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企業難在哪?我們調查了一批蘇企①

“大量企業復工求購額溫槍,誰家有閒置的,能否捐助一些……”蘇州市吳江區工信局和區企業服務中心很多人的朋友圈被這樣一條求助信息刷屏。


復工企業難在哪?我們調查了一批蘇企①


“求購各類醫護物資”,成為企業復工以來時常聽見的聲音。


保障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是戰“疫”背後的另一場硬仗,醫護防控物資是重要的“糧草”。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企業主體面廣量大。“無糧自亂”,面對嚴峻複雜的疫情,如何保障防控物資生產供應,推動企業安全復產?對復工企業,防護物資“糧草”能否持續補充,讓企業有“備”無患?


1

物資緊俏,企業求“糧”


企業正式復工以來,根據各地反饋,受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醫護物資的需求激增、國家調撥任務必須剛性完成等因素影響,醫護物資供應總體仍然偏緊,特別是防護口罩、防護服等供應緊張,不少復工企業直言“壓力山大”。


“我們口罩有部分庫存,但還不夠長期使用。”雨潤集團供應鏈管理部負責人王康算了一筆賬:普通一次性醫用口罩是3元一隻,按全集團3萬人算,出勤26天,一人一天需兩個口罩,光一個月口罩的使用成本,就要增加400萬元以上,“更何況現在還不一定能買得到”。


復工企業難在哪?我們調查了一批蘇企①


“儘管國家有相關要求,但是市面上目前流通的常用防護物資還是有漲價的現象。”有企業負責人吐“苦水”,比如酒精,貿易商年前供貨是5元一公斤,現在市場上甚至漲到每公斤30元。


“大年初三我們就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提前謀劃防護用品採購工作。” 億能集團董事長周桂根介紹,面對“可預見的緊缺”,企業“先下手、早準備”,為復工準備了近8000只防護口罩,不過,由於防護物資緊俏,仍然面臨持續供給保障的壓力。


這樣承壓前行的企業不在少數。江蘇工業、商貿服務業企業和職工數量眾多,截至2019年底,各類企業就業登記人員已達2100萬人,按全省60%復工率估算,數字龐大,企業防控壓力可想而知。


此前,江蘇省工信廳分4個檢查組赴各地抽查,總體看,企業防控形勢和生產經營穩定有序,特別是大企業集團、防控物資生產企業相對較好。但部分中小企業防控措施尚未完全到位,防護物資的保障壓力依舊較大。


復工企業難在哪?我們調查了一批蘇企①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但也沒有一個冬天容易過去。


不少專家提出,非常時期,企業還需奮而“自救”。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柳就建議,復工企業可利用好現有的產能,將防護物資分配到生產一線,有條件遠程辦公的可以在家辦公,節省防護物資;另一方面從企業內部挖掘“防護產能”,號召員工額外自備口罩等個人防護物資,企業負責公共區域消殺,共同承擔防護責任。


2

保供擴產,有“備”無患

除了企業“自救”,為保障防護物資配給到位,還需打開一切通道,滿足企業防護物資的供給需求。


各地政府部門率先站了出來。


有的地方,第一時間發揮好“店小二”的作用,協調轄區復工企業防護物資供給。


南京市浦口區下發《企業復工後操作指南》,並主動收集復工企業防疫物資需求,截至2月11日,已幫助企業協調手套7萬件,消毒、體溫測量設備等防疫物資6.5萬多件。


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瞿斌表示,目前,區內每天大概生產口罩20萬隻,防護服1000多件,並幫助一些困難企業一次性採購防控物資。


復工企業難在哪?我們調查了一批蘇企①


有的地方,通過精準服務,為企業派駐了專門的“駐廠員”。


“一人一企、一包到底。”宿遷經開區企業疫情防控小組相關人士介紹,該園區劃分出8個片區,每個片區由一名區領導掛包復工企業,協調物資保障要素等。同時,給園區企業配齊了“駐廠員”,全程服務企業復工復產。


還有的地方,引導企業互幫互助。


蘇州市工貿企業含氯消毒劑保供方案日前全面啟動,江蘇理文化工有限公司副產涉水級次氯酸鈉對細菌和病毒具有較好的消殺作用,且具備連續保供能力。該公司響應當地工信部門號召,僅2月8日、9日兩天就免費為蘇州全市工貿企業供應了63.5噸消毒劑。


保障“供”,就離不開“產”。


“打牢保供基礎的關鍵,還是加快復產達產。”江蘇省工信廳相關人士指出,由於疫情波及地域廣時間久,國際國內市場採購機會大大下降,“立足自身復產達產穩產”成為解決我省防護品緊缺問題的最主要出路,進一步保障復產,增產,轉產和進口四個環節。


復工企業難在哪?我們調查了一批蘇企①


專家建議,相關部門還要進一步幫助支持有生產意願,具備生產條件的企業開闢快速備案通道,緊急轉產醫護產品;組織企業加大境外採購力度,做好國內外醫用物資標準比對銜接,按照“零等待”要求加快進關手續,通過內“增”外“引”,增強物資供給,拉昇復工率。


面對“加足馬力”擴產,日後是否會導致產能相對過剩的疑慮,國家和江蘇也已明確,對未來產能過剩的設備會出臺政策幫助轉產,且實施財政兜底,收儲剩餘產品,進一步解決企業後顧之憂。


3

“開源節流”,春山可望


當然,保障防護物資,離不開宏觀統籌部署。


為打贏防控物資供給“保衛戰”,前不久,在江蘇省防控醫療物資保障暨企業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上,副省長馬秋林提出,要按照戰時體制高效運轉,各地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疫情防控工作的強大合力。


“要堅持開源、節流並舉,加強統籌,科學、精準調配物資。” 當天會上,江蘇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醫療物資保障組組長、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夏春勝表示,“開源”要立足服務企業增加產品供給,“與時間賽跑”加強外採,並進一步加快審批服務,努力幫助企業轉產復產增加產能;“節流”要促進物資高效使用,把最緊缺的物資用在最關鍵處。


復工企業難在哪?我們調查了一批蘇企①


推動“開源節流”,保障防控物資供給有了更加宏觀具體的指導。2月12日,在作為“散裝江蘇”的各地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之後,“整裝江蘇”放出“大招”,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出臺4個方面22條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在協調保障服務方面,再次明確了強化各部門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促進服務,包括指導企業復工復產、幫助恢復生產經營、強化防疫物資生產等內容。”同一天,在江蘇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防控新聞宣傳組通氣會上,江蘇省工信廳副廳長李強這樣解讀——


對有條件、有意願轉產防疫物資的中小企業,實行“一企一策”,全力幫助協調解決轉產過程中的問題;對國家和省確定的重要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通過省級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加大真金白銀的獎補支持。


復工企業難在哪?我們調查了一批蘇企①


既要宏觀統籌,更要微觀落實。


專家表示,不少企業復工還面臨防護物資“缺口”,說明還有保障提升的空間,“各地政府可以對標新政,進一步協調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加大生產強度,適當將一些普通防護物資向急需復工、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行業、企業傾斜,實現普惠性。”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為付說。


隨著全省絕大多數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全面復工,江蘇重點物資產量和進口量逐日增加,統一採購、統一配置的平臺機制加快建立,“一報三表”信息日報和駐廠員制度逐步完善。


可以想見,在各方“護航”下,防護物資保障將會愈發給力到位,全國上下畢其功於一役,屆時春山或許真的可望了。

記者 付奇

頭條號關注“新華日報經濟新聞部”,您的關注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