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究竟都怎麼樣?品德培養究竟好不好?

反槓精一分隊大隊長


因為工作關係,曾經較多較廣的接觸過大學生。給我的印象是,現在一些優秀大學生,知識面,表達能力,思想開放程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深度,甚至是社會擔當,都超過他們的兄長,甚至是父母。但是因為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學生之間的差距比較大,整天無所事事,混日子的也有。這沒什麼奇怪,成長的痛苦,年輕人的彷徨,歷代都有。

現在對年輕人道德的指責多來自於老年人。用五六十年代的老知識分子的奉獻精神,要求現代年輕人。時代已經變了,不是說對與不對,而是說應該不應該。那時的國情需要一大批知識分子做出巨大的犧牲,現在還需要嗎?當時多數人無怨無悔,義無反顧,是時代的需要。同時也付出了巨大代價。

現在的高等教育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在指責學生是精緻的利己主義的時,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高等教育從來都是社會的晴雨表。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社會。

真正的知識分子應該是社會的脊樑。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能夠引導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培養的大多都是專才,知識面狹窄。德育教育簡單粗暴。難以承擔社會重擔,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問題。社會缺乏能承擔重擔的人才,同我們高等教育的失誤是有關係的。

不要去充當魯迅先生筆下的九斤老太,更不要過多的指責年輕人,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更重要。年輕人會在社會的實踐中成長起來。這次同瘟疫的抗爭青壯年並沒有讓我們失望。

我對年輕人還是充滿了希望的,並不悲觀。


老梁139490047


當代大學生是網絡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有他們的特點。至於說到品德,就我接觸到的情況而言都比較明事理。可能這個問題,更多的是長輩和教育者提出的,因為環境差別和對比的原因,會讓年長者懷疑現代大學生道德水平是不是下降了!我說說去幾個觀點:

一,道德水平其實更多的是社會風氣,和社會引導的作用,歸結到某個群體有點委屈那個群體了。比如現在人追逐利益,以前看來有不好的意思,但現代社會來看,很正常,很應該。這是人類的正常追求。

二,品德確實跟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緊密相關,尤其是學校教育,我覺得在德育方面確實是有所缺失。因為現在學校的功利性導向太嚴重了,上到領導,中間老師,下面學生都是以追求成績為主,而道德教育,人際交往,心理輔導等沒有專門的課程讓學生認識,都交由老師班主任去承擔這個功能,難免欠缺很多。這是國家要在設計層面去調整了。

三,當代學生我認為整體還是好的,追名逐利,個性化,人際交往比長輩欠缺人情世故,比較不受傳統約束,是當代社會的特點。沒有好壞之分,主要我們國家最近幾年變化比較大,產生差別也是很正常的。

總得來說,品德這個事是整個社會的感受,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評價,需要有更多的人出來討論和關注,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問題會出現,但也有很多問題被解決。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瞬息思變


個人觀點:

我認為當代大學生比不上老一輩的大學生,不管是學習能力還是品德方面。

首先,如果問現在大學生的夢想是什麼?多數都想當明星,董事長什麼……我估計會有百分之九十的大學生會朝這方面想。為什麼呢?因為現在大學生只想結果,只想不勞而獲,就想著一下子賺大錢,不止大學生,連小學生現在都是。很少大學生想著去當科學家,老師等等職業。

社會在進步,我們民族在強大,靠得是誰?靠的是一個個老科學家,一心為國辦事,一心為人民服務,他們有奉獻精神,有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當代大學生沒有老一輩大學生學習的那股衝勁,不怕苦,不怕累,以前有幾個有電腦的,有的在煤油燈下學習的,現在社會,雖然用不到煤油燈,但是,在燈光下認真學習的沒有幾個,都是為了敷衍考試而已。

大學生就該有大學生的樣子,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價值,還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為社會多做貢獻。





小先生o


但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在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進行的調整中,的確是存在一些問題,有的還非常嚴重。比如在教師的資格評定中,除授課資歷及教學質量外,片面的強調論文的數量,以及所發表期刊的級別,這種評定標準的弊端已經越來越凸顯。比如最近大家熱議的國家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國外權威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還有前一段時間國內專業學術期刊上出現的“讚美師孃”論文。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我們的教育制度、引導方向出現了偏差,而這些偏差,也會對在校的學生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所以,我們高校的學生和教師,絕大部分是好的。但是學校的確存在許多嚴重的問題,亟需要治理。


三維看歷史


當代大學生總體上給我們的感覺還是不錯的,朝氣蓬勃,思維活躍。也非常容易接觸。也很講衛生,不隨便扔垃圾,有思想。這個群體的品格如何?我覺得還是要看學校是如何引導?如何教育的?還是要看學校的管理者如何管理?學校積極引導學生愛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責任,有擔當。那學生就會朝好的方面發展。同時學生的品格也受到整個社會的影響,如果整個社會是風清氣正。那對學生也會有積極的影響。所以學生的品德如何還是主要看我們教育管理者如何引導教育培養。


fh情感領域作者


肯定是好的,怎麼能說不好呢,那個孩子不是爸媽老師精心培養的,哪一個不是國家的未來。不能說有幾個不好的就質疑所有的當代大學生。哪一個層次的人,能百分之百的都是品德高尚的呢。

就拿這次疫情來看,難道就沒有大學生衝在前面嗎,就我知道的就有好幾個大學生去當志願者,參加抗疫工作的,每天走在一線,各個卡點量體溫,返鄉工作上門量體溫做登記,人家也在無私的奉獻。

當代大學生也是一個群體,人家接受的事物,眼界,價值觀都和老一輩的不一樣,我們不能用我們的思想去要求他們,不能說現在的孩子天天打遊戲就是不好的,如果你生在這個年代,衣食無憂,也許你還不如他們呢。

在思想道德上,不能以過往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公交車上不給你讓座就是道德不好了嗎,你不是他你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也許他剛剛被壞人騙了錢,也許他剛剛被老師教訓了,也許他喜歡的人說不喜歡他,給你讓座是他道德高尚,不讓只是他還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他有他的痛苦。

我們不能總以聖人的眼光要求別人,而以凡人的眼光要求自己!


沉默三秒2


容我從我個人觀點(偏見)角度實話講:在當下應試教育體制下,由全力主導下的通過有偏私意識的灌輸,指導,培養,訓誡訓斥手段去模式模具出的所謂人和一個個大學生,是對人材這個美好名詞沾汙和扭曲。

一個人到 大學畢業,六,七歲加義務九年加高中三年加大學四年等於二十二,三歲,已是完全的成人年令。人生最寶貴的年令段都是在及乎是直接與社會脫離關係情況下成長起來的。難道不是嗎?

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進入社會獨立謀生,好不誇張地用個形像比喻,分明就如嬰兒降生的苐二次又經歷一個降生過程,來到一個及乎陌生而全新的社會上。難道不是嗎?

來到一個新環境,瞭解它,認識它,並有心服務於它,需要一個很長時間過程,難道不是嗎?

發現它的缺陷和不足並有意識改進,促進和改造改變它也都需要一個很常時間。難道不是嗎?

一個大學生待有對社會有了全面瞭解和認識,並發現它的缺陷和不足並立志改造改變這個社會,為社會服務並作出貢獻。我想問,還剩下多少可利用的讓個人發揮潛能的時間呢?

品德是人性內涵之一的社會環境產物,是社會公約,道德規範下影響下的產物。是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秉持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環境的產物。利用全力意識和力量精心培養,塑造出的品德是虛偽不實的假貨。任何憑藉某個或某些人的意志有意塑造培養的,都是反自然反社會的反動。


明明爺爺922



在線靈童


大學生,顧名思義,其實環境對一個人的改變是不可估量的,而在校大學生,由於學校的各種氛圍,素質方面還是相對較好,不過也有個別或者說部分不是那麼像個“大學生”的,大學是一個培養人的地方,在這裡的改變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為人處事,準確的說,大學以前我們在學習知識,大學我們就在學習怎麼去運用我們所學到的,無論是人脈還是感情或者思想,在大學都能得到提升,如果你在大學,那麼請好好珍惜在校的時光,別留遺憾。


半曲墨未乾


品德培養,在目前中國教育體制下,很薄弱。越是學霸,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比例越高。以至清華都成了美帝人才的搖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