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抗“疫”一線中的“最強拍檔”

在東河區的疫情防控戰線上,有這麼一群可愛的人,他們母子同心、夫妻搭檔、全家動員……他們互相支持鼓勵,共同堅守奉獻,不辭辛勞地奮戰在“疫”線;他們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愛成大愛,組合成“最強搭檔”打出堅實的“組合拳”,讓愛和希望鑄成一道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


母子同心堅守“疫”線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抗“疫”一線中的“最強拍檔”


“兒子,你得注意安全,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濱三社區疫情防控志願者張金霞對著電話反覆叮嚀。她的兒子劉家源,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優秀學生,在校就積極參與各種志願服務,假期回到家後,和媽媽張金霞一起投身到防控疫情的志願服務中,張貼海報,入戶發放出入卡,在耐火樓值夜班等。

“媽媽,我是入黨積極分子,面對疫情蔓延,我也有義務參加防控。”河東街道巴二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楊雅茹在接到疫情緊急通知後,馬上投入到社區一線防控中。當她的兒子聽說社區崗點服務人員不夠,就積極地加入疫情防控“志願兵”隊伍。在夜以繼日的抗疫戰鬥中,母親楊雅茹負責協調社區全盤工作,兒子在小區24小時輪流值崗,為東方園小區18個單元消毒20餘次。


夫妻拍檔奮戰“疫”線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抗“疫”一線中的“最強拍檔”


“我是從廣州回來的,別來煩了” 。“啪”的一聲,上門排查的防疫人員就被不理解的居民“摔”在了門外。在疫情防控中像這樣吃“閉門羹”,對於南門外街道黨辦主任申松也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了。從1樓爬到4樓,再從4樓下到1樓, 也許會碰到敲門不給開的;還會碰到家裡有從武漢回來的兒女多次溝通不主動彙報的,卻還得想辦法做好“貼心人”,消除對方的恐慌心理……對於申松來說,最難的不是一個人負責幾百戶的消殺作業,不是每天要對盛世輝騰這樣一個有著萬餘人的轄區做好疫情防控中的數據統計,而是怎麼少吃“閉門羹”提升工作效率。

“媳婦,白天統計居民可能有的不在家會不全面,我覺得你們還是在晚上7點以後入戶登記更有效……”申松的丈夫李振銀,一邊跟妻子探討分析解決防疫難題,一邊給她加油鼓勁兒。其實,在南海溼地景區管理處工作的李振銀,連日來也一直堅守在天驕街道社區疫情防控的“主戰場”,這些天他除了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外,也少不了許多麻煩事兒和不理解,只是他知道有一種幸福是疫情面前的相互鼓勵。


全家動員抗擊疫情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抗“疫”一線中的“最強拍檔”


“雖說我已經退休,但是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作為黨員,在這個時候就是要衝在最前面。”苗麗萍是南門外街道一位退休的社區工作者,在疫情肆虐的時候她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衝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苗麗萍同志的影響下,丈夫和兒子都志願加入其中。“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監測點位上,根本沒有時間洗臉,更沒有時間去洗頭髮。”苗麗萍的兒子,這位平時很注意自己形象的帥小夥不好意思的解釋著自己如今的蓬頭垢面。

由於疫情防控工作任務重,苗麗萍一家三口又都值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常常連飯都吃不上。近日寒潮來襲,在刺骨的冷風中,一家三口沒有誰打過退堂鼓,也沒有誰喊過冷。“兒子在外上學,放假回來本該好好為他做幾頓可口的飯菜,可是疫情面前,我們別無選擇。”苗麗萍夫婦對於兒子滿心愧疚。可兒子卻說:“咱們一家三口一起為疫情防控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覺得這更有意義,這個春節我不僅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也感受到了全社會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