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最欣賞古代哪位詩詞作者以及經典作品呢?為什麼?

愛情有點甜21210616


你最喜歡、最欣賞古代哪位詩詞作者以及經典作品呢?為什麼?

要說古代詩詞作家和經典作品,我喜歡的太多了。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宋代被稱為詞的時代。在中華文明燦爛的長卷中,唐詩宋詞是其中最為絢麗的華章。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靜夜思:在寧靜的夜晚思念故鄉。
  • 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一個人到處漫遊,遍訪求學。在外時間長了,難免有孤獨思鄉之情,尤其是在晚上。這首詩便抒發了此種思鄉之情。
  • 故鄉是回不去的家,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愛,是一種複雜的情感,是漸漸陌生的他鄉……

那我為什麼最喜歡、最欣賞這首膾炙人口的好詩呢?

  • 是因為我最喜歡我的故鄉,最能理解一個遊子,長時間在外漂泊,渴望迴歸的思鄉之情。
  • 而且,我很欣賞這首詩的寫作特點:語言通俗易懂,由景入情,聯想豐富、自然流暢;細讀品味,朗朗上口。雖然只有短短20個字,卻將思鄉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李白不愧為偉大的詩人、詩仙,我太崇拜他了!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 意思是:月亮🌙沉落,烏鴉啼叫,滿天降著濃霜。江村橋和楓橋以及漁船上的燈火,正對著我這個憂愁而不得成眠的人。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到了半夜發出的鐘聲,卻隨風傳到我這隻船上。
  • 這首詩是寫旅遊的人夜泊愁眠的情懷。愁不成眠,寺鐘敲響,更覺得客居悽清。

我喜歡的原因是:

  • 這首詩的寫作手法和措辭的準確性。當我讀這首詩時,不由得慢慢閉上眼睛,享受它帶給我的此情此景和那種悽婉的幽境;讀著讀著,一幅美麗的圖畫就浮現在眼前,不由得就動手畫起來,然後再慢慢欣賞……簡直是太美了!
  • 值得我好好學習的寫作手法: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

……

還有好多,以上就是我最喜歡的兩首古詩。


豔陽高照長安老師


人都有各自的理會與認知,就本人而言對明代文學家,大才子楊慎用修大家名作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情有獨鍾。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這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的慷慨悲壯,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同時折射出深遠的意境與深邃的人生哲理。通篇未涉及到任何具體的歷史事件、人物,卻包羅萬大,容量極大。

楊慎(1488——1559)61歲,字用修、號升庵、自稱愽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明代三大才子(楊慎、解縉、徐渭)之首。祖籍廬陵,四川新都人,漢族,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戌雲南終老。

楊慎到雲南後,並沒有因為謫戍而消沉,而是經常來往於搏南蘭津,蒼洱金碧,臨阿迷,澄江嵩明之間,足跡幾手遍佈雲南。每到一地都要觀察民風民情並與當地的讀書人談詩論道,留下了大量的描寫雲南的詩詞佳篇。此詞就是其中的一篇,同時也是作為《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而作。

楊慎作為明朝首輔楊廷和之子,一代狀元,然一朝得罪,謫戌邊荒三十幾年,其生平抱負未展,橫遭政治打擊。他看透了朝庭的腐敗,不願屈從阿附權貴,始終保持自己的節操。因此他以與知己相逢為樂事,把歷代興亡作為談資笑料增助酒興,表現出鄙夷世俗,淡泊灑脫的情懷。

無論過去、當下、還是將來,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

楊慎的詞開篇就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那是一去不復返的江水,用後浪推前浪來形容歷朝歷代的英雄叱吒風雲的豐功偉績終被歷史長河捲走。“是非成敗轉頭空”豪邁、悲壯,即有大英雄們功成名就的失落孤獨感,又暗含著高人隱士對名利的輕視。即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彷彿也凝固了,青山依舊還在。緊接著借白髮漁樵的形象,任它驚濤駭浪,他只著意於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

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卻心頭重負;宇宙永恆,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唐航


如果只能選出一個我最喜歡的詩詞作者,那就只有“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了。

她的詞在詞壇中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極致,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當時便不獨爭雄於閨閣,可與秦七黃九齊名。後人更認為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

她那些看似尋常最奇崛的閨情怨語,總能寫到傷心人的心坎兒裡。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她少女時期寫的小令《點絳唇》,寫盡了少女純情的神態。仿若那個俏麗多情的李清照,正在倚門回首,手把青梅,俏皮的對著你秋波暗度。

詞作賞析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

鞦韆蹴罷,下來時,因為玩的太盡情,兩手已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雖然未寫詞人盪鞦韆時羅衣輕颺的暢快,但只“慵整”二個字,就寫出少女的嬌憨。就連那細嫩柔美的纖纖素手,麻了也懶得伸一下,足可見她貪玩的程度有多麼的忘乎所以。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也暗喻詞人自己嬌美的容顏。

春天的早晨,羅裳初試,本還有著絲絲涼意,卻因盪鞦韆時太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彷如園中嬌嫩柔弱的花枝,還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見客入來,襪戔剗金釵溜。

正累得不願動彈,突然花園裡闖進來一個陌生人。怕人見到自己放肆的模樣,來不及整理衣裝,就急忙迴避。連鞋子也顧不得穿,穿著襪子就開始偷溜,跑的她頭髮鬆散,金釵墜地。

雖然詞人沒有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你可以想見,他定是一位玉樹臨風翩翩美少年。詞人當時一定在想:唉,好討厭呀,怎麼可以這麼沒禮貌,隨隨便便就闖進別人家的後花園,闖就闖吧,偏偏不是在我最漂亮的時候。不是時候也就算了,可你偏偏長得這麼帥,真是好苦惱呀!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含羞疾走,卻又倚門回首,把青梅輕嗅。詞人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後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刻劃的栩栩如生,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

總結

這首詞風格明快,節奏輕鬆,僅僅四十一字,就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

讀完此詞,一個俏皮卻又多情的思春少女,宛如就在你眼前,對著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怪不得趙明誠對她一見便傾心。如果讓你遇見這樣一位女子,教你如何不愛她呢!


美人絕色


特別喜歡蘇軾的詞。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的詞同他的人一樣,汪洋恣肆,明白暢達。清新豪放,獨具一格。

還有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讀蘇軾的詞,腦子裡總會有許多唯美的畫面浮現眼前。從他的詞裡看到了:執子之手是一種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種境界,生死相許也是一種境界。面對這樣的深情,解讀都似乎是一種傷害,那是需要在生命裡反覆吟唱,靜夜中不斷懷思的樂音。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不僅是年輕人的偶像,恐怕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只要你讀宋詞,就繞不過他的《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的詞讓我們明白:看淡世事滄桑,內心方可安然無恙。他的詞提醒著世人只有在苦難中的自我超越,才能完成人生的蛻變。

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學蘇東坡。





未羊小暖


我最喜歡品讀蘇軾的作品,雖然他的作品篇篇讓我心曠神怡,但他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我的最愛。

原文如下: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作者】蘇軾 【朝代】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原文翻譯: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

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喜愛此文的原因:

此詞寫於蘇軾烏臺詩案後被

貶黃州的第三年。作者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

上片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既渲染狂風驟雨的猖狂,又奉勸眾人“莫聽”,外物豈能亂我心之意流露於筆端。下句“何妨”二字,盡顯作者灑脫之魅力。所以在這狂風驟雨之中,作者竹杖芒鞋,頂著風雨,淡定從容地前進。那種笑傲人生的豁達和豪邁都濃縮在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中。

下片描寫的是驟雨停歇之後的風景,和作者笑傲人生的心境。寒風吹醒了作者,讓他覺得渾身微微一冷,頓時醉意全無。無意間抬頭一瞥,看到一輪斜陽掛在天空,正好照著對面的山頭,想不到大雨才剛剛過去,就能隨即看見陽光了。

結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充滿了人生哲理,是全詞的點睛之筆。這也是作者從大自然中所獲得的人生頓悟!自然中會雨過天晴,人生亦復如此。人在社會中經歷的坎坷和屈辱有朝一日也會有“天晴”的那一天,所以平生經慣風雨,任其自然,現在的遭遇又何足掛齒?

物慾橫流的時代,若心為外物所役,名韁利鎖,就做不到不憂不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的一生,怎會沒有挫折?最重要的是,在挫折時,不要怨天尤人,萎靡不振,而是笑看風雲,繼續前行。

誠願各位讀完此文,能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菩提非樹LW


蘇軾!

蘇東坡 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知曉萬物盈虧有常,不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落魄失意時,選擇“何妨吟嘯且徐行”,平凡生活中“幸對清風皓月”。蘇軾的許多詞作向我們詳細地闡述了他獨特的人生觀,對人生的透徹感悟和靈活圓通的處世態度。

蘇東坡 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東坡 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蘇東坡 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

《西江月·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蘇東坡 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餘浩嘆。

蘇東坡 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東坡 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 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

《滿庭芳·蝸角虛名》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

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

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

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

江南好,千鍾美酒,

一曲滿庭芳。

蘇東坡 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

餘秋雨先生在其文章《蘇東坡突圍》中對於蘇軾曾評說:他的成熟,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聲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這是多麼高的稱讚啊!

蘇軾經歷過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的領悟“人生如夢”。蘇軾的經歷,青年得志卻在宦海中幾次跌翻,聚散離合是被貶途中的尋常事,世事無常之後一番殫思竭慮。蘇軾其他詞句有“人生如夢”類似的表達,如“世事一場大夢”、“未轉頭時皆夢”,如“古今如夢,何曾夢覺?”。蘇軾“人生如夢”的感悟,來源於他的身世遭遇和人生體驗,也來源於佛家“四大皆空”和道家“人生如寄”思想的影響。“人生如夢”又是蘇軾欲擺脫煩惱、掙脫苦悶世俗的思想武器,藉此自我安慰和解脫。

識透天命的達觀主義者,這就是蘇軾。知曉萬物盈虧有常,不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落魄失意時,選擇“何妨吟嘯且徐行”,平凡生活中“幸對清風皓月”,這便是蘇軾的豁達與樂觀。

看透生活,仍然熱愛生活,

活在當下,盡享此刻。





哥讀書


喜歡的古詩人太多,如果一定要挑出來一個,那就是李白;如果非要挑一首經典,我選《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

玉盤珍饈值萬錢。

舉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

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的舊題,多言世路艱難和離別傷悲的內容。

喜歡李白是因為他的豪放超脫,因為他的瀟灑浪漫。這首詩僅80餘字,卻表達了詩人錯綜複雜的感情變化。友人送行,面對佳餚,停杯投箸,內心茫然,側面反映作者內心愁苦。第五六句以冰雪喻人生道路的重重艱險,感嘆無奈!想到呂尚、伊尹的從不得志到被賞識的經歷,幾乎吶喊多岐路,今安在?詩人苦悶彷徨和不斷追求的矛盾心態躍然紙上。結句轉挫點睛,反映了詩人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和豪邁氣概,充滿積極浪漫主義情調,極具感染力!

全詩敘議抒情相結合,抑揚開闔,搖曵多資,極富動靜、高低、長短之參差美!






墨染酒歌


最喜歡辛棄疾和他的詩詞,沒有之一。

因為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

其愛國情懷,令人敬佩!

且看生平和部分作品: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己至……

此時,辛棄痴已歸隱鄉村近十年了,號稱稼軒。

兩鬢已添白霜,正是老夫聊發少年狂……

然而,烈士墓年,壯心不已,且看為好友陳亮所作的《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年少時的熱血豪俠,又浮現在眼前。

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啊!

手持利劍,引吭高歌: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他夢見自己又回到義軍隊伍之中,

協助耿京大將軍光復山河。

真是氣吞萬里如虎。

拔劍怒誅惡“義端“,走馬活摛“張國安”。 快哉……

英雄事蹟,一度傳為佳話。

奈何,權權報國之心,招了冷遇。

可恨南宋小朝庭,偏安一隅。

自“泥馬渡康王”,趙構登基以來。一度向金國求和,風波亭害了主戰大將嶽武穆。朝政更是黑暗腐朽。

一邊是“靖康恥,猶未雪。”

另一邊卻“山外青山樓外樓,錯把抗州作卞州。”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者謂我何求。

作為主戰派,辛棄疾被雪藏了,朝庭對他棄之如敝屐。

向宋孝中獻上的《美芹十論》,被搹置一旁。

英雄無用武之地。

鬱悶中寫下《水龍吟》: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

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四十出頭,被迫隱居了。正值壯年,唯"紅巾翠袖”,搵我英雄之淚。

男兒好色真性情!

況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翩翩佳人何處覓,且看:

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表面上聲色犬馬,卻始終末敢望國憂。

村居其間,迴歸田園的平淡……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以及民間百姓的天倫之樂:

清平樂·村居

宋 ·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躍然紙上……

良辰美景雖好,可那不是他要的生活啊!

未能報國殺敵,光復山河,

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啊!

閒愁最苦,其中滋味,更向誰傾訴?

且看: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閒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恰似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被迫退隱18年啊!

他的心在滴血。

虎老雄心在,可是牙齒掉了嗎?

慶元黨禁之後,韓託胄當權,圖謀北伐,

64歲被再度起用,他欣喜若狂。

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生子當如孫仲謀”,據江東而三分天下。

“寄奴"劉裕也建了不世功業,當了南北朝宋國國主。

北虜僭盜中原,狼子野心,已惡積滿盈。

我們要效仿他們,直搗黃龍啊……

可惜韓託胄好大喜功,急功冒進。不聽良言相勸。

他再次被罷免了。

廉頗末老啊!

只是昏君奸臣當道,不用你罷了……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英雄無淚……

直至病終,矢志不渝,仍高呼“殺賊”。

愛國情懷,是何等的執著啊!

引得一陣唏噓!


用戶蘋果聖人


中國古代著名的詩詞作者眾多,從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到唐詩宋詞達到鼎盛期,產生了很多成就斐然的大詩人、大詞人,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在這人數眾多的詩詞作者中,我卻最喜歡、最欣賞南唐後主李煜及其諸多的經典作品。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最後的一個君主,史稱其為“李後主”。李煜二十五歲登基,三十九歲即為亡國君主,後被宋太宗所殺。\r但凡讀宋詞的人,不會不知道李煜。李煜一生所作之詞,在《南唐二主詞》中收錄了其三十三首詞。李煜生活的時代詞的興起,與唐代經濟發達,五言詩繁榮,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李煜是當時首屈一指的詞人。其主要詞風前期多沉溺聲色犬馬,因而詞多風格綺麗,題材內容上前後期有所不同。

李煜作為皇帝是失敗的,失地丟國,成為亡國奴,這種切膚之痛,悲劇的命運,卻註定了他在唐宋詞壇的成就。其代表作品《虞美人》,也是唐宋詞的代表作之一。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這首詞語言樸素,平樸易懂,始終表現他的詞風——本色和真性情,訴說出人生的離愁別恨,正是這種離恨和慘痛的遭遇,使他完全能清楚感受得到:自己的人生即將走到盡頭。因此,這首被普遍理解為李煜的絕筆詞,使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和代入感。一千多年來,深深地感動著世代人的心靈。

李煜詞風的本色和真性情,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r一、真正的是用自己的血淚,抒發了國破家亡的不幸,因而打動人心;\r二、本色不飾雕琢,多為口語及白描手法,詞風妍美,卻天生麗質,沒有華美的詞藻;\r三、因為純情而不加理性節制,把自身所經歷的慘痛遭遇泛化,從而獲得了廣泛的同情。

李煜詞風無論是前期在位之時的萬眾之首,還是後期輪為亡國之痛的階下囚,李煜的詞始終都貫穿了他純真的基本風格,而在他的詞裡一任真情實感的傾瀉,從而感人至深。



方舟漫話


中華燦爛文明的長河中,有古代詩詞有很多優秀的詩人以及古今流傳的經典之作,我最喜歡是收錄於《全唐詩》中《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沿用用陳隋樂府舊題,卻脫離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詩文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全詩共36句,每4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象奇特,結構嚴謹,字雕句琢,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