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水浒:当初死活不肯上梁山的宋江,为什么后来又上了梁山?

《水浒传》中宋江上梁山和别的好汉有比较大不同,充满了曲折。刚开始的时候,哪怕晁盖等人热情地把宋江接上梁山,诚恳邀请他在梁山入伙,宋江声泪俱下地断然拒绝,晁盖等人无可奈何,只好让他下山。奇怪的是,宋江当初这么强烈拒绝上梁山入伙,后来却又主动上了梁山入伙。为什么宋江会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

冷眼看水浒:当初死活不肯上梁山的宋江,为什么后来又上了梁山?

宋江

1、当初宋江死活不肯上梁山入伙

宋江当初听闻官府要捉拿劫了生辰纲的晁盖一行,便冒着风险赶去给晁盖等人通风报信,让晁盖得以顺利逃脱官府追捕,上了梁山落草为寇。晁盖感念宋江厚恩,托刘唐转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不料,因宋江一时疏忽,放着金子与书信的招文袋落到了阎婆惜手中。阎婆惜贪心大盛,以此要挟勒索宋江,宋江情急之下杀了阎婆惜,亡命江湖。

宋江投奔了江湖上几个朋友之后,听闻朝廷大赦,便听从老父劝说,回乡投案,于是被判处脊杖二十、刺配江州。临行前,老父再次告诫宋江,切不可听从梁山众人所劝而上山入伙,不可做个不忠不孝之人。

梁山上的晁盖、吴用等人也在密切关注宋江的境况,听说宋江被判处刺配江州后,他们的想法是,不能让宋江受刺配之苦,便想方设法想要营救宋江,趁此机会,拉宋江上梁山入伙。

宋江料想梁山上会派人把他接上山,他不想横生枝节,便带着两个押解公人,想走小路以避开梁山之人。谁知道,吴用在所有往来的路上都派人把守,还是把宋江给连拉带请弄上了梁山。

正如宋江老父所预料的那样,宋江一上梁山,晁盖就诚恳邀请宋江不要去江州,留下来到梁山上入伙。宋江起初还只是简单推辞,但仍架不住晁盖、吴用等人一再邀请,不得已,宋江只得把话说得很重。

宋江道:“兄这话休题。这等不是抬举宋江,明明的是苦我。家中上有老父在堂,宋江不曾孝敬得一日,如何敢违了他的教训,负累了他?前者一时乘兴,与众位来相投,天幸使令石勇在村店里撞见在下,指引回家。父亲说出这个缘故,情愿教小可明吃了官司,急断配出来,又频频嘱付。临行之时,又千叮万嘱,教我休为快乐,苦害家中,免累老父怆惶惊恐。因此父亲明明训教宋江,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众位手里乞死。”

<strong>宋江认为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上梁山入伙,那就是“不忠不孝”,也就是上对不住朝廷,是为不忠;下对不住老父,那就是不孝。对宋江来说,他的人生理想是“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他怎么能对朝廷不忠呢?而宋江的老父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日后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他怎么能违逆老父的意愿呢?所以,宋江死活不肯上梁山入伙。

冷眼看水浒:当初死活不肯上梁山的宋江,为什么后来又上了梁山?

阎婆惜

2、宋江在江州因写反诗被人告发

宋江谨遵父命,在梁山上断然拒绝了晁盖等人要他上山入伙的邀请,晁盖等人无奈,只得放了宋江下山,让他继续前往江州。

这里有个非常精彩的细节描写,自从梁山众人找到了他,直到把他和两名押解公人都一起带到了梁山上,宋江始终非常小心谨慎地护着这两名押解公人,生怕梁山众人会趁他一不注意偷偷杀死他们,有意让他们紧跟自己。宋江为什么这么庇佑这两名押解公人呢?就因为一旦他们被梁山众人杀了,宋江这辈子就算完了,永远别想还有机会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了。

宋江到了江州之后,满以为只要好好地过完这些刺配的日子,他依旧能够回到郓城,重启自己的人生,继续完成“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人生理想。因而宋江一到了江州牢城营,就上上下下打点妥当,牢城营里没有一个说他不好的。就连戴宗这个最难缠的主儿,他也凭借吴用的关系和自己在江湖上的名声,迅速团结好了戴宗。

宋江把自己刺配的日子安排妥当了,本该顺顺利利的,只等着慢慢熬完这段日子就万事大吉了。谁料到,人的警惕之心一旦放松往往就容易出问题了。宋江正是如此。

宋江在江州刺配的日子过得太自由、太宽松了,居然可以逛出来交朋结友,喝酒解闷。而这一次,坏就坏在了他在浔阳楼独自喝酒解闷时,几杯酒一下肚,引起他压抑已久的不满情绪:他叹息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空怀一腔报效朝廷的热情,却落得刺配江州的下场。愤懑之际,提笔在酒楼墙壁上题写了几句诗词。

宋江题写在墙壁上的诗词中有两句特别扎眼,一句是“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另一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事有凑巧,宋江题写的诗词恰恰被无为军的在闲通判黄文炳给看到了。黄文炳正想要找个立功的机会好让江州知府蔡九举荐,让他早日出职做官。黄文炳无日不在寻找这个立功的机会。

<strong>黄文炳看到宋江题写诗词中的这两句,立刻被惊得跳起来,这不是反诗是什么?就这样,黄文炳紧紧咬住宋江不放,因为他要从这里锁定自己出职做官的机会。宋江就这样因为自己酒后乱性闯下大祸,被黄文炳联合江州知府蔡九认定他题写反诗,几经较量,最终黄文炳和蔡九把宋江打入死牢,判处择日斩首。到这里,宋江的人生理想似乎要泡汤了,因为就连自己的生命都要终结了。

冷眼看水浒:当初死活不肯上梁山的宋江,为什么后来又上了梁山?

吴用

3、宋江被晁盖救出后已走投无路

晁盖自从宋江下山后,并不是从此对宋江不闻不问,而是依旧密切关注宋江的境况。当他听闻宋江因酒后题写反诗,被江州知府判处择日斩首后,再也坐不住了。便带着人马星夜赶赴江州,劫了江州法场,救出宋江。

宋江性命总算保住了,但晁盖带人劫了法场救出他,意味着这是严重的对抗官府的行为,从此就成了官府的死敌,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成为朝廷通缉的要犯了。宋江知道,从此后,自己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

得救后的宋江并没有着急跟着晁盖回梁山,而是一心想着得先杀了害得他险些丢了性命的黄文炳。于是,在众人的鼎力相助下,宋江终于如愿以偿地杀了黄文炳一家四五十口人,还活捉了黄文炳,让李逵操刀活剐了黄文炳,宋江大仇得报。

大仇得报后的宋江面临着自己的人生抉择问题,该何去何从呢?此刻,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是向官府投案自首。那就意味着死路一条,因为他犯的事儿太大了,不仅仅是题写反诗了,而是公然与官府对抗,杀死那么多的官兵,宋江有多少颗人头也不够砍的了。

第二条路是亡命江湖,躲避官府追捕。这条路无疑风险巨大,想当初晁盖等人都不敢在江湖上乱窜,只能上梁山落草,才没有被官府给捉住了。宋江武艺低微,只怕终究还是凶多吉少,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第三条路是上梁山落草为寇。比来比去,还是只有上梁山才是最稳妥、最安全、最长久的办法。所以,宋江在杀了黄文炳之后,就心满意足地跟着晁盖上了梁山,众望所归,宋江在梁山上坐了第二把交易。

<strong>除了上梁山落草为寇之外,宋江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他可不想就这样被官府捉住砍了脑袋,如果连命都没了,还能拿什么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冷眼看水浒:当初死活不肯上梁山的宋江,为什么后来又上了梁山?

晁盖

4、宋江找到施展人生抱负的舞台

宋江上梁山落草为寇是被形势所逼,不上梁山,他很有可能会被官府捉住砍了脑袋。那么,宋江上梁山落草为寇,是不是仅仅只为躲避官府追捕,求个容身之所、活命之地呢?如果这样看待宋江,那就太小瞧宋江了。

宋江高明就高明在总能顺势而为。

当初他虽被判处刺配江州,但他还有希望和期待,期待刺配结束后回到郓城,重新开启自己的人生,还有机会“建功立业,报效朝廷”。如今宋江心知自己犯下的事儿太大了,决不是脊杖和刺配就可以了事的,一旦被捉住,必死无疑。

在这样的形势下,宋江重新思考人生,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他在苦苦思索后,终于找到了破解之法:他一生追求的是“建功立业,报效朝廷”这个理想。既然因为自己犯下的事儿太严重,成了官府的重刑犯人,再也回不到过去。那就上梁山吧!可以把梁山作为自己施展人生抱负的舞台,最终实现“建功立业,报效朝廷”这个人生理想。

那么,宋江要怎样才能把梁山作为自己施展人生抱负的舞台,最终实现“建功立业,报效朝廷”这个人生理想呢?

<strong>宋江的规划是:先通过梁山不断对外作战,获取梁山发展所需的大量物资和钱粮,同时锻炼和提升梁山对外作战的能力和水平,趁机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发展壮大梁山的实力,并引起朝廷的高度关注。再通过和朝廷官兵作战,让朝廷迫于压力,对梁山改征剿为招安,只要成功招安,梁山众人就可以由草寇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员,宋江“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人生理想也就可以实现了。

后来,在宋江的运筹之下,梁山的确是按照他的这个思路一步一步发展下去的,最终宋江也的确成功地达到了让朝廷招安梁山的目的。至此,宋江的人生兜兜转转,在绕了一个大圈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宋江所期待的终点。

冷眼看水浒:当初死活不肯上梁山的宋江,为什么后来又上了梁山?

黄文炳

结语:宋江之所以愿意上梁山入伙,既是被形势所逼,也是被自己人生理想所驱使

综上所述,当初宋江之所以死活不肯上梁山,是因为他认为一旦上了梁山,那就永远没法实现自己“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人生理想了。而后面计划赶不上变化,宋江为自己人生所做的规划被自己酒后题写反诗一案给彻底打乱了。宋江后来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转而上了梁山。

<strong>宋江之所以选择上梁山,一方面既是因为形势所逼,因为他已经无路可走,只能上梁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被自己的人生理想所驱使,他要以梁山为施展自己人生抱负的舞台,通过发展壮大梁山,最终成功让朝廷招安梁山,宋江“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人生理想到此也就可以实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