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没有仿制“支奴干”直升机吗,为什么?

武备趣科普


支奴干直升机的正式型号是CH-47,它因其外形与众不同而引人瞩目。

在运输机家族中,支奴干的外形有点另类,它有两个引擎,两个螺旋桨。虽然这款飞机非常有名,但它其实是一款运输机,里面空间非常大,可以装载坦克和其它车辆。


支奴干飞机是美国波音公司的一大杰作,是美国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的宠儿。尤其在越战中,经常可以看到支奴干忙碌的身影。

由于载重量大,悬停稳,空间大,使用方法灵活。支奴干成为了美军作战的最核心装载工具之一,对美军跳跃式进攻拥有重大意义。

支奴干是六十年代末研制的,七十年代初开始服役,但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年过半百的支奴干依旧风采不减当年,在美军的各种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军虽然在全世界称霸,但在越南战争中陷入泥潭,曾经损兵折将,被弄得非常狼狈,美军的各种武器也成为北越军队的战利品,这些战利品不少被弄到中国,很多武器性能优越,成为中国武器研发的参考。

越南人把战利品运到中国也不是他们多么慷慨,一是因为中国对他们的抗美战争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二是美军飞机还是中国武器击落的。三是这些飞机放到越南就是一顿废铜烂铁,不能吃也不能喝,所以北越就把他们缴获的战利品运到中国做个人情。

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北方军队就曾把他们将缴获的美国CH-47直升机运到了中国,中国科研人员对其非常感兴趣,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直到现在,这架支奴干飞机还在中国的航空博物馆收藏着。


中美八十年代建交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曾经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蜜月期。那时候美国对中国是有求必应,对中国没有高科技出口限制,也没有什么军售限制。中国提出购买支奴干的意向,美国人也非常有意,美国方面向中国出售了支奴干的民用型-波音234直升机。

波音234来到中国后,中国方面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该机的高原起降能力不错,而且载重性能优越,随即决定购买一批高原版的CH-47支奴干,然后进行改进组装。


但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中美关系风云突变,这项计划胎死腹中,中国最终没有获得这批支奴干。


有朋友问了,我国的仿制力量不是非常强吗?为什么拿到了支奴干的实物,还是没法仿制呢?

其实这种思维是过于低估航空技术的技术含量了。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项根本就无法完成的任务。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支奴干直升机的核心技术也是发动机。支奴干最初使用的是两台2000千瓦的涡轴发动机。后来的增强版采用了3750马力发动机,功率更强大,速度也更惊人。 而这种强大的发动机是我国完全不具备的。

总之,这种串列式双旋翼直升机的技术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说不具备研发和仿制的条件。

当时我国的直升机工业处于蹒跚学步状态,无论是设计水平还是制造水平还在初级阶段。 我国的引以为荣的直-5运输直升机,是我国科研人员仿制苏联的米-直,但是在这款直升机研发之后,我国的直升机发展又跌入低估,几乎是陷入停滞,此后则基本依赖进口。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直升机研发才又提到议事日程,开始走自己的直升机国产道路,并且希望借助美国飞机来加快研发步伐。

但虽然我国如愿得到了美国的黑鹰,可是仿制了多少年也没有取得突破。支奴干在技术复杂程度要远远大于黑鹰,因此支奴干没有研制弄出来一点也不奇怪。

不过我国科研人员量力而行,克服艰难险阻,终于自主研发出直-9和直-8。为直-20研发打下基础,我国的研发能力已今非昔比,总有一天会有新的突破。


小约翰


下图为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展览的CH-47“支奴干”直升机,是上世纪70年代越南方面的缴获后赠送给中国的,是中国唯一完整的CH-47。关于仿制CH-47的问题,这么说吧:中国急迫需要的时候技术不行,现在技术开始行了也不需要这种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总之CH-47注定不会出现“中国版”。

其实CH-47在80年代来过中国,下图是“中国民航”涂装的“波音234,”(CH-47民用版,中国当时引进的直升机都是民用型号,包括“黑鹰”也是民用版的S-70)。当时“波音234”进行了各种试飞和表演,特别是进行了高原飞行,最终因为某些原因在80年代末取消了6架的民用版订单。

中国当年不是没有想过对CH-47进行仿制(利用那架越南赠送的),当时也进行了拆解和测绘,从上面展出的那张图其实能看到机体和结构都是拆解过的,以此研制属于中国的纵列双旋翼直升机。但是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那个年代真的是有需求但是没有技术,我们举个简单地例子:1974年代改进的CH-47C型使用的T-55-L-11C发动机单台输出功率已经达到惊人的3750马力(2800千瓦),而2001年投入使用的CH-47F使用的T-55-GA-714A发动机则更是达到了4733马力(3529千瓦)。而70-80年代中国是什么技术水平呢?1975年中国应用在直-6直升机的涡轴-5输出功率为1615千瓦,只有同时代T-55-L-11C的57%。下图为T-55-GA-714A

我们再举个例子:直-8中型直升机和法国“超黄蜂”直升机。直-8可以说是“超黄蜂”的国产版,但是在有技术支持和进口加拿大发动机的前提下,直-8的仿制工作前后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进行了18年,从1976年下达直-8设计任务到1989年首架量产型交付到1994年最终定型。

所以中国其实在直升机方面与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比战斗机和运输机要大的多,直-10武装直升机因为发动机问题被“简配”,高原飞行性能的不足在巴基斯坦武直招标中被直接淘汰,也就是最近这些年中国的直升机水平开始有了不小的起色。但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这种CH-47是否还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要知道CH-47本身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设计,如果我们要研制是继续照搬还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我们的呢?

下图为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开发的重型直升机,其设计指标都要比CH-47要强的多,这类似于美国的CH-53K重型直升机的水平。


雏菊西瓜Peterpan


支奴干飞机就是美国的CH47直升机,又有飞行车厢的美称,是一种双引擎双螺旋桨重型运输机,是现在美军服役最多的运输直升机,这种飞机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产品,1958年到1961年研究,1963年开始服役,而且服役到现在仍然是美国的主力运输直升机,长达半个世纪前的产品,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没办法复制出来,想想差距也多大。


这种飞机并不只是美国拥有,美国在上个世纪对外出口了大量的该型飞机,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购买有这种飞机,绝大多数都是跟美国关系较好的国家获得了该飞机购买权和使用权,有意思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也从美国方面获得了一架民用版支奴干直升机波音239,以及数架美国著名的黑鹰直升机。

这些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跟美国的蜜月期获得的东西,美国还主动提出帮我们对歼八战斗机进行改造升级的意见,我国也送出几架歼八到美国,但是后来由于苏联解体,中美关系恶化,这些合作全部都终止,美国也没有退回我们送到美国的歼八战斗机,而我们也只是获得了少量的美国军工产品。



支奴干就是少数几样中的一种民用版直升机,该飞机的性能非常的突出,可以一次运输三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同时还能够运输多达六吨的的吊装货物,美国方面计划支奴干至少服役到2030年以后,而到那个时候该机型飞机就服役超过七十年了,这个数据简直不敢想象。


对于性能先进动力强大的支奴干直升机,我国也拥有了一架但是并不是支奴干,而是波音239,但是为什么不仿制这种飞机呢,其实并不是我们没有仿制,而是我们也一直有在研究和仿制,但是无奈的是我们仿制不出来 ,就像黑鹰直升机一样,购买了几十年,但是一直没有能够仿制成功,最多只是外形类似,性能和稳定性完全达不到要求。

1975年我国曾经在越南战场上获得一架美国军用版的支奴干直升机,还有一架美制的F5E战斗机,越方把这两种飞机转交给我国,而且这两架飞机还是完好的,加油了就能起飞使用,当时我国就对这飞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也打算进行仿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研制出来,而这架支奴干直升机最后成为了博物馆里面的收藏品,只不过剩下的只是机壳,里面的东西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



在八十年代我国跟美国蜜月期的时候曾经想引进该飞机,而且还跟美国进行了特殊改装要求,美国还特意把该飞机运来中国进行性能展示,但是最后的购买计划取消,取消的原因很复杂,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囊中羞涩买不起,最后购买计划破产,不久后苏联解体,中美关系再度进入紧张,所有的军购计划都作废。


无法超越的足迹


客观的说,是差在了变速箱和传动轴上了。如果主观的来说,中国并不需要支奴干这种类型的直升机。


先正视下不足,说客观部分,然后再自我安慰下说说主观问题。


之前W君其实给大家讲过支奴干的问题,当时给出了一张这样的图片:

图片中W君标记出了一个红色的传动轴和一个黄色的变速箱。

这两个个部分可以说是支奴干直升机的核心内容。

CH-47的传动齿轮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设备,这是一个四轴传动齿轮组件。负责将CH-47的两台T55-L-7C涡轴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转向传递给前后两个旋机翼。

如果支奴干只有一台动力发动机(重型直升机根本不会只有一台发动机),那么这个设备设计起来就相当简单了。只需要做动力输出调速而没有必要做动力协调调速。这样就可以驱动两个螺旋桨运动。

但如果是两台发动机的话,不同的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状态根本无法完全一致,甚至要考虑一台发动机被击毁的情况下传动装置应该如何工作。这就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技术难题了。

困难与否主要看技术实现起来的阶梯路线,W君可以告诉大家核弹很简单做,重型鱼雷很简单做。但是有一些机械系统可就真不简单了。支奴干的变速箱就是一个工程技术和机械技术上的难题。

目前网络上CH-47变速箱的图纸是苏联当年反向工程测绘的,被翻译成各种文字传播到互联网上。当年苏联测绘的精度极高,看下图:

传动机构转速减速比等等信息苏联专家是测绘的事无巨细。

结构图,工件图,组装图什么的的都有。


但,这个变速箱当年就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别说性能达到Ch-47的水准,实际上苏联的研究了六年多的时间,这个齿轮箱还不能转动得起来呢!


这是苏联的进程,我在援助越南的时期也取得过一架CH-47,但依然是研究无果。

所以W君说就是搞不定变速箱了。


其次更简单的传动轴,普通直升机也有传动轴。但普通直升机的传动轴只是用做尾桨配平使用的。传输动力很小并且长度也不长。

而CH-47的这根传动轴几乎贯穿了整个机身,并且要承载50%的动力。

按理说这根轴得很粗否则扭力就会将这么长的一根轴扭曲成麻花。CH-47就用七段段轴进行连接。但问题来了,即便是弄成七段短轴这么大的动力下,轴和轴的衔接部位也是承受不了那么大的扭力的。

可美国人就又开始戏弄人了啊,现在咱们看见的是轴套,这根轴还不是实心的。里面是更细的一个轴配合齿轮组工作的。

拆开后结构能看明白,但是——材料强度却怎么也搞不上去。如果仔细看前面变速箱的图片大家可能能注意到这根轴的转速是每分钟8410转。如此巨大的转速下还能保持稳定在当年苏联和我们都是不可思议的。

话说回来,其实美国这根轴也是隐患,很多支奴干直升机的失事就是这根轴引起来的。

爆轴的CH-47事故有很多起了。

但当年苏联和我们比美国还要更“高标准,严要求”。以至于……在这根轴上钻了死牛犄角。理由也很简单,在这根轴上出问题,直升机应该直接坠毁了。于是在轴的问题没解决前,连原型机都没敢搞。


这就是传动轴的问题了。


然后咱得说说安慰自己的主观问题了。

支奴干虽然强大,但对我们的军事行动方法其实并没有意义。中国军队对空中运输的要求一向不大。

没有强烈的使用直升机运送大型物资的需求。类似于CH-47运榴弹炮这样的骚操作在当年我军的眼中看来就是——秀技能而已。

这是和我们国家防御性战略思想直接挂钩的。我们的大型、重型装备没有太大必要进行快速迁移,在保家卫国的用途下用卡车拉着进入阵地就行了。

根本也就没有快速开辟前沿阵地的思想和战术。


而后来即便有了这种需求,咱们就又走了另外一条路子——我们装备了大量自行火炮。

这种装备又太重,直升机也很难吊装的起来。往远处走怎么办?我们是国土防御战略,可以直接走铁路运输。

至于士兵,中国更习惯于跳伞空投,部署速度可比直升机更快很多。

所以说没有CH-47没有UH-60都是我们自己作战思想的一个结果,总结一句就是没需求。如果有需求,原子弹都能搞出来的,还在乎研究一架直升机吗?是不是相当的主观,相当的自我安慰?


军武数据库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厉兵哥曾经采访过武直十总师吴希明。不是不造,以前是想造也造不了,现在是没必要。很多人老是说中国战斗机落后于美国,但是没有看到直升机的差距更大,中国抄黑鹰抄了多少年了,一直到2018年直20都还没有搞利索,还不能够公开参加航展。支努干吨位比黑鹰大得多,技术难度和技术水平比黑鹰只高不低,想要搞定不是三年五年的事儿。



中国喜不喜欢支努干直升机呢?需不需要支奴干直升机呢?当然喜欢,当然需要。所以中国当年一度打算购买,而且美国西科斯基公司也是非常想跟中国推销的。当年中美蜜月期期间,美国也不会限制中国购买。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穷,买不起。所以引进支努干直升机的事儿黄了。既然当年没有引进,想抄那就绝对不可能了。

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美国玩的是非常六。美国海军搞了CH46海上骑士直升机,这个算是陆军CH-47支努干直升机的小兄弟。两个长得差不多。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有独特的本领。第一个大本领就是可以用悬停的方式打开尾舱门让士兵快速上机或下机。不管是一个小房顶,还是一个小山头,只要能上人的地方,CH-47就能玩这一招,别的直升机是没戏的。



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第二个特点就是机身内部可用空间特别大。单旋翼直升机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飞机尾巴的长度特别长,经常会占到飞机总长一半左右,用来设置尾桨。这部分长度是完全浪费的,没有办法布置任何舱室。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机身长度的每一部分都不会浪费,都能变成舱室。

纵列双旋翼直升机,技术难度比较大,苏联搞了几款,但都是半途而废。法国也没搞成过纵列双旋翼直升机。中国的直升机技术主要就是来自于苏俄和法国,既然两个老师都没学会,中国自己当然也是不太可能搞得出来。



到了鱼鹰倾转旋翼机的时代,纵列双旋翼直升机,在一夜之间就过时了。鱼鹰可以象黑鹰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也可以像大力神运输机一样水平飞行。它的飞行速度是支努干直升机的一倍多。中国如果要学习的话,也是会把精力全都放在鱼鹰上边。吴希明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中国已经在搞红色版鱼鹰和红色版S-97侵袭者了。支努干这样的纵列双旋翼直升机,中国不会再搞。


厉兵


中国造过支奴干,只是没造出来。中国曾经两次研制过支奴干这样的串列双旋翼直升机,都因为技术或预算原因未能成功。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因为单旋翼的重型直升机的性能更好,使用效率更高。



美国有两种重型直升机,包括单旋翼的CH-53E超级种马和串列双旋翼的CH-47支奴干直升机,前者大量装备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后者则是美军陆军航空兵的重型直升机。



从1963年,CH-47支奴干直升机正式装备美军,至今已有56年,但仍然是美军陆航部队的主力运输直升机,保有数量高达450架,主要原因就是飞行性能的优异。串列旋翼支奴干的最大优势,是在复杂地形下作战,可以使用后轮实现单点悬停着陆,然后通过尾门输送,单点悬停的性能比单旋翼直升机强的多。



这是美国波音公司以CH-47串列双旋翼技术为基础,推出的Model297空中吊车直升机概念机。

支奴干的高原飞行性能极为优越性,载重量较大,升限高。在80年代,CH-47支奴干直升机一度被中国陆航认为是除了黑鹰以外,第二种理想的高原运输直升机。

此外,支奴干拥有优异的吊挂能力。例如一次吊6门大炮,美军在80年代曾利用CH-47支奴干重型直升机试验过一次性吊挂一个炮兵连的全部6门105毫米M102榴弹炮。这种高风险的试飞,只有支奴干做过。



CH-47支奴干直升机与中国也很有渊源。早在1975年,中国就得到过一架CH-47,是越南战场的战利品。1975年越方决定向我转交在战场上缴获的美制F-5E战斗机和CH-47直升机各一架。 这两架飞机都是性能完好无损的,技术状态也相当好,加了油就能起飞。该机运回国以后,曾被航空部门进行了详细的科研测绘研究,当时中国有测绘仿制支奴干的设想,只是技术太复杂而作罢。后来,这架支奴干的机体被收藏进中国航空博物馆。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还差点进口支奴干直升机。在80年代,中国曾计划进口CH-47的民用型号—波音234直升机,尽管是“民用”编号,但美方针对中国的要求进行了特殊改进,实际上性能比军用的美军自用型号还要强。当年中方决定进口六架为中国定制的高原加强型CH-47直升机,然后引进技术在国内组装,最后再仿制为国产化型号。美国人甚至让该机刷上中国国旗和中国民航的标志,来华演示飞行。

很可惜,中国最后通知美方取消了引进支奴干的计划,理由很简单粗暴:木有钱!!!


科罗廖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技术力量不够呗!

很多人认为直升机技术不复杂,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为什么一架直升机如此昂贵,价格远超过坦克,就是因为它的技术含量更高。

我国民航没有装备过支奴干的民用版本,也就是波音-234直升机。

当年中美蜜月期,波音公司确实用波音-234直升机对中国推销,还涂上了中国民航的涂装。

但是,波音-234直升机价格过于昂贵,我国民用领域又缺乏使用场景(当时直升机运输业很落后),就一直拖着。

到了89年中美关系破裂,波音-234直升机也就不可能来到中国。

我军其实搞到过一架军用版的支奴干,这是北越赠送的战利品,推算是缴获的南越直升机。

这架支奴干现在还在北京小汤山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可以看到它有些部位残缺,一说是我们研究时候拆卸了,核心部件都送到大学做教学用品。

至于无法靠逆向仿制造出我们的支奴干,原因就三个字:造不出!

现代化战机,包括直升机,绝对不是你得到实物进行测绘,然后逆向仿制就能够搞定的。

支奴干的技术复杂,单单两台2125千瓦的T55-L-7C涡轴发动机,不但我国没有能力去仿造,交给当时苏联也一样造不出。

况且,在解放军序列中,直升机从来不被重视,多年没有发展。

在80年代,我军直升机当家花旦还是直5,这是苏联米4直升机。

而米4直升机是苏联50年代初期的产物,到80年代已经过时的不成样子,苏联方面在60年代就已经停产。

在80年代,我国直升机技术非常落后。

我们曾经在1984年搞到24架美国黑鹰直升机,花费了巨款。全军把黑鹰当做宝贝,用尽全力研究了几十年,就是仿造不出来。

今天我们说的直20,据说是参考了黑鹰的技术,但现在已经是2019年,时间过去了35年,直20还是没有批量装备。

黑鹰如此,支奴干也是一样。

其实,我们的武直10,俄罗斯方面认为就是1994年转交的“941”工程。

1996年1月11日,米赫耶夫在最终设计图上签字,包括气动布局和风洞实验结果在内的技术材料,全部通过俄联邦武器出口部门交付中方,最后一部分的验收工作是在中国进行的。接下来,卡莫夫局还派专家前往中国与中方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2013年,米赫耶夫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941工程的果实就是中国的武直-10。

所以,尖端武器国产化,没有这么容易。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难度尤其巨大,支奴干就是好例子。


其实,支奴干是我们需要的东西。它的时速高达165海里,截止到目前仍是美军载重量最高的运输直升机,在地区冲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萨沙



CH–47“支奴干”直升机是来过我国的,民用版的“波音”234还在我国进行过实地测试,当时我国想购买六架,并且要求美方做适当的改进以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区运输需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取消了订单。
另一架在“北京航空博物馆”,1975年越南统一后,当时的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


将缴获“南越政权”一架完好无损的“支奴干”和其他一些美制武器赠送给我国,以感谢越南战争期间我国对越南的帮助。

我国航空技术人员在得到了这架“支奴干”直升机后进行了拆解和测绘工作,力求将“支奴干”的技术应用到我国研制的纵列双旋翼直升机上,或者干脆仿制“支奴干”...实事求是的说,以我国当时的航空水平制造出来“支奴干”的机身问题还不大,但是涡轴发动机和两个旋翼是技术难点!这两个“支奴干直升机”的主要系统在当时确实是技术上的“拦路虎”。
“支奴干”直升机所使用的莱康明T55–GA–714A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529千瓦,是非常先进的发动机,非常适合高海拔地区使用。

“支奴干”直升机越南战争期间使用的是莱康明T55–L–7发动机,单台1980千瓦虽然以现在标准来看是很低的,但在1975年前后我国研制的“涡轴5”发动机功率仅为1618千瓦,总体性能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不是几年内就能追赶上的,一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至少需要10~15年的时间,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研究/试验,就是想快都快不了!由于我国当时仿制不出来类似T55–L–7这样的发动机,没有研制出来“支奴干”载重等级的大型直升机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个研制/仿制“支奴干”等级大型直升机的技术难点就是旋翼系统。

直升机的旋翼不是只有几个桨叶那么简单,里面有复杂机械装置!而且包括桨叶在内的旋翼桨毂、自动倾斜器,都是制造工艺复杂的机械装置,材料更要使用轻而强韧的材料,比如:“支奴干”的桨叶以钛合金为大梁,Nomex蜂窝芯和玻璃钢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蒙皮,桨叶上还装有大梁充气增压裂纹检查装置...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达不到的高低...虽然我国迫切的需要“支奴干”这样的大型直升机,但是受技术水平的限制没能研制出来类似的直升机。
我国和俄罗斯联合研制的大型直升机,以米–26“光环”超大型直升机为设计蓝本,它的机身更多的使用新材料会变得重量更轻、油耗更低、航电设备更先进...会全面的超越“支奴干”。

随着我国军事思想的转变和航空工业能力的提高,现在我军已经不需要类似“支奴干”这样的大型直升机了,主要原因就是“支奴干直升机”已经属于落伍的设计的了,并且纵列双旋翼由于所占面积较大,并不适合我国,比如:“支奴干”先后旋翼再加上机身长度在起降时至少需要100米见方的面积!这样大的面积的着陆场时很难找的,所以它不适宜在狭小地域实施空降,我国青藏高原地带不只是海拔高,还是群山万仞,直升机肯定要在较狭窄的山谷里飞行,而“支奴干”这样大体积还是双旋翼的直升机在这类空域飞行很困难,山谷里的横切风非常强劲,瞬间可达到10级的风力,双旋翼直升机在这样大的风里飞行会很危险!前后旋翼之间形成扰气流使得飞机很难控制...而单旋翼直升机则受此影响较小。


我军目前确实缺乏20吨级别的大型直升机,但是我国的航空工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不远的将来会拥有先进的重型直升机。

航空工业是最高等级的制造业,需要有长期积累的过程才能研制出性能先进的航空器,一架飞机是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个高性能零部件组成的,而这些零部件的制造也是通过长时间的工艺积累才能得到让人满意的性能,但这些都需要国家长期化的投入,完全是大笔的资金和科技人员大量心血才得以完成的,所以航空工业不能要求太快!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对于航空工业来说更是有害的。


皇家橡树1972


很多人都知道航空发动机是中国军工的一个巨大“短板”,但殊不知在重型直升机领域我们的欠缺更为严重,至今没有研制出一款最大起飞重量在15吨以上的直升机,可以说是连20吨的重型直升机门槛都没达到!

而CH-47“支奴干”双旋翼运输直升机作为全球最大的重型直升机之一,有着诸多的优点,最大起飞重量22.7吨,可以吊装多种榴弹炮等武器,而其具有的高原性能则是中国最为看重的优点之一,所以曾经计划仿制和购买过该直升机!

上世纪70年代,越南为了感谢中国的帮助,赠送了一些缴获美国的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一架相对完整的CH-47“支奴干”双旋翼运输直升机,据说当时还可以正常使用,加了油就可以起飞。中国也打算对其进行“逆向工程”,所以进行了拆解和测绘,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并没有取得成功,最后这架“支奴干”就进了航空博物馆,如今已经破败不堪!

没能成功复制不代表不喜欢这种运输机直升机,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从美国购买了2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和24架“黑鹰”直升机等武器之后,还想购买CH-47“支奴干”直升机,但价格实在太贵,难以抉择!

后来经过一系列协商,中国决定购买6架民用版的“支奴干”也就是波音-234型号,当时波音-234已经刷上了中国民航的涂装进行了一系列表演(并流出了经典的图片),但不久之后“蜜月期”突然结束,这一购买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综合来说,在中国曾急切需要CH-47“支奴干”这种直升机,并打算进行仿造的时候,因为当时直升机工业基础太过薄弱并没有成功;而之后拥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曾经的那架“支奴干”也因为时间久远零件丢失不具备了被仿制的条件!

另外,如今的中国也已经在于俄罗斯合研自己的重型直升机,并且一下推出了两款,其中一款是2015年推出的,外形与米-26类似最大起飞重量38.7吨的重型直升机;另外一款是2018年珠海航程推出的最大起飞重量42吨更大的运输直升机!

但合研的重型直升机进展缓慢,并且俄罗斯似乎不愿意透露核心技术,最终中国的重型直升机何时问世还不得而知!


天下布武


被莫名其妙地命名为“支奴干”的直升机,是波音公司研发的多功能、双引擎,双螺旋桨,一对纵列式结构的高低旋翼,赋予了支奴干机体垂直升降能力,是其最大的飞行特征。

此外,支奴干直升机2台2000余千瓦涡轮轴发动机,使支奴干外挂达到了6.8吨,能轻松吊起AH-4型与M777型155毫米轻型大口径榴弹炮,实现快速的战场机动布置,也是此型直升机的一大特点。80年代初期,与西方关系蜜月期间,性能优异支奴干直升机,进入了军方的视野,曾计划在先行进口6架的基础上再引进整条生产线,波音公司也非常给力,刷上中国民航标志的样机到中国进作飞行表演,但项目由于多种原因最终不了了之。

军方曾搞到一架支奴干直升机样机,某国军方曾将一架从战场上缴获的支奴干直升机,以及一架美制F-5A战机赠予中方,目前这两架军机就停放在位于北京昌平小汤山的中国航空博物馆。

当时移交中方时,两架军机基本上完好,只是支奴干的座舱门因手榴弹爆炸有一些破损,但收藏在博物馆中的藏品却有点惨不忍睹,原来支奴干被国内各航空科研单位争相研究,发动机、旋翼等大量零部件被拆下,后从昌河直升机制造厂内被运到北京成了航博的藏品。

至于中国一直未能模仿支奴干直升机,关键还是对直升机的运用重视不够,且对航空发动的研发能力不足,支奴干初始发动机有2000余千瓦,最新改型高达3000余千瓦,中国军工即便在当下都无法研制出来。


2016年3月,巴基斯坦国庆阅兵式上,武直-10曾高调亮相,巴军方宣布将装备这款火力强大的武装直升机,但随即让军方和军迷大跌眼镜的事发生了,巴方最终却选择了土耳其生产的T-129武直。

原因是武直-10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飞不出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因空气稀薄的原因下降了50%,浑身装甲的武直-10,即便勉强能起飞,作战效率也大打折扣。

发动机功率太小,是制约中国直升机发展的拌脚石,直到2018年9月29日,换装了1200千瓦的“涡轴-9H”发动机的武直-10,才在央视军事频道报道中进驻西部战区,才真正拥有了高原实战部署能力。

现在,中国和法国合作的“涡轴-16”刚研发成功,最大功率也仅为1500千瓦,中国军工已经是欢欣鼓舞了,行文到此,读者应该知道中国有了一架支奴干直升机样机,为什么一直没有仿制的真正原因了。

时间到了2019年,中国军工也没有能力仿制美国1963年就服役的支奴干直升机,这就是技术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即便装上两台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直升机发动机,也仅有3000千瓦的功率,都不一定能使支奴干飞起来,因为原装支奴干配备的是两台2000余千瓦的发动机。

长期以来,中国能飞上高原的直升机就是80年代引进西科斯基UH-60黑鹰中型通用直升机,中国军工用了30余年时间,才逐渐吃透摸熟黑鹰直升机的技术,仿制成功了10吨级的直-20直升机,要仿制20余吨的支奴干直升机技术上并不可行,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