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無情:華山論劍,各有死穴,一動感情,你就輸了

市場無常。最大的機會,來自於人類的感情;最大的挑戰,也來自於此。掌控它,你將完勝;忽略它,自尋死路。


金融市場無情:華山論劍,各有死穴,一動感情,你就輸了


一動感情,你就輸了(上)

一切交易都是與人打交道。人有理智,亦有感情。理智是簡單的,而感情是神秘的。想做好交易,你要懂得人類的情緒波動,懂得他的恐懼、他的希望、和他人性中致命的弱點。我們交易員,無非就是在人類的情緒中,尋找機會。

值得慶幸的是,有些極其聰明的前輩——行為金融學的先驅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在不確定性面前,人們容易重複一些錯誤。在壓力之下,人們容易錯判風險與機遇。偉大的交易員懂得這些。他們知道,別人的判斷失誤就是自己的機遇。更難得的是,他們還知道這些失誤是什麼樣子的,每當市場上露出這些失誤的尾巴,他們就能抓住。

哪有理性人?

多年以來,

“理性人”是所有經濟學說和金融理論的基礎。交易員應該知道,這是扯淡。地球人都是非理性的。一旦介入交易,也就進入了情緒的死循環:

·希望:我希望它漲,我一買它就快漲吧!

·恐懼:我輸不起了,再也輸不起了……

·貪婪:啊哈,這麼多錢,我賺了這麼多錢!快馬加鞭,再翻一倍!

·絕望:坑爹啊,什麼玩意啊,賠賠賠,有沒有賺錢的時候啊!

這是最為常見的情緒,是千百年來的進化結果。但在市場交易中,它們就是“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的根源——該要不要,該放不放,該守不守。


該要不要——損失規避

童話的結局都是一樣的,王子與公主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沒有一個童話會寫:王子與公主過上了“一天好、一天壞”的日子,也不會是“一天特別幸福,另一天吵點架”的日子。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 就這樣深深植根在人們的腦海中——追求平穩,追求安逸,受不了風險與賭博,從我們的童年就開始了。


從本質上講,50%概率贏、50%概率輸的賭博就是不賠不賺,但沒有人會接受它。因為,“輸”的痛苦,往往是“贏”的快樂的兩倍,行為金融學的實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只有當我們把“贏”的金額改成“輸”的兩倍時,才可能讓一些人動心——50%的概率贏到100元,50%的概率輸掉50元,正常人只接受這樣的賭博。

那麼,如果是50%的概率贏到80元,50%的概率輸掉50元呢?理性人會抓住它,而正常人會放過它。他們不去想,自己放過的,是一個真正能賺錢的機會。


該放不放——沉沒成本、處置效應

面對糾結的感情,勸的人都說一樣的話,“長痛不如短痛”。如果不說這個,也不知道說什麼了;但說了這個,也知道是白說。當事人總會搖搖頭,說我已經付出了太多。這種痴狂般的堅持,就是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s effect);這種自殺式的選擇,就是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

選擇,是為了未來,而不是為了過去。如果你忘了這一條道理,在選擇時考慮付出了多少、等待了多久,就會進入沉沒成本的陷阱——那個讓你哭的最多的人,那支讓你操心最多的股票,反而被你一再堅持。這也被稱為 “出贏保虧”的處置效應——處置股票時,總是喜歡賣出賺錢的股票,繼續持有賠錢的股票。結果是,賺錢的股票賺不了多少錢,就扔掉了;賠錢的股票不賠完老本,就不會扔。

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不願意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想用拖延等待希望。這是深深的恐懼與自卑,而非勇敢與自信。然而,多一天錯誤,就少一天正確。有太多的人,一定要輸到血本無歸,才肯停止自欺欺人。他們忘了,拒絕承認失敗,從來不意味著成功。


該守不守——結果偏好、近因效應、小數定律、從眾效應、錨定效應

·結果偏好(Outcome bias):如果結果成功,無論原來的決策多麼糟糕,也算好的。如果結果失敗,無論最初決策多麼明智,也是壞的。

·近因效應(Recency bias):最新的數據、最近的經驗,總比之前的更可信。

·小數定律(Belief in the law of small numbers):看極少的例子、用極少的信息,就輕易下結論。

·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盲目隨大流。

·錨定效應(Anchoring):用先入為主的判斷代替理智。

正確的決策,也無法避免意外的風險;正確的方法,也難以完勝多變的市場。然而,在意外突襲、大市動盪的時候——

因為結果偏好,糟糕的結果抵消了理智的決策過程,正確的決策機制將被拋棄;

因為近因效應與小數定律,最近的幾次失敗抹去了長期的成功經驗,珍貴的經驗將被扔掉;

因為從眾效應,人云亦云取代了理智判斷,一擁而上,市場的震盪因此加劇;

因為錨定效應,脫離現實的預設目標打擊了實際成績,你做對的時候,你自己都不知道;

——人們是那麼容易放棄對的東西。只要結果是錯的,無論錯在哪裡,人們都以為錯在自己。


這就是人類,該接受時,他選擇放棄;該放棄時,他選擇堅持;該堅持時,他選擇撤退。你見過中國最憨厚的股民嗎?他們拿著辛苦工資來炒股,不敢買有風險的股票,50%賺80,50%賠50的股票,他們拱手讓給別人;他們覺得攢點錢不容易,賺的時候,他們趕緊兌現,跌的時候,他們從來都不敢賣,害怕這一切真的成為現實。結果,輸不起的人,一定輸得最慘。這是一些人的災難,也是另一些人的機遇。稍後幾課,我們會一一解析。

金融市場無情:華山論劍,各有死穴,一動感情,你就輸了


一動感情,你就輸了(下)


華山論劍,各有死穴

上一節,我們探討了感情,這一節,我們將探討具體的交易模式。每種交易模式都有自己的信眾。很多交易員是那樣虔誠,忠實於自己的門派,認為自己是武林至尊,其他門派都應俯首稱臣。我沒有這樣的信仰。盲目尊己排他,閉關鎖國,是愚蠢的。天下武功,各有其用,幾種最為常見的交易模式都將列舉在下面。

趨勢跟蹤(Trend Following)

在幾個月內,價格可能按照一定的趨勢移動,從最高點到最低點,或者從最低點到最高點。“趨勢跟蹤”的交易員想在趨勢開始時入市,在趨勢逆轉時撤出。價差明顯,持續時間長,對趨勢判斷準確,就能掙到這筆錢。

顯然,這門武功的要點在於把握趨勢。此派門徒花了大量的時間、開發了多種方法,去判斷趨勢,去尋找起點與終點。但是,所有的方法都避不開“趨勢跟蹤”的死穴——

首先,長期穩定的趨勢不是市場的常態。呈現兩個月的穩升趨勢前,市場可能先波動上兩年。因此,趨勢跟蹤者贏一次之前,往往要賠十次。

其次,一切預測都依靠規律,而所有轉折都是對規律的破壞。那麼,沒人能捕捉到轉折點。每次轉折,他們都要先賠錢,才懂得退出。而每次退出,他們都要受到金錢與精神的雙重損失。

再次,一切長期趨勢都帶著短期波動。趨勢跟蹤者必須是大款,能承受“長期”,也能承受“波動”。他要有大筆的閒錢,扔進去好幾個月也無所謂。如果他不是王老五,而等著從股市賺了錢交房貸,他就承受不住任何波動。

這派武功要賺就是大賺,玩不好也會大賠。總結一下,想入此派,要知道,趨勢非常態——要撞得上,轉折有傷害——要扛得住,想賺須等待——要玩得起。

逆勢交易(Countertrend Trading)

與趨勢跟蹤相反,逆勢交易不依賴於“趨勢”,而依賴於“轉折”。“趨勢跟蹤”的門人,看到漲,就希望這是個趨勢,馬上買入,等著繼續漲;看到跌,也希望這是個趨勢,馬上做空,等著繼續跌。“逆勢交易”的門人,看到漲,就希望這是個轉折,馬上做空,等著它跌;看到跌,也希望這是個轉折,馬上買入,等著它漲。

所以,你應該明白,“逆勢交易”就是“趨勢跟蹤”的倒影,沒有什麼根本差別。市場無常態,這個也得撞得上;判斷失誤就有傷害,這個也要扛得住,玩得起。

搖擺交易(Swing Trading)

“搖擺交易”是“趨勢跟蹤”的濃縮版。趨勢跟蹤者,要的是幾個月的大趨勢;而搖擺交易者,找的是三四天的小趨勢。看著要跌了,他做空;看著要漲了,他做多。所以,從本質上講,他與趨勢跟蹤者是一樣的,有運氣成分,要撞;有風險存在,要抗。

日間交易(Day Trading)

日間交易不能算一種特定的交易模式,它的命名來源於其時間特點——日間交易都是當日完成的。每一天閉市之前,交易員都會自我清空,從而免受隔夜新聞的衝擊。不過,想在一天之內賺到錢,這些交易員就要一天之內找到“價差”。波瀾不驚的市場,是他們的大忌。

具體說來,日間交易是多種交易模式的混合,常見的有:一、高頻交易——在極短時間內找到趨勢或轉折,不停地做多與做空(position trading)。二、坐守市場——像第一課的阿黃、山姆大叔一樣,坐守市場,賺取買賣差價,也稱刷單員、黃牛黨(Scalping)、做市商。三、套利——對同一產品,利用它在不同市場的價格差異賺錢,有時一條新聞導致某個市場先行波動,跟其他市場產生差價;有時匯率波動導致不同國家差價巨大,此時“套利”(Arbitrage)行為將大展身手。

百變市場,百種煎熬

每個門派都帶著滿腔的希望而來。“趨勢跟蹤”派,希望價格不要波動,不要轉折。如果買了,他們就坐等穩漲;如果賣了,他們就期盼大跌。幾個月裡,都讓市場像拉直的絲綢一般平整而柔順吧。畢竟,在波動中,他們要眼睜睜看著自己變窮、變富、再變窮、再變富,他們還能堅持下去嗎?接受風險,還是繼續損失規避?那是種折磨。

“逆勢交易”派,希望價格一個月漲,一個月跌,來回波動,永遠不要有固定趨勢。一旦市場不符合預期,堅持沉沒成本,還是勇敢放棄?那是種折磨。

“搖擺交易”派,希望價格三天漲,兩天跌,要波動,而且要快速波動。他們受不了長期平穩的趨勢,也受不了長期緩慢的波動,那樣賺錢太慢,他們會焦慮。那也是種折磨。

“日間交易”派,則希望價格這一分鐘漲,下一分鐘跌;或者這個市場漲,那個市場跌。總之,他們的期望與上面幾派都不同。如果前面的門派賺了錢,他們很可能在賠錢。那仍是種折磨。

然而,市場百變。它可能平穩,可能波動,可能有趨勢,可能一團亂,可能由平穩過渡到波動,可能由一團亂過渡到靠譜。因此,每一派都有賺錢的時候,他們都帶著希望而來。有時候,他們賺到錢,變得貪婪;有時候,他們輸了錢,變得憤怒;有時候,他們發現事態超出控制,變得恐懼;有時候,他們再也翻不了身,變得絕望。人類共有的情緒,糾纏著他們。

同時,他們總逃不開“認知偏差”。有時候,市場變了,湧出新的機會,他們卻不去抓;有時候,市場又變了,暴露新的危險,他們卻不鬆手;有時候,市場再次變了,回到他們希望的狀態,他們卻已經絕望。損失規避、沉沒成本、小數定律、近因效應……糾纏著他們。

別動感情

怎麼辦?很簡單,別動感情。不要存任何門戶之見,也不要對市場抱任何希望,沒有人能控制市場的未來。

只冷眼旁觀,冷靜判斷:現在的市場,到底是什麼樣的?趨勢平穩?緩慢波動?快速震盪?——它是什麼樣,你就拿起哪一派的劍;它變了,你就放下這一派,改投另一派。

不要預測,不要希望,不要執著,不要膽怯。這很難,我們會在後面慢慢練習。但是,你要早早記牢:一動感情,一念執著,你就輸了。


金融市場無情:華山論劍,各有死穴,一動感情,你就輸了


近日,華山派的平凡姑娘來大理看我。
我們在院子裡,就著月光,一瓶青梅酒,一盤拍黃瓜,談笑風生。院子裡的三角梅開得格外茂盛,時不時飄下來一瓣,落在桌子上,點綴在餐盤之間。
“生哥,你覺漢語中最精妙的詞語是什麼?”
我看了看煤氣灶上熱氣騰騰的水壺,說道:


“開水,你想想啊,水燒開了時,沸騰的樣子像水開出花朵一樣。多麼精妙,優美。”


“確實有意境。”
“平凡姑娘,那你呢,覺得哪個詞語最精妙?”
變化二字,變化是一切快樂的來源。” 她繼續補充道,

“你看呀,我們辣的吃多了,就想吃甜食;冬天待久了,就期待夏天的到來;和朋友一起熱鬧之後,又想著獨處 ... 生活因為變化而有意義,一層不變的生活多麼絕望啊!”

我微笑地,看著平凡姑娘,心裡泛起淡淡地敬意,原來這姑娘蠻有內涵。

世間萬物,沒有永恆,人不會兩次踏過同一條河流。一切都在變化,一切因為變化而美好。

世人不計代價地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而神仙們卻在羨慕人間的生老病死,世代延續,正是這些變化讓他們覺得生命即使短暫,也有意義,值得擁有。


/ 本文作者:鱷魚金融,1891俱樂部收集整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