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汉语言: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九)

时间走到2018年4月,已经是我参加自考的第四年,这一次自考,我一共考了三门: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史。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文学概论,这也是我汉语言文学专科段的最后一门考试,我曾在第一次报名时就报了这科目,但是觉得太难,弃考了,后来就一直拖着直到最后一门才提上日程来备考。

第一次学文学概论这门课时候是15年,买了自考365的课件,讲课的是一位老教师,口音含混,加上书本内容对我而言,太抽象。我学得时候觉得很烦躁,听课时候像是被牵着走,划重点,听完之后,什么也说不出来,心里又急又抓狂。刚听过的题目,老师一反问,什么也不知道。学习效果是前学后忘,像是在沙子上写字,时间像一阵风一吹什么也记不得。

不过18年这次考试我真的就听下来了,而且买的也是同样老师的课,而且感觉也挺好,一路畅通,特别是四月里有清明假期,大块时间在家听。我自己后来粗略地分析大概是文学概论和很多其他科目有联系的,比如现代文学史里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在文学源流里有分析讲解;平上去入四声学过现代汉语也知道了;古代文学史学完,魏晋时代,诗赋欲丽也都知道了。马克思原理学完了,意识形态也知道了。还有其他的很多内容,大概其他知识学完了,知识稍微能够迁移,能够打通,学起来能够联系贯通,也就不觉得抽象难懂了。听完课照样记笔记框架,心里很稳当,果然同样学习和学习,还是有区别的。

其他考的两门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和中国现代文学史,我的印象不太深,因为我从小读《红楼梦》长大,对古代文学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学起来不觉得难,古代文学史学习了两个月,因为心里有底,所以不怕。不过现在回看当时的日记,我也在考前挺浮躁的,看书看不下去,上了考场有几题完全没印象,比如王褒是西汉还是东汉的?孔融擅长的文体是?考完回来找书查,发现自己的答案都做错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得比古代文学史要难,因为流派作家众多,还有各种作家的风格,小说家的思想。我平时没有刻意背,所以考试只能凭印象边回忆边写。大题有考鲁迅《故事新编》的艺术风格,因为我去年专门考过鲁迅研究,看了这本书,所以考的也比较顺利。当时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周日下午,最后一门考试。我心情很好,坐在考场里就想,真好,考完一门是一门,虽然慢,但是每次考试都可以前进一些。

考完后不到一个月,大概五月中旬就出分了,都顺利通过,而且本科段两门也都超过学位要求的70分。虽然学位难拿,但是每个考生都想冲击一下,所以有人这门考及格了但是达不到70分会重考,我也同样心情,直接超过学位要求的分数,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仍觉得很幸运。

这次考完文学概论,我的专科段所有科目都通过了,经过一些申请小小波折,我顺利地毕业了,拿到了专科毕业证书,虽然也没什么,但是也付出了这几年的努力,心里仍觉得挺开心。

自考汉语言: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