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長要在家給孩子預習複習之後且要簽字,還要各種語音打卡,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優優小迷糊


現在當學生家長真不容易,尤其是小學生家長,快趕上半個老師了,凡是與孩子學習有關的事,啥心都得操。為什麼現在家長難當呢?我看就屬這對孩子課外學習輔導最讓家長頭痛了。明明不懂教育專業,還非得干與教育有關的事,自然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小學生家長課外當輔導員免為其難,去當編外老師,因為這是應該履行的職責。

當我說輔導孩子課外學習是家長應盡的職責時,可能會有些家長不愛聽了,學習上的事不歸學校老師管嗎?為什麼我們當家長還要操那麼多心?你別說,凡是孩子課外學習輔導與管理的事還真就得家長操心,這主要是由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自律意識差所決定的。對於孩子課外預習複習這樣的學習任務,家長如果不上心,孩子可能就會邊學邊忘,最終基礎打不牽不說,還有可能過度玩耍而不願意寫作業。儘管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上面免為其難,但你還必須要學習怎樣當好這個編外老師。

關於課外作業中涉及到語音打卡,這種作業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屬於可有可無的。

要說最讓家長感覺到麻煩的作業,恰就是孩子的語音打卡,不僅要花時間去練,還得往班級群裡上傳,可以說是費時費力。這種作業有多大作用呢?在我看來,純粹是走形式的作業,因為有些東西根本不需要費這麼多時間,在家長和孩子親子互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完成了。但這裡也會產生負作用,如果有不少孩子面對這種浪費時間的語音作業,很容易當成是任務,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學習,完全背離了學習的主旨。但是這種作業家長又沒有辦法不讓孩子去做,否則,老師就會在班級群通報,你說為難不?

家長需要給孩子課外作業簽字,這本身就是履行管理與監督孩子課外學習的有效措施,家長不能推掉這份責任。

針對老師要求家長必須要給孩子作業簽字,這種要求本身是合理的,因為對於小學生來說,在學習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弱。且孩子們又恰處於玩伴期,每天為了能有更多時間玩耍,很容易應付或糊弄作業。光圖快,肯定會容易出現作業錯誤,如果家長不檢查,不監督,就會讓孩子慢慢養成胡亂寫作業的壞習慣。之所以老師讓家長簽字,恰是為了監督家長能夠確實對孩子學習負起責任來。如果家長不認真檢查孩子作業完成的細節就簽了字,等到孩子作業交上去,老師批評完發回來,上面錯誤較多,當家長的臉上是不是很難堪啊。因此,對於家長給孩子作業簽字這事,家長不需要心裡不痛快。

結束語:可以負責任地講,凡是對孩子教育特別重視的家長,在孩子小學階段是很累的。因為不僅要忙於上班工作,回到家裡還有做飯做家務,更要輔導孩子學習,或者陪孩子閱讀,或戶外活動等。最累的實際上還體現在培養孩子良好生活與學習習慣上面,因為生活節奏每天都是相對固定的,家長每天要和孩子重複這種節奏。只要家長想偷懶,孩子保障就會鑽管理的空子,最終讓生活秩序亂了套,既而影響孩子的情緒,從而使孩子在學習上的心情也受到影響。但是對有心的家長來說,小學階段用三年時間去抓好習慣養成的基礎,到了四年級後明顯就輕鬆多了,因為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


寒石冷月


因果因果,有因才有果。我的小孩今年讀二年級。我也是一個老師。我覺得老師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

孩子預習,複習之後要簽字還要各種語音打卡,我覺得這有老師的一種功利心理在裡面,不過為了自己的教學成績,也為了學生成績。老師不得不這麼做。

作為一個老師。學生成績是老師教學成功的生命線。對一個老師的教育成績評價,基本上都是通過學生成績來評估。

在如今的教學大環境下,管理學生是個相當費力的事。對於小學生,想要成績好,最主要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可以說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培養好的話。那麼想取得優秀的成績是相當困難的。而想要學生取得好成績,就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銜接。

學校教育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會加強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發展,但是隻通過學校教育學生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有相當一部分都需要家庭教育來完成。而對於家庭教育這一塊,學校老師也是很無力。可以說,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家庭教育一般都會相對跟上來。所以為了達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銜接,老師們就不得不通過採取一些方式來提醒家長,讓家長監督自己的孩子學習,從而讓孩子學習成績提高。

一般來說,小學的學生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很差,缺乏有效的監督,比如說是學習的預習與複習,沒有監督,學生是很少能有自覺獨立完成的。而監督自己孩子完成作業和提前預習與複習,可以有效的使孩子成績提高,這大大的增加了孩子家長的工作量,使很多家長苦不堪言。學生提高成績的背後也就意味著老師評先選優,能或得相關的榮譽,有了教學成果老師自己才會有更多的職評硬件和軟件。總的來說,可以給老師帶來更多的利益,所以我說這種做法是帶有功利性目的。雖然說得直白了點,但是正是因為這樣,老師才有了工作的動力。也就是說,老師工作的動力是因,才帶來學生成績的提高這個果。

其實辯證的來看,這是相輔相成的。於是小學生家長要在家給孩子預習複習之後且要簽字,還要各種語音打卡,老師的這種也就跟著時代誕生了。所以我說老師的這一舉動我們要看到老師的初衷是很好的,我們不要帶“有色眼鏡”去看。

作為一個家長,我覺得應該充分理解老師的這一行為,並支持老師的這一行為。

1、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銜接起來才能有效的把孩子的學習習慣搞好。

事例:我的老婆就是一個小學老師。他現在帶小學五年級。以前他上這個班的時候,是從四年級開始帶的。這個班是學校裡面有名的差班。

由於現在流行建立班級群和家長群。所以我老婆也建了了一個班上的家長群。通過在群裡和家長的大量溝通,總結出了這個班為什麼是差班?就是因為班裡的家長教育意識還是很落後的,家庭教育沒有和學校教育有效銜接上。

這個班的學生有一部分是留守兒童,還有一部分家長是做生意的,所以學生回家了以後,基本上很多學生都沒有有效的監督。有的孩子放學以後,一路上打打鬧鬧,回到家已經很晚了,做家庭作業也是敷衍了事,有的學生到家甚至說老師沒有佈置作業……這些都是這個班學生成績差的原因。

所以作為一個班主任,我老婆建立了班級群和家長群,要求家長要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並且把該天的作業和預習、複習的內容發在了群裡面,要求學生完成了以後,家長一定要簽字……慢慢的就發覺有了學生的作業質量提高了,成績也有了起色。當然也有幾個學生家長有牴觸成情緒,覺得孩子的作業就應該由老師監督完成。

我老婆慢慢的給家長們疏導,讓家長們瞭解家長監督輔導孩子學習的意義。經過了一年的努力,以前一個班只有二十來個人及格,現在已經有40多個人及格了。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時間來沉澱、矯正,學生成績提高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重視教育的家長,應充分理解老師的這一做法,學生家庭教育沒有跟上,想要學生成績提高,那是相當難的。

2、家長如何配合好老師?

作為一個家長,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光喊口號是不行的。我們要充分重視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充分理解老師,支持老師,這樣我們的孩子以後才會成龍,才會成風。

小學的學生性格並沒有定型,有很大的塑造性。而想要孩子學習好,我們不能錯過孩子學習習慣的最佳培養期。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有很多學生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外面玩耍,做作業就會光圖快,不重視作業正確與否,長此以往,會養成應付的壞習慣。而家長應該配合老師的就是嚴格監督孩子,檢查孩子的作業以及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想方設法讓孩子靜下來,慢慢讓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並且培養孩子學會管理時間的能力。讓孩子喜歡學習,懂得學習對於他的意義。

預習與複習對於小學生學習是相當重要的,預習了第二天要學習的內容,第二天的上課才會聽得有針對性,從而學得更高效。複習可以總結以前學習的知識,查漏補缺,從而達到鞏固的目的。所以作為一個家長,雖然輔導孩子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也不要有怨言,應該堅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下面是我的一點小建議:

(1)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要有耐心,不要孩子做作業,家長玩手機,可以看書看報。先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再慢慢給孩子檢查作業,當孩子做得不正確的時候,及時發現孩子做錯的原因:是因為粗心,是因為這個知識點不會……假如孩子知識點不會的話,要及時給孩子補習糾正,查漏補缺,把知識點不上來,不要讓孩子欠賬。

(2)多和班主任溝通,瞭解孩子的平時表現,糾正孩子學習的不良習慣。理解老師,配合老師。假如老師有批評指正自己孩子的話,不要有情緒,要善於總結髮現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不足。

(3)在自己有時間的情況下,應該找一些有關家庭教育的書籍,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

總之:我個人覺得,小學的家長是最累的,歸根到底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好了,才能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學得更有興趣,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脫穎而出。而老師讓家長監督孩子預習、複習並且打卡,這樣做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對於老師的這一做法,我們應該本著理解支持的心態去配合老師。

我是高三探長,關注教育熱點,關注孩子成長,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歡迎關注,留言評論。記得點贊喲!

憂優縱橫侃教育


說實話,我個人不是很贊成這種做法,原因如下。

一:現在部分學校老師留的作業,真的會增加孩子和家長負擔,學校和老師的出發點確實是好的,但是,學習需要過程,現在小學生的課程不像以前以語數英為主,還有《道德與法治》等其它課程,而部分小學裡的老師留的作業確實讓家長吃不消!問題原因在於課程增多,主課老師上課的課時減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多留作業,無形當中會轉嫁給家長。

二:以前的學生學習會有一個自己的消化過程,例如,拼音,識字,數字,都有較長的時間練習,每天上課反覆練習書寫,拼讀,這樣孩子們的基本功掌握的也紮實,而目前學校沒有這樣的時間和精力讓孩子慢下來學習,都在往前趕,一些精力有限的家長就會進行課外補習。畢竟,家長白天要工作,晚上再輔導孩子學習,精力真的不夠用!

我個人更希望在孩子小學階段,最起碼小學一二年級,不要跑的太快,學校也不需要弄一些花了呼哨的興趣班素質課,靜下心氣,課堂上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孩子們練字,練拼音,讓孩子課外有玩耍的時間,慢慢來,打好基本功,就像當年達芬奇畫蛋那樣沉住氣!有靜氣,不僅僅孩子需要,我們大人同樣需要!



杜老師說語文


現在的小學生家長做的比以前的家長要多很多。

記得我們讀書那會兒,預習複習那都是自己的事情。老師在上課時,經常隨機提問,如果你答不出來,那麼這時你沒有自覺完成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的作業就會暴露,自然就會被老師罰站一小會,或者罰抄作業。

現在就不同了,佈置給小學生的作業,常常需要家長來監督和輔導。家長除了工作,回家還要給孩子預習、複習且簽字。甚至還要到家長群裡發語音打卡。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其一、加強家校教育合作。

過去的教育這方面是很欠缺的,導致家庭和學校溝通不良,很多時候孩子在學習上一有問題,家長就會把責任都推給教師和學校。忽視了自己事實上也是孩子的教師,且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而家校教育合作則能幫助家長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問題。

其二、增加親子互動頻率,增進親子關係。

家長忙著工作,回家躺在沙發玩手機看電視。一天下來,親子之間的互動基本為零。而一個與父母沒有互動,沒有交流的孩子,在成長中總會出現很多問題。有研究表明,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犯罪率會比其他與父母關係親密的孩子的犯罪率要高。而讓父母監督、輔導孩子完成作業,則可以為親子之間提供相處和互相瞭解的契機,從而增進親子關係。

其三、要家長承擔教育孩子責任,對孩子學習成長更有幫助。

著名作家池莉曾批判過這樣一種現象:現在的父母只願在孩子身上花錢,卻不願意花時間、經歷和心思。好的教育,恰恰不是由錢財決定,而是父母的用心程度。因此,當下的教育模式,讓家長監督輔導孩子的作業問題,其實也只是想要家長們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再者,如果家長能在輔導孩子作業過程中看到孩子學習上或生活上的某個問題,及時進行彌補和關懷,那麼就算孩子在學校不幸遇到不負責的教師,被教師放棄,孩子也不會在真正意義上失去機會。

這裡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學校這種佈置作業方式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也有一定的效果。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正視它所帶來的弊端。

  • 首先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問題。

隨著家長替孩子記作業任務、監督孩子寫作業、輔導孩子預習和複習功課等,很多孩子在學習上變得過度依賴家長。甚至有些孩子上課走神、玩橡皮擦、有很多小動作等,都是因為抱著“反正上課不聽講,晚上回家爸媽輔導就好了”的不良心態,從而養成了敷衍的學習態度和糟糕的學習習慣。

  • 其次是增加了家長的重擔和精神壓力。

家長們白天辛勤工作,晚上還要盯著家長群牢記孩子的作業問題,及時輔導孩子,併到群裡打卡,其實是負擔很重,非常勞累的一件事。而身體勞累,人自然情緒不高。為什麼近年來關於輔導孩子作業,會出現那麼多“吼罵”“竭嘶底裡”的畫面,出現很多威脅家長身心健康的新聞,其實很大因素就是家長們實在是太累了。而這樣的情況,對親子關係反而是一種傷害。

  • 再次是部分老師模糊了自己的工作職責。

批改作業、試卷、統一替學生講解錯題,這些工作本應是教師的本職工作。而近年來,部分老師模糊了自己的工作職責,將這些工作藉由家校教育合作的名義,讓家長們代勞,其實是非常失職的一種行為。雖然是小部分老師,但確實是這種教育模式帶來的弊端之一。

  • 最後是教師和家長暴露出分歧矛盾增多。

一個教師要面對多位學生、多位家長。要做到雨露均霑,面面俱到其實是不可能的一件事。而這就造成一些家長容易產生不公心理,從而不斷給老師出難題。也使得教師和家長暴露出來的分歧矛盾要比過去多了不少。

那麼,面對這樣有利有弊的情況,這種教育模式該繼續,還是終止?

其實,只要取其長,避其短就可以了。以下,是星主的一些小小的優化建議。

教師可以這麼做:

第一、教師要讓學生養成記作業的習慣。當然,為了避免有部分學生認字不全,或故意不記。教師可把當天作業發家長群,讓家長在孩子自主寫完作業後,進行對照檢查即可。

第二、英語語音打卡有必要。英語涉及到了發音問題,學生錄語音,家長髮家長群,可讓老師及時糾正錯誤。不過,除了英語語音可進行打卡外,其他作業就不建議了。比如背古詩、背課文等。

第三、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老師可課前隨機抽查,或者默寫。沒有自覺完成或沒能力完成的學生,可適當增加當值日生時間。

第四、定期開家長會,個別表現極端的學生,可進行家訪或者約談家長。

家長可以這麼做:

第一、理解和配合教師的工作安排。如果有疑惑,可私下向教師提出,並提供優化方案,不要直接在群裡回懟老師或表達不滿。

第二、在幫孩子檢查作業時,比起答案的對錯,要更看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態度的養成,不要感性地打擊孩子學習的信心。如果孩子主動求助輔導作業,那麼家長就輔導。如果孩子沒有求助,請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

第三、積極參加教師組織的家長會。不要以工作忙為藉口而拒絕,學會利用家長會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校學習和生活情況,如果察覺到孩子的問題所在,及時花時間、精力和心思去解決。

結束語:

學習是孩子的事;如何更好地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的事;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態度和習慣則是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如何讓孩子的學習有突破性增長,讓孩子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和能力,則需要家校互相配合,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攜手來成全。完全否定當下的教育模式,是不理智的。但是,在看到它的正向效果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正視它存在的弊端,並去優化。這樣才是真正對孩子的學習成長負責。


星主說教育


每天陪孩子預習、複習,聽寫,檢查,簽字,打卡,這些任務已經成為現在小學生家長最痛苦的事情。這些事情繁瑣,費時,如果孩子還不怎麼聽話,行動力不足的話,家長真的容易暴跳如雷。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小學生作業非常的瑣碎,而且需要家長大量參與。很多爸爸媽媽本身要上班,回家還得忙做家務,這很難靜下心來陪孩子寫幾小時作業。(現在有些小學生要寫3小時左右的作業)

我的孩子上二年級,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說:我們這邊的作業並不是特別多,孩子一般都能在1小時內完成,加上課外練習1小時,每天大體上2小時之內的作業。


從一年級開始,我就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做。儘管一年級的成績不是每次都滿分,但是孩子學習上的事情我確實很少費神。

1、自己收拾書包


2、自己完成常規作業,包括:訂正課堂上的錯誤,預習,複習。我一般只負責聽寫部分以及簽字。

3、態度的調整:我們的終極目標實際上是希望孩子能夠獨立學習,獨立生活。而這種獨立性需要有積極的態度,寬容的心態,也就是孩子要上進、樂觀、堅韌,不斷進步。


對於學校佈置的任務,如果家長全程參與的話,確實是非常非常費心的。當我們不得不盯著孩子做事的時候,我們的情緒也很容易發生變化。這也就是家長朋友感慨的:到底是上輩子造了什麼孽,這輩子才要陪孩子寫作業。

儘管陪孩子寫作業很累,但是我們依然要冷靜地看待這個問題,為什麼有些孩子就能很好的完成作業呢?

關鍵在於習慣和態度的培養,學習能力的提高。如果我們把這些當成培養孩子的目標,那麼我們就要細化成具體的步驟來實施。


一個階段要重點培養一項能力,兼顧其他。

孩子的學習成績相當於是產出,孩子只有打好各方面的基礎了,ta的產出才會相對比較穩定。所以一二年級不要太盯著孩子的成績看,特別不能以學習成績來簡單的評價孩子。


學習成績是一個提醒,告訴我們孩子的學習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佳,我們家長要做的是重新審視自己的方式,通過自身學習來調整方法,接著再讓孩子執行。


有些孩子學習習慣不好,但是在父母的監督下有了不小的進步,但是一旦考試出了問題,家長開始焦慮,給孩子各種壓力和打擊。這會嚴重挫敗孩子的學習熱情!

家長輔導孩子,力不從心是真,但是我們還是得迎難而上。

時代在變化,我們不能簡單地以過去的做法來評價現在的現實。就好比說很多家長說小時候我們上學不是這樣的呀,哪需要這麼操心?確實如此,以前屬於大家都是散養孩子,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你不做出改變,孩子可能就會落後很多。


我很能體會到家長的不易,因為我本身也有兩個孩子。帶孩子很累,非常累,但是我們必須得“痛並快樂著”。如果我們無法從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得到快樂,獲得滿足,那麼堅持下去確實很難。


不管別人怎麼說,育兒都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根本沒有標準化的方式來成就所有的孩子。所以,即便是非常成功的人士,依然有很大的可能在育兒上面遇到困難。


養育孩子,我們需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智慧。這些智慧你只要用心,就能慢慢領悟,但是一定要用心。


總結一下:
家長對於養育孩子要有自己的目標,在孩子沒有打好基礎之前,不要把焦點放在成績上,這會給自己和孩子都產生壓力。

重點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獨立去完成任務,這需要一個過程:

陪伴---半放手---全放手。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前兩天學校領導在外地學習的時候,學了一個新東西,可能是微信裡面的一個小程序被稱為小打卡,然後要求我稍微研究一下,很快就研究透了,非常簡單。

後來把它發佈到學校的群裡面,要求學校的老師合理使用,適當的發佈一些文字,一些圖片,一些語音,幫助學校老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我個人覺得這種事情是非常有效的,當然,如果強制如果量化如果打分的話,可能就變得失去了價值,只不過對於學校管理可以留下豐富多彩的資料,可以讓所有的人能夠儲存自己的學習資料,也非常有意思。

對於小學生來講,如果使用語音打卡的話,可以有效的檢測英語學習以及課文閱讀等等,這些方面,對於家長對於學校老師來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想高科技服務我們的教育教學,這是一個好的思路,也是值得提倡的。

總之,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情,學生對於老師都是。


義誠老師


孩子要想學習好,絕對離不開預習和複習,我想,這也是每一個家長都明瞭的事情。

1,預習相當於孩子自己先當了小老師。

家長是成年人,肯定有過那種體會,同樣的一節課,你預習過和沒有預習過的聽課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這節課如果你預習過,那你就會在老師講課的過程中主動去捕捉你不懂的那個部分,可是,如果你沒有預習過,就會一頭霧水,對於老師所講授的東西抓不住重點,可能一個點你還沒明白的時候,老師已經滑到下一個點了,一節課聽起來你難免手忙腳亂的,但如果你預習過,你會胸有成竹的多。


2,複習是鞏固學習成果的必要途徑。

幾乎每一個老師都會強調學習完一課的內容後,一定要複習。在期中期末考試之前,都要停課進行復習。遺忘也是學習中固有特性和規律,及時複習方為良藥,如果說預習讓一節課瞭然於胸的話,那麼複習會讓這節課錦上添花。我自己的一種學習經驗是這樣的,今天我學過的東西,如果我明天不復習,到後天我可能就忘光光了,可想而知,一週不復習,一個月不復習的可怕程度,學習效果可能真的就被大大打折回去到0去了。


3,家長給孩子的預習和複習作業簽字,也可以作為一種儀式感,新增到他的學習生活中去。

作為家長,那如果老師不要求預習或複習的話,你會帶著孩子複習和預習嗎?我想負責任的家長一定會帶著孩子預習和複習的,既然這件事情已經做了,為什麼我們就不能籤一下字呢?有需要發語音的就發在群裡唄,不也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嗎?沒有老師的簽字要求,你帶著孩子複習和預習,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是當孩子做完這件事情,你簽字的時候,我想孩子心裡他是有一種儀式感在的,包括髮語音打卡,既然這個工作我們做了,為什麼我們不同時把它表現一下呢,是怕麻煩嗎?

在我的工作中,是我的家長,主動來請我給他的孩子留複習或預習的作業,然後他檢查簽字以後再給我發到微信上,忙的時候我根本沒時間看,但我知道,他已經把工作都做好了,而孩子會覺得這是在完成老師留的作業,態度和行動自然主動和迅速得多了。我是十分佩服我的家長的智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