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与简奥斯丁的写作手法相似吗?二者有何区别?

空178053922


列夫托尔斯泰与简奥斯丁的写作方法是否有相似之处?对这个文学上的比较还持有兴趣,简单分析一下,或许不无益处。

首先应该说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在托尔斯泰的三大部长篇小说中,广阔而深入地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的社会生活。《战争与和平》反映的是1812年俄国人民抵抗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史。场景宏大,人物众多,上自宫廷显要,下至平民百姓,大至战争风云骤变,小至普通生活起居,各种活动人物,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具体的现实生活舞台。一切人物的命运紧围绕国家,民族的战争与和平这一历史事件而展开。这是文学上的大格局,也是列夫托尔斯泰对文学的巨大贡献。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虽然是一部以家庭为题材,以爱情为主线的小说。但围绕着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和列文对生活出路的探求的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史。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涉及到城市和乡村广泛而细致生活,它既是具体的,又是现实的。各种人物的粉墨登场,都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思想意识和社会中各个不同阶层立场和观点。这就使得这部小说具有史诗般的价值。

而《复活》这部作品,则深刻地揭露了沙皇时代司法界的黑暗内幕。全书通过玛丝洛娃一生的不幸遭遇,对沙俄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地主土地占有制的残酷性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强烈地控诉了旧的官僚政权的不合理性。这是一部铁面无私的书,被称之为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那么,简奥斯汀又是怎样一位作家呢?简,奥斯汀(1775一1817)英国女作家。是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十二岁就开始文学习作,以后一直居往家中坚持小说创作,她甚至为了文学事业,终身未嫁。一生发表了六部成功之作。

这六部小说,几乎都经过长时间的修改后才发表。

第一部:《理智和情感》(1811年)

第二部:《傲慢与偏见》(I813年)

第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

弟四部:《爱玛》(1816年)

第五部《劝导》(1818)

第六部《诺桑觉寺》。

这几部作品中,后人认为《爱玛》是最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但历经二百多年的时间考验,《傲慢与偏见》的文学价值被得到了广泛性的认可。

奥斯汀的小说,它所描绘的环境,涉及的范围比较窄,就是那么几户人家,亲属好友,礼尚往来,杯水风波。六部小说均是以英国当时的乡间体面人家的婚姻大事为背景。她最关心的是女主人公一一往往是体面人家的没有丰裕陪嫁的淑女的婚姻终身大事。而小说中发生的事也正是奥斯汀一生所逗留的天地中所闻所见。

奥斯汀写小说的出发点,几乎在告诉人们,在苛刻又充满算计的世界上,姑娘们应该怎样通过婚姻来获得幸福?她的忠告是女人必须理智地控制感情。在交男友的过程中。应慎重从事,不能轻易动情,任性而为。如果逢到一个条件优越,美貌多才的男子,就以身相许,其后果常常是灾难性的,而女性受到的精神创伤是难以自拔的。这种观点在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中表现得十分鲜明。要有见识,遇事冷静,考虑周到,特别在门庭,金钱地位上要探根究底,不为虚伪的徒有具表所蒙蔽。这种创作理念一直贯穿到《傲慢与偏见》及以后的几部作品中。当然也不能否认作者对当时社会家庭的深层矛盾的洞察力,这是当时社会中世情浅薄,心地狭窄,自私自利的心理反映。

奥斯汀以锋利的笔调,绝妙的讽刺手法,客观地勾勒出那些有财产和特权,贪婪自私的老爷太太们的嘴脸。她惯于运用犀利,嘲讽的口语,简单的行为动作,去温和地讥刺那些虚假的嘴脸和恶劣的幣端。

但奥斯汀小说虽然讲的是谈婚论嫁,但主要是着重于世态炎凉的写照,因此少有浪漫激情的描写,它通过婚恋当事人对生活的态度及一系列人物事件,显示出中产阶级的风态人情,特别对人生至关重要的婚姻与财产的关切,一切以金钱利益为出发点。

奥斯汀善于构筑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总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内心活动表现出来。她的小说具有通俗易懂的特色。美丽雅致的景色,衬托人物活跃的场景,引人入胜。

但与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相比,格局就显得狭小多了,这无论在作品的叙事上,所包含的社会内容上,在作品所达到的思想高度上,在艺术语言抒情风格上,甚至在文学意境上。简奥斯汀是难以与列夫托尔斯泰相比的,假如把列夫托尔斯泰比作广阔无比的海洋,那简奥斯汀只能算作一个宁静的小湖,虽然小湖之优美景色也十分动人,但毕竟小了点,缺乏雄伟壮观的场面。





浙江湖州罗林


有所不同,但是外国文学,没有过多了解。


江南诗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