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03年非典时期,钟南山有句掷地有声的话:

"患者的生命重如泰山,医院就是战场,医生就是一名战士。战士不上前线,谁上?"

鼠年春节,武汉爆发疫情,形势危急,人们重又想起了非典和钟南山这个抗疫老兵。

可是昨天2003,今天2020,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了17年。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当年那个誓言铮铮的战疫老兵,如今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还能担任起这份重任吗?

钟南山还是出现了,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他仍然肩负着国家的重托,肩负着人民的期望,来了。

这位84岁的“老兵”再一次冒着病毒的炮火和硝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去赴汤蹈火,用悲壮和赤胆忠心谱写了一曲高亢激昂的战歌。

看着这位84岁的老兵时而接见记者,向全国人民通报疫情;时而奔波在医院病房,部署病人安置和治疗;时而面对媒体、情真意切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疫情、声援武汉。

再不喜欢歌功颂德和造神敬神的人,心底对这位八旬老人的敬意也难免油然而生。

曹操有句话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战士常有,暮年的壮士也偶见,却不是上不了马,就是拉不开弓,心有余力不足,回天无力,徒使人感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可我们的时代就出了一位人到暮年壮心不已、老而弥坚的壮士,他就是钟南山。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2003年,非典最肆虐的时候,广州医学院上空响彻着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说这句话的,是67岁的钟南山。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爆发,一位老人在记者镜头前谆谆告诉观众:武汉疫情很严峻,大家"尽量别去武汉";一边义无反顾登上开往武汉的高铁。

这位老者,就是84岁的钟南山。

他以院士的博学、战士的坚强、逆行的悲壮,给迷茫无助的武汉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2020年1月18日,武汉三镇新型肺炎引发的局势开始加剧,全中国人的目光投向了武汉。

疫情就是军情,武汉就是战场,钟南山来了,带着一路风尘,带着战士的满腔热忱来了。

当晚11点钟南山的身影就出现在武汉,他连口水都顾不上喝,马不停蹄直奔会议室,在那里听取了武汉方面的疫情介绍。

次日凌晨他叫醒了疲惫的助手,驱车前往第一线——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

那些天,钟南山从广州到武汉,再从武汉到北京,又从北京回到武汉。

钟南山马不停蹄了解疫情、研究隔离和治疗方案、出席新闻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向全国人民通报最新情况、预测疫情走向。

连财新社的记者都感慨地说,如果说要选出春节最忙的人,非钟南山院士莫属。

是他最早提出“两个存在”: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的风险,存在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是他不厌其烦提醒公众重视武汉疫情,不可掉以轻心,为大家敲起警钟。

是他最先提出对疑似感染者进行积极隔离,并对所有接触者进行登记跟踪观察。

是他告诉大家,爆发期在什么时候,拐点将在什么时候到来。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有人说,他说一句话比别人说一万句话都管用。

有人说,他的话就是镇定剂,他是中国人民的定海神针。

中国14亿人,也许不缺水平跟钟南山一样的专家,缺少的是跟钟南山这样有公众信服力,"一句顶一万句"的专家。

如果说,以上我们看到的只是他老人家的奔波和呼号,都是全面性的工作,那么我告诉你,1月29日,钟南山作为专家组的组长,首席专家,对他坐镇的广东省的5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了会诊,会诊时间长达4个半小时。也就是说,他老人家没有放弃他的本行,仍然坚持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上,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的论文产出量并不高的“表象”。

对没有经历过非典或那时年龄尚幼缺乏印象的90后和00后来说,钟南山之前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谁成就了钟南山,这位无双的国士是怎样炼成的?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让我们循着老兵的轨迹去了解一下他的成长之路吧。

钟南山,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在南京一个书香门第。

大家一定知道南京有个钟山,因为他出生的医院在钟山的南边,父亲钟世藩就给他取了个大气的名字"南山"。

有趣的是,配合上他的姓氏,钟南山与陕西秦岭中段的终南山发音相同,终南山可不仅仅是中国地理气候的分界线,在古代的时候,它是一处寄托华夏先民精神的神圣所在。它是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老子当年骑青牛西游入秦从此经过,留下《道德经》五千言,老子的墓就在这座山上。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药王孙思邈曾经隐居于此,苦修医术,山中的上善池水,在元朝时期曾经治好了附近人民的疫情。

终南山,与钟南山,两者这种隐秘联系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许多人都知道钟南山是个医学专家,不知道他父亲钟世藩也是医学界的权威,著名的儿科专家。

而且父亲是个德"医"双馨的人,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70高龄的父亲在体弱多病、视力非常模糊的情况下,坚持编写了《儿科疾病鉴别诊断》这部凝聚着自己毕生心血的儿科著作。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尽管自己眼睛近乎失明,但他依旧对自己的书稿字斟句酌,苛刻到每一个标点符号,而且坚持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他说让别人完成就是玩忽职守,对病人的不负责,是对生命的漠视。

父亲对医学事业的执着,对医技的敬业和认真,给钟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到关键时刻,父亲的身影就会在脑海里浮现,让他充满信心和力量。

1955年,19岁的钟南山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从医理想。

钟南山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学习,大脑里知识倒是丰富了,体重却下降了16斤,第一学期结束一进门,母亲怔住了,许久没有认出自己的儿子。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毕业后,成绩优异的钟南山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留在了学校,他不敢松一口气,更加刻苦在知识海洋里徜徉。

后来体重倒是没有再下降,头发却掉了许多,同学在背后偷偷叫他老钟头。这一年,他才24岁。

事实上钟南山就是听见这个外号也毫不介意,他一边教学,一边给自己"充电",他对知识永远如饥似渴。

可是就在钟南山快马加鞭、贪婪地在知识宝库"盗宝"的时候,一场暴风雨来临了,钟南山的求学步伐戛然而止。

在那段特殊的年代里,钟南山不得不忍痛去上山下乡,下车间当学徒工。但钟南山从来没有气馁,他见缝插针偷偷学习,尽管读到的书很少,获取知识的途径有限。

1971年,钟南山的人生迎来转机,就在这年秋天,他离开北京南下广州,终于穿上梦想已久的白大褂,成为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名医生。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但从医的道路不是平坦的,缺乏资历和实践经验的他,在这里的工作感到浑身有劲儿无处使,满腔热忱的钟南山就像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钟南山假期回家,父亲也似乎明白了儿子心事,看穿了他心头的迷茫。

在吃饭的时候,父亲似乎漫不经心地问他:"南山,今年多大了。"

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父亲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年龄?但他还是认真回答道:"36了。"

父亲淡淡地说了一句:"唉,你都36岁了呀……”

其实父亲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但钟南山知道:“我32岁那年就成科室主任了。"

父亲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像一记重锤砸在钟南山的心头。

钟南山从父亲的话中感觉到了一种殷切的期待,也点燃了他心头的火花。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他后来感慨道:“我的医学事业,其实是开始在36岁那一年。”

这一次,钟南山体重又下降了10公斤,但也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六本厚厚的医疗工作笔记。

我们还是要引用那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钟南山的通过艰苦的努力,从而确立了他在医院里的地位,两年后,他被任命为医院呼吸科主任。

1979年,钟南山再一次迎来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钟南山考取了医院仅有的一名公派留学名额,远渡重洋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

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国外对中国医生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时期,他们不但根本就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历,更对中国医生的能力产生怀疑,根本就不敢让他们给病人看病,人家不放心,能全怪洋人吗?

当时钟南山的导师叫弗兰里,这位老教授甚至忧心忡忡对他说:"你们大陆来的医生,能完成学业吗?"

那天晚上,钟南山失眠了,辗转反侧。

他在日记中写到:中国人真的不行吗?然后在这句话后面打了三个红叉。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弗兰里教授还跟钟南山说:“我估计你在这里也就是能待8个月”,言谈中还是对这位中国医生并不信任和看好,为了向英国教授证实自己的能力,钟南山决定“铤而走险”,帮助弗兰里教授完成他的一个演算公式,进行“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研究。

为了拿到第一手数据,钟南山决定还是把自己当成小白鼠做亲身试验:一边让人帮他抽血,一边自己吸入煤气,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把煤气浓度提高……流失800多CC的血后,钟南山得意的拿到了最后的研究曲线。


这个实验帮到了弗兰里教授的大忙,发现了他推导的不完整性。

弗兰里教授对钟南山的评价从此改观:“忘掉8个月吧,你爱干到什么时候都可以!“

在英国学习了两年,钟南山让导师接连大跌眼镜,这位中国医生简直就是批命三郎,完成了7项重要成果,奉献了8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在海外权威医学刊物上发表。

毕业那天,弗兰里破例请钟南山吃饭,幽默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对他赞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在晚宴中,弗兰里教授诚恳地挽留他留下,并且说这里有三个医院,一家研究机构可以供他选择。

弗兰里对他说,我理解你报效祖国的心意,但在这里你可以造福更多的人,专业会更加精进,等你的祖国条件变好了,你仍然可以回国服务。

但钟南山没有犹豫,他向老师深深鞠了一躬,坚定地说:"因为祖国条件还不好,才更需要我!"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回国之后,厚积薄发的钟南山一鸣惊人,大放异彩。

1980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破贡献专家称号。

199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6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在抗击非典中作出杰出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

2007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钟南山从医几十年,始终不忘初心,战斗在抗击疫情治病救人第一线。

"非典"过后,钟南山不骄不躁,不敢懈怠,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埋头苦干。

同时钟南山还在雾霾治理、室内空气污染、甲型流感防控等公共卫生问题上献计献策,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并且在H5N1、H1N1、H7N9、H5N6、MERS流感等突发疫情爆发后从容应对,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控制度,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84岁,正是安享晚年的年龄,而这个七年前就因为心肌梗塞在心脏里安装了支架的老兵,还在战疫前线冲锋陷阵。

老兵不死,也拒绝凋零!钟南山:一生所虑,唯病人而已

对于钟南山,我们不需要给他戴太多的桂冠,不需要送给他太多的溢美之词,虽然再多赞美也不过分,再多的敬意也不够表达,我们只能默默地为钟南山送上祝福,愿他长命二百岁,好人一生平安!

历史的荣耀榜上终将镌刻这位“逆行者”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