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你需要反人類一把

其實開車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油門、剎車轉向每一項都是一門學問。今天給大家講講一些情況的處理方法,也許大家都不會想到。

但一旦用上了可能可以讓你成功避險甚至救你一命。


駕駛學堂 | 有些時候你需要反人類一把

#推頭(轉向不足)


何為推頭?推頭是民間常用說法,而正式點的說法應該是轉向不足。轉向不足即車輛實際的轉向運動角度比預想中的轉向角度要小。


駕駛學堂 | 有些時候你需要反人類一把


打個比喻就是你想要60度右轉,而車輛實際的轉向角度只有45度。這種情況你會感覺到車子不是向著彎裡跑,而是運動軌跡在脫離目標軌跡往外拋,這便是轉向不足。


駕駛學堂 | 有些時候你需要反人類一把


轉向不足的出現原因是由於前輪的抓地力不足而導致的,至於引發前輪抓地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入彎速度過快,前輪超過了抓地力極限;或者路面附著力(雨地、冰雪)低而導致輪胎無法抓地。


#錯誤操作


許多人在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會下意識的重踩剎車,繼續加大轉向角度。而實際上這樣做大錯特錯只會加劇轉向不足的現象。


原因很簡單因為車輛保持著直行的慣性,而轉向的抓地力不足,如果此時重踩剎車只會加劇車輛的重心前移加劇向前的慣性。而加大轉向角度也是同樣的道理,原本45度的方向輪胎已經抓不住了,你還指望打60度方向輪胎可以抓住?


#正確的處理方式


稍稍減少轉向角度甚至回直方向後平順減速,等待前輪恢復抓地力後再次轉向。這樣的做法在很多人看來是有違常理的,在轉向不足時回直方向其實有利於前輪重新恢復抓地力,保障車輛不會失控!


案例演示 ▼


不過這個案例有些極端,雨天賽車駕駛時由於賽車沒有ABS(防抱死剎車系統),路面附著力極地,一腳剎車下去前輪便開始抱死,完全無法轉向,此時車手鬆開了剎車目的是讓前輪恢復抓地力後再轉向。


#甩尾(轉向過度)


駕駛學堂 | 有些時候你需要反人類一把


甩尾顧名思義即車輛尾部外甩的運動趨勢,正式的說法為轉向過度。為什麼會出現轉向過於?因為後輪的抓地力不足而出現無法保持原有運動軌跡沿原有運動軌跡的切線方向運動的現象。


駕駛學堂 | 有些時候你需要反人類一把


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的車正在繞著一個點做圓周繞圈運動,突然後輪失去抓地力那麼車尾便會脫離原本的圓周運動軌跡向外甩出這樣好理解了吧?


#錯誤操作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的反應會是怎麼樣的呢?剎車?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會剎車,但如果此時剎車,車輛的重心會前移,而後輪的附著力只會更低,同時由於剎車使得車輛的整體運動速度突然放慢,而剎車後速度驟減當車尾失去了向前的速度後只會由於慣性向外甩得更加厲害。


#正確的處理方式


這裡得說說前驅車和後驅車的區別,無論前驅後驅首先都得將方向盤打向車尾甩出的方向,前驅車此時應當加油門使得前輪能夠依靠動力把車身拉直並維持運動軌跡,待後輪恢復抓地力。


駕駛學堂 | 有些時候你需要反人類一把


而後驅車的做法除了反打方向,什麼都不要做,等後輪外甩的慣性減弱後自然就能夠恢復抓地力。因為後驅車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加油門控制不好的話只會讓這種甩尾現象變得越來越激烈。


前驅車救車案例 ▼


前驅車在入彎轉向時由於後輪依舊保持著直行的慣性而前輪已經入彎,由於後輪抓地力不足無法承受這一入彎的橫向力所以後輪直接因慣性外甩。


車手下意識的反打方向,但他發現後輪的車尾的外甩動態依然非常劇烈,所以他在彎心的時候踩下油門讓前輪能夠繼續保持向前運動的力,從而保障了車輛的運動軌跡待後輪恢復抓地力後迅速回直方向。


後驅車救車案例 ▼


後驅車在彎中加油門後輪因無法承受大扭力的輸出失去抓地力車輛外甩,車手反打方向,同時加大油門,保持車輛的動態,通過方向和油門調整車輛的運動軌跡這就是大家所見到的飄移動作。不過大家千萬不要隨便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