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2020年2月6日,瑞士洛桑大学Niko Geldner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 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incidence of Damage and Microbial Patterns Controls Localized Immune Responses in Roots” 的研究论文(Niko Geldner团队周峰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对植物根系利用细胞损伤机制来调控自身免疫系统,从而在复杂的土壤微生物环境中分辨周遭的微生物“是敌是友”?的问题给出了答案。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来自 Cell 杂志官网

概述:

微生物识别相关分子模式(MAMPs)是植物免疫反应的关键。这种复杂的感知系统如何有效地部署在根部,让植物根系不断地暴露在微生物面前,仍然是一个谜。通过分析拟南芥中 MAMP受体的表达和细胞水平的反应,我们观察到分化的外细胞层显示出低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和缺乏MAMP反应性。然而,这些细胞可以“门控式”响应相邻细胞的损伤。小细胞簇的光消融显著上调PRR在其附近的表达,受体表达升高足以诱导非反应细胞的反应性。这就是说,局部损伤也会导致对其他非免疫原性、有益细菌的免疫反应。受体过表达越控的损伤门控也抵抗了外源的侵染。作者还发现,细胞损伤可以 “打开” 局部免疫反应,有助于了解但如何使用MAMP感知过程,即便在复杂的土壤微生物环境中。这些发现,第一次揭示了植物如何管控免疫受体,通过整合损伤和MAMP两种不同信号,区分不同微生物的机制,对未来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Cell 2020 180, 440-453.e18DOI: (10.1016/j.cell.2020.01.013)

结果解读:

背景:

作者使用NLS-3xmVENUS材料分析MAMP的体内响应;(由MAMP相关database筛选得来)

•PER5:根中显著强瞬时响应MAMP基因;

•WRKY11:WRKY转录因子,调节MAMP信号,瞬时响应;

•MYB51:受MAMP转录调控,并调控下游拟南芥防御代谢物。

•FRK1:Flg22-类受体激酶,未有参与MAMP信号报道。

1.flg22诱发的MAMP响应特异性发生在拟南芥根中:

通过结合PI细胞结构染色,鉴定到,四个marker基因中FRK1和PER5本底几乎不表达,在flg22诱导后显著表达。空间上,表达部位局限于分生区和伸长区的表皮细胞,少量存在于与成熟区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图1-1

在利用这两个line和细胞膜红色荧光marker共表达发现,成熟区的根毛原基会打破两个基因的外层定位。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图1-2

同时flg22响应细胞,其周遭存在零星的细胞死亡。

这说明:根成熟

存在MAMP的响应机制,并且这种机制极度区域化

2.激光致使的细胞损伤(Ablation )可以引起根中局部的的MAMP信号响应

通过利用红外激光致伤根部细胞,发现在损伤处周遭有强flg22信号响应,损伤本身对MAMP信号影响不大。这说明:损伤本身不足以激发MAMP信号。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图2

对于伸长区而言,表皮层和皮层响应这样的损伤条件下flg22诱导的MAMP信号最为强烈。这也就说明:不仅仅是成熟区,flg22诱导的MAMP信号是根中的光谱性,普遍性的现象

3.仅仅通过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是不能诱导MAMP响应的:

虽然我们不知道损伤周围的细胞如何感知损伤的,但是免疫上有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型(DAMP)。

作者尝试了多种DAMPs,但是可以看到只有FRK1有微弱增强,PER5几乎和对照没有差别。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图3

这也就说明:损伤细胞被周围细胞感知的过程实际上更加的复杂,不仅仅是DAMP过程可以概括的

4.MAMP的受体表达是受细胞损伤诱导的,并且其表达可以引起下游响应:

试验中发现UBQ10的启动子表达的FLS2,在flg22诱导下显著增高。所以作者利用FLS2自身长启动子构建了荧光回补材料。由图B,C可以看出,在损伤条件下,FLS2可以被转录激活,而且成熟区、伸长区都是。而且时间及空间分布与之前所测定的MAMP情况十分相似。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图4

利用双荧光材料进一步实验,可以发现:损伤情况下flg22诱导的MAMP响应细胞数和FLS2表达诱导的数量很接近。说明:MAMP受体的表达不仅可以被细胞损伤诱导,而且足以引起下游响应。

5.在成熟区,凯氏带阻挡了flg22的信号:

考虑FLS2在中柱中表达,作者利用凯氏带缺陷突变体做检测,看凯氏带是否参与其中。

首先,内源表达的FLS2并没有在sgn3-3中有flg22的响应;但是改用组成型表达的pUBQ10::FLS2时可以在sgn3-3中显著观察到flg22的信号。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图5-1

这说明了:根中的凯氏带有鉴别筛出免疫肽,免疫蛋白的能力

6.木双层干扰了内皮层对flg22的感知:

除了凯氏带具有阻断胞外物质进入中柱之外,木栓层从中也发挥了作用。木栓作用是否也干扰了内皮细胞感知flg22?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图5-2

实验发现,对于分化内胚层早期,依然可以检测到flg22的响应,但是成熟内皮层则不然。

利用esb1和ABA处理的方法增强木栓化之后,早期内皮层细胞中flg22感知被抑制

这说明了:木栓作用和flg22信号感知是两不相容的

7.细胞损伤可以激活多重模式感知和响应:

为了拓展观察的角度,作者在FLS2的基础上也构建了其他的MAMP转录报告基因,结果发现只要有损伤发生,这些基因都会表达响应。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图6

作者也找了一个独立于MAMP信号的3-OH-C10:0的基因,发现对损伤有显著响应,而且添加后还会增强MAMP信号。这说明了:前面的flg22-FLS2的信号不是MAMP承接的唯一信号,这是一个多重信号接收器。

8.局部的免疫响应受损伤和细菌侵染共同门控:

为了自己的发现是否符合实际的微生物侵染情况,作者分别使用了益生菌(CHA0)和病原菌(GMI1000)对根做了侵染实验。从图ABC可以看出来,益生菌侵染,在根损伤损伤处,有明显MAMP信号响应,DE看出,致病菌则没有。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图7

侵染实验说明:细胞损伤和侧根发生并没有导致MAMP信号的响应减弱,实际的微生物侵染可能有效量更低,更加的复杂。

实验总结与讨论:

植物根系要求在免疫反应同时,存在MAMPs和损伤。这个模型可以帮助解释这些重要的PRRS是如何被植物根系有用地使用的,

文章解读:洛桑大学周峰解析植物“敌友分辨”的免疫新机制

MAMP&损伤门控模型

尽管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共生或有益微生物,根系却保持对致病性、损伤性细菌的抵抗力。

Conclusion

拟南芥的根需要细胞损伤,才能诱发强烈的局部免疫反应;

损伤的细胞会使其相邻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被上调表达;

在分化完全的细胞模式中,内皮层屏障隔绝了免疫响应;

损伤的门控可以让非致病性的微生物侵染发生时免疫响应降到最低。


原文链接:<strong>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060-X

周峰 博士

(文章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