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武漢黃鶴樓送別朋友,寫下一首送別詩,意境開闊,飄逸靈動

李白是一個集才華與傲氣於一身的人,令他佩服的人不多,而孟浩然是一位。孟浩然是李白非常崇敬的詩界前輩,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幾歲,並且成名已久。“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是李白發自內心的讚美,他最欣賞孟浩然的自由灑脫。

李白在武漢黃鶴樓送別朋友,寫下一首送別詩,意境開闊,飄逸靈動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在湖北安陸,年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在黃鶴樓給他送行,作了一首非常經典的送別詩。

李白在武漢黃鶴樓送別朋友,寫下一首送別詩,意境開闊,飄逸靈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離別通常是傷感的,但是這首離別詩卻不然,它不同於“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少年義氣,也不同於“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深情體貼。這首詩表現出不同於以往送別詩的惆悵,反而是一種快樂,一種積極昂揚的樂觀精神。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是李白送別孟浩然,是發生在大唐盛世、良辰美景、繁華都市的一次別離。

李白在武漢黃鶴樓送別朋友,寫下一首送別詩,意境開闊,飄逸靈動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因此一提到黃鶴樓,就帶出種種與此處有關的詩意生活。而黃鶴樓本身,又是傳說仙人飛昇之地,這正好符合李白對孟浩然去揚州的美好祝願與想象。

李白在武漢黃鶴樓送別朋友,寫下一首送別詩,意境開闊,飄逸靈動

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更加充滿了詩情畫意。煙花,指煙霧和繁花,正和江南水鄉的自然美景。揚州本來就以風景美麗而著稱,特別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豔麗,所以李白用煙花來形容孟浩然即將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對此行的羨慕之意。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通過這一句,也體現了李白嚮往的心情。

李白在武漢黃鶴樓送別朋友,寫下一首送別詩,意境開闊,飄逸靈動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卻滿含著深情。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船已經消逝了,就連帆的影子都看不見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正像滾滾東去的一江春水,已經跟隨著朋友的船影一起神往了。

李白在武漢黃鶴樓送別朋友,寫下一首送別詩,意境開闊,飄逸靈動

李白的這首送別詩,是沒有一絲憂傷與難過的,因為這次送別是在最美的季節,最美的地方,送別最親愛的朋友,去最有春意的地方。全詩以煙花春色和浩瀚長江為背景,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色彩明快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韻深長。中國是個美麗的地方,春天的祖國大江南北,山河湖海處處都美如畫。雖然現在疫情肆虐,但是我們相信,春天不遠了,中國終將戰勝疫情。藉著這首詩祝福中國,祝福武漢,早日戰勝疫情,迎來燦爛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