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什麼要寫三次“華山論劍”?真的只是為了劇情需要嗎?

在各種小說裡,都有名次排名,如《水滸傳》中108將;《隋唐英雄傳》中的英雄排名;古龍小說中的兵器譜等等。作為讀者的我們,也經常熱衷於對作品中的人物評頭論足,為某個排名而舌戰各路網友,論戰幾百回合直到心頭舒暢方可罷休。

金庸的小說裡,很少能看到排名,或者說他很巧妙的將排名融入了江湖名號裡,比如“北喬峰,南慕容”;“落花流水,風虎雲龍”;“逍遙二仙,四大法王”等等。但相較而言,“天下五絕”的名號則最為響亮,也是唯一一個描寫過比拼過程的名號。

“華山論劍”,終成了金庸小說中最為精彩的橋段之一。在我看來,金庸借華山論劍之名,卻真正表達了人生的三個境界。

金庸為什麼要寫三次“華山論劍”?真的只是為了劇情需要嗎?

第一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一次華山論劍,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這些武功登峰造極的人,都去爭了,去爭那武功天下第一的名銜。然而,他們五人並非單為榮譽名利而來,更主要的目的是爭那《九陰真經》,以達到武功更高的境界。

別人奪了《九陰真經》會如何,我們不知道,但王重陽爭奪《九陰真經》,是為了消弭江湖中人為了搶奪真經而相互廝殺的局面。為了防止爭奪殘殺再起,他不惜想將其燒燬,但不忍前輩著經的心血白費,便將其秘密收藏,死前還叮囑周伯通必須竭力保護不讓它公之於眾。

從這裡看出,爭奪武動天下第一的王重陽,本心不是為私而是為了和平,然而我們也知道,奪得天下第一後的王重陽也違背了自己誓言,偷偷學了《九陰真經》,還和林朝英暗地裡比拼了一番。

這時候的天下第一,還是逃不了為名利的爭奪。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名利是名利,還是會真實的去登山,去涉水,去追名逐利。

金庸為什麼要寫三次“華山論劍”?真的只是為了劇情需要嗎?

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二次華山論劍,相較於第一次的憶述,金庸真正有了現場的描寫。當世武功最高的高手都到了,周伯通卻因見到瑛姑而逃跑,一燈大師只為來度化裘千仞,只剩黃藥師、洪七公、歐陽鋒、郭靖來比拼。但郭靖並無意奪此虛名,黃藥師和洪七公都有意相讓於他,讓他成名。真正熱衷於天下第一的,只有西毒歐陽鋒。

最終,歐陽鋒如願成為了天下第一,卻也成為了“歐陽瘋”。然而,在黃蓉的撩撥下,神經錯亂的歐陽鋒竟把山壁上自己的影子當成了敵人,一通劈打,卻疼得自己骨節慾碎,嚇得逃跑,影子卻永遠跟隨著他,他只好認輸求饒,讓影子得了天下第一。

初讀此段,只覺得荒誕可笑,現在再讀,不禁為金庸老先生點個贊!他借歐陽鋒的經歷,暗喻了爭名奪利本是幻影,不要為了自己內心的那點小瘋狂而迷失了自己。

這個境界,山不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再是單純的水。一個人若一直停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喜歡爭強好勝,爭名奪利,止不住的慾望貪念,你的人生將會被幻影操控,陷入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

金庸為什麼要寫三次“華山論劍”?真的只是為了劇情需要嗎?

第三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三次華山論劍時,歐陽鋒已在真正找回自己後和洪七公相擁而逝,郭靖,楊過等人只為去拜祭洪七公。有趣的是,在他們拜祭完畢準備在墓前飲食時,發現一群江湖豪客竟在此比武論劍,爭奪那天下第一,楊過等人還以為出現了什麼新的江湖高手,只道自己孤陋寡聞,不料竟是一群宵小之輩,令人啼笑皆非。

這時的眾人早已是一種睥睨天下的心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站在華山之巔談笑風生。他們已根本不需要出手去爭奪所謂的名望地位,這時的眾人,才真正的展現出一派宗師的風範。所以他們並沒有大打出手,而是真正的“論”劍。

幾人談笑間便論出新四絕“東邪、西狂、南僧、北俠”,獨缺中神通無人替代。黃藥師先提小龍女,又提黃蓉,只為激一下老頑童,哪知老頑童天真爛漫,根本沒有爭雄揚名的念頭,反而稱讚最服黃蓉,對自己榜上無名毫不在意。

黃藥師笑道:“老頑童啊老頑童,你當真了不起,我黃老邪對‘名’淡薄,一燈大師視‘名’為虛幻,只有你,卻心中空空蕩蕩,本來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逼我們高出一籌了。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五絕之中,以你居首!”

金庸為什麼要寫三次“華山論劍”?真的只是為了劇情需要嗎?

第三次華山論劍,雖未比武,卻比比武更為精妙,如果說第二次華山論劍金庸想告訴我們名利是虛幻的,那麼這次,金庸告訴了我們,這世間其實本沒有所謂的名利。

這時,你需要專心致力於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被外界人事幹擾,無慾無求,與世無爭,面對時間俗事,一笑置之,不予理睬,這樣,才能活得瀟灑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