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科學船塢


金星確實更近,但近有什麼用?金星的表面大氣壓是地球的90倍,人一上去就會被金星的大氣壓給壓扁,另外金星的大氣層有97%的氣體都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它就像給金星裹了一層棉被一樣,導致金星內部的溫度能達到450度以上,

然後金星還經常下酸雨,還經常颳風暴,這種惡劣的環境別說是人,就是金屬製造的機器都受不了。

其次嚴格意義上來說,金星並不完全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當中,它和火星都處於宜居帶的邊緣,金星處於宜居帶的熱邊緣,而火星則處於宜居帶冷邊緣,

那麼據可靠的研究數據顯示,金星如果要變得和地球一樣,它接受的太陽輻射起碼要減少50%,而火星如果想變得和地球一樣,則要增加一倍的太陽輻射,所以在整個太陽系當中,只有地球的位置剛剛好。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金星的環境只會越來越差,隨著太陽年齡的不斷增加,太陽的體積將會變大,未來金星就算沒有被吞噬掉,也會變成一顆炎熱的火球。

而地球的命運同樣也是如此,科學家們認為在30億年之後,地球的環境會變得和今天的金星一樣,但那個時候太陽系的宜居帶也會往外推,屆時火星將會處於宜居帶的中心地帶,所以毫無疑問火星是人類的下一個落腳點。


種植恆星


明明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當前正在火星表面工作的有2個探測器(人類總共發射了47個探測器),分別是“好奇號”和“洞察者”,前者是能跑的,後者則是落地生根的火星地質勘探者,不過在火星軌道上可還有6個探測器哦,包括印度的曼加利安號火星探測器,那麼金星探測呢?

從第一個金星探測器“金星一號”開始到現在為止人類總共向金星發射了46個探測器,如下表

但到現在為止在金星軌道上正常工作的,只有一個日本在2010年5月20日發射的“破曉號”金星探測器,歐洲的金星快車探測器在2015年1月18日 15:01:55最後一次通訊墜入了金星的大氣層。而日本“破曉號”金星探測器最近一次公開數據是在2019年3月26日,此後JAXA網站上暫時沒有公佈更多的信息,相信它應該仍然在軌。

兩顆行星的探測器數量其實相差無幾,但整體上來看,金星探測曾經非常熱門,而火星探測確實漸漸熱門起來,到現在佔據了人類深空探測任務的2/3以上,同時火星探測有NASA,ESA和ISRO(印度)三家探測器,可以說,現在人類滿腦子已經被火星佔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來做個簡單分析。

曾經非常熱門的金星探測事業

第一個金星探測器是在1961年2月12日發射的,是不是有些出乎各位意料?但很可惜在距離地球756萬千米處失去聯繫。1967年6月12日前蘇聯金星四號探測器成功登陸,但著陸器受損未能發回有效信息,1970年12月15日,金星7號著陸成功,工作了大約2小時多,發回了大量信息,包括金星表面溫度為447度,大氣壓為地球90倍等。

前蘇聯探測的同時,美國也開始參與到金星探測這個大事業中,不過金星探測的黃金時間都集中在1960-1990年間,隨後不再有新任務出現,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僅僅向金星發射兩個探測器,上文已經說明,就不再重複了。

金星從太陽系最熱門的探測目的地一下子到了門可羅雀的地步,這是有原因的

曾經金星和地球的條件是最相似的,大小和地球差不多,也算是在宜居帶內,還有厚厚的大氣層,實在讓人浮想聯翩,甚至美國的第三類接觸“造謠之父”喬治·亞當斯基還“想象”了其與金星人的會面,當然他去世的時候第一個金星探測器已經失敗,成功的保住了他的臉面。

當金星七號傳回的數據告訴大家這是一個地獄時,你可以想象前蘇聯的科學家那種既興奮又無比失落的神情,興奮是因為他們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另一顆行星,失落是因為金星不可能在這種條件下還有生命,但失落之後更興奮,因為大家都想要搞明白金星為什麼會變成這副模樣,因此從1970-1990年之間,美蘇兩國向金星發射三十多個探測器,你可以想象一下這種科學精神,如果在現在,每年都能聽到發射金星探測器,真有種向金星移民的錯覺。

終於進行探測歸於沉寂,但沉寂之後又是反思,所以進行探測到現在仍然還在持續,但已經不再熱門首選,現在的目標已經從金星轉向了火星。

為什麼火星會成為熱門首選地?

從時間上來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是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發射的“火星一號”,比金星探測都要早,不過前兩個探測器連地球軌道都沒能到達,而有效信息傳遞倒是和金星差不多時間,第一個傳回信息的是美國在1964年發射的“水手四號”,再往後就是人類的太陽系探測的黃金時代了,火星毫無意外的也稱了熱門二選地!

但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火星逐漸從二選成了熱門首選,因為當前在火星表面或者軌道上仍然正常工作的8個探測器,都是2000年後發射的,最早的是“2001火星奧德賽號”,發射時間:2001年4月7日,預計工作至2025年!最晚的是“洞察號”發射時間:2018年5月5日。未來還將有一大波火星探測計劃,當然包括中國打算在2030年實施的火星採樣返回計劃。

為什麼火星探測會有一個逐漸上升的勢頭?其實很簡單,因為到二十世紀末,人類基本上已經確定太陽系裡除了地球外不太可能其他類型的生命了,但從火星獲取到的信息可能在數十億年前火星可能存在宜居條件,那麼也許現代火星可能仍然在某些特殊區域仍然保留了特殊的生命形式,而且在火星南極還發現了地下鹽湖,這使得科學界對火星的熱情不減反增,比如SpaceX甚至提出了在火星創造宜居環境,移民火星!當然到現在為止這似乎太遙遠,但從現在出發總要比未來出發要早到達目的地。

火星Korolev隕石坑的絕美圖片(ESA火星特快)

水對於火星未來殖民尤為重要,只要有水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而火星恰恰提供了這樣的環境,而且火星在宜居帶,大氣層中也有二氧化碳,對於SpaceX的甲烷引擎來說,這就是燃料,種花家別的就不說了,各位盡情想象吧,比如下圖:

可能這並不遙遠,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五十年內必定會實現,第一個五十年看上去還很困難,能載人登陸火星就不錯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金星是個煉獄

如果人類還沒有派探測器去探索過這兩個星球,我們僅僅對比路程這個數據,以及金星和火星的各項指標就會發現,貌似金星要遠比火星好很多。

  • 從距離上看:

去到金星的距離平均為4100萬公里左右,金星其實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去到火星的距離最近也有5500萬公里,而最遠則要達到4億公里。

  • 從時間上看:

去金星只需要100天左右;

去火星至少需286天左右。

  • 從表面數據上看

地球的半徑:6371公里;

金星的半徑:6073公里,金星的體積相當於地球體積的88%,金星質量相當於地球質量的80%

火星的半徑:3393公里,火星的體積相當於地球體積的15%,火星質量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1%

如果我們僅僅看這些數據,金星是絕對完爆火星的,金星就好比地球的孿生兄弟。其實一開始科學家也是這麼覺得的,認為金星很有可能跟地球的情況差不多。結果呢?

在1970年的時候,蘇聯的金星探測器“金星7號”成為了首個登上金星的人類探測器,只不過金星7號剛登上金星時,科學家都絕望了。

金星七號向地球發回了金星表面的一些基礎數據:

  • 金星的表面溫度:447℃;
  • 金星的大氣壓:90個大氣壓;
  • 金星的大氣密度:地球大氣密度的100倍。

(這個數據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金星數據有略微的差異,但基本上已經差不多了。)

金星七號發回數據不久就壯烈犧牲了,由於金星表面溫度實在太高太高,氣壓也太高太高。探測器堅持不了多久。探測器扛不住,更不要說人類了,這壓根不是地球的孿生兄弟,更像是一個煉獄。所以,從這時起,人類除了再發射一些探測器去探測金星的一些基本狀況,很少再打金星的主意了。

火星

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成,在探測行星的征途上,科學家是想先選擇金星,因為無論是遠近還是基礎數據都要好過火星,但由於金星的條件實在太惡劣了,退了求其次,選擇了火星。

當然,這裡還有個前提,那就是探測器也確實去了一趟火星,大概是在1971年,蘇聯的“火星2號”成為了首個登陸火星的人類探測器。

火星二號軟著陸之後,也向地球發回了一些數據,這些數據相比金星那簡直要溫和很多。火星的溫度也沒有高(不過晝夜溫差很大),大氣很稀薄。

我們可以來簡單對比一下火星和金星的進一步數據,就能瞭解到火星對我們簡直要比金星對我們要友好得多,

火星的表面溫度:平均約為零下55℃,最高時是27℃,最低時是零下133℃

金星的表面溫度:平均約為464℃,最高時是474℃,最低時是454℃。(還伴有360km/h的大風,比地球的17級大風都要大得多,金星的大氣中還存在大量的硫酸,對於生命而言這是致命的。)

不僅如此,火星自轉一週所需要的時間是24.6小時左右,而公轉的時間是687天左右,看起來還是可以接受的;

金星自轉一圈所需要的時間是243天左右,公轉一週的時間是224.7天。所以在金星上一年的時間要比一天的時間都短。

而且火星的自轉軸是傾斜的,這就意味著在火星上是存在四季,相對比較穩定。而金星就不是了,它屬於比較正的那種自轉軸,這就很容易像陀螺一樣來回晃,氣候就會不穩定。

所以,當我們基於更深次的一些探索之後,我們會發現更多的數據表明,火星更適合我們去探索,而金星非但不適合,也很難完成探索。於是,人類在征服了月球之後,火星就成了下一目標。

這並不是說火星一點問題沒有,它的大氣非常稀薄,溫度還是有點不太友好。另外火星是沒有地磁場的,這就意味著太陽風一吹來,對於火星上的生命簡直就是致命的打擊。但這也遠遠好過金星的條件。


鍾銘聊科學


金星,離太陽第二遠的行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地球大小最接近的行星,被認為是地球的姐妹星球。我們經常談論去火星,為什麼我們從來不談論去金星呢?畢竟,金星也是我們的鄰居,而且往往比火星離地球更近。

金星是太陽系之外的第二顆行星,是四大類地行星之一,沒有衛星和光環。儘管金星不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但由於其大氣層96%是二氧化碳,能夠吸收並保持大量的熱量,與在地球上的溫室效應相似,但是金星溫室效應失控,造成金星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科學家認為很久以前金星有類似地球的海洋,但這種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它們在高溫下蒸發。金星表面溫度達470攝氏度,意味著鉛等金屬都會融化。由於金星大氣層主要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0倍,相當於地球水下900米深處。此外,金星對流層的雲主要是由硫酸構成的,因此金星表面經常下起硫酸雨。

金星的另一個奇怪之處是,與太陽系中大多數其他行星相比,它的自轉方向是相反的。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太陽系早期的一次巨大撞擊造成的。當時,一個物體猛烈撞擊金星,迫使它開始向相反的方向旋轉,儘管速度很慢。事實上,金星上的一天比金星繞太陽公轉的時間還要長。一天相當於243個地球日,一年是225個地球日。這個奇怪的時間軸和軌道意味著太陽在金星上每117個地球日升起一次,從西方升起,從東方落下。也就是說,由於白天比一年長,金星每年會有兩次日出,金星每天也會有兩次日出。

因此,沒有人熱衷於嘗試載人金星任務,至少短期內不會。

火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適宜居住行星由於幾個原因——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火星上含有水;溫度不太冷或太熱,白天-5攝氏度,夜晚-87攝氏度;有足夠的陽光使用太陽能電池板;火星上的重力是地球的38%,這被認為是足夠的人體適應;火星有一個大氣層儘管很薄,但可以保護人類免受宇宙和太陽輻射的傷害;日夜節律非常類似於我們在地球上,火星日是24小時39分35秒。

沒有科技的幫助,人類無法在火星上生活,但與金星相比,火星就是天堂。


科學閏土


明明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要一口氣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這兩個地球的“近鄰”分別進行分析。

一、關於金星

金星被稱為地球的“姐妹”星球,主要是從地球和金星的直徑(半徑)、體積這兩個參數得出來的,根據球體體積計算公式(V=4/3πR³,π取值為3.14),分別代入地球和金星的半徑(R地球=6378千米、R金星=6052千米),可求得二者的體積分別為1.086萬億立方千米和9280億立方千米,進而可以得出地球的體積約為金星的1.17倍,即金星的體積相當於地球的0.86倍。

單從地球與金星的距離來看,金星確實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最近時相距約為4050萬千米,大約相當於地月平均距離(38.4萬千米)的105倍,以目前人類掌握的科技要實現這樣一個距離的穿越不太難,僅僅只需要3個多月的時間即可,但要著陸金星金星探測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前蘇聯就展開了金星探測器的發射工作,自1961年2月12日發射首顆金星探測器“金星1號”後,又先後發生了“金星2號”“金星3號”“金星4號”“金星5號”“金星6號”,除了“金星3號”探測器成功著陸金星,併成為第一顆著陸其他行星的太空探測器(未能傳回金星表面的相關數據),其餘5顆有的是通訊故障未能傳回相關數據,而有的是在下降到距離金星表面數十公里的大氣層內被金星大氣壓壞。

到了上世紀70年代,隨著前蘇聯“金星7號”實現在金星表面軟著,併成功傳回了金星表面的相關數據,即表面溫度為447攝氏度,氣壓密度相當於地球的100倍,大氣壓力相當於地球900米深海中的壓力(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0倍)。

從“金星7號”傳回的這兩項數值來看,金星表面處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之中,這種環境即便是有著金剛不壞之軀的探測器都難以承受,就更別說碳基人類了,搞不好探測不成還被灰灰湮滅了,載人探測金星顯然不是最佳選擇,但偶爾發一些加強版的探測器測試一下性能還是可以的。

二、關於火星

火星“個頭”不算大,其大小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排名倒數第二位(倒數第一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其半徑為3397千米,我們同樣按照上文中的球體計算公式,代入火星半徑可得出其體積約為1641.2億立方千米,相當於是地球體積的0.151倍。

記得以前火星就曾被稱為地球的“孿生兄弟”(現在開普勒-452b所取代了),主要是由於火星的自轉週期、自轉軸傾角等方面與地球非常接近,地球與火星的自轉週期分別為23時56分4秒、24小時37分42秒,自轉軸傾斜角分別為23°26′、25°12′,可以用“神相似”來形容。

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始於1962年11月前蘇聯發生的“火星1號”探測器,儘管這個探測器在飛離地球1億公里時“失聯”,但這並沒有阻止人類探索火星並向火星進軍的進程,截止到目前人類已向火星發射了30多個探測器,包括了前蘇聯的火箭號系列、美國的水手號系列、海盜號系列以及後來美國發射的勇氣號、機遇號、鳳凰號、好奇號,日本的“希望”號等等。

通過一系列火星探測器的發射,咱們人類已經掌握了眾多與火星相關數據,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火星是否具備生命誕生所必須的陽光、溫度和水等相關條件,這些在既有的火星探測中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火星距離太陽不算太遠(約為2.2794億千米),溫度不算太低(白天零下5攝氏度,夜零下87℃攝氏度)以及火星表面可能儲存著豐富的冰凍水等,這些無疑成為人類深入研究的重點。

總之,有對比就有選擇,相比金星表面煉獄般的環境,火星表面的環境要溫柔得多,因此備受人類的青睞,這也是為什麼人類捨近求遠去“熱捧”火星的根本原因。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從距離來說,確實金星更近,而且早已經有對金星的探測。不過探測發現金星環境太過惡劣,所以目光轉向火星。金星惡劣的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金星氣壓和氣溫太高

金星大氣約97%是二氧化碳,這些氣體造就了金星高達地球大氣壓的90倍的氣壓,以及近500度的溫度。這些因素給機械在金星使用增添了困難。相比之下,火星稀薄的大氣和低溫反倒好處理多了。

2.金星酸性氣體太多

金星上的大氣很多是源於火山活動導致的地底氣體洩露。這導致金星大氣中存在大量的酸性氣體。這些氣體會對現代科技普遍使用的金屬材料產生腐蝕。因為這個原因,探測器發射到上面很容易發生故障甚至有可能報廢。

3.金星火山活動活躍

金星火山活動很頻繁。而且更糟糕的是,金星沒有板塊構造。這雖然使金星發生地震的概率小了很多,但這也阻止了火山無法從內部釋放它的熱量。就像一場只用高高的堤壩擋住卻不疏導的洪水,它達到一個臨界點後,將巨大的能量一次性釋放。這破壞的威力遠非地球一般的火山活動能比。


知識獵手幸運馬蹄


金星表面的平均溫度達到460~475度,

金星表面的大氣壓,約等於海洋960米深處的大氣壓力,是地球大氣壓的90倍!

金星相當於一個高溫高壓的巨型高壓鍋,不怕死的,就請去吧!直接成為壓縮烤肉,燒糊了還擠壓的密度特高的那種烤肉😂😂😅


洛子道拉吉9407


八大行星中四顆氣態行星排在外側、四顆巖質行星排在內測,和地球緊鄰的兩顆行星分別是金星和火星,其中金星通常被稱為地球的“姐妹星”,兩者體積和質量最為接近,同時又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稍顯不同的是金星上的環境非常惡劣,如人間煉獄而地球上確是冬暖夏涼鳥語花香。



人類開始太空探索已經五六十年了,從飛出地球繞地球運動的探測器到載人航天,再到載人登月等等,我們的目光越來越遠,我們的目標也越來越明確那就是星辰大海。上個世紀二戰結束後美國和前蘇聯進入冷戰時期,除了軍事方面在其他很多領域都有競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空競賽。

1961年2月12日前蘇聯發射了金星1號探測器,這是人類首顆探測金星的探測器,遺憾的是探測失敗。該系列探測器直到1981年前蘇聯一共發射了16個,完成了飛掠金星、繞金星運動、在金星上軟著陸,探測了金星上的溫度、大氣成分及密度。在1984年前蘇聯又兩個“韋加”號探測器,向金星投放探測裝置對金星土壤和大氣層進行探測。而美國的水手號、麥哲倫號系列探測器對金星也進行了探測,除此之外還有歐洲的快車號等等。前前後後金星的探測超過40顆,不可謂不多。



而目前航天探測的主戰場是火星,探測器數量和探測金星的數量相當。火星比金星更加有誘惑力,火星通常被認為是地球的未來,對於火星曆史環境變化的研究,可以更加利於地球環境變化的預防。未來人類將會更加專注於對火星的探測,例如美國的“重返月球登陸火星的計劃”,我國在嫦娥工程之後也將發射火星探測器實現繞火星,在火星上著陸及採集樣本的任務。

無論探測哪一顆天體,每一次火箭的發射燒的都是錢,因此探測任務必須要明確。全世界著眼於火星而暫時放棄對金星的探測,主要是探測任務決定,或者說火星有更多的秘密吸引著我們去挖掘。金星就不同了,濃厚的大氣層、超強的大氣壓、超高的溫度,這些都深深地排斥著我們,未來我們也不可能移居去金星的,還是火星最有希望成為我們的第二個家園。在2030年之前美國和俄羅斯可能會合作進行對金星的探測,發射探測器著陸金星。

實際上除了火星和金星不說,太陽系內最值得探測的應該是木星和土星的大量衛星,比較典型的是木衛二歐羅巴和土衛六泰坦等。


科學黑洞


中國歸化的四次深空探測,其中有兩次都是火星。

中國火星探測計劃,2020年7月23日發射,地火轉移7個月,2021年2月11日抵達並環繞火星。2021年4月23日兩器分離,落火。減速總需求4.8km/秒,氣動+降落傘+動力懸停+支撐腿緩衝。

火星探測器總質量4500kg,進入質量1285kg,火星車240kg。



還有一次是2028年火星採樣返回。要說金星探測,也不能說沒有。主金星探測項目還沒預研,更別說立項。而金星借力的探測,卻有計劃:

根據最新資料,探測器由木星系環繞器和行星際飛越器組成,總質量 5000kg,其中木星系環繞器質量 4000 kg,行星際飛越器 1000kg。

地木轉移階段,考慮地球(E)、地球-金星(EV)、金 星-地 球-地 球(VEE)和 金 星-金 星-地 球(VVE)四種借力序列,擇優選擇;發射日期選擇在 2030 年前後,木星借力之後的行星飛越目標選擇天王星或海王星,且約束探測器在 2049 年之前飛越目標;

2029-09-25發射

第 1 次借力

2030-04-04金星借力

第 2 次借力

2031-02-18地球借力

第 3 次借力

2033-05-26地球借力

2035-12-23到達木星

2046-02-17到達天王星

(以上是首發資料)


o上知天文o


①宇宙中充滿神奇,各種行星有各自規道互相干繞,宇宙中有金,木,水,火,土,各大行星,它們構造各不相同,各自功能也不一樣,不是說離地球近就能探測或驗究的。美國宇航局發現火星構造和地球相是,但是火星和地球還是很大差別的,火星沒有液體水,火星沒有空氣,火星沒有生命,什麼也沒有,只是構造相是,但原理根本不同。

②只有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怎樣才能更好保護地球,是生物多樣化,保護動物,保護人類,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空氣,保護森林綠化,地球才是人類共享的唯一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