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混战期间统治湖北地区的是谁,在位期间对湖北有何贡献?

苦心de孤诣


在军阀混战时期,湖北也是数易其主,不过除了一个萧耀南外,大多对湖北没什么贡献。


第一任:黎元洪

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就是湖北武昌。不过由于起义爆发时革命党缺乏有威望的人做湖北都督,最后强行推举了黎元洪这个酱油党出任。黎元洪勉强就任以后却因祸得福,因为湖北首义而闻名天下。

不过黎元洪毕竟只是被革命党临时推举出来的,对于湖北的统治并不稳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黎元洪一面向袁世凯示好投靠,一面致电袁世凯,让他杀害在湖北影响力巨大的革命党人张振武。

然而让黎元洪没想到的是湖北地理位置重要,又有汉阳兵工厂之利,所以袁世凯早就有意拿下湖北。所以袁世凯在杀了张振武以后,面对舆论责问为何杀害辛亥革命元勋时,很干脆的公示了黎元洪的电报。一时黎元洪成为众矢之的,无奈之下只能在1913年12月辞去湖北督军之职,乖乖去北京就任。湖北就此被北洋军阀所控制。

黎元洪虽然自辛亥革命以后在湖北呆了差不多两年,不过前期是战争状态,后来则是忙于争权夺利,对于湖北的贡献不多,最多也就是做了一些战后的善后工作。

第二任:段祺瑞

黎元洪辞职以后,袁世凯命心腹段祺瑞去接管湖北,出任了督军一职。段祺瑞是北洋三杰之一,在北洋集团中也是位高权重,所以袁世凯才会命他去湖北控制局面。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段祺瑞不能在湖北久留。所以在1914年2月,段祺瑞到任不到3个月就离职返回北京。

这期间段祺瑞在湖北做的事情主要让北洋军的势力进入湖北,其他没做什么事,更谈不上什么贡献。

第三任:段芝贵

段祺瑞走后,段芝贵继任了湖北督军一职。段祺瑞不仅和段祺瑞同姓,而且两人还是同族。不过段芝贵的能力比段祺瑞差了很多,只会溜须拍马迎合上司,其他并无多少本事。加上他曾经多次以美女进贡上司,所以名声很臭,没多久就被调任东北。

第四任:王占元

王占元原本是北洋第2师师长,1914年4月起,王占元奉命帮办湖北军务,成为湖北的实际控制者。袁世凯复辟时期,王占元积极拥戴,因此袁世凯对他也是一再提拔,对湖北的控制越来越严密。袁世凯死后,王占元正式出任督军一职。

袁世凯死后,王占元和江苏督军冯国璋、江西督军李纯结盟,历史上称之为长江三督,也成为旧直系的核心力量之一。冯国璋死后,王占元又倒向曹锟,在曹锟和段祺瑞的直皖大战中,他扣押了段祺瑞的小舅子吴光新,也算是出了一把力。

但是王占元也是太贪财,搜刮地皮之余还克扣军饷,结果引发兵变。湘军借此机会北上攻打湖北,王占元抵挡不住向曹锟求援。不过湖北的地理位置太重要,曹锟和王占元之间并无太多历史渊源,因此不放心让他控住湖北,所以利用这个机会以援助的名义让吴佩孚率大军南下,一举控制了湖北,王占元只能黯然下野。

王占元在湖北一直呆到1921年8月,前后算起来有7年时间。不过他在任上主要是搜刮地皮,贡献不多。

第五任:萧耀南

萧耀南是吴佩孚的心腹,吴佩孚控制湖北以后,就任命他出任湖北督军一职。吴佩孚一直干涉湖北事务,这让萧耀南这个督军有些有名无实。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萧耀南也得以腾出手来处理一下政务,在任上搞了不少基建,特别是兴修了一些水利,算是做了不少贡献。

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后,吴佩孚兵败逃到湖北,萧耀南开始以“保境安民”为理由阻止吴佩孚入境。最后吴佩孚只能同意避居岳州不问政务,萧耀南才让他南下。不过随着奉系势力扩张到长江流域。长江一带的直系军阀联合起来反对奉军,吴佩孚东山再起被推举为首领,萧耀南的部下陈嘉谟、寇英杰、宋大霈、于学忠也纷纷支持吴佩孚,萧耀南只能乖乖交出兵权。

萧耀南此后虽然保住了督军位子,不过全力被吴佩孚剥夺大半,还要为吴佩孚筹措粮饷。心情郁闷加政务繁忙,最后导致萧耀南因病死于1926年2月14日在任上。

第六任:陈嘉谟

萧耀南死后,吴佩孚因为陈嘉谟拥戴自己有功,于是任命他出任督军。不过陈嘉谟上任不久就遇到了北伐战争,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拿下武昌城,陈嘉谟被俘,后来被释放下野。所以也是没来得及做什么实事。

因此在湖北的这六任统治者里,只有萧耀南还算勉强对湖北做了一些贡献,其他的不刮地皮就不错了。


不沉的经远


一,清末,湖南湖北一直就是张之洞的地盘。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平汉铁路等等大工程都是张之洞的手笔,他创办的自强学堂后来成为武汉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后来成为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艺学堂发展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所以,对湖北贡献最大的近代人物,毫无疑问是张之洞。

张之洞之后出现的湖北军阀,基本都是张之洞创办的新军演变而来。

张之洞是河北南皮人,张之洞离开湖北后,湖北的新军掌握在山西人张彪手里。

二,张彪这个人,用12个字评价就是“忠君爱国、保家卫国、不打内战”。



张彪是典型的清朝遗臣,辛亥革命后,张彪失去权力逃往天津,一直是复兴清朝的重要势力。溥仪被驱逐后,张彪收留了他。孙中山北上参加和谈,他也热情接待。

作为黎元洪的老上司,张彪多次受邀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张彪不愿意和革命党共舞,只得了一个“中将”军衔。

辛亥革命时,张彪不愿意打内战,他宣称“我虽是满清将官,去也是汉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这算是南北和谈的最早的声音。

张彪,是典型的张之洞自强军群体代表,这样的爱国军人,是做不了军阀的。

三,黎元洪是张彪的同僚,属于想做军阀去做不来。



黎元洪原先是天津水师学堂的毕业生,30岁在甲午战争中九死一生逃回来。张之洞收留他,让他参与了自己的自强军。

辛亥革命时,黎元洪被起义将士从桌子底下拉出来,枪顶着被迫参加革命。当然这件事不能说黎元洪很怂,没骨气,这是清朝旧官员的一贯态度——两面派。被迫参加革命,一旦革命失败,还有退路可走。

黎元洪是湖北本地人,最有机会割据武汉当军阀。辛亥革命后,他一直为此努力着。黎元洪在孙中山和袁世凯的南北和谈中,充当和事佬,却没想到孙中山一退位,袁世凯就集中力量对付黎元洪了。

黎元洪和袁世凯合伙杀掉了革命党人张振武,一面让黎元洪牢牢掌握湖北,另一方面也遭到了革命党人的敌视。

黎元洪入京担任副总统,袁世凯再也没让他走。不如黎元洪的蔡锷逃走后还当了四川督军,黎元洪只能当个没实权的总统。

四,北洋军阀王占元,在黎元洪离开后掌握了湖北军政大权。王占元执掌湖北大权七年之久,是名副其实的“湖北王”。



王占元是民国旧军阀的典型代表,贪婪财物,残忍嗜杀,擅长搜刮民财。当时的人估计,王占元身家三千万大洋,实现了北洋军阀“升官发财”梦想。

王占元是河北人,袁世凯当总统后,王占元担任陆军第二师师长,是名副其实的北洋实力派。二次革命时,王占元充当镇压国民党的急先锋,胜利的果实就是成为湖北王。

王占元占据湖北7年多,大部分时间是参与南北混战,为自己捞取政治资,同时在湖北刮地三尺,大肆搜刮民财。

五,萧耀南是黎元洪同乡,湖北人,吴佩孚赶走王占元后,让萧耀南当了湖北督军。王占元的得力干将孙传芳,被赶到江西福建,居然成了五省联军统帅东南王。



萧耀南是北洋大佬曹琨的亲信,直皖战争中萧耀南一个旅打败皖系一个师,是北洋军新一代的佼佼者。

湖南军阀赵恒锡与王占元大战,曹琨吴佩孚派萧耀南援助湖北。可是援军声称“援助湖北,但不援助王占元”,王占元之后灰溜溜辞职。

萧耀南是北洋军阀中的一个特殊角色,他和黎元洪有同乡之谊,于曹琨更是铁杆亲信,对吴佩孚更是惺惺相惜的莫逆之交。

萧耀南的湖北王生涯,与王占元完全不同,王占元为人刻薄,后来闹得人人喊打。萧耀南却学黎元洪当菩萨,当年的北洋军阀,不管老人新人,在位在野全部养起来,八面玲珑的萧耀南,让湖北得到了难得的和平时期。

在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萧耀南是三省巡阅使,杨立仁刺杀他不成,逼他和弟弟都南下广州走进黄埔军校。萧耀南算是这部剧里为数不多的北洋大佬之一。

民国时期,算得上湖北王的,也就是王占元和萧耀南。可是真正有贡献的,还是清末总督张之洞。


历史知事


湖北是民国首义之地,辛亥革命在此发端,而地理位置居中,四战之地,位置重要,本土军阀没法发展起来,而一直是各派军阀争夺混战的地方,归属经常发生变化。

湖北最早的军阀,当属孙中山所称道的“民国第一伟人”黎元洪。湖北是黎元洪发家之地,辛亥革命之后,他以湖北新军首领的身份成为湖北都督,并以武昌起义的指挥者的身份成为中华民国的副总统。可惜黎元洪实力并不雄厚,手里兵少钱少。“二次革命”中,黎元洪虽然站在了袁世凯一边,但依旧没有取得后者的信任。后来袁世凯一再催促黎元洪,让他进京做副总统,黎元洪唯恐自己有去无回,成为蔡锷第二,几次三番地借故推辞。最后袁世凯动用武力,命陆军总长段祺瑞亲下武昌,暂代都督职责。黎元洪无奈,只好离鄂北上,住进了中南海的瀛台。

黎元洪之后,掌握湖北军政大权的是北洋军阀皖系的代表人物段芝贵。此人是袁世凯的义子,在镇压“二次革命”中立功颇多,事后被袁世凯任命为湖北都督。1915年,段芝贵被袁世凯任命为奉天将军,去了东北,湖北军务就由其部将王占元署理。王占元在湖北经营多年,一开始他应该属于皖系,和段祺瑞过从甚密,段祺瑞和段芝贵是同乡,还有点亲戚关系。不过1919年以后,他和段祺瑞闹翻,转向直系,附和曹锟、吴佩孚共同对抗皖系军阀。王占元手段残暴,克扣军饷,湖北曾多次爆发“倒王”兵变,都被血腥镇压。1921年,湖南督军赵恒惕、吴佩孚部将萧耀南的进攻之下,王占元被迫通电辞职,携财物前往天津隐居。

在“倒王”战争中,直系吴佩孚先是赶走王占元,后来又击败赵恒惕,拿下了湖北的控制权。当时吴佩孚手里好几个省,湖北省就由其部将萧耀南主政。萧耀南祖籍浙江,生于湖北黄冈,他统治湖北五年,期间对革命运动是毫不手软,血腥镇压“二七大罢工”、镇压五卅运动。不过他也是秀才出身,颇能体会民间疾苦,任上也做了一些造福桑梓的功绩,他非常重视水利堤坊的建设,亲自着手制定湖北全省的水利工程计划,并到各地督工修建。1922年,他与商人李子荣合作修武鄂间沿江大堤,又派李开先为王家营堤工督办,完成了堤工,还捐资修了新洲鹅公颈的堤闸,被当人称为“萧公闸”。1923年大水,萧派军队到江陵,堵防堤防溢口。他还专门组织人收集整理水利资料,编撰《湖北堤防纪要》。对于湖北省的文化教育事业,萧也做出过一定的贡献。1922年,他将湖北的几个专科学校改为大学,请石瑛任武昌大学校长,郭泰祺任商科大学校长,张知本任湖北法科大学校长。后来的武汉大学,就是在武昌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1924年初,萧耀南还在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葛雷(J. H. Gray)博士的建议下,拨款拓建体育场,支持在湖北成立全国运动大会委员会,使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得以在武昌顺利举行,在当时条件下被西方人称为“一项奇迹”。萧耀南除掌军政大权以外,还大力推动商业发展,当时他与周边军阀修好,湖南的米,及云、贵、四川的烟土源源而来,萧坐收巨利。萧耀南本人也很有商业头脑,亲自下海经营,他在家乡仓埠等地开当铺八个,投资购买太仓号轮船两艘,营运宜昌、九江等地,并在汉口一元路昌年里口左侧建造了豪华的萧公馆。

萧耀南是个烟鬼,不仅自己倒腾烟土,自己也抽大烟。晚年,因吴佩孚插手湖北军政,而与其反目,1926年正月初一暴死,有人认为是吴佩孚下毒,也有人说是抽大烟过度死的。萧死后,其部将陈嘉谟接手湖北。不久,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由于陈嘉谟资历较浅,难服众望,且毫无政治头脑,坚守武汉40多天,最后被北伐军击败,做了俘虏。自此北洋军阀在湖北的统治宣告结束。

1927年以后,湖北又迎来了新军阀,北伐之后,接手湖北的是桂系李宗仁,其部将胡宗铎驻扎于此。1929年蒋桂战争后,桂系战败,至此湖北纳入国民政府直接管辖。抗战中,湖北沦陷,后又再次光复、继续受国民政府直接控制。 解放战争时期,桂系白崇禧出任华中地区军事一把手,坐镇武汉,也有过经营湖北作为自己根据地的想法,不过在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进攻之下,这个美梦最终没有成型。


作家桑妮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老梁觉得要想回答好题主的问题,首先咱应该了解一下,军阀混战是啥时候开始,又是啥时候结束的。有了这个问题的垫底,咱再回头来解决题主的问题。

所谓的军阀混战是指那个时间段

大家伙都知道,1911年10月10号,武昌地头上一帮子有学识,有见识的热血青年扛着枪拉这炮,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这颗小火星迸发出来的能量,让所有的人始料不及,满身窟窿眼的满清政府就被这颗小火星按进了棺材板之中。最后的垂死挣扎又被脑袋大脖子粗的袁世凯袁大人,通过他那盛情的一跪,将最后一颗棺材钉,牢牢的钉了下去,大华夏经历了整整四千的封建王朝,算是彻底的死翘翘了。

但咱大华夏没过多久安生的日子,大华夏这土地上就被一帮子脑壳上扣着军帽的军头搅了个翻天覆地。老梁通过这样的描述,相信不少朋友,会认为军阀混战应该是从辛亥革命开始,而且很多历史爱好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老梁不这么认同,因为军阀混战重点是在混战,辛亥革命成功后,大华夏虽然已经形成了名义上的军阀,但混战还真没有,这帮子军头还能保持着矜持,想瞅瞅大华夏的走向,然后确定自身的价值,也好卖个好价钱。

所以正在的军阀混战,应该是从袁世凯袁大脑袋死了之后开始的(1916年)。因为这个时候的北平,虽然还是名义上的中央,但被几个军头大佬把持着,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形不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各省的地方军头,蹲在自己地头上,开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对这政府发出的文件,当擦屁股纸使唤。

军阀混战的苗头,这个时候才起的头,这个时候大华夏的局势,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局面,不乱才怪呢!

那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应该是1926年,国民革命军搞北伐,抄了老牌军阀的底,干掉了吴佩孚,做掉了孙传芳,直系军阀全面被歼灭之后。

说道这里,就有人要问了,之后不是还有蒋介石,李宗仁他们之间在中华大地上祸祸,难道他们不算吗?

老梁很肯定的回答大家伙,这真不算。他们这帮人应该属于新军阀,名义上都是受民国政府节制,形势上是在三民主义的认识上有分歧,为了最终的权利进行争夺,最终在小鬼子这个外来的家伙掺和下,能拧成一股绳去做掉小鬼子。所以这个时间段,还真不算。

但老梁回答题主问题,觉得从辛亥革命之后开始还是比较妥当的,因为这比较全面一点。

回答题主的问题
这个时间段里,黎元洪算是第一个主政湖北的军头。

这么说吧,黎元洪从根子上说,他不是革命人士,但他对革命党人采取包容的态度,不然他的第二十一混成协怎么能混进那么多的革命团体力量。这也为武昌起义的打响奠定了丰厚的土壤。

所以革命成功之后,咱的革命党人也不会把他从桌子底下拉出来,当首领的使唤,这是有原因的。

说实话,黎元洪是个有才能的军事统帅,但不是能上的了台面的政治高手。当革命成功之后,袁世凯玩弄政治把戏,逼走了孙中山先生,他袁大脑袋的这枪口就指向了黎元洪。

毕竟放眼整个大华夏,袁大脑袋体系之外,能够称得上精锐的就是黎元洪手下的新军,而且是最大的一股。

黎元洪从心底就害怕这袁大脑袋,他俩在武昌这块较量过,知道自己的深浅,所以配合着袁大脑袋杀了不老少革命党。

黎元洪真是不知道,他能牢牢的做在湖北这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革命党人帮衬,现在自己个把底子给掀了,这军心和民心丢的那叫个干净。段祺瑞轻轻的一逼迫,他这就乖乖的离开了湖北,做上了副总统的宝座,这就基本和历史的舞台说拜拜了。

第二个段祺瑞。

这货将黎元洪逼到了北京,可湖北这地头上的新军,才是段祺瑞心中最大的障碍。所以黎元洪一离开湖北,段祺瑞就着急忙慌的跑到湖北这地,来搞破坏,从根子上打掉革命党在湖北新军的根基,掐掉黎元洪的依仗。

就两个月,一波接着一波的操作下来,湖北新军一部分算是原地解散,另一部分收拾收拾被纳入到了段祺瑞手中的皖系部队。

第三个段芝贵

这货没啥能耐,属于溜须拍马,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行的类型。他这人只要脑壳比他大,就有一股想要拜干爹的冲动,就这么个东西你让老梁咋说他呢?

最后和这没啥水平的货和《大汉报》的一编辑搞矛盾,说实在的那个时候的文人手中的笔杆子可硬的厉害,这货脑壳一定是灌水了,带着军队就要来搞人家,一波操作下来《大汉报》从上到下一窝人全抓了,这还不算,他还要来个集体枪毙。

这骚操作下来,全国所有人都开骂了。这眼红湖北这块肥肉的人多了去了,背后推波助澜的,段芝贵这脸被打的啪啪响,被拉到奉天当督军去了,这之后被小个子张作霖那叫个嫌弃,找了机会又给整下去了。

第四个王占元

这段芝贵一走,湖北脑壳最大的就是王占元,他立马就成了名义上主政湖北的大佬。说道这里有那细心的朋友就要问了,咋就是名义上的呢?

很简单,这湖北段芝贵在的时候是皖系的,王占元却是个直系的将领。段祺瑞这个皖系大佬,好不容易搞了一块地盘出来,当然是不想吐出来,但架不住这个王占元地头蛇,蹲在哪里不离窝,最后就成为了事实上的湖北军头。

说实话,王占元能占了湖北这地盘,心里可是不安,直系这系统他也不是安生的派系,里面各种倾轧也有的是。

再加上王占元充其量就是一个官几千号人的大将,他非要充大头主政一方,没那金刚钻还要拦那瓷器活,最后的结果,军界政界加上老百姓这个民界搞的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这一家伙,被赵锡桓抓这个机会,打着解救湖北的小旗子,这就带兵进入了湖北。

好家伙,这双方可就要打起来了,这么说吧,这两人脑袋和拳头都一般打,谁也奈何不了谁,结果就是都开始请外援。

咱就说说这王占元,请了直系的大佬吴佩孚,毕竟都是一个系统的,可结果吴佩孚想要收获最大的利益,这大头兵是派了过去,但按兵不动,整个就是你们先打着,最后俺来收个尾,来个坐收渔翁之利,中间还搞破坏收买王占元的手下孙传芳,这王占元不败都是不可能的。

这王占元可就撑不下去了,下了台,吴佩孚收了王占元的残兵败将,这又开始收拾入湖北的赵锡桓,这场所谓的“驱王运动”,最后以吴佩孚的胜利笑到了最后。

最后一个是萧耀南

这人可是个有能耐的人,被吴佩孚安插到了湖北当了督军,为湖北人做了不少好事。至于孙传芳被吴佩孚一脚踢到了江西福建,只是让人没有想到,这孙传芳居然坐大了不少。

当然最后萧耀南还是被吴佩孚给挤走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辛亥革命从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可以算得上是革命福地,然而却因为地处四战之地,在民国军阀混战期间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湖北并不是那么稳定,不像晋系阎锡山可以维持三十八年而不倒,也不像张作霖维系东北多年。

辛亥革命后,黎元洪主政湖北

真正的军阀混战最起码也得算是辛亥革命后,纵横看到很多答主从张之洞时期开始答起,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张之洞是清朝的湖广总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阀,就连袁世凯都未必能够算得上军阀。

辛亥革命后,湖北新军将领黎元洪主政湖北,其实黎元洪也并不能算是军阀,武昌起义并非黎元洪领导,只不过起义时没有更高级别的将领,起义军从床底下把黎元洪拽了出来,因此,黎元洪算是捡了个革命领导人,当然,黎元洪绝对不是一个窝囊废,相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辛亥革命后,黎元洪被任命为湖北都督,在接下来的斗争中,黎元洪纵横捭阖,并且联合袁世凯反对孙中山,牢牢掌握湖北政权没并且大肆镇压革命党人,黎元洪也被称为“黎屠夫”。

1913年黎元洪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随后应袁世凯之邀,离开武昌到北京履职,基本就被袁世凯软禁在北京了。

黎元洪走后皖系掌权湖北

黎元洪从湖北被调走后,袁世凯让更信任的人来掌握湖北这个南北交战的必争之地,先是段祺瑞去短暂任职,1914年2月到1915年8月都是由段芝贵来担任湖北都督。

段祺瑞和段芝贵应该都是袁世凯在当时比较信任的人,段祺瑞就不说了,就说说段芝贵这个民国大活宝吧!

段芝贵这个人并没有什么能耐,完全是靠攀龙附凤才能上位,比如曾拜袁世凯为干爹,后来更是使用女色为自己上位铺路,因此被称为民国第一皮条客。

在段芝贵主政湖北期间,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来湖北办事,袁克定看上了一个唱戏的王克琴,段芝贵一看,这不正是自己的拿手好戏吗!于是就开始旁敲彻打王克琴,并一下子出手八千元为王克琴购备家具日用品,以做保媒拉纤之举,谁知道这事经不胫而走,后来更是上了《大汉报》,弄得段芝贵极为尴尬。

1915年段芝贵调任奉天将军,离开湖北。

直系将领王占元主政湖北

要是在湖北主政时间最长的军阀,莫过于直系军阀王占元了,从1915年底到1921年,主政湖北达六年之久,在军阀混战的当时,六年不算少了。

王占元是随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老人了,后来逐渐成为清军中的高级将领,在辛亥革命期间是比较能打的一个将领之一,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王占元极力拥护,因此被袁世凯调到湖北主持军务。

1916年到1920年是皖系当政时期,王占元为直系将领,因此经常和皖系唱反调,皖系要武力统一南方,王占元和冯国璋等人就高唱和平统一,后来还成为南北议和的调停人,在直奉大战中,作为直系主力打败段祺瑞,最后让段祺瑞下了台。

在主政湖北期间,王占元的统治却极为残暴,制造了“六一”惨案,因为克扣军饷,部队也经常发生哗变,正是因为湖北统治不稳定,才有了后来湖南督军赵恒惕开入湖北,湘鄂战事爆发。

王占元部不敌湘军,同为直系的吴佩孚虽然援鄂,却并不支持王占元,因此有了“援鄂不援王”,因此王占元被迫通电辞职。

王占元下野后,湖北成为吴佩孚的地盘

吴佩孚手下将领萧耀南自1921年主政湖北,到1926年死。

因为湘鄂战事,萧耀南奉吴佩孚命令南下,援鄂,击退湘军,伺候双方议和,萧耀南开始主政湖北。

萧耀南在主政湖北期间爆发了京汉铁路大罢工时间,罢工的中心正是汉口,在吴佩孚的授权下,萧耀南镇压工人运动,制造了“二七惨案”,这一天也是萧耀南统治湖北时最黑暗的一天。但是总体上萧耀南对湖北的统治还算可以,因为是湖北人,吴佩孚要给湖北加税,萧耀南还和吴佩孚据理力争。

这里面还有一个轶事,就是萧耀南和吴佩孚的,萧耀南一直是吴佩孚的铁杆,但是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中,曾经气势如虹的吴佩孚却一败涂地,不得已一路逃到湖北,这是萧耀南害怕吴佩孚到湖北来夺他的权,所以在吴佩孚还没等进入湖北就把铁路拆了,吴佩孚无能只能下车走路。

后来萧耀南死了,吴佩孚才又取得了对湖北的统治,但是紧接着就如火如荼的北伐军就打到了湖北,曾经受吴佩孚援助而在东南崛起的另一个大军阀孙传芳竟然隔岸观火,坐等吴佩孚被打败。

至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湖北省就开始由国民政府中央直接控制。


史论纵横


在清朝灭亡之后,民国开始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


当时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军阀,这些军阀按照来源和地域的划分,可以分为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


而湖北恰恰处于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势力的缓冲区,因此在湖北地区没有出现实力较强的大军阀,只出现过几个依附于大军阀的小军阀。


湖北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武昌起义胜利之后,湖北的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做了都督,黎元洪也成为了湖北的第一个军阀。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之后,黎元洪开始朝袁世凯靠拢,他主动削弱了湖北地区的军队力量,杀害了多名在湖北军队中有影响力的人物,间接导致了湖北军阀势力的衰落。黎元洪统治湖北的时间并不长,期间没有太多的作为。在黎元洪卸任之后,段祺瑞接管了湖北都督的职位,由于段祺瑞身兼数职,他真正治理湖北的时间并不长。袁世凯称帝的时候,王占元公开支持袁世凯称帝,向袁世凯索要湖北都督的职位。

袁世凯为了拉拢王占元,将湖北都督的位置给了王占元,王占元开始成为“湖北王”。王占元统治湖北期间,西南军阀和北洋军阀矛盾重重,湖北的南方和西方都是西南军阀的势力范围。王占元一直支持冯国璋的南北议和主张,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主张,因此王占元属于北洋军阀中的直系势力。在直皖战争时期,王占元帮助直系军队作战,收编了大量皖系军队,湖北军阀的势力得到了较大的扩充。

王占元生性残忍吝啬,他统治湖北期间横征暴敛,积累了数千万的资产。然而王占元却经常克扣军饷,手下的士兵因为没有军饷怨声载道,在直皖战争结束后,王占元手下的军队哗变,其余军阀趁机插手湖北,王占元被迫下野做了愚公。王占元下野之后,萧耀南成为了新的“湖北王”,萧耀南是湖北本地人,因为是土生土长的湖北人,萧耀南在统治湖北期间,做过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

萧耀南统治湖北期间,在湖北建设了很多水利工程,并且对湖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萧耀南接手湖北的时候,湖北还有很多王占元的旧部,萧耀南使用手段分化瓦解了这些武装,要么将他们收为己用,要么将他们骗出湖北。因为直系军阀在直奉战争中失败,在萧耀南统治后期,吴佩孚开始干涉湖北的事务。吴佩孚在湖北横征暴敛,几乎接管了萧耀南对湖北的控制权,萧耀南对于吴佩孚十分不满,却不敢公开反抗吴佩孚,最后忧郁成疾而死。

萧耀南去世之后,吴佩孚直接控制了湖北,之后吴佩孚被北伐军击败,湖北成为了国民政府的地盘,始终都没能形成独立的军阀派系。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湖北地区军阀的影响力一直都比较有限,相比于湘军、川军、桂军、东北军等知名的军阀派系,鄂系军阀很少会被单独列成一派,始终都只是直系军阀里面的一个普通成员。


历史总探长


民国的北洋时代,一共有十六年历史,在这十六年里面,湖北的统治者前后出现过七位,分别是:黎元洪、段祺瑞、段芝贵、张锡銮、王占元、萧耀南、陈嘉谟。



首任督军黎元洪

在任时间:1911年10月—1913年12月

离职原因:受段祺瑞打击,被迫进京

从属派系:前清军官,非北洋系

湖北省的首任督军是黎元洪,他最早是海军出身,先服役于北洋水师,后来经提督丁汝昌的推荐,转到了广东水师。甲午战争爆发后,黎元洪所在的广甲舰被抽调,编入了北洋舰队参战。结果在黄海战役中,广甲舰被日军打的触礁搁浅。黎元洪在搁浅后跳海逃生,从此脱离了北洋系统。

离开北洋后,黎元洪投奔到了两江总督张之洞的账下(当时是两江总督),得到了张之洞的赏识和重用。一年后,张之洞从两江调到了湖广,黎元洪也跟着张之洞回到了老家湖北。在湖北,黎元洪算是真正的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关于他对湖北的成就,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

第一:保护了不少革命人才

当时的湖北新军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革命党。之所以会这样,跟黎元洪对新党人士的包容有很大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行为客观的保存和积累了革命党的力量,也使黎元洪本人赢得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后来武昌起义时,湖北新军几乎全部参加了造反,并且在起义成功后还推举黎元洪当督军。这就足以证明,黎元洪在湖北新军中很得人心。

第二:打造了湖北的新军系统

清末新军之中,只有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的水平是最高的。不管是外国人,还是陆军大臣铁良来湖北参观视察时,都称赞黎元洪训练的这支湖北新军,练得不错。正因为如此,当时湖北变成江南练兵的中心,比如安徽、湖南、广西、贵州在训练新军时,都要派人到湖北学习新军训练,这些来学习的军官,或多或少都受过黎元洪的教育。所以说,没有黎元洪,湖北新军的水平不会达到跟北洋新军齐平的程度。

第三:建立了湖北的军政体系

辛亥革命后,黎元洪在武昌提出军民分治的概念,开创了民国党政分开、军政分开的政治体制。并且他还率先实行省长制,为湖北的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

后记:黎元洪是湖北本地人,最有机会割据武汉当军阀。辛亥革命后,他也是这么想的。结果没想到袁世凯逼垮了孙中山后,立刻就集中力量对付黎元洪了。为了向袁世凯表功,黎元洪和袁世凯合伙杀掉了一些革命党人。这使得黎元洪牢牢掌握了湖北军政大权,但同时也遭到了革命党人的敌视,失去了民心。后来段祺瑞逼迫黎元洪进京时,黎元洪的胳膊拧不过段祺瑞的大腿,只得进京担任副总统,从此失去了军权。

第二任督军段祺瑞

在任时间:1913年12月—1914年2月

离职原因:回京供职

从属派系:北洋系元老,皖系大佬

段祺瑞在湖北督军的任上只干了两个月,他当这个督军主要是为了过渡,将黎元洪在湖北的势力铲除掉。后来在他的操作下,湖北新军一部分被解散,一部分并入皖系。从此之后,湖北新军就不再是独立体系了,而是沦为了北洋系的附庸。


第三任督军段芝贵

在任时间:1914年2月—1915年8月

离职原因:调任奉天督军

从属派系:北洋系元老,皖系成员

段芝贵在湖北主政了一年半,完全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政绩,反而在开倒车。因为他这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能耐,完全是靠攀龙附凤,比如曾拜袁世凯为干爹才上位的。(其实他比袁世凯小不了几岁)

后来段芝贵在湖北期间跟《大汉报》的编辑起了一点矛盾,便公报私仇的诬陷报社,派军队将《大汉报》封禁,并且逮捕了报社经理胡石庵及编辑、理事、发行、访事等十多人,将他们发交给陆军审判处讯办,欲置报社工作人员于死地。结果,此举遭到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抨击,因而搞的段芝贵大失颜面。最后被调到了奉天当督军。(最后也被张作霖给偷偷整下台了)


第四任督军张锡銮

任职时间:1915年8月—1915年12月

离职原因:受王占元排挤,自动离职

从属派系:前清官僚

张锡銮是老牌军阀,但是没什么实力。他在被任命为湖北督军前,原本是奉天军务督办。因受到张作霖的竭力排挤,很憋屈的回到了北京养老。(当时已经七十岁了)

袁世凯不想用他,但是又不能明说,就让他负责督理湖北军务的工作。但是在暗中,袁世凯让湖北第二师师长,北洋系小兵出身的王占元公开抵制,导致张锡銮一直滞留在北京,没有到湖北赴任。袁世凯称帝后,将张锡銮的职务改为参政院参政,撤掉了他的督军一职。于是他也就没有到过湖北,对湖北也就没什么贡献了。



第五任督军王占元

任职时间:1915年12月—1921年8月

离职原因:民心尽失,被政敌逼迫下野

从属派系:北洋系出身,直系大将

湖北省的第五任督军王占元,跟湖北有一些渊源。早在辛亥革命时,他率领的北洋新军第二镇就是镇压武昌起义的主力军之一,从此他就盯上了湖北这块宝地。

只不过当时湖北有黎元主政,他还没有机会染指湖北的军政。后来黎元洪被段祺瑞排挤出湖北后,王占元的机会就来了。他先是乘着镇压白朗起义的机会,巧取到了湖北军务一职,排在督军段芝贵之下。等到段芝贵被调走后,王占元又不让新任张锡銮就职,最终逼着袁世凯承认了他在湖北的地位。袁世凯死后,王占元正式就任湖北督军。

当上湖北土皇帝后,王占元也很苦恼。因为他的靠山是袁世凯,现在袁世凯挂了,他需要找新靠山。起先他在府院之争中支持段祺瑞,但是没搭上皖系的线。后来又找冯国璋,加入了直系。在冯国璋的支持下,王占元坐稳了湖北督军之位。冯国璋去世后,曹锟成为直系新领袖,王占元跟着曹锟又混了几年。一直到民国十一年,他终于被挤下来了。而挤下他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同为直系军阀的吴佩孚。

当时王占元在湖北督军任上干了五年多,在这几年内,湖北军政被搅的乌烟瘴气,上至官绅阶级,下至普通老百姓,没有不恨他的。于是湖南军阀赵锡桓抓住了这个机会,组织了一支名为湖北自治军的部队为先锋,以解救湖北相亲,驱赶王占元为名义出兵攻打王占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给赵锡桓打先锋的人,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夏斗寅。王占元见赵锡桓气势汹汹而来,也派出了部队迎战。那支被王占元派出迎战部队的首领的名气也很大,就是后来的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

王占元和赵锡桓大打一气,不分胜负,因此双方都开始找外力帮忙了。赵锡桓找的是四川军阀刘湘,当时刘湘手上有八万川军,赵锡桓许诺刘湘,如果事成,可以把湖北的西南部分给刘湘;王占元找的是吴佩孚,因为他们都是直系。于是赵锡桓驱赶王占元的运动,变成了四方混战。

结果是刘湘为了利益,真的派兵了。而吴佩孚见王占元太不民心,就让支援王占元的部队故意按兵不动,坐视王占元兵败。等到王占元被迫下野后,吴佩孚赶紧收拢他的部队,收买了孙传芳。湖北的直系军队和吴佩孚派来的直系军队联手,先打败了湘军,后来又调兵西进打败了川军。因此,这场湖南军阀发动的驱王运动,最后以吴佩孚鸠占鹊巢,赶走王占元,收买王部人马而大获全胜。

那么,王占元在湖北的六年期间有没有什么贡献呢?可以明确的回答:没有!

据当时人的统计,王占元下野后,仍然是个巨富,身家高达三千万大洋。而这些钱全部是在湖北督军任上巧取豪夺来的。另外王占元还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的人,他占据湖北将近六年多,大部分时间都与南方军阀开战,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湖北人被搞得苦不堪言。这种人真的谈不上有任何贡献。



第六任督军萧耀南

任职时间:1921年8月—1926年2月

离职原因:心力憔悴,病死

从属派系:北洋系出身,新直系代表

王占元下野后,湖北的乡绅提出了鄂人治鄂的口号,拒绝外地人担任湖北督军。当时恰好奉命前往湖北增援的直系军队总司令萧耀南是湖北人,于是他也便顺理成章的成为湖北的第六任督军。

萧耀南担任督军后,为了巩固统治,同时也吸取了王占元的教训,采取了一些缓和措施。比如不再过度克扣部队的军饷,部队应发的军饷与给养一律补齐发足。对武昌首义的将领,以及赋闲在家的军人,都一律给予厚待,让他们在省府挂闲职,领干薪。使得湖北的元老,个个对萧耀南心悦诚服。除了政界之外,对湖北的商界名流,萧耀南也是极力笼络。很多湖北的商界名人,比如周五常、徐荣廷等人,都是萧公馆的座上宾。商会会长周星棠更被聘为省署顾问,以显礼遇。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萧耀南获得了湖北商政两届的一致认可。没过多久,第二次直奉大战大败,最后吴佩孚兵败告终。兵败后的吴佩孚打算到湖北东山再起,结果遭到了萧耀南的极力抵制,拒绝吴佩孚入鄂,搞得吴佩孚当时很丢脸。

他抵制吴佩孚,有两个原因。一是怕吴佩孚来了不走,抢了他的湖北军政大权;二是吴佩孚当时是个光杆司令,他来湖北肯定要借湖北的力量兴兵反击。而当时吴佩孚的两个对手,一个是坐拥东四省,拥兵三十万的张作霖。另一个是坐拥西北四省,拥兵二十万的冯玉祥。对付这两个人,仅靠湖北一个省的人力和财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萧耀南极力抵制吴佩孚,坚决不参加倒冯或者倒奉的战争。

但是,后来时局出现了变化。一是张作霖和冯玉祥闹掰了,两方都在争取吴佩孚;二是萧耀南的部下,比如陈嘉谟、寇英杰、宋大霈、于学忠等人,都是吴佩孚的心腹。这些人支持吴佩孚出山。最后,萧耀南胳膊拧不过大腿,说了一句『江山本来是他的江山,给我江山的是他,要断送江山也只索性由他』的话后,便不再抵制吴佩孚,将湖北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吴佩孚。



后来的事态发展,果不出萧耀南所料。吴佩孚出山后,先是发出通电,把直系将领主张的联冯讨张变成了联张讨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湖北全省立即开始整军备战对付冯玉祥。各种战争所需要的军需、兵役负担,全落在了湖北老百姓的头上。前面也说了,吴佩孚当时是个光杆司令。他要跟冯玉祥开战,仅靠湖北一省是不够的。但是吴佩孚又只有湖北一省,于是吴佩孚在湖北大发军用券,并还想把食盐加价,每引盐加征四元,企图用杀鸡取卵的办法跟冯玉祥死磕。但是这样一搞,湖北老百姓的负担就大大加重了,老百姓普遍怨声载道。

萧耀南虽说是军阀,但他也是湖北人,对老家有感情。吴佩孚拿湖北给自己垫背,他自然是不能同意的。因此他挺身而出,亲自率同省议会及各机关法团,以鄂民资格到总部请愿,迫使吴佩孚取消了军券发行和食盐加征计划。但是战争的计划没有取消,湖北的军队还是大规模的开拔到北方与冯玉祥开战。随着战争的深入,湖北的军费开支越来越大,筹措是难上加难。这些都使萧耀南日夜不安,精神萎颓,最后暴毙而亡。(据说是一次吃了三倍剂量的安眠药,不治而亡)

关于萧耀南在湖北的施政,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偏正面的。虽说他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实事求是的说,在客观上还是造福了一方百姓的。

第七任督军陈嘉谟

任职时间:1926年2月—10月

离职原因:战败被俘

从属派系:北洋系出身,新直系代表

陈嘉谟的资历不深,没什么亮点。他能当上督军,是因为他支持吴佩孚复出,同时也是萧耀南的第一心腹。当萧耀南暴毙之后,吴佩孚首先想到了让陈嘉谟继任督军一职。但是他继任督军后没多久,北伐军就打到了湖北。陈嘉谟率军拼死抵抗,搞得武昌城被北伐军围了几个月,军民都死伤惨重。最后武昌城破,这厮战败被俘。

所以要论陈嘉谟对湖北的贡献,我觉得应该是负数。因为他就是一个职业军人,完全不懂政治,也不懂该怎么治理地方。并且他刚上台就碰到了北伐战争,跟北伐军大打一通,害得湖北老百姓跟着受罪。



总的来说,为湖北的近代化贡献最大的人是张之洞。不过,他不是军阀时代的人。而军阀时代的湖北七任督军,应该是以黎元洪和萧耀南的贡献最大;段祺瑞属于打酱油的角色;张锡銮根本就没赴任,只是挂名;而段芝贵、王占元、陈嘉谟都是负的,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还祸害一方百姓。


Mer86


自武昌起义至蒋介石1929年实际控制湖北,十八年间长期稳定统治湖北的有黎元洪、王占元和萧耀南,此外短暂统治过的还有段芝贵、陈嘉谟和胡宗铎。至于说对湖北的贡献,且听本人细说。

1911年爆发武昌新军起义是一次突发事件,由于事发突然,当时各位领袖人物皆不在场,在临时指挥吴兆麟的主持下,无心革命的黎元洪阴差阳错被推举为都督。黎元洪表面上一副活菩萨的样子,骨子里却是个厚黑大师。

他借用群英会事件,将张振武、孙武等影响力巨大的首义元勋边缘化,并采用借刀杀人之计引诱袁世凯杀害了张振武,将袁世凯推上了风口浪尖。袁世凯也不是省油的灯,马上把黎元洪劝他杀张振武的电报公之于众,使得黎元洪威望受损。

此后袁世凯再次出招,派干儿子段芝贵请君入瓮,将半推半就的黎元洪送往北京软禁,黎元洪从此开始了傀儡生涯。段芝贵只是过渡人物,随后统治湖北的是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期的老部下——王占元。这货更不是好鸟,在任六年大肆搜刮,据说身家有2000万袁大头,大发了一笔横财,搞的湖北民怨沸腾。

1921年,倒王运动爆发,王占元被湘军赵恒惕部击败,被迫下台,随后湖北就落入一直坐山观虎斗的北洋直系军阀萧耀南手中。萧耀南在湖北与民休息,发展经济,缓和各方矛盾,善待革命元老,他统治的五年是北洋时期湖北最好的时光。

1926年,萧耀南颇为蹊跷的死去,部下陈嘉谟接任,随后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桂系军阀胡宗铎开始统治湖北。1929年,桂系在蒋桂战争中失利,蒋介石中央军接管湖北,湖北历史暂时告一段落。

可以看到,北洋军阀时期对湖北贡献最大的统治者是萧耀南,除了他,其他湖北军阀干的无外乎争权夺利,鱼肉百姓的勾当。


林屋公子


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来说,湖北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特别是湖北武汉,辛亥革命在此处爆发,并由此来开了中华民国的历史。

中华民国的历史,至少中华名前20年的历史,可以算的是一部军阀混战的历史,大大小小的军阀粉墨登场,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好不热闹。

作为拉开中华民国历史的湖北,大小军阀也是接踵而至。我简单归纳了一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是洋务运动时期,北洋时期,北伐战争-中原大战。

1、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张彪)

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曾担任过湖广总督。所谓湖广,也就是两湖地区。当时清廷对于东南各省的控制力已经名存实亡,湖广总督张之洞已经是两湖地区实际上的掌控着。

张之洞在主政湖北期间,不仅大力发展实业(在下文中会具体提到),而且创立了湖北新军。在张之洞之后,张彪便接管了湖北新军。

说起这个张彪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个人,武昌起义爆发时,张彪曾率湖北新军镇压起义军。辛亥革命胜利后,张彪便逃到了天津。后来溥仪被冯玉祥扫地出门时,张彪还收留了溥仪。

2、北洋时期(黎元洪、段芝贵、王占元、吴佩孚)

辛亥革命之后,湖北军政府成立,原本属于湖北新军的黎元洪(湖北黄陂人)被推举为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掌控了湖北。

1913年黎元洪入京担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接替他掌控湖北的是袁世凯的义子段芝贵(皖系军阀)。段芝贵掌控湖北的时间同样不长,从1913年到1915年。

段芝贵之后,走马上任的军阀是王占元(直系)。王占元掌控湖北的时间很长,从1915年中期至1921年中期,足足有6年之久。王占元这个人生性残暴,在主政湖北期间也没有干过什么好事。顺便提一句,后来的五省练帅孙传芳就是王占元的手下。

1921年,湖北发生了倒王运动,王占元向同属于直系军阀的吴佩孚求救。吴佩孚假借救援为名,顺便把自己的势力伸进了武汉。吴佩孚手下第二十五师师长萧耀南进驻武汉,吴佩孚成为湖北真正的掌控者,直到北伐战争爆发。

3、北伐战争-蒋桂大战(李宗仁,蒋介石)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很快就由<strong>广东攻入湖南,继而攻占湖北。北伐军在攻占湖北过程中,李宗仁的第七军是主力军,攻占武汉后,蒋介石继续向南攻占上海等地,武汉地区便落入了新桂系军阀李宗仁的掌控之中。

1929年,蒋桂大战爆发,李宗仁白崇禧率领的桂军大败,湖北易主,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之地。


在上述所有人当中,张之洞对于湖北的贡献是最大的。

张之洞主政湖北期间,大力发展工业和教育,留下来许多宝贵的财富。

工业上:汉阳铁厂,当时亚洲最大的铁厂;汉阳兵工厂,大名鼎鼎的汉阳造便出自于此;湖北织布局;湖北纺纱局;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江南造船厂。

教育上: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前身)。

本人就是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张之洞的那一句“凡民俊秀皆入学,天下大利必归农”至今还在耳边回响。

从1898年湖北农务学堂创办至今,华中农业大学已经走过了120年的历程,“耕读双甲子,薪火传天下”!

再来看看,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每一个名字都是分量十足,而这一切,便是归功于张之洞!


小镇月明


军阀混战时期,统治湖北的军阀主要是王占元与吴佩孚,最大的贡献就是相对于河南、苏北军阀的走马观花,湖北保持了勉强的稳定。

武昌首义,黎元洪在这里担任都督,在南北议和后,黎元洪去北京做了副总统。在平定白狼起义后,段芝贵署湖北都督,之后以彰武上将军督理湖北军务。二镇出身的王占元帮办湖北军务,之后段芝贵调往东北,王占元代理湖北军务。

(王占元)

在护国战争开始后,王占元主持湖北军务获得中央认可。在讨伐护国军过程中,袁世凯以王占元为“襄武将军”督理湖北军务,并于汉口督办军事运输。

在护国战争结束后,王占元担任湖北督军、湖北省长兼二师师长,湖北名副其实的一把手。长江三督将直系元老冯国璋扶上总统宝座,自然也被投桃报李,王占元获得两湖巡阅使一职。

在冯国璋死后,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直皖矛盾公开化;二是直系内部矛盾也渐渐明朗。1920年直皖战争以皖系的失败而告终;1921年川军、湘军对湖北发动战争,在联合攻击下,王占元不敌,只能等待直系援兵。吴佩孚很明确就是“援鄂不援王”,等到王占元撑不住下野后,吴军迅速击败湘军、川军。湖北也就自然进入吴军手里。

(萧耀南)

在得到湖北后,吴佩孚获得两湖巡阅使一职,萧耀南获得湖北督军一职,自行护理省长。在曹锟就任大总统后,萧耀南获得两湖巡阅使,湖北省长职务。虽然名义上有两湖,事实上一直就是湖北这一块。

1624年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战败,1925年底吴佩孚到了湖北,1926年初王占元即病死,湖北进入吴佩孚控制时期。再就是北伐军进入湖南,在汀泗桥、贺胜桥与吴佩孚血战,最后围困武昌四十余日,占领武昌城,吴佩孚大势已去。

(北伐军攻击武昌)

<strong>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