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在家裡,你都學會了哪些新技能?(比如做飯)?

80後生仔


可能學會的會很多吧,比如做飯,健身,遊戲等,個人覺得最多的收穫是和家人在一起培養了更深的感情


晉都王三元


疫情剛開始還沒大影響,早起跑步、喝茶、做早餐。後來不讓出門了,一年了可有時間歇歇了,宅了兩天發現很多不一樣。我以前起床不會晚於六點半,起晚了有犯罪的感覺,幾十年來始終如一。現在發現原來回籠覺真的很舒服,醒了睜眼玩會兒,再一眯瞪眼睡著了,這一覺感覺天長地久,像是睡了好長時間。陽光透過窗戶,撒在紅彤彤的被子上,一抹餘光照在眼上。這場景好熟悉,又不記得哪一世的事,也許是上一世的殘餘記憶。我是誰?我在哪裡?現在什麼時候?我的天!這一覺把我睡穿越了似的。竟然有這奇妙的感受,這次疫情讓我學會了睡回籠覺,真好!


用戶3038871721036


第一,踏實待著。

對,就是待著。每天完成好吃喝拉撒睡、柴米油鹽醬醋茶,出門戴口罩、進門勤洗手,發發愣、放放空、補補覺,睡不著時數數羊,都是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做貢獻。

病毒再猖狂,也會在十數億人民“不串門”、“不扎堆”的鐵定決心面前,無法續命,最終崩潰。

總之,待著就是辦大事,呆得住就是真本領。

第二,關心“戰疫”。

全國公眾已“靜下來”,疫情防控正“動起來”。宅在家裡,身呆心不呆,多聽聽權威發佈,多看看主流媒體,朋友圈裡消息多但是有點雜,得明察細辨。

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可去做雷神山醫院工地的“雲監工”,靜觀挑燈夜戰。

大家都是戰士,崗位不同而已。

總之,宅著的心,也是滾燙的。

第三,參與“戰疫”。

宅,本身就是參戰,但除此之外,或許還能做得更多。

有年輕志願者在網上搭建平臺、溝通有無、組織貨源,足不出戶,就給前線送去緊俏的醫療物資,量雖有限,卻也彌足珍貴。有些宅男宅女積極參加社區的群防群控,力所能及出把力,一邊宅著,一邊盯著,兩件大事一起辦。

總之,參與在點滴之間。

第四,珍惜相守的時光。

雖然走親戚串門、朋友聚會這些固定項目取消了,但因宅得福,和家人相守的時光蹭蹭地多了起來。

一年365天,自家人靜靜相守的日子太少。跟父母住的,多陪老人家嘮嘮嗑,和愛人孩子宅在一起,大眼瞪小眼,一瞪好幾天,多幸福。調節一下相處的節奏,以後再忙起來,更有勁頭。

總之,相守不怕悶,十天不嫌長。

第五,好久沒看過書了吧。

如今是“屏”時代,大屏小屏已看不過來,這是潮流。然而,趁著宅時光,再品品書香,從碎片化的信息獲取裡偶爾跳出來,做做系統閱讀,難得、有益。

總之,莫負讀書好時光。

第六,平時不做家務的,主動點兒。

大年初四,四川廣元醫療隊增援武漢。醫療隊員趙英明的老公在車下喊:“趙英明,一定要平安回來,回來我包一年家務。”看得人淚目。

正宅在家裡的、平時不怎麼做家務的老公或老婆們,有沒有受到更多觸動?

在宅的日子裡,給另一半替替手吧。甭管能做多少,是個態度,是份情義。

總之,誰都不容易,家務宜分攤。

第七,關心健康,鍛鍊身體,管理情緒。

以疫情防控為頭等大事的時候,別忽略了其他疾病,尤其家中有老人的,子女們要多注意。

宅的日子裡,不知不覺,肚腩就會快速成長,室內鍛鍊不可或缺。突然間少出門、不扎堆,容易憋得慌。管理好情緒,釋放些壓力,有助增強身體免疫力、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總之,宅也是一門學問,要在宅中學會宅。

第八,鄰里守望相助。

“人”字是一撇一捺,人與人要相互支撐。不串門的日子,恰恰又是需要相互照應的日子。

街坊鄰居之間,相熟的,更瞭解哪家只有老人,哪家有什麼難題,不相熟的,正好認識認識。小區裡建個微信群,不見面地幫著買買菜,有啥緊急情況搭把手。宅,不等於老死不相往來,不等於鄰里斷了情分。

總之,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第九,堅持工作。

對,你沒看錯,工作。如今有很多工作,宅著也可以參與,宅著也可以完成。別忘了,這是5G時代、移動互聯時代裡的一次全民宅行動。

在家辦公本來就是時代新潮。只要工作性質適合,單位領導就不妨提倡一下在家辦公,這也是為減少人員流動與聚集做貢獻。

總之,一網在手,坐宅觀天,亦能擁抱世界。

第十,開創工作。

“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戰鬥正酣,艱鉅依然,但也勝利可期。

當宅成為很多人參與戰鬥的方式,一些新的、將來或可長期實現的社會交流方式、工作方式、互助方式、社會治理方式,也在悄然嘗試、孕育。

總之,這場宅,有啟發。


皮膚科DrWang


疫情宅在家裡,你都學會了哪些新技能?(比如做飯)?很高興今天來回答這個問題,根據自己的情況,我來聊一聊,有以下幾點

首先,學會了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 疫情之前,每天過得很充實,一天十幾個小時連軸轉,感覺有事可做,時間過得快,很充實。突然沒事做,就開始焦慮,尤其是放假的前兩天,這種焦慮情緒比較嚴重。隨著時間的推移,焦慮情緒慢慢緩解,主要是通過看書、看新聞來轉移注意力。

其次,每日堅持悟空問答來回答問題 因為也沒有別的事情可做,做做問答,能鍛鍊一下自己的寫作能力,當夜幕降臨,這一天即將過去的時候,我沒有無所事事,沒有浪費時間,這是我這段時間一直堅持的。

還有學著和孩子慢慢相處,平時忙於工作,無法專心照顧孩子,相處起來都是訓斥的方式,不讓孩子去玩手機、玩平板或者是看電視,每次都會把她惹哭好一陣子,現在有時間了,我學著慢慢跟孩子去溝通,學著有耐心再有耐心一點,把她每天的生活安排的有規律一些,上午時間主要是畫畫、看書、做手工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就會慢慢減少她每天玩遊戲的時間,還是有所改善的。

雖然宅在家裡這段時間其它方面沒有改進,但是我已經很知足了,至少開始每天都有規律的生活了。


呂嬋娟工作Vlog


今年是年味最淡的一年,卻是家味最濃得一年,因疫情影響,工作之後難得有這麼長一個假期,可以好好陪伴家人;與其每天刷著新聞,讓自己更焦慮,不如靜下心來修煉內功,待到疫情過去,重返崗位時,能學有所用。我是個閒不住的人,在疫情宅在家這段時間,的確學習了一些好玩的東西和技能,分享給大家:

1、學習如何打造個人品牌,拍攝、製作、運營短視頻:培養第二生存技能。受疫情影響,實體企業、服務行業等大部分行業都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唯有線上教育、線上直播、短視頻運營,正是風口,抓住這個機會,打造個人品牌和影響力。終於邁出這一步,從準備拍攝器材、道具到視頻拍攝、剪輯、配音,運營都是一點點學習,一點點攻克,當看著自己製作好的視頻發佈,獲得網友肯定時,還是很有成就感。

2、堅持線上聽課、聽講座,緩解焦慮,增長知識、拓展視野。目前在線學習熱度高漲,無論是各大短視頻平臺上的直播課堂,還是喜馬拉雅上音頻、得到APP,慕課等知識平臺,有很多優質的資源,聽大師講解企業、家庭、個人面對疫情危機如何自救,如何變“危險”成“機遇”,靜下心來沉澱自己,讓每天的時間變得更有價值。

3、學習育兒《正面管教課程》,買了一套《正面管教》書籍,每天花2小時學習,整理要點,為以後的親子教育做準備。若想培養優秀的孩子,先要成為更好的父母。

4、精煉廚藝、烘焙,提升家庭幸福感;在抖音上看到美食的視頻,都會保留下來,不斷嘗試,每隔兩天就會嘗試做一道新的美食活甜點,美食總是有治癒的功效,每次看到自己做的飯菜、甜點被家人一掃而光,由衷的開心。每次在廚房做飯時,我一定會放著輕音樂,整個人沉浸在做飯的樂趣中,內心跟著音樂律動,整個做飯過程就是一種享受。

5、堅持運動,提升自身免疫力:這次疫情,讓大家意識到:自身抵抗力、免疫力就是第一生產力,因此更加註重身體素質的鍛鍊。每天堅持在家走5000步以上,堅持運動拉伸30分鐘以上,保持好健美的體型,不暴飲暴食,嚴格身材管理。加入了一個早睡早起社群,每天堅持早睡早起,規律作息。

6、學習小樂器,愉悅身心:過年在家,偶然機會在網上看到“卡林巴琴”小巧易攜帶易學習,於是就買回來對著琴譜聯繫,當自己看書學習累了,彈一段曲子,愉悅身心。

7、鍛鍊英語口語,學些對外國際漢語課程:每天堅持聽英語聽力,練習英語閱讀,學習對外漢語課程,希望以後在家能夠和國外朋友交流,足不出戶,也能瞭解國外的風土人情,在交流中,不僅能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同時也能幫助外國朋友更多的瞭解中國的燦爛文化。

在家工作學習,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和時間,也需要我們高度自律,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越自律越自由。唯有讓自己越來越強大,才能對抗歲月無常的摧殘。

每一段默默潛心修煉的時光,終將會在未來閃閃發光。


嚮往的烏托邦


疫情宅家裡絞盡腦汁花式做飯,廚藝似乎進步不少,我家小神獸每頓吃到扶牆,全靠多酶片幫忙,今天跟大家分享疫情宅家的成果一一炒扇貝。做法超級簡單,但味道甜美到放不下筷子。

做法:1、扇貝肉洗淨去腸胃。2、扇貝肉放少許料酒焯一下水去腥。3、姜蒜切末,蔥切段,喜歡辣的可切點青紅椒。4、起鍋燒油,放入蔥段姜蒜末,爆香。5、放入扇貝肉,少許生抽,翻炒,倒入蠔油,糖,味精,出鍋。注意鹽一定要少少放。








漢中小雪


在這個孩子不上學,大人不上班的日子裡,大部分家庭估計都是吃了睡,睡了吃,追追劇,刷刷抖音,那叫一個閒,不出門,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了。

平常上班忙,想吃的沒空做,好吃的沒空學,趁著這段時間有空,給它吃個遍,每天不重樣,整天圍著廚房轉,學了不小新菜式,家裡的老老少少,完全被我的廚藝征服了。

不會化妝的我,沒事也整了一套化妝品,每天對著鏡子整容呢,你還別說,這熟能生巧,這化妝技巧雖說不上有多好,起碼美了,再在穿搭上下點功夫,還真是人靠衣裝馬靠鞍。

做俗人做久了,也偶爾玩玩高大上的,學學插花,茶藝,沒事坐在魚缸旁賞賞魚,陶冶一下情操,也是另一番享受。

最關心的還是疫情,每天準時收看新聞,希望疫情快點過去,人人平安,祖國繁榮昌盛。



沐清風MOMO


學會做了一道紅燒野鯽魚,先把野生鯽魚內臟處理乾淨然後用中火兩面煎黃,放入姜蒜辣椒以及田邊摘來的野芹菜一起翻炒,放一小碗水蓋蓋悶煮幾分鐘,最後調味出鍋





毛家妹幾


宅在家裡能學什麼,

學會了一些話,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以前以為,耍讀萬卷書,才能行萬里路。

才知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相輔相成的。

光讀萬卷書,也許知道的很多。但,紙上得來終覺淺。

光行萬里路,也許也能看到很多。但,不識廬山真面目。

總之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相結合才會更好一些。



用戶4926524205


疫情宅在家裡出不了門,連鹹菜都吃光了,突發奇想,自己生豆芽,說幹就幹,取一塑料方盤,平鋪一層綠豆,約一公分厚,加水侵溼,上面用籠布蓋住,放在有暖氣的窗臺上,每天用水淘三次,一天後發芽,五天後已長半寸,可以吃了,不過還應該再長几天更好。我從來沒有幹過這事,都是疫情所逼,宅在家裡,也算為戰勝疫情做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