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為什麼屬於華東地區?

地理答啦


首先我們要理解,我國當初設立的很多大區某些情況下並不是單純根據地理位置來劃分的,歷史上不但劃分過華東、華北、華南等地區,也劃分過東部、中部、北部等區域,不同的時代條件下,我國省份所述的大區也略有不同。雖然當前天氣預報等播報中也會出現區域的代名詞,但是當前所說的華東地區更多是經濟形勢上的產物。

當前的大區已經取消了行政作用,更多是經濟上的協作,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華東經濟協作區,稱呼延續至今。華東地區一直是我國東部發展最快的地區,以長三角為引領,沿海優勢地區共同發展,而山東所處的地區經濟增長同樣很快,目前全國經濟排名當中排名第三,劃在華東地區無可厚非。
最初設立華東地區之時,有上海、江蘇、山東、浙江、安徽,並沒有後來的江西,只不過中期調整之時,加上了江西省,希望華東經濟優勢地區能都帶動江西的共同發展,但是今天來看似乎沒有實現。目前來看江西省更多是融入了華南地區,大部分更指廣東,這也可以看出劃分大區是經濟作用。
最後,有很多人認為山東是北方省份,劃在華北似乎更加合理,但是要理解經濟屬性劃分裡可不會包含人文和自然,雖然自然環境山東的確妥妥的北方屬性,人文等更加符合黃河流域,但是華北大區當時更多是內陸省份,經濟發展上除了京津其他省份並沒有經濟優勢省份,所以山東沒有劃入華北而是華東。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山東在地理上屬於北方。山東省位於華北平原上,糧食以小麥為主,飲食上以麵食為主。語言跟河南、河北很相近,互相之間也能聽得懂。

我們常說山東屬於華東,屬於華東六省一市(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上海)。主要是因為解放戰爭中,山東歸屬華東局有關。

抗日戰爭結束後,按照中央部署,羅榮桓等率領山東軍區部赴東北,陳毅等率領部分新四軍軍隊由華中先後北上,執行鞏固和發展山東解放區的任務,於1946年1月7日成了山東軍區,兵力約20萬人。而留在華中的新四軍部隊,於1945年10月25日成立華中軍區,兵力月13.5萬人。

1947年第一季度,山東與華中軍區進行統一整編,撤銷山東軍區、山東野戰軍和華中軍區、華中野戰軍,組成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

其後華東野戰軍(以後改成第三野戰軍)及兄弟部隊發起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一路上解放了江蘇、上海、福建等地。

1950年國家設立六大行政區,山東歸屬華東區,與江蘇,福建,浙江,江西,上海,安徽統稱“華東六省一市”。1954年撤消六大行政區,但是這種區分已經成為習慣,彼此之間的交流也還在。

所以一般都還認為山東歸屬華東。


歐陽芊雙




\n

夏朝時期,華東地區分屬兗州、青州、徐州和揚州等地。

\n

周朝時期,華東分屬宋國、齊國、紀國、魯國、滕國、吳國、楚國、莒國和邾國等地。

\n

秦朝時期,分屬九江郡、四川郡、薛郡、東海郡、會稽郡、碭郡、閩中郡等地。

\n

唐朝時期,分屬河南道、河東道、淮南道、江南道等地。

\n

明朝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在全國設置十五個省級單位,稱為“兩京十三布政司”。華東地區分屬南直隸(今江蘇、上海和安徽)、山東、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n

清朝入關後基本沿襲明朝的行省制度,行政區劃大致未變。1645年(順治二年)改北直隸為直隸省,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廢除了南京為國都的地位。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正式分為江蘇(含上海)、安徽二省,自此華東地區各省名稱與今日大致相同。

\n

1927年3月,國民政府設上海特別市,從江蘇省上海縣和寶山縣析出;同年5月,設南京特別市(首都特別市),從江蘇省江寧縣析出。1929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從山東省劃出。自此,華東地區省級行政區劃分別為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南京市、上海市、青島市。

\n

新中國建立初期,曾設華北區、東北區、西北區、中南區、華東區、西南區六大行政區,為當時一級行政區。其中,華東行政區的轄區相當於如今的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和臺灣省。行政委員會駐上海市,由饒漱石擔任行政委員會主席。江西省當時屬中南行政區。

\n

1952年,南京直轄市、蘇北行署區和蘇南行署區合併為江蘇省,南京由直轄市降為省會,皖北行署區和皖南行署區合併為安徽省。

\n

1954年06月,大行政委員會撤銷,地方行政機構統一於省市地縣制(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n

1961年,中央設置華東經濟協作區,為全國六大經濟協作區之一(非行政區劃),包含上海、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和山東等地。1978年後撤銷。[18]

\n

1961年,中央設置華東經濟協作區,為全國六大經濟協作區之一,包含上海、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東等地。1978年後撤銷。


迅傑恆業


說到山東省,很多人第一反應他屬於華北地區,但事實上山東省是屬於華東地區的。當然,這是有深刻歷史淵源的。

所謂華東地區,並不是單純指地理上位於整個華東方位的省份組成的地區,他是行政和經濟區合併組成的概念。1949年建國初,全國劃分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行政區,1954年,大行政區被撤銷。1958年,出於經濟發展的需要,全國被劃分為東北經濟協作區、華北經濟協作區、華東經濟協作區、華南經濟協作區、西南經濟協作區等7個大區。1961年,七大經濟協作區又被調整為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六大經濟協作區,以促進經濟進一步發展,山東就再華東經濟協作區之內。

華東地區劃分源於華東軍區管轄的範圍劃分,山東是華東野戰軍的前身之一,曾是華東野戰軍的後方和根據地,最終歸於華東大區管轄也是順理成章。


沐橙籽




就氣候和地理位置而言,一般人眼裡,山東好像應該更屬於華北,而不應該屬於華東地區,山東之所以屬於華東地區,這是有歷史淵源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設立了六個大行政區,這是根據我國解放戰爭的戰略部署及戰場分割有關的。在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全國挺進,解放全中國。



其中第一野戰軍主要負責經略我國西北地區,第二野戰軍渡江後向西南進軍,負責經略我國西南地區,第三野戰軍主要經略我國東南地區,而第四野戰軍入關後,迅速南下,主要負責經略華中和華南地區,也就是後來的中南地區。



其中,第三野戰軍,也就是原華東野戰軍,在全部解放東南地區後,將原來的根據地山東、蘇北、皖北和新解放的皖南、蘇南、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組建了華東軍區,華東大行政區就是在華東軍區的基礎上建立的。



其實,簡單說,華東地區主要是第三野戰軍打下來的地盤。



第三野戰軍也就是原華東野戰軍,在1947年1月,主要是以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為基礎組建的,這也是山東隸屬於華東地區的直接淵源。建國後,山東按慣例,繼續歸華東軍區和華東大行政區管轄,這也就不難理解現在山東隸屬於華東地區了。


可汗說事


這跟離誰近沒有關係,遼東半島離山東也很近,但是地理區劃屬於東北。

“華”字意為華夏,中華的東部稱之為華東,山東在華東華北交界處,但膠東半島則比華東大部分地區更靠東,山東整體地理位置上的華東特徵比華北特徵更明顯,當然就屬於華東。

與城市等級劃分不同,地理區劃是由官方劃分的,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大區編碼,各區域編碼字頭不同,而相同大區的省份編碼字頭也是相同的。


城市發展報告


山東屬於華東地區基於行政區劃概念,建國初期全國劃為華北、華東、華中、東北、西南、西北、華南七大行政區域。地理上我國尚無東西劃分一說,而當從區域方位來講,山東無疑處於我國東部,所以行政區劃稱華東沒什麼毛病。

“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 建、上海),六省一市中山東是唯一的北方省份。除安徽、江西外都是東部瀕海省市,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相對呼應圈出一個渤海灣,山東正是得蓋於這樣的區位優勢在北方省份中成為經濟領頭羊。

從地理角度講,山東全境處於南北分界線以北,要說"東"還沒東北更東,但東北既東又北,才劃出個東北地區,所以除東北外,山東無疑是北方地區的最東部省份。膠東半島就橫伸入海。只是從自然地理從無東西部劃分一說。自然地理只劃分南方、北方、西北和青藏高原四大版塊。

從地理地形方面看,山東屬於華北平原的地區主要就是德州和聊城兩地,從語言風俗上看這兩地也更接近河北。山東其他地區大都屬於魯中山區和膠東半島,從文化、經濟等方面和華北交集並不多。


山東屬於華東也有歷史原因,山東號稱齊魯大地,齊國在春秋時期首先稱霸,自號東帝。是當時名副其實其實的東方大國。


行者七王


對於這個問題,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認為,只要說清楚“華東” 這個概念,大家就不會對地理位置位於華北的山東屬於華東地區感到疑惑了。

首先,說說“華東地區”這個概念。華東地區並不是一個自然地理概念,而是一個行政區劃概念和經濟區域概念。建國之初,我國將全國劃分為六個大行政區,即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每個大行政區下轄若干省份(直轄市、行署區),當時的華東大行政區管轄上海、江蘇(蘇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安徽(皖南行署區、皖北行署區)、浙江、福建等省市。1954年,大行政區作為一級行政區劃被撤銷。1958年,中央為了加強對地區經濟的計劃指導,協調各大區內省、市、自治區間的經濟聯繫,根據當時的實際出發,考慮歷史關係和政治、經濟、軍事需要,又將全國劃分為東北經濟協作區、華北經濟協作區、華東經濟協作區、華南經濟協作區、西南經濟協作區等7個大區。1961年,又恢復成立了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六個區黨的中央局,將七大經濟協作區調整為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等六大經濟協作區。

然後,說說“華東地區”形成的淵源。建國初期設立的六個大行政區,是和我國解放戰爭的戰略部署相關的。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勝利後,我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解放全中國。其中第一野戰軍經略西北,第二野戰軍渡江後向西進軍經略西南、第三野戰軍經略東南、第四野戰軍入關後南下經略華中華南。第三野戰軍(原華東野戰軍)解放東南後,在原來的根據地山東、蘇北、皖北和新解放的皖南、蘇南、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建立了華東軍區,華東大行政區就是在華東軍區的基礎上建立的。

綜上,華東地區是個行政區和經濟區概念,華東地區的地域範圍又源於華東軍區管轄的範圍,而華東軍區是在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原有根據地和新解放的地區建立的。山東地區(山東軍區、山東革命根據地)作為華東野戰軍的前身之一——山東野戰軍誕生和長期戰鬥的地方,是華東野戰軍的重要後方和根據地,建國後歸華東軍區和華東大行政區管轄也就不難理解了。

以上!


地理答啦


建國後依照地理位置將中國的省市劃分為七大行政區域,即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西北,按照地理位置當屬華東。又因為山東是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遠古五大部族首領少昊族就定都窮桑(即曲阜附近),並形成中國傳統圖騰中最重要的鳳鳥圖騰崇拜,因此按文明方位也屬華夏之東,所以山東必屬華東。個人淺見,歡迎探討。


進城土豆


這個確實有點意思,從地理位置來說,山東應該是跟華北明顯更近,而歷史上明朝末年,山東省還曾經管過渤海對岸的遼東半島,從哪個角度都跟上海江蘇領銜的華東扯不上啥關係……

這個事兒,要糾結到民國初年,實際上從明清以降,山東省一直是作為拱衛京師的戰略要地,與遼寧遙相呼應。袁世凱曾經做過山東巡撫,而清末李鴻章主政海軍,他的嫡系、也是清朝海軍的主力——北洋艦隊,核心母港就在山東威海。

但是呢,山東如果完全歸入華北呢,也是有點勉強,我們可以看到華北地區基本上就是延續了清朝直隸總督的轄區(無非是再加上內蒙和山西),而當時的山東確實算是個相對獨立的省份。

哪怕是到了抗戰時期,山東與華北根據地也是相對獨立,華北區大概包括了晉冀魯豫、晉察冀和晉綏根據地,是120、129師的勢力範圍,而山東根據地則是115師主力東進,在抗戰後期也成了共產黨所建立的最大的根據地。

等抗戰結束,山東根據地主力(大概5萬人以上)隨同羅榮華、陳光等115師名將出關、經略東北,當時山東仍有相當多的地方部隊,組建了後來的山東野戰軍。中央一度屬意徐向前主政山東野戰軍。再到後來,主要在江浙、華中一帶活動的新四軍(後改稱華中野戰軍)在敵人壓力下被迫北撤至山東,中央索性決定兩大野戰軍合併為華東野戰軍,由陳毅粟裕譚震林打理,就此形成了後來三野的規模。這麼一折騰,山東頓時變成了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的大本營,跟劉鄧的二野(中原野戰軍,後來經略西南)配合默契,與聶榮臻主理的華北野戰軍來往反而不多。

經過三大戰役和渡江,四大野戰軍各司其職,二野經略西南,三野經營華東,四野則是從中南直接打到了海南島。雖然胖帥有提議跟二野互換,由二野來經營華東,但被劉鄧婉拒(當然也有可能部分原因源於華東要承擔解放臺灣的任務,二野的兵力比三野是要差的多)。由此也形成了後來幾大行政區的雛形:東北,有高崗領銜的東北軍區;西北是彭德懷的一野;華北則是聶榮臻的華北野戰軍;西南是劉鄧加上後來來的賀龍;中南是林彪(後來換成了葉劍英)的四野;華東則是三野的基本盤……當然那會幾個大區的最高機關除了軍政委員會,就是幾大中央局,比如東北局、西北局、華北局、華東局、西南局和中南局……

這樣一來,山東就處在了華北和華東的邊緣地帶,是有那麼點尷尬,關鍵是華北局聶帥的地盤基本上延續自晉察冀和晉綏,二野的老地盤晉冀魯豫,實際上相當於被華北、華東和中南給瓜分了,這也是因為河南是四戰之地,本省的幹部基礎並沒有那麼強。而對山東來說,本省的幹部對於華北局的領導並沒有什麼親近感,尤其是當時隨同三野南下接受華東地區的山東干部遍佈蘇滬閩浙贛,山東干部的思鄉情結是出了名的,所以就導致了,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山東都只能留在華東局(對了,山東建國後的首任省委書記就是那位知名的康生同志)……

再到後來,幾大行政區被先後裁撤,行政的色彩被淡化,但作為地域概念卻被強化下來,由此山東躋身華東地區也就慢慢滴被固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