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

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會!

今年的元宵晚會堪稱史上最特殊的元宵晚會。

本來作為春晚“失敗者”安慰獎的元宵晚會,沒有了現場觀眾,沒有了往日的熱鬧喧譁,卻多了一分悲壯,多了一分感傷,多了一分堅定。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在這次晚會上,陳道明、濮存昕、吳京安、徐帆、宋春麗、史可共同帶來了情景報告《相信》。這個感人至深的節目,陳道明卻已經是“似曾相識”了。

十二年前,他也曾經站在相似的舞臺,在大難之時,帶給所有人來自心靈的震撼與感動。

在如此眾多的“老戲骨”當中,為何陳道明如此獨特,能夠成為那個“中國的聲音”?

這背後,有著一段“秘密”。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高調的藝術與低調的慈善

2008年的南方大雪過後,陳道明在央視舞臺上深情而又震撼的詩朗誦,感動了全國。今年,當陳道明連續堅定地說出“救人,救人,救人”的時候,又有無數的眼睛被淚水浸潤。

臺上的這個男人,是一個演員,是我們熟悉的“康熙皇帝”、“慶帝”;是我們所為之傾倒的“聶明宇”、“八賢王”;他更是一個藝術家,他的話,在這一刻引起了十四億人內心最深處的共鳴。

這是他的高調,也是他作為一個老藝術家的擔當。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在喧譁的娛樂圈,陳道明其實是一個低調的存在,他沒有緋聞,拒絕熱鬧,人生的信條是“慎獨”,最喜歡的說的話是:“演員要吃苦。”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從不張揚的陳道明,就連做慈善都格外的低調。

他與馮小剛、張國立有一個“慈善約定”:如果他們三個人中有一個覺得某個災難很嚴重,就會打電話給其它兩人商量捐款。

這個約定從印尼海嘯貫穿到了西南旱災。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幾乎沒人知道,他是人體器官捐獻的形象大使,曾經當場捐獻自己墨寶用於救濟,他也經常出現在一些不為人知的小地方抗擊災情,甚至有時捐獻的署名只寫自己妻子。

有人說,這世界上只有一個張國榮,其實,這世界上也只有一個陳道明。

出身普通家庭的陳道明,為何能夠具備如此深厚的底蘊與氣質呢?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今年已經64歲的陳道明,身上那種俊朗飄逸的感覺,不止是來自外表,更來自他積累的文化氣質。

陳道明能夠如此與眾不同,其實最大的秘訣就是來自於他對於自己的“培養”,對於前輩的敬重,對於家庭的熱愛。

陳道明能夠聲名鵲起,離不開他早年所出演的電視劇《圍城》。

33歲飾演《末代皇帝》中的溥儀之後,陳道明開始挑戰《圍城》中的男主角方鴻漸。

那個一口上海話的小男人,似乎和陳道明優雅大氣的外形格格不入。為了能夠理解《圍城》中的男主角方鴻漸,陳道明特地拜會了錢鍾書先生,前後三次,極盡誠懇。

後來,錢鍾書先生在給陳道明的信中說道:“你就是我心中的方鴻漸”。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為了能夠演好每一個角色,他會去閱讀人物傳記,會去觀看生平介紹,甚至拜會著名教授虛心求教。

已經去世的文學家季羨林老先生曾經評價陳道明:“他可抵得上一個北大的文學教授。”

他雖然出身於普通的家庭,成長在一個混亂的時代,但是生活磨練了他的耐心,對舞臺的尊重,對文化與知識的渴望讓他快速成長。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但是,僅僅這些,也許能造就一個優秀的演員,但是卻無法造就一個藝術家。

是他的家庭,成就了他的氣質。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培養家庭,也被家庭培養

陳道明的演技愈加成熟與深刻,應該是從他正式成為一個父親開始的。

陳道明的夫人杜憲是他在天津跑龍套的時候認識的,兩人相濡以沫多年有一個女兒。對於女兒陳格,陳道明雖然格外的喜愛,不過他愛的卻“很有原則”。

剛剛成名時期的陳道明,曾經也浮躁和懷疑過,在父親去世之後,有一段時間他甚至不願意踏進劇組。

但是面對女兒,他逐漸開始恢復了信心。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他的女兒特別喜歡糖人兒,於是,他在家裡專門佈置了一個房間,是做糖人和麵點的,還學會了裁縫、鼻菸壺的內畫、書法。

為了女兒,他專心的去學習這些看起來很幼稚和費勁的手藝,但是這也讓他對傳統文化更加熱愛。

陳格逐漸長大,像許多年輕女孩子一樣,她開始迷戀奢侈品。

陳道明束手無策,他感覺到自己的無力。但是他覺得不能放任女兒這樣下去。

於是他就專門去法國買了一個LV的包,回家之後自己認認真真的仿造著做了一個送給了女兒。

陳道明告訴女兒,自己希望她能夠明白真正的氣質在於修養,而不是名牌的裝飾。

從此之後,陳道明的女兒雖然還是喜歡奢侈品,卻再也不揮霍,而且更加專注於內涵與文化。陳道明一直懸在心頭的石頭也算是落了地。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現在,陳格也已經三十多歲,深受父親的影響,她也成為了一名演員。

我們在娛樂圈已經見過太多的星二代。

這些星二代們不論演技實力如何,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沒怎麼吃過苦,甚至都沒有跑過龍套,剛一出道就能獲得在重要影視劇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陳道明並沒有像其他老演員、導演一樣,力推力捧自己的女兒。而是給予她更多的自由和獨立空間,讓她為自己的事業打拼。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擁有一個過高的起點,而缺乏努力打拼的經過,通常不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才不配位,人必毀之”。

一個人,當他的能力和他所得到的回報不匹配的時候,總會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

但陳格今天的一切,都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得來的。

相比起那些靠父母力量,在身上穿金戴銀的星二代們,她的生活恐怕才是更為幸福。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正是因為當了父親,陳道明在《慶餘年》中的演繹才那麼深刻,在《康熙王朝》中對太子和大阿哥的斥責才能那麼深入人心。

這是家庭所帶來的提升,成為了父親,男人才脫去了稚氣,變得更加成熟與堅定。

成為父親的陳道明,在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與自信。

捐款百萬,學習與家庭造就了陳道明的“文化氣質”

這就是真實的陳道明。

這樣的他,有溫度、有稜角,有原則、有堅守,接地氣又不落俗,活得真實而立體。

我想,他雖是明星,但更是一位藝術家。

正是這樣的自律與自覺,能力與韌性,他才能成為錢鍾書眼中唯一的“方鴻漸”,成為季羨林眼中“清微淡遠”的藝術行者。

所以陳道明,才能成為陳道明。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對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涵哥每天都會為家長帶來專業的孩子成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涵哥的今日頭條!孩子教育問題私信涵哥必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