濟緩慢增長或停滯不前,企業以及個人也應該與國家步伐同步,接受培訓並且儘快轉型升級,不然面臨是倒閉與失業

3、對金融產品的認識與應用,例如企買相關保險,再如買期保來對沖因為疫情受影響的商品價格變動

4、疫情過後 ,宏觀調控刺激消費,因為有了消費就需要生產,生產就需要勞動力,順便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生產力起來就能拉動GDP

5、對疫情嚴重的地區,國家給予特殊照顧,特別是災後重建!經濟 ,政治,人文心理輔導,再就業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