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个20公里的口子,会有何后果?

倾城影视鉴赏


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电影《不见不散》中的那段搞笑情节。电影里面葛优一本正经说:“如果我们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50公里宽的口子,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引到青藏高原,那么青藏高原将会诞生多少个鱼米之乡啊!”

这个段子为什么让人觉得好笑?我想多数人都明白要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50公里的口子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也就触发了人们的笑点。不过让青藏高原变成鱼米之乡,塞外江南可是很多人的情怀。喜马拉雅山就像是一堵高墙将温暖湿润的印度洋和青藏高原隔离开来。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湿润多雨,北面严寒干燥。于是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成了很多人热衷讨论的话题。这现实吗?

图示:青藏高原

首先要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20公里宽的口子是不可能的事情。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在3000米到5000米,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而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山脉。它的平均海拔高度超过7000米,全长2450公里,宽度200到350公里。喜马拉雅山这么高大,我们得用多少炸药才能把它炸开一个口子啊。

我们这里属于丘陵地带,有一些全是石灰岩构成的小山头。很多人都以采石为生,这些小山头海拔只有数百米高,方圆也就十几里。但是人们开采了几十年也没有把它们挖平,更何况是喜马拉雅山。

图示:喜马拉雅山

如果我们成功的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了一个宽20公里的口子,青藏高原的气候就改变了吗?没有改变。喜马拉山不是没有天然的口子的,像雅鲁藏布江就穿过了喜马拉山,形成了宽阔的峡谷。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也会顺着峡谷深入形成降雨,但这是限于峡谷内的局部地区。所以我们炸开的这20公里的口子顶多只能改变一点点地区的气候,对于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来将是微不足道的。

图示:喜马拉雅山中的口子——峡谷

即使把整个喜马拉雅山都炸平了,也很难改变青藏高原的气候的。因为青藏高原本身就是一个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的高原。即使没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也是无法抬升这么高进入青藏高原腹地的。

所以,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一个20公里宽的口子会有何后果?这样做根本改变不了青藏高原的气候。这个问题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呢?


兔斯基聊科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来形容这件事情再恰当不过了。在青藏高原最南端有这样一条山脉,东西方向全长2450km,南北方向宽200-350km,横跨在我国和尼泊尔、不丹等国之间。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超高的海拔高度,就像是一道天然屏障,遮挡着从南而来的暖湿季风,也遮挡着向南而去的大陆冷空气,从而在山脉南北两侧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气候。这是很多人的常规想法,但实际上喜马拉雅山脉只是屏障的一部分!


在葛优的电影《不见不散》中就出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条50公里的隧道,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就可以自由通过,那将造就无数个鱼米之乡、塞外江南!

我们要理解喜马拉雅山脉太过于高耸,即使要打开一条通道,你需要保证它的海拔高度非常低,宽度上还是次要的。因为暖湿空气是无法上升太高的高度。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一群山,而不是单独的一座山,因此就有高低不同的地方,有高山就会出现峡谷,高低起伏嘛!但就是因为这“伏”的地方海拔也太高了,暖湿空气根本过不来。


我说了上边这些大家应该就很清楚了,要想让暖湿空气造就青藏高原的鱼米之乡,首先要让这个被炸开的口子足够低,那么有人问把喜马拉雅山脉夷平够不够低?实际上可能是不够的,青藏高原本身的底座海拔高度就是4000多米。所以说造就青藏高原干燥高寒的本质原因还是自身的海拔高度,青藏高原被称为第三极还是有原因的。
了解中国地势的都很清楚,我国是西高东低,大部分的水系都是形成于青藏高原之上一路向东直奔大海,最著名的就是长江和黄河了。大家想过没有如果青藏高原变成了鱼米之乡、塞外江南,那么一路向东的水系是不是会把下游全部变成水城“威尼斯”啊?



科学黑洞


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个20公里的口子,会有何后果?

世界奇迹工程之一的喜马拉雅山口炸个口子又开始热闹起来了,另两个是给长城贴瓷砖,还有给太平洋装栏杆工程,当然后两者小朋友都知道这没啥意义,但前者并不能这么容易就判定它是一个劳民伤财的工程,它还是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要开始探讨这个话题,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来探讨。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一座山脉,它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我们从如下动图可以感受下这座山脉的由来!

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挤压,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隆起,后续印度板块的不断向欧亚板块底部运动,青藏高原就在此时逐渐形成,而喜马拉雅山则是板块碰撞的最前沿,形成了比青藏高原更高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这是全球最高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东西长约2400多公里,南北宽200至300公里。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约23%。

上图是比较夸张的比例展现了青藏高原和印度平原的地形对比,看上去青藏高原就像在印度北部放了一大圆桌!

喜马拉雅山对气候的影响,炸开一个大口子有用吗?

有资料表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形成原因就是高耸的青藏高原对西风带北移的影响,加上其阻挡了水汽北上,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甚至只有数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2500毫米以上,造就了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全球第二大流动沙漠!

  • 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十千米的口子有用吗?

可能并不能如人意,因为需要炸开的并不只喜马拉雅山,而是整个青藏高原,从上文配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这个高度仍然是暖湿气流难以逾越的高度,如果只炸开了喜马拉雅山,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入了青藏高原,那么可能会有如下结果!

  • 水汽仍然无法到达藏北以及新疆南部干旱沙漠地区
  • 水汽会在青藏高原上凝结成暴雪或者暴雨
  •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水系会因雨水暴涨

受影响的有印度和孟加拉国,还有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以及澜沧江等都会受到骤增的降雨影响,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及东南半岛(澜沧江下游是湄公河)将被暴涨的河水所淹没,中国最富饶的连个地区,还有东南半岛都将遭此大难!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水系

看来牟其中罪过不小,一个计划将大半个亚洲都祸害了!

如何规划才能安全解决藏北以及新疆南部干旱问题?

其实早就有规划了,实施青藏高原版的南水北调即可,比如雅鲁藏布江的水量每年都造成印度平原上洪水泛滥,要是在此时将洪水调往塔克拉玛干沙漠,那必定是一个功德无量的计划,不仅解决了印度的洪水大患,更将创造出N个吐鲁番盘地!

或者在黄河和长江的源头,夏季雪山融水增加时,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时,将水调往西北新疆,那么此时将缓解长江和黄河的抗洪压力,而且同样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疆的江南!

青藏高原的地壳应力分布

但这两个都在地形极其复杂的青藏高原施工,当年的青藏铁路可不是那么容易建成的,无数建设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才有了天路工程,这个青藏高原版的南水北调是否值得实施,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喜马拉雅山脉是一座庞大连绵的山脉,全长2400多公里,宽度300公里,山脉连绵起伏,即便是低一点的山脉,它的高度也有4000米以上,从地图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像是一堵墙,但实际上,它是由一座座群山组成的山脉群,而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面,则是青藏高原,被称为“第三极”、“世界屋脊”的地方,就这么来看,来自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该如何越过这重山阻拦,给大西北地区带来降雨呢?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了这个设想,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长50公里,削低山脉高度2000米的豁口,引南面湿润的气流越过喜马拉雅山脉通向青藏高原部分干旱的地区,造就鱼米之乡。提出这个建议的原因,主要是受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个天然通道的影响。

雅鲁藏布大峡谷全长504千米,从地图上看,就像从喜马拉雅山脉开了一个口子,直通青藏高原东南部,正是这条大峡谷,带来了丰沛的水汽,造就了沿雅鲁藏布大峡谷两岸的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水乡世界”。学者们认为,既然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那么人工开凿的口子,也可以引入暖湿气流抵达想要去的地方,缓解那里的干旱,人工造就一个鱼米之乡出来。

想法是很好的,但有没有效果呢?

经过气象学家的论证,即便开了一个口子,也无法缓解真正需要缓解的地方的干旱,因为暖湿气流根本无法抵达那里。在水汽通过气流运送的过程中,遇到高山会爬升,爬升的过程会有脱水的现象,即水汽遇冷成云致雨,那么,水汽都成为雨下在了半道上了,根本无法深入腹地。

把群山削去2000米,它依然还是高山,还是会阻挡水汽,通过人力是无法再造出来一个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那是现在的人力所达不到的。再者来说,要炸山还要炸得那么大的口子,常规武器肯定不行,如果要动用核武器的话,说实话,世界上还没有用核武器炸山的先例,而且核武器产生的核污染怎么办?尼泊尔等邻国是不会答应的。

既然炸开了也没有效果,而且实施起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邻国也不会答应,所以,这个设想终究也只是一个设想了。


科学船坞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说起牟其中,他绝对称得上我国改革开放第一代传奇的企业家之一,他有三件很传奇的事情,第一个是用暖水瓶、罐头等轻工产品换来了前苏联的几架飞机,做成了一笔大买卖;第二个是提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在喜马拉雅山上炸开一个缺口,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向我国西北内陆延伸;第三个就是他三次进监狱,并且在第三次出狱后他又想和年轻人一样再次创业。

从牟老几大传奇的事迹中可以看出,他通过利用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和中国与前苏联之间的时间差以及银行的贷款,就轻松的搞起了“以物易物”的外贸生意,并取得了不菲的汇报,表现出了他超常规的智慧和才华。对于提出在喜马拉雅山上炸开一个口子的想法,更是可以用大胆这两个字来形容,但这也只是想想罢了,根本就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我们都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处在青藏高原的南侧,正是受“世界屋脊”般的高原和一系列呈东西走向山系的阻挡,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越过巨大阻碍之前绝大部分水汽就已经在迎风坡一侧凝结成雨,越过高原山地之后仅剩下比较干燥的空气,因此青藏高原以南的南亚雨量较大,乞拉朋齐甚至成为世界雨极,年降雨量达10000~20000毫米,而地处其北侧我国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却形成了约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雨量仅个位数或两位数,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左右,与世界旱极不相上下。

如果将阻碍西南暖湿气流向北流动的的高原和山地全部铲平,或许可以实现我国西北大范围区域沙漠变绿洲的愿望,但是仅仅只是在喜马拉雅山上凿开一个20公里的口远远不够。

上文中提到,喜马拉雅山地处青藏高原南巅边缘,大致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半弧形在我国与南亚几个国家之间,西起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东西全长约2500公里,南北平均宽约275公里。作为世界上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如果在喜马拉雅山脉开一个口子,其深度至少在5000米,按此计算仅仅土方量开采量至少在20*1000*5000*275*1000=2.75E+13立方米,也就是27.5万亿立方米,对于高原山地的冻土土层来说这无疑会产生十分重大的破坏。

而且整个青藏高原的南北平均宽约300~1500公里,且西窄东宽,简单的在喜马拉雅山脉开一个口子远远不够,毕竟在其北面还有高原、山地的阻挡,恐怕水汽没有向北输送成功,反倒在青藏高原挖出了一条宽约20公里、河谷深达5公里的人工河流,到时候受青藏高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的影响,也会有更多的雨水向南流向南亚。

总之,在喜马拉雅山炸一个20公里的口子只是说说而已,基本上没有现实意义,还不如在雅鲁藏布江修建大坝那么简单,既可以充分利用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发电,还可以将丰富的水资源向我国西北地区输送,为我国西北沙漠治理提供水资源。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地理那些事


喜马拉雅山有八千多公尺高,青藏高原有4—5千公尺高。炸来一个20公里的豁口,这个豁口的高度充其量就是3000公尺,依然有5000公尺高的青藏高原估计水蒸气很难到达新疆。也可以说水蒸气在南面的印度,也达不到5000米的高度,水蒸气根本不会北上。

这个炸开豁口的土石堆在什么地方?堆的地方会不会比原来的青藏高原要高出很多。同样也会阻挡水蒸气的北上。

这样的大爆炸,要造成很大的污染,估计尼泊尔印度都不会同意。另外,费用也很大,估计我们自己也吃不消。

综上所述,这样愚蠢的事情,政府不会做。


洛阳老董1


这个事还真有人想过,这个人就是著名的企业家牟其中,牟其中早在1997年就提出一个设想,能不能用炸药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口子,然后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来,这样我国的西北不就变成另一个塞外江南了。

那么牟其中的想法后来被引入到《不见不散》这部电影当中,然后随着电影的火爆上映,这个传闻一下子就传开了,且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有人讨论这个问题。

后来到了98年的时候,我国一支科学探险队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此次科学探险活动得到了大力的宣传,就连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实况全程转播。

此时有一些科学家就正式提出了设想,是否能扩大雅鲁藏布江通道,以此增加青藏高原的降水量,那么为了证实假设的可能性,这些科学家请教了当时气象学的大师叶笃正先生。

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当时的研究报告认为,即使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拓宽到一百千米,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也无法吹到我国的青海地区,因为水汽在沿途的路径上就会凝结。

另外空气中的水分含量是随着海拔的高度增加而减少的,由于青藏高原整体海拔高度较高,所以给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个口子根本没用,除非你能将整个青藏高原都削平3000公里,否则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无法改变我国大西北的环境.......


种植恒星


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口子,会有什么结果啊?

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口子没有结果,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照样不能影响青藏高原。

也不能影响新疆。

青藏高原在3000米以上,到4000米以上,这里气压低,有的地方终年积雪,属于高原草甸地形,怎么才能炸开一个口子。

有用吗?

这不是开一道口子,这个口子无法开,几千公里的高原地形,都在3000米至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而是挖一条深3000米至4000米的山谷,这条几千公里长的山谷开挖工程巨大,这些土石方堆到哪里去,谁有这么大的能耐?

就是挖好了一条山谷,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会流进来吗?

我们要考虑地球纬度的差别,这条山谷要越过不同的纬度地区,而越接近北方离印度洋越远,太阳光散射程度越大,越寒冷。

冷空气南下吹走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当然,只限于这条山谷中。

而终年雪山积雪的融水,会往低处流,而塌方,不久就会淹没这条山谷,回到原来的模样。

许多幼儿园小朋友,会有这种想法,在这个阶段属于聪明的表现,许多小学生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也属于聪明的反应。而成年人这样说话,就是低能儿的表现。弱智,无知。

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造就了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长江,黄河,往东流。而人为的破坏自然环境,而造成地理环境的变化,许多的冰川融水往南流,流向印度,而使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失去了水源的补给,改变了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中国人口最稠密地区的农业灾难,没有了粮食生产的优势,造成人为的饥饿环境,这种后果,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的。

不怕天灾,就怕人祸,人祸造成的灾难,是要用无数老百姓的生命来填这个坑的。

许多的夸夸其谈者总喜欢这样想,那么说,显得自己是多么的科学,这么的高见,其实这种人骄傲的背后是多么的空虚,多么的无知。多么的弱者。


宝树白石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主峰珠穆朗玛峰 是世界最高峰,海拔高达8844.43米。

喜马拉雅山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

一、喜马拉雅山存在的意义

1、反向:挡住了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造成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基本上属于荒漠地带,平均降水量大约在400毫米一年。

2、正向:由于高海拔地区平均气温较低,所以蒸发量也不大,因此那里保存着大量的冰川,而这些冰川成了中国黄河和长江的源头。

二、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个20公里的口子,会有何后果?

1、一旦炸开,从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就会有一部分抵达青藏高原,并且从这里开始扩散。包括整个中亚地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降雨量都会增加,半荒漠地带会变得更加潮湿。伴随着降水量增的增加,当地的草原的畜牧业生产和农作物生产都会有比较大的改善。

2、整个长江和黄河流域都将受到降水量增加的影响。

首先对于黄河上游干旱地带来说,流量的增加肯定会带来最直接的正向效应,但是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水土流失问题。

对于长江流域来说,防洪防汛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

3、因为潮汐气流的经过,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冰川和积雪会大面积的融化,就会导致海平面上升。那么随之就会,地势较低的一些国家地区带来影响,他们将会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

结语:

20世纪80年代,商界狂人牟其中就曾提出狂妄计划:炸开喜马拉雅山,将大西北变成“塞上江南”。几经论证,证明这是个不太现实的计划!

1、喜马拉雅山脉非常的庞大,它横跨东亚,南亚国境。这就变成一个庞大、麻烦的国际事件,操作起来很难的。

2、有专家真的计算过,所有的成本超过了六百亿。

3、所需炸药数量非常宏大,而且那些炸掉的碎石头数量和重量将非常庞大,运输和存放都难以处理!

4、众多的炸药的爆炸,对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巨大的破坏。


科学Science


这个想法非常大胆!

在大约5.7亿年前,冈瓦那大陆和劳亚大陆从罗迪尼亚超大陆中分裂开来。此时,地球上并没有喜马拉雅山脉,这片区域是特提斯海的一部分。

随着板块的持续运动,到了大约3000万年前,向北移动的印度板块撞上亚欧板块,特提斯海慢慢闭合,并且最终消失,地壳剧烈褶皱隆起,形成了东西长至2450公里,南北宽至350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在这座雄伟的山脉中,坐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板块运动还在继续,珠峰还在持续抬升。

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一路北上,它们被挡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另一方面,来自北方的干冷气流一路南下,它们被挡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暖湿气流去不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面,使得那里的气候非常干燥,动植物稀少。而南坡则是另一番景象,暖湿气流带来了充沛雨水,让那里的气候变得湿润,动植物繁多。

那么,如果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某处炸出一个20公里的口子,能否把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引到北侧,让青藏高原变得温暖湿润呢?事实上,喜马拉雅山脉也不是密不透风的高墙,因为河流在山脉中切出了深达数千米的峡谷,最有代表性的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是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打破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能够沿着峡谷一路北上,滋润着青藏高原的东南地区,使那里犹如江南一般。

但如果想要人为给喜马拉雅山脉开口子,目前是不现实的。仅仅开一个口子是没用的,暖湿气流难以爬上高海拔地区。只有像雅鲁藏布江那样,在山脉切出深达2200米的深谷,才能有效地引入暖湿气流。显然,这样的巨大工程是天方夜谭。

另外,即便能开出雅鲁藏布江那样深的大口子,暖湿气流也只能给有限的区域带去雨水和温暖。青藏高原的范围非常大,而且海拔又高,其面积达到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达到4500米,暖湿气流所能滋润的地方非常有限。总之,这种工程是不现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