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方,你现在最想去的一个地方是哪里?

潍坊宏达钻井机械


我最想去西藏,一直被哪儿的布达拉宫吸引,觉得那么神秘,还有大昭寺,大昭寺是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纳木错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神秘而出名。




大浪淘沙774


我的梦是三亚,记得很久很久之前,从电视上看到三亚这个地方,碧海蓝天,无数次梦中梦到这个地方,心之所向,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要带着心爱的人去这里!

去三亚之前好多人告诉我,别去三亚,还不如去泰国,可是人越惦记的地方就越想去,本来打算结婚度蜜月的时候去三亚,后来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没去成,就变成我年年都要念叨的事情,再后来有了宝宝,各种又没去成,终于我忍不住了[捂脸],无论如何我都要去,即使我们这没有直达的飞机,本来打算自己带宝宝去,老公各种不放心,转眼一想婆婆也没去过,于是带着婆婆姥姥,婆婆,儿子,我们就这样出发了,即使经历了飞机晚点到达三亚的时候已经凌晨2点,我儿子似乎和我一样处于兴奋状态,一路也没睡,一下也没让我抱,下飞机那一刻我竟有点想哭[捂脸][捂脸],可以说整个三亚之旅特别舒服,我们没有跟团,第一次去选了一个超实惠的酒店,回来跟老公说下次我们去海棠湾住高级酒店,现在儿子天天念叨着去三亚吧去三亚吧

我一直觉得三亚真的是我梦中的地方,等到老了我甚至有想去养老的冲动!有人说当梦想实现了以后,你就会去追寻下一个梦想,但是我想说三亚一直都是我的梦想我的远方……





晨光温暖了你的微笑


我是凤村小李

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心中的地方也不一样,有可能是自己的家乡,亲人朋友家,自己上班的地方,上过学的校园,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呆过的地方,我心中的地方就是我美丽的家乡龙凤村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哪里有我喜欢吃的回锅肉,鱼头豆腐汤和忘不了的亲人伙伴一辈子也忘不了





凤村小李


我最想去的地方是西藏,年前我朋友圈有一个去了西藏,然后我看她照的照片和拍的视频,真的是太美了!我原来是不喜欢西藏的,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好多人喜欢西藏,后来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经历了很多事,我就慢慢能体会为什么他们会喜欢西藏。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压力太大,我很羡慕生活那些地方的人,没有城市的喧闹。西藏是一个净化人心灵的地方,我觉得此生如果不能去一次西藏,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我刚才从她那截了一段视频,让大家体会一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3a000680ade0853a69\

小米粒妈妈爱生活


谢谢您提的问题!说的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方,我心中的远方是大美新疆,我喜欢新疆,新疆景点太多了,自然风景太漂亮了,北疆有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天山天池,吐鲁番,吐鲁番的特色(大街小巷全是葡萄架),还有伊犁,塞里木湖,喀纳斯,可可托海,霍城等等,南疆有喀什,最具有民族特色和人文的地方,和田,阿克苏,巴音郭楞,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世界上第十大沙漠,克拉玛依油田,库车,库尔勒等等,来到南疆,你会看到沙漠与戈壁的完美结合。还有新疆的水果太好吃了,西瓜沙甜沙甜的非常好吃,还有哈蜜瓜,蟠桃,新疆的无花果也特别好吃,和我们这里的不一样,特别甜,还有阿克苏苹果,库尔勒香梨,各种葡萄,还有各种叫不上名的水果,和田的大枣,要是8月底去的话,还能吃到新鲜核桃。因为新疆日照长,雨水少,所以水果都非常甜,这也是我想去新疆的原因之一。


退休阿姨穷游中国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20km2。[1]

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错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2]

“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3]

中文名

纳木错

外文名

Namtso

最深深度

120米

湖泊面积

2015km2(776平方英里)

库容量

93.2km3(22.3立方英里)

形成演变

纳木错所在的青藏高原,是起自于约7000万年前开始的造山运动中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挤压而隆起的产物。根据地质学的勘测资料和科学考察,纳木错地区属拉萨地体,以至少10亿年前的前寒武纪陆壳构成基底,经过漫长岁月,约在晚侏罗纪增生到部分羌塘地体上面[4]。

纳木错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其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经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错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5]

流域特征

区位

纳木错地处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属于中国五大湖区的“青藏高原湖区”。

共10张

纳木错

纳木错在北纬30°30′至30°35′和东经90°16′至91°03′之间。位于藏北高原的东南部,西藏自治区的中部,拉萨市区划的西北边界上和其以北的当雄县和那曲市东南边界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约有60%的湖面在那曲地区的班戈县内,40%的湖面在拉萨市的当雄县内。纳木错向南距拉萨市区约100千米。纳木错湖南边和东边是高峻的冈底斯山脉和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是起伏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内流区域[6][7]。

纳木错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和广阔的湖滨。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8]

水体

纳木错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众多湖泊的第二位,周长约318千米,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9]。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8]中国的第三大咸水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据从事青藏高原湖泊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原本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的西藏色林错面积已达2391km2,较纳木错多出369km2,取代纳木错成为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10]),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高出第一大湖青海湖约1500米。最深处约120米以上。其周围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

地形

纳木错湖是念青唐古拉山西北侧大型断陷洼地中发育的构造湖泊,属内流湖。其湖盆呈西南—东北走向,西侧宽、东侧窄。纳木错湖的北面是高原丘陵,海拔约5000米~5500米,地势较平缓,其南面和东面是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谷地,海拔高度约4000米~4300米,自南向北逐渐增长,念青唐古拉山脉高约5500米~6000米以上,其主峰高达7000多米,形成了一天然屏障,所以尽管纳木错湖水面海拔高,但由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以东的阻隔而成为内流湖。

纳木错湖中有3个较大的小岛,这些岛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故栖息的鸟类繁多,人称鸟岛。西北部的朗多岛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其东西长2千米,海拔为4854米。

水文

纳木错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的第二大湖。最大水深达120米以上,湖水矿化度大致为1.7克/升左右,水质微咸,不能饮用,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色林错的第三大咸水湖。纳木错是一个封闭式湖泊,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出水途径只有湖面蒸发,每年蒸发的水量为23.04亿立方米;入水途径有两部分: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一部分是流域内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总面积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径流。据计算,进入湖泊的冰川融水为1.24亿立方米/年,降水径流为13.34亿立方米/年,按年降雨量410mm计算,直接降落到湖面上的水量为7.87亿立方米/年。以上两项合计年入湖水量约为22.56亿立方米。据以上数据计算,纳木错每年的出、入水量基本平衡,湖泊的换水期为34.15年。

气候

纳木错属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光、热、水资源充足,气压低,在当雄班戈测得的空气密度为0.73千克/立方米,年辐射总量约70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年均日照率大于65%,雨、旱季节分明,每年6月~10月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0毫米,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4]

多风是纳木错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对比当雄和班戈的资料,多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为:当雄73.8天,班戈85.5天。大风日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年,该时期当雄的大风日占全年的79.4%,班戈占全年的71.7%;一日之中大风常常出现在下午和傍晚,纳木错水面上风力尤为猛烈;纳木错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11]。

冰期

由于气候高寒,冬季湖面结冰很厚,至翌年5月开始融化,融化时裂冰发出巨响,声传数里,亦为一自然奇景。每年藏历元月十五日左右一天之内,整个湖面结冰封冻,到藏历四月十五左右,也在一天之内湖面大部分冰冻消失。纳木错地处藏北高原,每年冰封期长达5个月(完全封冻时间近3个月)。湖体完全封冻后,冰面厚达2米以上,不但可行人走畜,而且可行驶汽车。

水系

纳木错有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注入。[12]纳木措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8]

自然资源

物种资源

植物资源

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场,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来之前,就把牛羊赶到这里,度过风雪严寒。[12]

动物资源

湖滨平原绕湖四周,每到夏初时节,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5]

共15张

纳木错风景

纳木错地区野生动物区系属于青藏区羌塘高原亚区。本区有哺乳动物20余种。食肉类、有蹄类、兔形类和啮齿类均为5~7种。有蹄类种最普遍的是藏野驴、藏原羚、岩羊和盘羊,前两者多栖息于盆地与河谷,后两者多栖息于山地。啮齿类中优势种高原鼠兔,数量很多,特别是在沼泽草甸环境中数量更高;其次是旱獭、田鼠和藏仓鼠。高山草原的食肉兽有狼、狐、猞猁、兔狲、熊和鼬,其中最常见的是鼬,经常出没于鼠洞。雪豹是最能适应高山寒漠环境的食肉兽动物,在雪线附近仍有活动。纳木错区域的食虫目和翼手目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稀少。[4]

分布在高山草原、寒漠区域内的鸟类,种类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是褐背地鸦、棕颈雪雀、棕背雪雀、白腰雪雀、褐翅雪雀、藏雪鸡和西藏毛腿沙鸡等几种鸟类。其中冬季藏雪鸡向藏南方向迁徙转移,西藏毛沙鸡则迁至4000米以下,它们经常出没于旱獭和鼠兔的弃洞,以躲避敌害和不良天气或利用为巢穴,这种“鸟鼠同穴”现象,在高原上十分普遍[5]。

纳木错湖区水禽很多,其中最普遍且数量占优势的是留居鸟,主要有棕头鸥、斑头雁、赤麻鸭、燕鸥。在高海拔山地,鸟类一般稀少,但能生活于此的种类,均有高度的适应能力。黑颈鹤是纳木错沼泽地惟一的鹤类,在高原腹心和北部繁殖,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及其南部喜马拉雅南麓、滇西北横断山区和贵州高原西北草海一带越冬。西藏雪鸡可作为高原的代表,常在高山草甸、灌丛带栖息,浅灰的毛色与岩块相似,不易发现,以高山植物嫩叶和花为食,并能在冰川和永久积雪带附近活动,冬季不作垂直迁徙,对严寒无所畏惧,在积雪山地随岩羊、盘羊踩开的地方觅食。红嘴山鸦、黄嘴山鸦、胡兀鹫、岩鸽、雪鸽等均为高山常见鸟类,可在高山岩隙中营巢。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该区域内分布比较稀少,种类非常有限[5]。

湖中,产细鳞鱼和无鳞鱼。湖中鱼类主要是鲤科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裂腹鱼一般可长到一二千克,大的可长到七八千克甚至几十千克。这些鱼是200万年以来,由这里原有的鱼类,随着地壳的隆起,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逐步变异演化而来的。有些鱼至今还保留着头大尾短的原始特征。[5]

矿产资源

另外纳木错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例如食盐、碱、芒硝、硼等,储藏量都很大。[12]还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锡、铭铁、油页岩、玉石、云母、紫水晶。

水资源

1971~2004年期间,湖面面积从1920km2增加到2015.38km2;湖泊水量从783.23×108立方米增加到863.77×108立方米,湖面降水与陆面降水产生的径流补给分别占湖泊总补给量的63%和61.91%,而冰川融水补给仅占总补给量的8.55%和11.48%。[13]

湿地资源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拥有依存于高原湖泊的多种典型湿地生态类型,包括湖边沼泽、河口、湖岸浅水区、湖岸湿草甸、岩石湖岸、沙质湖岸、砂石质小岛和湖等等,发育了完整的高原湿地群落。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养育了一大批依赖于湿地生存的物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此外还有大量的青藏高原特有种。虽然这里分布的野生动物种类不多,但是部分物种的数量相当大,如雁鸭类等,十分引人注目。

清洁能源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日照充足。据气象资料,纳木错地区每年的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多风是纳木错流域的显著特点,区域内8级以上大风日每年超过80天,因此纳木错的风能资源亦相当丰富[14]。

科研价值

中科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设立在海拔4730米的纳木错湖边,是中国国内海拔最高的长期有科研人员值守的野外观测站。纳木错站通过对大气、冰川、积雪、湖泊、生态等方面的长期观测,为西藏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建设和综合评价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15]

守护美丽的纳木错

为实时观测通往纳木错景区的道路情况,拉萨市在那根拉山顶建一个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还包括在拉萨到机场高速公路的才纳乡和拉萨至林芝的米拉山口两处建交通气象自动观测站。

2013年建22个气象站,拉萨共有26个自动气象站,其中包括4个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拉萨市内有9个气象站,8个为城市热岛效应观测站。

纳木错流域因涵盖冰川、高山冻土、季节积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湿地等多种自然介质,成为开展环境监测的理想场所,为研究该区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11]。

人文历史

宗教圣地

纳木错,蒙古语称“腾格里诺尔”(或“腾格里海”);藏语全称为“纳木措普摩”,意为富裕天湖(或天湖、灵湖或神湖);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

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藏语中,“措”是“湖”的意思。当地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

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经典中记载:“纳木错有七十二个圣地”。[2]后来纳木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岛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当藏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来朝圣”。

纳木错还是预卜凶吉祸福的圣湖,据说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边的山丘,即可见到湖中的灵异现象,因此,过去这里常成为藏传佛教进行圆光卜的场所。每逢夏天,有不少喇嘛前往朝圣,以湖中显现的灵异景象来预卜未来。[2]

12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的时候,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这一活动在4月15日达到高潮。[8]纳木措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










96心经土豆


在我心中最想去的远方就是“扎尕那”。“扎尕那”在我心中是远方美好的梦,是我梦中的香格里那。是游子的人间天堂和旅游圣地。

因刚开发,目前景点仅为4A级景区,但它的景色绝对赢过很多5A级景区,在我心中它比九寨沟还要美丽。如果你不信可以看看我发的照片。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景区情况:

扎尕那古城位于甘肃省迭部县。“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地形即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所以“扎尕那”又称为石头城。

对扎尕那景色的美,用任何华丽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她实在美得不像话。这里是一片人间净土,这里是一块世外桃源,景色相当的秀丽,就像在画中一样。

这里有非常美丽的观景平台,一眼望去尽收眼底,安逸的东呱村。这里四周被石山包裹住,仿佛是这世上的另一个空间,在这里看夕阳缓缓落入山的那一头。扎尕那山势奇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藏寨内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合理搭配和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人间最后一片净土。第一眼便觉完全区别于其他甘南藏区,古朴、宁静、自然、祥和,处处郁郁葱葱,村庄烟雾缭绕,仿若置身世外桃源,将羽化成仙。它的美古典而羞涩,是最原始的,并未被开发,区别于那种人造的静谧,这里含苞待放,让你心醉不已。

只要你亲身去看一看,你就会被它的美迷恋。











大李游天下


我是湘村大宝,很高兴为您回答问题。

最想去三清山!

在中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但是有些地方即使使用再华美的辞藻也是难以描述的,三清山就是这样一座让能人一瞬间就能感觉到自己词汇量极度缺乏的地方,虽然初到三清山的时候可能会让人失望,你会感觉它并没有没有图片那么美丽。

但对于真正用心感受过三清山的人来说,即使世界上最动听的言语也是难以描述三清山之美的。只有当你用心去感受三清山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三清山路的美丽和辉煌。三清山的所有景观都给人一种宁静和自然的感觉,它真的能让人很放松,有一种远离城市噪音的自我超然的感觉。

三清山海拔能达到1600多米,特别是在八月份去的时候真的是越高越冷,就像秋天一样冷,你穿长袖仍然会觉得冷。三清山的美丽景色其实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因为真正让我我所钦佩的是它的高度。我们没有从山脚下爬到山顶,先乘缆车,然后开始爬山。当我走了1000多米的时候,我往下看,我看到下面有一片松林,还有无尽的云海,真的非常令人兴奋和美妙!

我不知道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当你站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俯视着地球的深渊。正是这个深谷让你觉得自己置身于世界之外的奇迹之地。据说三清山上有十几棵杜鹃花。如果你能及时赶到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山谷里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点缀着绿色的群山,你会看到另一个更美丽的景色。


湘村大宝


大家好,我是老虎,一个爱吃美食、喜欢手工、爱好户外、践行环保的70后大叔。每天用简单的镜头记录平淡的生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方,我最想回到的地方与大家可能不一样,我想回到从前走过的路,重温旧时的记忆。

记得那会还没上学,我非常调皮,经常和小伙伴在河边玩耍,洗涮的阿姨抡起木锤在伸出水边的木栈道上敲打着衣服,唠着家常。垂柳的细枝早巳发出新芽在水面上荡漾,一心想做柳帽的我不停的滑向木栈的尽头,卟咚一声掉下水,小伙伴只见我在水中拼命挣扎,急忙大声呼救,在不远处上课的父亲冥冥之中已有感应,飞身过来救起我,当时我的小脑袋已沉入水中,只有二只小手还在水面不停挥舞。回去难免挨一阵打,羽毛球拍都折断。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河边的木栈道你还在么,我等着来看你,重忆我们的故事。

想去的地方还有很多,闭上眼睛,我的思绪飘向远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e7000c9cfb87ce7da0\

走在环保之路上的老虎


每个人心之所向不一样,生活不一样,想要确定那个地方也不一样,你们想去西藏,想去重庆,想去稻城,想去迪士尼。而我最想去云南的香格里拉,香格里拉的春天绿草茵茵,辽阔的草原,繁多的惊奇野花,成群的牛羊。金秋的香格里拉更加让人流连忘返,那是一年里色彩最丰富的时节,草原变成金色,五彩的森林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构成了一个秋天的童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