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乐亭|第5期|「故乡觅迹」京东第一家的两处坟墓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会刊第5期

编者按:文章内容仅作文化交流用,不代表本自媒体观点

读乐亭|第5期|「故乡觅迹」京东第一家的两处坟墓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乐亭县汀流河石各庄刘家自清乾隆晚期开始经商,历经清、民国、伪满和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彼时论财,家资巨万,富甲京东,号称“京东第一家”,是中国北方四大家之一;论势,刘家与宫廷多有交往,手眼通天。历史上,刘氏家族不仅在商业经营、权势钻营上绞尽脑汁,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也为企求财势发达、人丁兴旺,不惜投入巨资,选择阴宅(坟地)煞费苦心。

刘家发迹后,各大堂即重视身后之事,纷纷招聘相士,四处为本堂勘测、寻找风水宝地,建立自己的坟茔。坟地占地面积几十亩,甚至几百亩,讲规模、有气派。今就刘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刘兆熊、刘培父子之墓,便可见刘家财势之一斑。

刘兆熊(?~1899)字玉衡、子权,清咸丰举人,是“京东第一家”刘如 第三子。他聪明好学,多才多艺,精明干炼,在涉政、经商和治家上都有一套,是刘家出类拔萃的人物。

刘兆熊涉足官场,工于心计,善于结交。在朝廷,他赏识于重臣翁同和之门下;出入于中堂白俊、军机大臣张之万、文祥之府第;来往于庆亲王、李莲英之左右。内政外交,均高人一等,也是保合堂的创始人。同治年间,曾随军机大臣文祥出征奉北,镇压“马傻子”起义,以功赏顶戴花翎,加三品衔,为户部侍郎。

刘兆熊殁于光绪25年(1899),诰授通奉大夫之职。

刘培 字树滋,清光绪丙戌科会元(各省举人京城会试第一名),殿试中进士。是刘兆熊第三子。据传说,刘培的会元是刘家雇人代考而中,事发后,曾激怒慈禧太后,经刘兆熊入内宫打点方得平息。

刘培官至内阁中书,后升侍读,是刘家单字辈份中的佼佼者。在官场中,他独具慧眼,挥金政治投资,结交权贵,同庆亲王、震贝子、清末的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等都有密切交往,使刘家在商业经营上有了强大的政治靠山。在经商上,他有谋略,也有胆识。当他得知中国瓷器在欧州走俏时,曾投入巨资收购京城瓷器,想涉重洋用中国瓷器去开辟欧州市场;当列强在天津建立商埠,他曾决定在天津购买土地,用以经济开发。

刘培是个成就大业之才,可惜在不惑之年不幸早逝。

刘兆熊墓

刘兆熊之墓座落于 城西南十余里程庄村南的老龙湾之阳,过去因该庄以红寺驰名,故当地人亦称“红寺坟”。

据说,筹建该墓地,刘家聘请的风水先生按东北、西南山水之脉,从山海关、过清东陵、马兰峪,一路踩来,最后相中了滦南县程庄的老龙湾地带。相士说:老龙湾沿东北向西南蜿蜒直至滦南县程庄老龙湾大沙岗。这个沙岗东高西低,沿河横亘好似一条卧龙,这是一条龙脉。东部隆起,恰似高昂的龙头,漫入河的沙丘如吸龙湾之水;西头渐缓,好比龙尾,逶迤连接红寺南向的二郎庙,得吸九镇百村之香火。因此,刘家就将茔地选取在老龙湾以北、水之阳、开阔平坦的高岗上。刘家用重金买下这近顷风水宝地后,从中选取20余亩背水朝阳的土地作为墓地,用青砖砌成方型围墙围护,顶压绵石条,围墙内植有翠柏,浓荫蔽天。

刘兆熊墓座北朝南,高大、宏伟、气派,在墓南下首埋葬的是他的五子刘炬、七子刘燮,再往下依次排列着几座小坟。在围墙外,还有一座孤坟,据说埋葬的是刘家一个丫环。

墓地旁还专为护墓的建有一座院落,大门朝南。在院内,建有正房6间,东西厢房各6间,北房6间。院北两厢还建成专用马号6间。

据当地老人们说,老龙湾这块土地,确是神奇,如果有人头北脚南仰卧在墓地里,岔开两脚,从两脚之间朝南平视,就会惊奇地发现老龙湾之水好似一面铜镜,凸现于两岸之间。不知是角度凑巧还是地势奇谲,此地域确是与别处不一般。

曾有人说:在当初建墓的时候,风水先生秘语刘家,此墓地南有“南大岗”,北踞“老龙湾”,东吸龙湾之水源,西借二郎之香火,是一块风水宝地,也是一块“鹰地”。“鹰”,天鸟也,它主飞黄腾达,富贵无边,为使鹰雄飞不疲,永展宏图,在掘墓时,须找四个属兔的后生,以应“鹰有兔祀”的吉像,也就是用兔喂鹰,鹰就会展翅雄飞,也像征飞黄腾达。相士还嘱咐刘家:为使龙脉永活,还要在墓地四周按方位埋下四锭30两足型银,以镇压龙爪,才能使之永驻不飞。

刘家深信相士之言,因此在下葬之时,就按相士所说,在墓地四周埋下了四个银锭,并找来四个属兔的后生掘墓。谁知四后生来掘墓,途中遇一老者点破玄机,告之他们,在死者下葬时,让其四人分别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跑出150步,不准回头,这样,即能保住性命,又能破了墓地风水。因此在下葬时,四个掘墓后生果依其言,不但自身平安无事,亦使后来刘家家道败落。

选墓地、看风水,原本迷信,“鹰”地之说,也系传言,均不足信,但作为刘家的中兴人物刘兆熊和其儿子的葬礼确是异常隆重。

刘光熊于光绪25年(1899)去世,7年后葬入老龙湾墓地。

装敛刘兆熊的是极其珍贵的金丝柏木棺。在棺木内壁,涂着一指厚的松香、石蜡密封着;棺外,罩着一个巨大的栗木椁,棺、椁间填充石灰、木炭,用以隔断潮湿地气;椁外刷上铜钱厚的大漆,以防腐蚀。

刘兆熊的尸体顶戴花翎、项挂朝珠,身穿补服,在口内含着一颗大珍珠,手里握着银锭。陪葬的物品有金、银、玉器、珠宝和死者生前心爱的之物。其中,有一只翡翠蟾儿,连座带蟾长不盈寸,造型精巧别致,如将其放在水盆之中,盆水顿时清盈翠绿,那蟾儿亦是栩栩如生,实乃奇异珍宝。

与刘兆熊合葬的两个夫人,均头戴凤冠、金钗,豪华服饰,足蹬用珍珠穿成的鞋,手上戴的宝石戒指和十三个九连环金首饰,世上罕见。

在刘兆熊的下首是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盛敛厚葬。装敛尸体的也是柏木棺材栗木椁,在棺内充斥金银器物及死者生前的心爱之物。其中有金银壳怀表各一块,还有一个单挎的金镯就重14两。

纵观墓内随葬物品,尽显刘家的财势、气魄。

刘家雇专人看坟护墓,从墓地的香火地附近拨良田20多亩,让其耕种,用于生活自给和逢年过节侍候、接待刘家前来祭祀的人们。

刘家的后裔在每年清明、寒食、中秋和春节都来老龙湾墓地祭祀,来时,男人骑马、女人坐轿,几十人前呼后拥逶迤而来。那时候,在护院里存放着半朝銮驾,有金瓜、钺、斧、朝天镫、旗、罗、伞、扇及回避、肃静牌等。在祭祀之日,,护墓人早早备好銮驾,在大门口迎接守候,当刘家祭祀人来到,下马落轿,即奏起哀乐,上祭品、化纸钱,并按亲疏顺序大行祭祀之礼,尽日方休。

刘兆熊墓殁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之时。人们掘开坟墓,劈开棺椁,当时刘兆熊等尸体除一具有损外,其余皆成干尸,衣物如初。

刘培墓

刘培,亦是刘家单字辈中显赫的人物。他死后,未与其父葬在一起,而是另处去选茔地。那时候,刘家请来的风水先生也是依据山水之脉,从东北方向的山海关出发,向西南沿途勘测,最后选定了 城镇西八户村南一华里处的岗地上。此地南面临河,河水向南流入大港;北靠沙陀,沙陀横贯东西;风水先生称此处为“龟地”。东南是龟头,西北为龟尾,墓地选取在龟盖之上,整个墓地形成前有河水为罩,后有陀屏为靠,呈“朝阳界水,行局完固”之势。

刘培是刘兆熊的第三子,是元和堂的创始人,其原配夫人和三房姨太太均未生育,墓内与刘培合葬的是他的原配夫人和二房、四房。因三房姨太太与刘培感情不合,死后未与其合葬。

刘培去世后,尸体装敛在金丝柏木棺内,棺外套有一栗木椁。在棺椁之间,充以石灰、木炭,以隔断潮湿地气;椁外刷铜钱厚的大漆;在棺内壁上,涂有厚厚的松香、石蜡密封;棺内刘培的尸体,头上戴着翠管花翎,项挂朝珠,身穿朝服,内外共9件。在他的嘴里,含着一颗大珍珠,手里握着用白绫裹着的银锭;陪葬的尽是豪华珍贵的金银玉器、珠宝。

墓中三口女眷,也是棺椁俱全,金银玉器、珠宝和死者生前的心爱之物充盈棺内。

整个墓地只有刘培一座墓。高大的坟头有7米左右(因棺椁下葬不挖墓坑,而是将棺椁平放在地上,从墓外取土添堆,使坟墓越堆越大)。茔地用青砖砌成花墙围护着。院南墙建有大门,高大宽敞,车马人夫,畅行无碍。在茔地四周,植有翠柏,四季常青,荫森蔽天。护墓的院落建在茔地东北角上,从香火地中拨出耕地12亩,作为护墓者生活自给和接待刘家前来祭祀的人们。

刘培墓的围墙于1953年拆除,1959年被盗。1966年“文革”“破四旧时”,墓被挖开。当时棺内装敛的尸体尚完好,衣物如初。在刘培墓中椁上有30公分的方孔,棺有大可进手的钻孔,系1959年盗墓时所为。棺中陪葬的珍贵之物,大多被盗,所余尚有元宝、银元、金簪、朝珠等物。

当年,刘家凭借财势,到处抡占风水宝地,用以建设自己的坟茔,出尽了风头。随着历史的潮流,这些茔墓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尽管这些陈迹已经蔓草湮路,斑驳不堪,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但它却折射出历史过程和当时的文化现象,这对考证前人遗风、研究地域历史,无疑有一定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