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國內985大學招老師只要海龜博士,且須是世界排名前100大學!你怎麼看?

瓜太郎


如果你的老師是一個年輕的、戴著各種人才帽子的海歸,恭喜你!他教的這門課,你基本上要自學了。不過,你也不用沮喪,因為大多數海歸的課程,沒什麼卵用!如果你是研究生,攤上這樣的導師,恭喜你!幾年內你會在他的痛斥中學會自救,並且臉面不再是你工作的障礙,為啥?被他罵沒了!


Maxwell181


說實話,目前這個現象已經有好多年了。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呢?其實這不僅僅是高校的意願,而是國家的大政策使之然。應該說是我國國家人才政策的結果,我個人認為,這個從總體上來講是有利於國家的人才引進的,有利於我國國家的創新發展。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大量的人才外流,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大量外流並最終留在海外。那個時候是因為國家經濟不好,不能提供足夠好的科研環境,即使這些人才回來,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經濟實力增加,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我們突然發現人才對我們非常重要,於是國家發佈了國家人才戰略。其中重要的戰略就是引進國外高水平的華人,或者在國外的科研人員。這些政策中,最為重要的是“千人計劃”。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主要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從2008年開始,在國家重點創新項目、學科、實驗室以及中央企業和國有商業金融機構、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的各類園區等,引進2000名左右人才並有重點地支持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來華創新創業。2012年7月25日,“千人計劃”已引進各領域高端人才2263名。

我國引進這麼多千人計劃,能夠往哪裡安放呢?科研院所、企業當然是比較合適,當然,最好的地方就是高校了。於是,大量的千人計劃人選進入高校工作。然而,高校的進人只有數量限制的,當有這麼多的高端人才進入高校工作,高校當然高興不已,對於國內的博士就不屑一顧了。特別是一些重點985高校,基本上引進人才都以千人計劃為主。

同時,為了達到高校評估的“國際化”指標,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海歸在這項指標中對於學校的發展很重要,於是,學校為了使得學校國際化更為突出,於是也大量要引進海外博士。現在海外博士那麼多,於是水漲船高,好學校就只選擇世界前100所高校的博士了。

總體上來說,這是趨勢,不僅過內高校是這樣,境外高校也是一樣,大家可以看看世界名校,教師的來源都是世界性的。所以,我並不反對引進世界名校的博士,只要是真才實學就行。


義哥說教育


如果只要國外回來的,不看論文及其他成果,只能說這些招收老師的高校也不懂行。其實,如果同樣成果的情況下,應該優先考慮國內的,原因有很多,就拿發文章來說,能在國內較差的條件下發好文章難度更大一些,而且又是發國外把持的雜誌。這就好比從山東河北考上北京985高校的學生,在考試能力上(不談所謂的綜合素質),肯定優於北京本地考生。這裡沒有歧視的意思,就是就事論事,學生都是好學生都值得培養。當然觀念的改變需要很長時間,同時一旦角色發生轉變,其代表的利益群體也就不同,不利於改變的推動。


長生飛雲


首先,你這個題目就有錯,985是招本土博士博後的,並不是只要海龜,你這種言論會誤導很多年輕學子。985招老師看的是個人能力和成果,並不是單一的海龜頭銜。知道一個院士團隊,旗下最牛的兩位教授都是土博,所有博後也都是土博。其次,這些土博如果成績優異可以直接留校任教,因此學校並不需要再貼招聘,博後轉講師副教授副研究員就行,而對於海外學子高校為了吸納人才當然要貼招聘,因為他們沒有土博對自己學校或其他985熟絡,所以很多人可能誤解為高校只要海龜。


輕紅釀白


首先同意。讀完博士考量的是科研能力,海歸博士只要是世界排名前50畢業的無論學術、研究能力都會比國內的好一點,接受最新前沿科技的機會和能力也會強一點。


流水運雲


對於該問題,實質是高等教育勞動力或人才市場的一種現象。應該以辯證及一分為二的思維看,既有合理性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重視並加以糾正。現以信號理論為基礎,對這一現象簡要作一剖析。



一、信號理論及在高等教育勞動力市場的適用性

信號理論最早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賓塞(Spence)於1973年首先提出,最早源於信息經濟學領域,主要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市場交易問題。後被斯賓塞1974年在出版的專著《市場信號:僱傭過程中的信號傳遞》中首次開創性地運用於教育勞動力市場,其核心觀點是將教育水平的作為勞動力市場中發出的一種信號,教育水平越高就意味著向買方(或需求方)傳遞了一種高質量的信號,從而更有利於市場交易的完成。

同樣在高等教育勞動力或人才市場,求職者與高校相互是信息不對稱的,求職者對自己實力情況有更多的瞭解,相比高校具有更多的信息優勢。因此高校為了對求職者能有更多的瞭解,就必須藉助於一些公認度較高和權威的評價指標,其中求職者畢業的大學層次或聲譽的高低就是一個重要的信號。畢業於世界排名靠前大學的博士,對高校而言,就意味著發出了質量高或優質的信號。高校也就以此為信號作為遴選應聘者的關鍵參考信息。因此從這方面而言,信號理論在高等教育勞動力市場具有較高的適用性。

以下就從信號理論的視角,從兩方面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

二、將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畢業的海龜博士作為應聘人員的主要條件的合理性

大學自中世紀產生以來,如何衡量和評價大學質量就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問題。長期以來,由於大學與社會邊界的相對清晰,大學較為封閉。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是大學堅守的重要信條。因此最初質量保障和評價是大學自己的事。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公共管理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興起,重視績效和市場成為一種新的文化。表現在對大學的評價上,政府在大力支持大學的同時,也強化了對大學績效的考核。因此如何考核和評價大學的質量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大學排名也就在此階段迅速興起。大致而言,當前大學排行的數量有上百種,但從世界範圍內看,影響較為廣泛的主要有四大排名:USNEWS、QS、THE和上海交大。

一般意義上而言,能進入上述四大排名並排名較為靠前的,往往被認為是世界一流大學,具有較高的質量。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末實施985工程以來,政府投入巨資對部分大學進行重點建設。加之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蓬勃發展,從國外引入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就成為國內重點大學的首要任務。在國家層面,相繼實施了“千人計劃”等一起國際重大人才戰略,在短時間內引進了一大批高端人才,極大提升了教師的整體水平。



根據信號理論,如何識別人才質量的高低是一個基礎性問題。國內大部分重點高校就以畢業學校在四大大排名中的情況作為衡量應聘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因此,也就出現了大多數985工程高校在招聘過程中將畢業於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作為一個基本條件的現象。不可否認,由於人才招聘的信息、成本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這種現象的出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毫無疑問,畢業於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的博士比國內高校畢業的博士整體具有更高的質量和水平。

三、該種現象存在的消極影響及矯正之道

根據中國哲人提出的中庸理論,凡事如果走極端,便會過猶不及,反而對事物造成不利的影響。同樣,對於國內985高校在招聘中只招收畢業於世界排名前100的海龜博士,可能會對高等教育人才市場或我國大學發展本身造成較大的消極影響。儘管畢業於世界前100的海龜博士整體水平較高,但也並不代表每一個人都比國內畢業的博士水平高。在近些年的招聘中,也發生了一些海龜博士造假作弊以及名不副實的現象及問題。

同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博士培養的規模上已居世界前列,培養質量也大幅提升。事實證明,我國當前已能培養世界一流水平的博士。而且在當前強調樹立高等教育自信及破“五唯”的背景下,不能過於“崇洋媚外”,應增強自信,在招聘中將海龜博士和自己培養的博士同等對待,“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給每個人平等的機會,以工作實際業績說話。更為重要的是,只有培養出了世界一流的博士等高端人才,才能真正說明我們的大學是世界一流的,不然只能是“自娛自樂”。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教育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YAO博士課堂,進一步交流和學習。

YAO博士漫話教育


對於老師這個職業,確實是高學歷者知識面廣,見識多,能傳遞給學生,還能教會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渠道,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學歷高者確實是好的,海歸就比國內的大學生要好。但是,教師這個職業更需要的是責任心和使命感,一個有責任心,有使命感普通的師範,師專的老師,甚至比一個碩士博士的海歸要更有價值,更能讓學生獲得真正的收穫。

這讓我想起一個老師曾經說過,他只有一杯水,但他會竭盡全力地將這一杯水傳遞到學生的手裡;很多教授、副教授級的人,他們有一盆水、一池塘的水,但他只會用筆輕輕的,向學生噴灑幾滴而已。

我想學歷高,並不是他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一個主要因素,只是一個外在輔助條件而已,所以我認為學校要求教師必須是海歸博士學歷,有點兒表面意義超過實際價值。

因為學歷不代表一個人的修養和責任心。


船長5921741


先內招國內博士,僅留一兩個名額外招留學博士。內招沒有對外宣傳,外招有宣傳,所以容易讓人誤會。


尚藝居士


世界top100就有點水了。世界top50+美國top30就很靠譜。


DrBing


這個說法有點絕對了,肯定還是有國內博士進去的。但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即使國內學校和國外排名類似的,我估計還是國外的優先,當然不考慮關係了。說白了就是對我們培養的博士不自信。我相信美國絕對沒有什麼國外學校優先的這個傳統,現在好多學校都搞什麼獅子博士後,那就看幾年以後發表的論文多質量好,誰申請的基金級別高錢多,因為這些可以作為比較,而不是單純的分什麼海外和國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