悚幻電影的無限可能性



目前國內因為沒有電影分級制的緣故,所謂的類型電影都呈似是而非狀,更多指的不是電影自身的形態,而只是商業營銷概念或檔期而已。自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一個咖啡館內首次公開售票播放電影,從而標誌電影的正式誕生開始,隨著進入現代電影時代後,電影逐漸開始根據內容劃分為:愛情片、動作片、家庭倫理片、戰爭片、災難片、恐怖片等幾大類型。

然而,隨著80/90後的逐漸成為主力消費群體後,在中國電影市場乃至世界電影市場中,很難找到適合這個主流消費群體的電影產品。根據權威數據顯示,80/90後的消費心理已經遠遠突破於60/70的愛情文藝片擋道、戰爭史詩片充斥的表象,而逐漸開始找尋一種新的電影體裁。內容超前、富有想象力、具備強烈感官刺激的一種新電影類型隨之呼之欲出,成為電影市場中急需填補市場真空的一種可探索電影新類型。

縱觀90年代、00年代的歐美電影,極具代表性的《電鋸驚魂》血性恐怖但基本不具備科幻的色彩;《X戰警》、《黑客帝國》具備科幻色彩但給人感官刺激甚少;《狂蟒之災》壓根談不上科幻;《生化危機》則根本失去了目前80/90後的消費觀念;再看中國電影市場則更加慘淡,雖然低成本的驚悚片大都賺錢了,但類似科幻驚悚混搭的電影體裁作品不是市場慘敗就是無人問津,原因何在?竊以為就是沒有找到一條自己探索的新體裁電影思路。

進入新千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正在大踏步的前進,2010年將註定實現內地票房過百億的大關,這預示著國產電影正逐漸在以強大之火力佔據著票房主力。再細細分析,在這百億票房中,又是誰們佔據主力位置呢?據權威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未來主力軍80/90後已經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80%的主流消費群體。

這些群體的消費特徵是,不懷舊、不矯情、不煽情,喜歡追求新鮮刺激、喜歡探索新境界、喜歡新概念等等諸如此類,《2012》、《阿凡達》、《盜夢空間》在中國的成功就極有說服力的證明了這一點。因此,作為中國電影來說,緊緊抓住這一出現的市場縫隙,順藤摸瓜,在號脈及其準確的前提下,以“悚幻電影”這一新新人類的電影體裁打造本土化類型電影,有助於填補電影的市場空白,吸收主流電影消費群體的注意力和興趣點,進而提升華人電影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辨識度。

悚幻電影,顧名思義,就是集驚悚片和魔幻、玄幻、穿越特質為一體的新類型片。

在電影分級制提上體制內探討日程後,更為悚幻電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和施展才華的空間,有知情者指出,中國電影分級制將在未來3到5年內得以順利實施。屆時,悚幻電影這一中國首創電影類型將有能力佔據中國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

在歐美市場,驚悚電影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一種電影新類型,它產生於美國上個世紀60至80年代的經濟危機時代,它的創作靈感甚至取材於美國幾起真實的社會事件,其實美國的驚悚電影反應的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方面的糾結與矛盾。比如世界聞名的系列影片《電鋸驚魂》就是根據美國一起神秘的社會事件改編的,之所以日後產生一系列的劇集,就說明這類的驚悚電影已經進入了人類電影歷史劃分重要類型。再比如小眾一點的美國電影《八面埋伏》,雖說在美國的市場中並沒有贏得多少的票房,但是在中國電影觀眾的眼中,這部驚悚稍帶推理電影的出現,為中國電影人樹立了一個堪稱借鑑式的榜樣。

其實中國所謂的驚悚電影借鑑於美國,根植於港臺,香港電影中的“鬼片”與“殭屍片”是驚悚電影的先驅,後來隨著新時代對驚悚電影的需求不再停滯於所謂的虛擬驚悚片,與現代生活脫離嚴重已經導致作為80/90後的消費群體覺得驚悚電影已經離開了他們的視線範圍,因此,自從2000年以來,成功的驚悚電影屈指可數。市場的需求,觀眾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種新的電影類型去滿足這些人的需求。具體要求是,與時俱進的驚悚電影,有著時尚色彩的新電影,能給人以感官刺激的同時,還能給人無限幻想的電影。

(鑑於悚幻電影的圖片不夠唯美,本文不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