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感染新冠肺炎发烧,吃退烧药体温会不会降到正常值?

用户6444296749141


如果是轻症患者服用退热药物,可以暂时把体温降至正常值。但是如果感染没有被控制,那么药效过了之后,体温还会很快再次升高。而对于重症患者,退热药物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退热效果。

一、人体发热是防御机制

人体发热,是人类身体的防御机制。我们都知道,人的体温在37℃左右,这个温度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最适宜的温度。人类通过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对体温进行监测和调节。也就是说,下丘脑有一个体温调定点,常年设定在37℃,通过控制身体的散热与产热平衡,维持体温的恒定。

而37℃,也是很多病原体适合繁殖的温度。当病原体入侵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发现,就会通过神经系统反馈到下丘脑体温中枢,体温中枢就会把体温调定点升高,人体就开始发热了。也就是说,病原体对人体是一种“致热因子”。在发热状态下,病原体的活性会受到抑制,而免疫细胞活性增加,所以适当的发热对抵抗疾病是有好处的

二、退热药物的原理

通过现代医学研究,我们知道人体下丘脑升高体温调定点,主要是通过增加前列腺素的生成而实现的。可以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减少分泌,减少散热;同时又会使人体“打冷战”、加速肝脏代谢等方式增加产热,导致人体温度升高。

常用的退热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使下丘脑中的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可以把异常升高的体温调定点降低,体温就会降至正常了。而且退热药物只会降低异常升高的体温调定点,对正常体温不会产生影响。但是感染较重,体内“致热因子”过多的患者,使用退热药可能会无效。

三、什么样的体温需要降

适度的发热对人体抵御病毒是有好处的,所以当发热温度不高,并不建议退热。一般来说,只要体温不超过38.5℃,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实际上不超过40℃的体温,并不会给人带来严重的伤害。一个人发热程高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其免疫力的高低。

但是长时间的发热,会使身体能量消耗大幅增加,身体比较虚弱,或是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可能会承受不住。如果发生超高热(体温大于41℃)的情况,可能会使病人的神经系统受损。所以通常以38.5℃作为一个分界点,体温高于此温度,有明显不适的病人可以服用降温药物,必要时可以同时采用物理降温。

四、目前形势下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物

如果是普通感冒发热,可以自行服用退热药物缓解症状。但是如果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自行服用退烧药物会掩盖发热症状,有可能会漏诊,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和整个社会造成威胁。

所以在目前形势下,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症状的人,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物。去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进行筛查才是正确的选择

总结一下,从药物原理来看,退热药物可以降低病毒感染所致的体温升高。但退热药并不能帮助机体杀灭病毒,只能缓解发热产生的不舒服。现在有发热症状的人不建议自行服用退热药,戴好口罩,去定点医院做筛查,才是对自己,对他人都负责的做法。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药师华子


如果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发热,吃退烧药体温会降到正常值吗?

正常人的体温正常范围36~37℃。

一般情况下体温会出现波动,但是一般不会超过1℃,早上稍微偏低 ,下午或者在进食、活动之后可以出现稍微升高。



病毒感染发热主要是致热源引起的,而且病毒感染发热是比较常见的表现之一,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一定程度的发热对人体是有好处的,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但是持续的高热对身体是不利的,尤其是小孩持续高热会导致抽筋,而高热反复抽筋的患者少部分人会遗留癫痫等后遗症。

对于病毒感染,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发热则给予物理降温,超过一定的温度则需要配合退烧药物降温,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和休克则给予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和抗休克等对症治疗,伴随病毒感染的进展和病情的逐渐恢复,体温也会随之恢复到正常范围。

新冠肺炎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就诊的时候发热的患者不到一半,但是住院观察过程中,八成以上的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但是大多数患者表现低热到中度发热,体温波动范围37.3~39℃。



针对新冠肺炎的发热,如何应对?

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不必急于吃退热药物或者打退烧针退热,只需要多喝水,保证每天喝水2000~3000毫升,多补充维生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和熬夜,加强锻炼身体和吃好一点,注意通风和居家消毒,可以配合温水或者酒精擦浴颈内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血管部位,也就是物理降温。通过排尿、出汗、自身免疫系统调节及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超过38.5℃甚至超过39℃或者超过40℃,或者并发抽筋,则需要吃退烧药或者打退烧针,同时配合前面的这些非药物降温措施,两次吃退热药或者打退烧针最少间隔4小时或者以上,中间这段时间可以多喝水,给予物理降温,增加运动,通过增加排尿和出汗把体温逐渐降下来。


佳园道


客观的说不一定,身体在感染病毒之后,之所以发烧是因为免疫系统正在奋力的作战中,属于自我防御系统清除病毒的一种表现。

但并不是所有高烧都要吃退烧药,一般情况下建议体温达到38.5℃以上才考虑吃退烧药,而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烧,还需要综合评估其他症状以及发烧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退烧药。

不过并不是吃了退烧药就一定会让体温恢复正常,病毒感染程度、个体差异性、不同种类的退烧药都与次有关,也就是说可能有的感染者吃了退烧药效果比较明显,但有的感染者吃了同样的退烧药效果却不明显。



我们常见的病毒性感冒也与此类似,吃了退烧药,常见的如非淄体类抗炎药、布洛芬等其中的一种,很可能效果并不理想,这时需要考虑是否更换药物或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

所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而言,服用退烧药,体温也未必会恢复到正常水平,即便恢复了,退烧药的时效性过了,也可能再次发烧。


而针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来说或者是疑似患者,当前并不建议私自用药,还是应该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获取针对性、规范化的治疗才更为安全稳妥,以免耽误病情的发展,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