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讨厌微信发语音吗?

木易58018


我发微信习惯于文字,不喜欢语音,因为发文字信息时不会打扰到其它人,也不会打扰到接收信息的一方,接收方只需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无需点击播放语音信息,而且在听语音信息时发出的声音会应响到周围的人,这只是我个人的习惯,我不会把自已的习惯和行为强加给别人的。只能这样说我习惯于发文字信息,但是我也不讨厌语音信息,




内蒙宁静致远


说实话我不喜欢别人给我发语音,但是没办法我接触的都是农村孩子的家长,班上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家里老人带很多不识字,只能通过发语音沟通。

但是也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上课不方便用手机,更不方便听语音,下课孩子们很吵听不清。

没办法只能尽量去克服这些吧。


乡村教师玲


我这个人比较懒,懒得挨个转文字,一条条听也很浪费时间,听不清还得再来一次。但是好朋友要是闲聊总是发语音给我。和她说了几次了,但有时候(挺多时候)还是语音,我就很烦,随便回复几个结束聊天。

是最好的朋友,但是异地,我也理解她工作比较忙,下了班了可能也懒得打字。但是……我还是接受不了别人给我发语音,大家觉得我们俩应该怎么维系感情呢?

一条条转文字,聊十分钟我就没耐性了,一个个去转,大家真的不觉得麻烦吗?


爆笑片段合集


先表明立场:我极其反感滥用语音。

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鲁迅

语音的信息量远大于文字。信息量大会带来许多不便,比如:

人工分析和筛选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一眼扫过去能看完的文字(呃我小学低年级就能达到每分钟千字的阅读速度了),听语音的效率降低至少十几倍。何况花这十几倍精力听完的东西还可能一点意义都没有。更何况如果听不清(发语音的人并不知道最终效果如何),效率再降低几十倍。

听觉相对视觉更难更切换上下文(context)。

你看网页的时候有人给你 QQ 发了句话,你可以轻松看了回复了然后接着看网页(只要不是啥重要的事情);但如果有人在你打电话的时候给你发了句语音(而你又不得不听),你肯定卡壳喽。

音频流暂停的成本更高。看文字,我可以随时停下来;而音频的暂停和恢复至少需要一次操作的成本。对于某些不能拖进度条的应用(说你呢,微信),长语音一旦停止就得从头听一遍。这儿还有个社交上的优先级问题:比如你在跟女神共进晚餐,有人给你发了条短信,你可以瞟一眼判断事情的严重性,一般的事情可以暂时忽略;有人给你打个电话,你肯定得说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然后离席打吧;而若是有人给你发了条语音,你是边听女神讲话边听语音呢(结果两边都听了个一知半解),还是说不好意思我听个语音,然后走到一边听完呢?

难以自动化分析和处理。保存和搜索文字十分简单,音频你试试看?别跟我说语音转文字,那准确度尚不堪用。以及,微信在语言非中文的环境下不提供语音转文字功能。

-“对方讲了啥?截个图我看看”

-“……”

还有一点:声音会不可控地扩散到物理空间中。下面的场景很常见:

公共场合听语音,外放了,被一群人听到

公共场合听语音,用听筒,还是被一群人听到

公共场合听语音,用听筒,发现听不清,于是不得不调音量再听一遍

公共场合听语音,用听筒,发现最大音量还是听不清,于是用外放,手机喇叭贴在耳朵上

安静环境听语音,用听筒,发现音量太大,耳朵聋了,于是不得不调音量再听一遍

安静环境听语音,想用听筒,结果不慎用了喇叭,耳朵聋了,于是慌忙按暂停

听语音,想用听筒,结果没听到声音,一看,原来是脸碰到屏幕暂停了

听语音,想用听筒,结果没听到声音,一拿开,外放了,被一群人听到

开会、上课的时候时候收到语音,恨不得隔着屏幕掐死对方(然后偷偷摸出耳机带上并期待老板/老师没看到)

收到语音,一时不能听,于是就忘了……忘了……

……

所以我现在用语音就两个场合:

没法打字(比如在骑车或者开车)

没有更合适的途径(比如要唱首歌给别人听)

剩下的时间一律打字。你要听语音,自己手机上装个文本转语音(TTS)的软件不就行了。


北北说科技


现在微信成了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通讯手段,发微信的方式可以打字、可以语音打字、可以手写、可以语音。一般拼音打字是最常见的,特别是年轻人和会拼音的人较多,如果内容比较多,可以用语音打字,现在的语音打字,只要口齿清楚,基本正确。手写一般是中年人使用,发语音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拼音不好的人使用,语音对这样的群体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它也有很多弊端:1、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下听不清楚;2、保密性差,发个消息,办公室人都听见了。3、在很多场合无法及时看到是什么内容,真要有急事就给耽误了。4、睡觉时看微信能把家人吵醒。我不喜欢用语音来发微信。如果是特定的时间内用语音聊一会还是可以的。


说走就走的自由行


讨厌微信发语音吗?觉得分情况吧!关系亲近一些的无所谓,如果关系不好或者发语音很长很长就觉得很讨厌。


我跟你不熟,请你不要跟我发语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很讨厌对方频繁跟自己发微信语音的行为。

能打字的时候,坚决不发语音,而发语音,纯粹是给家里才会用,因为家人想要听自己的声音。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人,都比较讨厌对方频繁发语音的这种行为了呢?其实原因,无非就3个。

一、“我们不熟,你跟我发语音,就是对我的一种不尊重行为”

在微信聊天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个“社交潜规则”的,只不过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一点。

这个潜规则就是,和不怎么熟的朋友们聊天时,最好不要发语音,这是最基本的一点常识。

因为你给对方发语音,很容易会让对方感觉到你的“不礼貌”,他们会认为这是一种“亵渎”。

语音,只适合关系很要好的朋友,家人之间频繁互发;而对于普通朋友们来说,打字更具有仪式感,也能够给对方一种尊重。

发语音对于自己来说,的确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但是对于对方来说,却无异于一种“折磨”。

二、更多的人都讨厌频繁发“长语音”的行为。

什么是长语音?其实一般来说,超过30秒的语音,并且还是刷屏式的发送方式,这就很令人厌恶了。

首先,频繁地发长语音的行为,本身就会让对方感觉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人天生对于文字的一种敏感,而你偏偏去发语音。

尤其是你们还不熟悉的情况下,频繁发长语音的行为最好不要有。

三、虽然有“语音转换成文字”的强大功能,但很多人咬字不清,满嘴方言,文字也是理解不了你的意图。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不是有语音转换文字的功能吗?说讨厌发语音的人,就是矫情”。

但是换个角度理解,你有没有想过,在你身边很多人普通话说的都不是很标准的,文字转换之后,会变得一塌糊涂,

四、那么,如果去处理“微信发语音”与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呢?

1、如果你真的想要发语音,那么在发语音之前应该学会跟对方说明一下:

如果对方准许,同意你发语音的意图,那么你完全可以去发语音交流。

如果对方不同意,那么你还是打字为好。

2、什么语境、情况下发语音,会让对方感觉到舒服呢?

和亲戚朋友聊天的时候;

和你关系很铁的朋友聊天时;

特殊语境,需要你发语音表示一下惊喜、感谢或者语气的时候;

发文字很费力气,并且确实需要你发语音的时候。

相对来说,这几种情况下跟对方发语音,别人也可以接受,也不至于太反感。

总结:

从聊天对象、聊天内容来看,微信语音确实有利有弊;尤其是对于人际交往来说,这本身是一件小事情,但放在特定环境下,发语音确实是会让人感觉到厌恶的一种行为。你讨厌这种行为吗?


大小王哥


1、我一般很少发语音,因为语音听的时候比较慢。

2、一般别人发语音我都是听筒模式,尤其是在公正场合有些内容不太适合别人听到。

3、重要的内容不要发语音,很有可能听漏或者没听。

4、如果需要说的内容特别多千万别发语音,你动不动四五十秒的语音连续过来,别人但凡有点啥事都不会认真去听的。也可能根本就没时间听。

5、职场特别注意,如果对一般同事或者上级少发长语音。


往尘猎奇


微信发语音挺好的呀!这点说不上讨厌,因为人和人不同,语音很受50,60包括70后们的喜爱哦!

比如我家的婶婶叔叔们它们都是60后,从前没读过多少书但是玩微信他们全靠语音和视频聊天哦!

微信发语音如果您想听就听一下,如果不方便可以稍等一下听,或者可以开启安全模式自已听哦!那就和你打电话一样的,放到耳边只有自已可以听得到哦!


婷晴儿


讨厌。微信语音,对于接收方来说实际上存在很多不便。

第一,信息二次转换,浪费时间。比如,两个字“好的”,你看文字只需要零点几秒,可是如果别人给你打语音,你点,听,这两个字至少需要两秒。

第二,某些场合不适合听语音,比如开会的时候。

语音对于发送者来说可能方便,但其实对接受者不方便,这样就是信息交流的不平等。

当然,如果是女神的声音另当别论。


思无邪随笔


这个问题需要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需要安静的场合那肯定是不要语音;其他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语音,这样方便,而且有时候打字不方便表达的就可以使用语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